宣歙是哪里(省歙縣屬于哪里)
大家好,關于宣歙是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省歙縣屬于哪里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江南所指的是哪里???
狹義的江南指蘇南、浙江一帶
廣義,真正意義上的江南,除了蘇南和浙江外,還包括蘇中的揚州、南通、以及沿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包括湖南湘東;江西贛北、贛東北;安徽皖南等地。
從內涵、區域以及綜合來看,湖南并不算江南,湖南和湖北自古以來都以“兩湖”、“湖廣”等相稱。而廣東廣西則以“嶺南”相稱,亦不為江南。福建一直以來不管區域上還是文化上,都比較獨立與江南之外。都不能算是江南。
江南所涵蓋的區域,可從多個角度來看。從字面上看,長江以南就是江南。但傳統意義上的江南并非如此。從地理上講,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就是南方,但并不就是江南。江南除去地理上的區域所指外,更兼有文化上的內涵。綜合起來說,狹義的江南指的是現在的長江三角洲一帶,包括蘇南、浙北、浙東、上海,以及江北的揚州、南通;再擴大一點,可以包括皖南、贛東北、浙南;廣義上的江南則北起淮河,南到南嶺,西到巫山,東到大海,即長江中下游區域。但采用最多的一半是狹義的江南。皖南和贛東北同長江三角洲一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湖南、湖北一般稱為兩湖、湖廣,很少有人稱之為江南。在往南,南嶺以南叫做嶺南,福建則相對獨立,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 100年前(即清朝以前)中國的最高速路就是水路,在冬天,皇宮及比較富裕的人就要南下躲冬,而國內主要河流都是由西向東,唯有京杭大運河是南北走向,所以會首選這條道,對北京人來說,走這條路就是下江南.盡管湖南和湖北大部也在長江以南,但因沒有水路通北京就顯得很遙遠了,皇帝就不會經常去,所以那一帶就不是北京人習稱的江南.致于電視鏡頭中出現了橘子洲頭,那只能說是穿幫了.
江南具體是指哪塊地域
狹義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江東地區,即除去福建省與浙江南部的南京至蘇州、杭州一帶為核心的地區,包括長江以南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區,即江蘇南部和浙北、皖南、贛東北地區。長江下游以北部分地區,如揚州、滁州、泰州、南通地區等,雖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經濟文化形同江南,也被看作是文化意義上的江南地域的組成;而并非長江流域卻被認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及錢塘江以東部分地區,如紹興、寧波地區等。 文化意義的江南,文化意義上特指的“江南”,即狹義的江南,地域相當于江東地區,包括江蘇南部(及揚州)、上海地區、江西東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及滁州)。自東晉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中華政權定都金陵起,江南地區便取代中原地區成為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核心地帶。
唐朝時期的江南是哪
唐朝,江南的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西、湖南、湖北長江以南部分。
“江南”這個地理方位概念,到唐代成為一個具體的地區概念,被指稱為固定的地域。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將天下分為十道,長江以南嶺南以北的廣大地區為江南道。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分天下為十五道,江南道分成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黔中道。江南東道治所在蘇州,時人將其簡稱為江東,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時人將其簡稱為江西。中唐以后,江南西道一分為三,自西至東依為湖南道、江南西道、宣州道。
宣州道相當于今皖南地區,后改稱宣歙道。江南東道也屢有分合,最后一分為三,分為浙江西道、浙江東道和福建道。杜甫詩歌所指的時期,就是唐代從盛轉衰的天寶之后,因而他所用的概念,實際上是唐代前期的,江南當然是包括湖南地區。
擴展資料:
江南文化
江南不僅素以魚米之鄉、風景秀麗著稱,重文也是江南的傳統之一,這也鑄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江南文化算是一種情義綿長的代表,被廣為傳頌的才子佳人等佳話則是對文化底蘊的另一贊美。
白墻青瓦小橋流水式的經典江南建筑風格也別有一派恬靜內秀的韻味。咸鮮潤甜的精致菜肴也可以作為部分江南的一種代表。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稱,位于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廟是紀念孔子的廟宇,夫子廟建筑群中的江南貢院在古代為學子科舉考試的考場,均是江南科舉文化的象征。
除此以外江南還有許多著名的書院。四大書院有三個位于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湖南的岳麓書院、石鼓書院。其它還有紫陽書院、八桂書院、象山書院、麗澤書院、東林書院、明道書院、茅山書院、齊山書院、陽明書院、甘泉書院、會華書院、李白書堂、五經書院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江南
我國古代所說的江南地區究竟是指哪里?
