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詩有多少(尋隱者不遇 詩)
很多朋友對于尋隱者不遇詩有多少和尋隱者不遇 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尋隱者不遇的古詩
《尋隱者不遇》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下面是我收集的尋隱者不遇的古詩,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釋
1、云深:指山深云霧濃。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蹤。
賞析
整首詩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它言繁,它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用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同時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孫革所作,題為《訪夏尊師》。
《尋隱者不遇》全詩及賞析
《尋隱者不遇》全詩及賞析 篇1
【詩句】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出處】 唐·賈島《尋隱者不遇》。
【意思】 松樹下尋問隱士的童子,他說道老師父采藥而去。
【全詩】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題解】
唐代賈島的五言 絕句。寫作者去尋找隱居在山里的 友人而沒有見到的情景。全詩是: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 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币馑际?說,在松樹下向隱者的徒弟打聽隱 者,他回答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 這山中,但云霧彌漫而又濃密,不 知他在山中的什么地方。詩中主要 寫童子的回答,通俗自然,清淡樸 素,表現含蓄。“去”,“處”二 字,古代同屬御韻。
【 注釋】
①言:說、講。
處:這里是行蹤的意思。
【全詩鑒賞1】
詩寫的是一次尋訪。尋訪的結果是“不遇”。
“松下問童子”一句寫問,以下三句則是對答。問寫得極簡括。不須明寫誰問和問什么,因詩題和對答有清楚的交代。答語是詩著意之處,“言師采藥去”,童子說師父進山采藥去了。這一句本來已是一個完整的答復,但如果就此打住,就沒有詩意了。小童對答復作的一番補充:師父就在這座山里,在那云霧迷蒙的某個地方,但具體在哪兒,誰也不知道了?!爸辉诖松街小钡摹爸辉凇倍质呛芸隙ǖ恼Z氣,仿佛作了確切的回答,但“云深不知處”叫人哪里找去?說了半天,還是等于零。然而這兩句補充并非多余,它不但是十分天真的話,而且語意佳妙。這不是故意賣弄口舌,而是生活中常有的那種無意中得到的妙語。它生動反映出“隱者”特有的生活趣味和情操。詩通過描寫“隱者”那出沒云中、神秘莫測的行蹤,隱隱透露出其潔身自好,高蹈塵埃之外的精神風貌。
尋訪“不遇”,通常是一種掃興的事。但讀這首詩,卻會感到有不同尋俗之處。小童的天真答話,把人引進高遠的意境中,使人恍如面對那白云叆叇的大山,想到有一位高士在其中自由自在地活動,那人跡罕至的去處,一定別有天地、別有一番樂趣。詩以小童的答話結束,雖然沒直接寫尋訪者的.反應,但讀后令人覺得,他大約不會立即興盡而返,而會站在松下,久久對著那云煙深處神往。
詩屬五絕,不入律可作一首短小的古風讀,內容和形式是統一的。
【全詩鑒賞2】
詩歌反映社會生活、描繪客觀事物,可以從正面直接描寫,也可以從側面間接描寫。直接描寫簡潔明快,間接描寫曲折深隱。只要詩人從生活和藝術需要出發,經過匠心獨運的安排,無論采用哪一種表現方法,都可以寫出精妙的作品來。
這首詩寫作者去尋訪一位隱士沒有見到,通過與童子的對話,反映出了隱士游蹤不定、無羈無絆的生活。首句“松下問童子”,入題極為自然。我們可以想見,作者興致勃勃去拜訪朋友,經過山林跋涉,途中勞頓,卻沒有找到這位隱士,這時幸好在蒼翠欲滴的青松之下看到了他的徒弟,便急切地詢問起來。自第二句“言”字之下,全是童子的答話。他的回答巧妙而真實,既提供了師父的去蹤“采藥去”,給予作者可尋的希望;又指出師父只是在這大山之中,但山林茂密,白云繚繞,具體在什么地方,徒弟說不清楚,客人也無法尋覓。自“言”字以下的寥寥十余字,寫得既有波折,又有情趣,把隱士的飄游生活和他所處的幽深環境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在抒情短詩中,可以描寫具體的人物、場面,可以安排簡單的情節。我國古代的許多優秀詩人,都善于寫這種情節單純的抒情短詩。在這些詩中,詩人不須直抒胸臆,而是通過對人物、畫面和場景的描繪,把自己濃郁的感情傾吐出來。賈島的這首《尋隱者不遇》,二十字中有人物,有情節,有對話,語言樸素無華,合于口語,在唐詩中別具風采。
《尋隱者不遇》全詩及賞析 篇2
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
采芝何處未歸來,白云遍地無人掃。
翻譯
尋仙問道,沒成想卻來到了蓬萊仙島,這里到處香氣彌漫,松花自落。
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還不回來,這滿地的白云幸好沒人打掃。
注釋
隱者:隱士,脫離塵世回歸自然的人,這里指所謂的仙人。
真:即仙人,道家稱存養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為真人。
蓬萊: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
松花:松樹的花。
老:衰老,引申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采芝:摘采芝草。古以芝草為神草,服之長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隱居,此處代指作者所要尋找的仙人。
