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知道哪些邊塞詩歌 你知道的邊塞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你還知道哪些邊塞詩歌,以及你知道的邊塞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邊塞詩有哪些?
邊塞詩有:
1、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使至塞上(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3、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4、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關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5、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6、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7、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8、雁門太守行(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9、軍行(唐)李白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0、燕歌行(唐)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關于邊塞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邊塞的古詩:
1、《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4、《出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5、《涼州詞》【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6、《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7、《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你還知道哪些邊塞詩,請積累一首?
1、《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盛唐優秀的邊塞詩有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并不回避戰爭的艱苦。
2、涼州詞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3、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倫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這首詩的的大意是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飄揚,突厥胡人膽敢來犯定叫他有來無還。作為子民我愿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4、塞下曲
唐代: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本詩雖區區二十個字,卻寫出了當時的實情:單于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準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斗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5、塞下曲
唐代: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這首詩通過東漢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貴三個名將的故事,謳歌了將士們激昂慷慨、視死如歸、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的英雄氣概和勇于犧牲的精神,反映了當時人民要安邊定遠的心愿。全詩情調激昂,音節嘹亮,是一首激勵人們舍身報國的豪邁詩篇。
6、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代:岑參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全詩四層寫來一張一弛,頓挫抑揚,結構緊湊,音情配合極好。有正面描寫,有側面烘托,又運用象征、想象和夸張等手法,特別是渲染大軍聲威,造成極宏偉壯闊的畫面,使全詩充滿浪漫主義激情和邊塞生活的氣息,成功地表現了三軍將士建功報國的英勇氣概。
7、從軍行七首·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這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斗力。
8、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這首詩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載)舊歷六月。當時,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師西征,李副使(名不詳)因公從姑臧(今甘肅武威)出發趕赴磧西(即安西都護府)軍中,岑參作此詩送別。這首詩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其口語化的詩歌語言,讓人感到親切灑脫。
9、胡歌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宮錦醉纏頭。
關西老將能苦戰,七十行兵仍未休。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岑參這篇作品以自己邊地所見把“黑姓蕃王”與“關西老將”作鮮明對照,表現了漢、蕃兩族將領的苦樂不均,這樣,這首詩就上升到了政治層面,使詩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10、軍城早秋
唐代: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10首邊塞詩,看大唐氣吞萬里如虎!
安史之亂以后,唐王朝國力削弱,吐蕃趁虛而入,曾一度攻入長安,后來又向西南地區進犯。嚴武兩次任劍南節度使。公元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秋天,嚴武鎮守劍南,率兵西征,擊破吐蕃軍七萬多,收復失地,安定了蜀地。這首詩就是作于同吐蕃交戰之時。
邊塞詩有哪些
邊塞詩有哪些如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二首》。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出塞》。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逢入京使》作者: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磧中作》作者:岑參,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莽莽絕人煙。
《隴西行》作者: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前出塞》作者:杜甫,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
你了解的邊塞詩有哪些
邊塞詩是唐代漢族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歷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詩人,他的邊塞詩一方面題材開闊,內容包括:
1、邊塞風光;
2、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
3、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4、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內容不僅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陸游等人也創作邊塞詩。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邊塞詩代表人物是:王昌齡, 岑參 ,李賀。
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漁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從軍行·其二
作者: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從軍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齡
你了解的邊塞詩有哪些?
漢魏南北朝時期
反映邊地戰爭的艱苦和征人思婦的相思苦。漢族詩歌體裁以樂府詩為主。代表作品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徐陵《關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中詩人分別以旁觀者的口吻,邊疆戰士的口吻,家中思婦的口吻,真實的訴說了邊塞征戰之苦。語言素樸,構思獨特。代表了這一時期的邊塞詩風格。
隋代的邊塞詩
邊塞題材較為普遍,甚至出現多位詩人同題唱和邊塞詩的盛況。詩歌體裁既有歌行體又有近體絕句。雖數量不多,但促進了邊塞詩的發展。代表作品有:隋煬帝《飲馬長城窟行》、盧思道《從軍行》、薛道衡《出塞》等。
例:
楊廣《飲馬長城窟行》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
豈合小子智,先圣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見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云,霧暗關山月。
緣嚴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早年隋煬帝西巡張掖時所作飲馬長城窟行,“通首氣體強大,頗有魏武之風。”后代文人對他詩篇的評價極高。“混一南北,煬帝之才,實高群下。”,“隋煬起敝,風骨凝然。隋煬從華得素,譬諸紅艷叢中,清標自出。隋煬帝一洗頹風,力標本素。古道于此復存。”
貞觀二年七月,在朝堂上,李世民大談隋煬帝的詩文,他說:“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他對隋煬帝的詩文評價是非常高的,認為是堯舜之言。李世民對隋煬帝的詩文到了癡迷的程度。他經常不自覺地就吟出隋煬帝的詩文,不自覺地就擊節叫好。他還把隋代舊庭里的樂官請過來,把隋煬帝的詩作譜成曲,一起唱和。
唐代的邊塞詩
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歷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參與人數之多,詩作數量之大,為前代所未見。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其中,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基調,藝術感極強。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是初唐寫作邊塞詩較多的作家,他的邊塞詩一方面題材開闊,內容包括:邊塞風光、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殺敵報國和建功立業的抱負、邊疆將士思鄉的情思。不僅內容涵蓋了盛唐邊塞詩的大多領域,而且格調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詩人如:楊炯、陳子昂、杜審言等人也創作邊塞詩。邊塞詩創作一時蔚為風氣。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