簡單的說,江在古代就是長江的特指,江南也就是長江以南了·~~
古時候的江南,指的是現代哪里?
在歷史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在今天有關“江南”的所有研究論著中,它也從未有統一的定義和標準。
作為一個典型的歷史地理概念,“江南”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是變化多樣的。它常是一個與“江北”、“中原”等區域概念相并立的詞,且含糊不清。從歷史上看,江南既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區域。
江南有三重涵義:一是自然地理的江南,即長江以南;二是行政地理的江南,唐代設置江南道,宋代有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南的概念歷代都有所變化;三是文化江南,在近代以前,基本與唐代江南道的概念一致。
江南隨著歷史的發展重要性日益凸顯。六朝之江南是江南之江南,明清時之江南是中國之江南,近代以來的江南則成為世界之江南。
1. 古代“江南”含義的變遷
在“二十四史”中,最早出現“江南”的記載是《史記·五帝本紀》:“舜……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里所言“江南”的意義實在太浮泛了。
到秦漢時期,“江南”的含義略顯明確,主要指的是今長江中游以南的地區,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史記·秦本紀》中說:“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黔中郡在今湖南西部。由此可見當時“江南”的范圍之大。但據《史記·五帝本紀》,可知其南界一直達到南嶺一線。由于江南涵指了湖南、湖北之地,所以王莽時曾改夷道縣(今湖北宜都)為江南縣。在漢代人的概念中,江南已經十分寬廣,包括了豫章郡、丹陽郡及會稽郡北部,相當于今天的江西、安徽及江蘇南部地區。以會稽郡北部為“江南”的概念由此產生。當然,在兩漢時期,洞庭湖南北地區應是江南的主體,而這一地區又屬荊州的范圍,所以東漢人常以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包括北距長江很遠的襄陽,概指“江南”。《后漢書·劉表傳》載“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莊、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其中的“江南”說的就是這一地區。至隋代,“江南”也被用作《禹貢》中“揚州”的同義詞,但實際上“江南”還有江漢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①因此,《史記·貨殖列傳》中關于“江南豫章、長沙”與“江南卑濕、丈夫早夭”的描述,在清代人看來,都屬湖廣、江西地區;而《項羽本紀》云“江東雖小,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中的“江東”,事實上就是清人心目中的“江南”。②
較為明確的江南概念應當是從唐代開始的。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江南道的范圍完全處于長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東直至海濱,是秦漢以來最為名副其實的江南地區。顯然,這個江南道的范圍實在太過廣泛,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朝廷將江南道細分為江南東、西兩道和黔中道三部分。唐代對于“江南”一語的用法,常常超出長江以南的范圍。韓愈所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的“江南”,其實是指江淮以南、南嶺以北的整個東南地區。江南東道(簡稱江東道),包括了浙江、福建二省以及江蘇、安徽二省的南部地區。唐代中期,又將江南東道細分為浙西、浙東、宣歙、福建四個觀察使轄區。其中的浙西地區完全吻合了以后人們對于江南的印象,包括蘇州(含明清時的松江、嘉興二府地區)、湖州、常州的全部及潤州、杭州的各一部分。所以明清時江南的核心地區,在唐代仍是用“江東”來表示的。當然,那時江南最確切的含義是指長江以南地區。該地區的繁盛富庶,在唐代就已出現了。北宋朝廷為了財政的管理方便,設置了轉運使“路”。至道三年(997年),全國被分為十五路。唐代的江南東道在此時分為兩浙路、福建路、江南東路。③兩浙路則包容了以后江南的核心地域,相當于今天鎮江以東的江蘇南部及浙江全境,也是狹義上的江南。
關于宣歙是哪里和省歙縣屬于哪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