遍:一作“滿”。
賞析
唐詩中尋訪隱者不遇為題材的小詩有好幾首。而似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最為后人激賞。魏野這首七絕的意境很像賈詩“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詩題中的“隱者”為誰,人們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隱士,他與不少隱逸者有交往,這里反映的就是詩人生活的這一方面,寫的是隱者相尋,終未得遇。與賈島詩相比,詩題雖同,內中含義卻昭然有別。賈島詩中,隱者在“云深不知處”,但畢竟“只在此山中”,還是有目標可見的,而此詩中的隱者,行跡更加漂泊不定,難以捉摸。
“尋真誤入蓬萊島”,首句點出尋訪的地點,這位隱士看來是個道士,詩人稱之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見敬仰之情?!罢`”二字,既說明詩人是不知不覺中來到此地的,也表現了他對此幽寂之景的驚異之情、“香風不動松花老”具休寫所見之景。香風不動,松花自落,隱者居處之清幽可見。
第三句“采芝何處未歸來”為一轉折。賈島詩中雖略去問句,卻還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現,魏野則將發問的對象也略去了。他自問自答道:滿地白云,杳無行跡,隱者想必采靈芝去了。靈芝,歷來被認為是長生不老之藥,長在深山峭壁,來取不易,隱者這一去,何時歸來就難么肯定了。詩人雖未能見到隱者,內心卻向往之,他佇立于此,極目遠眺,隱隱透出惘然若失的感情,詩篇已終,余音未了。
在宋初詩人中,魏野的風格是近于唐人的?!端问贰繁緜髟疲骸耙盀樵娋?,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寫訪隱者不遇的詩,除賈島一首外,唐人如高駢“落花流水認天臺,半醉閑吟獨自來。惆悵仙翁何處去,滿庭紅杏碧挑開”,李商隱“城廓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滄江白石樵漁路,日暮歸來雪滿衣”,韋應物“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等等,在唐詩中都屬上乘之作?!耙馕堕e雅”(蔡正孫語)是這些詩總的風格。魏野一生沒有出仕,居處是“清泉環繞,旁對云山,景趣幽絕”(《宋史》本傳),真宗遣使召之,他“閉戶逾垣而遁”(《宋詩紀事》卷一),是個真隱士,他寫的《尋隱者不遇》詩,于“閑雅”之外,就更有隱逸之風。前人稱他詩風“平樸而常不事虛語”(《玉壺野史》),這首詩純用白描手法,青松郁郁,白云悠悠,構成鮮明的藝術形象。將香風引入詩句,更使整個畫面增輝。而這些都顯示了隱者的高潔,表達了詩人的向往之情。
古詩尋隱者不遇全文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賈島寫出的一首著名的詩,這首詩流傳非常廣泛,從小學課本到兒童啟蒙讀物以及唐詩讀本中都有收錄,這些書中還配有相應的繪圖,繪圖上有松,有指著手的童子,還有一個問者,形象地展示了詩的內容。下面請看全文吧!
古詩尋隱者不遇全文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短短只有四句: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首的意思是:在山中的一顆蒼松下,我向隱者的小徒弟打聽隱者的去向,小徒弟說,他的師父還在山中采藥,只是這山中云深霧重,他也不知道師父身在何處。前一句是問話,后三句是回答,表現了隱者的高風亮節,作者尋而不遇,心中只有空自仰慕。作者賈島給我們描繪一個世外高人的隱者,形象生動,以白云和蒼松為襯托,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全詩結構精巧,特別的問答方式讓人耳目一新,僅有二十個字,簡單的敘事,環境、人物、情節一應俱全,卻引人無限的想象,言外之意是一首抒情詩,山高云遠,蒼松亭亭,可愛的小童和一臉遺憾的來者,還有沒曾出現的隱者。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風格通俗易懂,卻清新艷麗,色彩鮮明,像一幅中國山水畫。含義深刻卻著筆簡捷,情深深意切切,心情上的百回千轉盡在這白描無華之中。它是賈島一篇代表作,在詩詞的歷史上是難得的精巧作品,后人今天吟來,也有百般滋味在心頭。
唐朝詩人賈島簡介
賈島是生活在我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他的故鄉在今天的河北省涿州。他的一生創造過很多優秀的作品,并且廣泛流傳至今。相傳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推敲”這個詞就是人們根據賈島的故事創造而來的。
賈島的一生坎坷,他的家庭情況并不是特別富裕,自小便過著缺衣少食的日子。賈島曾經立志要考取功名,想要功成名就光耀門楣,借此改變自己的貧苦生活。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他參加過很多次科舉考試都沒有中第!安史之亂以后由于世事混亂不堪、人民生活困苦,本身就生活拮據的賈島為了滿足生計迫于無奈于是出家做了和尚,直到后來才還俗了。賈島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他不喜歡和人們交往,反而酷愛研究詩詞。
賈島的詩詞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喜愛創作凄涼枯寂的蕭條境界,詩詞多是抒發凄苦悲涼的情感,但是他的詩句卻非常的精巧細致讓人耳目一新。所以賈島被稱為“苦吟派”的代表。賈島還有一個稱號,他被人們稱為“詩囚”。我覺得這個稱號起的恰到好處,因為賈島就是一個酷愛推敲詩句而忽視人際交往的人,他完全被自己的詩詞作品給“囚禁”了,成了它們的“奴隸”。
這位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賈島,他所代表的“苦吟詩派”對后世產生深刻印象,而賈島自己的反復推敲精神也值得讓人們學習!
賈島劍客全文賞析
以“詩囚”著稱于世的唐代詩人賈島,他的詩歌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所作大多數以凄涼寒苦為感情烘托,被蘇軾總結為“郊寒島瘦”。可是這首《劍客》一改往日的'悲涼氣氛,率直明坦的抒發了自己情懷。給人一種不同的風格體驗。
詩中賈島以劍客自喻,以劍客的口吻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詩歌的前兩句“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著力刻畫這把“劍”是什么劍。這是一把劍客耗費了十年的心血打造出來的寶劍。此劍劍刃鋒利閃爍著白光,是一把未曾試過的寶劍!字里行間透露這作者躍躍欲試的心態。后面兩句“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表現出賈島信心滿滿想要大干一場的豪言壯志!
賈島把自己比作劍客,將自己苦讀十年的學習過程以比喻的方式寫入詩中,托物言志,表現了自己渴望為國效力的宏偉抱負。這是一首典型的五絕詩,整首詩將作者的偉大的思想抱負巧妙的濃縮在藝術作品之中。語言平易近人,思路暢快明了,表現出了賈島不一樣的創作風格!
這首五絕,是賈島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后加的注釋。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懂得我的詩的人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再不作詩了。表現了詩人藝術勞動的艱辛、刻苦,也說明好詩佳句得來不易。賈島這種苦吟精神,對后世頗有影響。
尋隱者不遇古詩全文
導語:《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尋隱者不遇古詩全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釋
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里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⑶言:回答,說。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霧。處:行蹤,所在。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賞析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
全詩只有二十字,作為抒情詩,卻有環境,有人物,有情節,內容極豐富,其奧秘在于獨出心裁地運用了問答體。不是一問一答,而是幾問幾答,并且寓問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語“我”?!拔摇眮淼健八上隆眴枴巴印保?見得“松下”是“隱者”的住處,而“隱者”外出。“尋隱者不遇”的題目已經交待清楚?!半[者” 外出而問其“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而寫出“童子”的答語:“師采藥去?!睆倪@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拔摇?專程來“尋隱者”,“隱者”“采藥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來。因而又問童子:“采藥在何處?”這一問詩人也沒有明寫,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對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于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于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后并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然而詩的抒情要憑借藝術形象,要講究色調。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這青與白,這松與云,它的形象與色調恰和云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后卻見茫茫白云,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的先后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移。
詩中隱者采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云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云之間來“尋隱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的。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中唐時期詩僧賈島到山中尋訪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隱者不詳何人,有人認為是賈島的山友長孫霞。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作者簡介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曾任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稱賈長江。其詩喜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以五律見長,注意詞句錘煉,刻苦求工。與孟郊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有《長江集》。
賈島的其他詩歌作品
1、寄韓潮州愈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云斷,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2、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嘗試。
今日把試君,誰為不平事?
3、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4、暮過山村
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
5、吊孟協律
才行古人齊,生前品位低。葬時貧賣馬,遠日哭惟妻。
孤冢北邙外,空齋中岳西。集詩應萬首,物象遍曾題。
6、南池
蕭條微雨絕,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稻接村。
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淹泊方難遂,他宵關夢魂。
7、寄龍池寺貞空二上人
受請終南住,俱妨去石橋。林中秋信絕,峰頂夜禪遙。
寒草煙藏虎,高松月照雕。霜天期到寺,寺置即前朝。
8、送貞空二上人
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時。衡陽過有伴,夢澤出應遲。
石磬疏寒韻,銅瓶結夜澌。殷勤訝此別,且未定歸期。
9、送裴校書
拜官從秘省,署職在藩維。多故長疏索,高秋遠別離。
天寒泗上醉,夜靜岳陽棋。使府臨南海,帆飛到不遲。
10、寄白閣默公
已知歸白閣,山遠晚晴看。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
微云分片滅,古木落薪干。后夜誰聞磬,西峰絕頂寒。
11、雨后宿劉司馬池上
藍溪秋漱玉,此地漲清澄。蘆葦聲兼雨,芰荷香繞燈。
岸頭秦古道,亭面漢荒陵。靜想泉根本,幽崖落幾層。
12、送朱可久歸越中
石頭城下泊,北固暝鐘初。汀鷺潮沖起,船窗月過虛。
吳山侵越眾,隋柳入唐疏。日欲躬調膳,辟來何府書。
13、送田卓入華山
幽深足暮蟬,驚覺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邊。
壇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鶴過君須看,上頭應有仙。
關于尋隱者不遇詩有多少和尋隱者不遇 詩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