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遜詩多少首 何遜詩歌特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何遜詩多少首,以及何遜詩歌特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南北朝*梁的詩人有哪些之何南
南北朝梁著名詩人──何遜
何遜(約466—519年),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人,南朝梁著名詩人。與陳代詩人陰鏗并稱“陰何”,亦與當代詩人劉孝綽并稱“何劉”,繼謝靈運、謝眺之后,對山水詩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何遜生于一個以“儒雅”傳家的官僚世家。其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于僑置的郯縣(治所在今江蘇鎮江市)。曾祖何承天,是南朝宋著名天文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也是一位博學淵通的學者。祖、父均曾為官,亦“儒雅”一流人物。因此,何遜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何遜少年知名。約在齊武帝永明四年(486年)舉為秀才,時年僅二十歲。因其才華超眾,受到當時文壇名流沈約、范云的稱賞。沈約說他讀何遜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范云一見何文,便傾蓋相傳,成為忘年交好。一時名聲大噪,與號稱“神童”的另一文學家劉孝綽并稱“何劉”。但在成名之后,因出身寒微和政治黑暗而未曾入仕,終齊之世隱居山棲。
蕭梁代齊,梁武帝喜攬文士,“訪賢舉滯”,廣開言路,頗有革齊弊政、勵精圖治的氣象。何遜所敬愛的沈約、范云并因擁立之功,官在尚書,位為列侯、因此,何遜在天監初年入仕,起家奉朝請。此后曾一度得到武帝信幸,因言語有所觸忤,旋被斥逐,一生大部時間輾轉于諸王藩邸,職不過記室,位不過幕僚,終生失意,郁郁而終。
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入建安王蕭偉幕府,任水曹行參軍,兼記室。天監九年至十二年(510—513年),何遜從建安王隨府江州。因受建安王知遇,何遜常懷感激之情,《初發新林》蓋為此時所寫。天監十三年至十四年(514—515年),隨安成王蕭秀之郢州,為參軍事,兼尚書水部郎。后母憂去職。天監十六年(517年)服闋,受廬陵王蕭續征聘,隨府江州。此時詩人身體病弱,志意消沉,勉強赴任,有《臨行與故游夜別》、《臨行公車》二詩抒寫當時的心情。到任之后,心情郁郁,不久病卒,終年五十三歲。
何遜以詩知名,而其詩作并不多,今傳本集加上佚詩共110余首。詩歌內容,率多抒發厭于游宦和羈旅鄉愁,以及同僚之間的酬答、傷別之作,詞多苦凄悲涼之調,風格清麗自然。其即景抒情之作,上承謝靈運、謝朓余緒,意象精工,情景交融,語言清新、省凈,風格清簡、婉麗,在齊梁之際,自成一家。《臨行與故游夜別》《相送》《慈姥磯》《揚州法曹梅花盛開》(又題《詠早梅》)等為其代表作品。如《臨行與故游夜別》:
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詩人于天監十六年(517年)赴廬陵王記室任所,身體病弱,意緒殂謝,與老友告別,心情悲涼、凄苦?!耙褂辍倍?,造語精工,體物細貼,而不露斧鑿痕跡。深夜與老友默對,淅瀝之雨聲可辨;天已破曉,室內之燈光轉顯暗淡。由夜至曉,終不忍言離,以至“相悲各罷酒”,慘然相對,寫出老友之間真摯的情誼,十分動人。
何遜也是“永明體”(新體詩)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清王闿運《八代詩選》載錄其新體詩14首。自沈約等人倡導聲病之說,王融、范云、謝朓、吳均等競為新體詩,即所謂“永明體。”這種詩講求聲律、對偶、反映了詩歌向格律發展的趨勢。在謝朓之后,何遜詩歌重視審音煉字、工偶精對,取得較高成就。其中不少詩篇,已具唐律規模。如《慈姥磯》《相送》《傷徐主簿》《送司馬長沙》等。宋人洪邁將《送司馬長沙》誤收入《萬首唐人絕句》,“亦其聲調酷類,遂成后世笑端。”(胡應麟《詩藪外編》卷二)
何遜的詩歌藝術對唐代大詩人杜甫有直接影響。杜甫自云“頗學陰何苦用心”(《解悶十二首》之三)。其詩作也常采何詩句,或化何詩意另鑄新詞。自唐而后,直至清代,詩人及評家對其詩歌均有較高評價,于此可見何遜對歷代詩人的影響。
何遜詩文,在其死后,由友人王僧孺整理編集為八卷,唐以后佚。明人輯有《何水部集》和《何記室集》。
與胡興安夜別 何遜 詩歌賞析
《與胡興安夜別》
年代:南北朝 作者: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
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
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路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
作品賞析
第 400 頁[①]居人:指自己。行:將。轉軾:回車。軾,車前橫木,這里代指車??妥樱褐负d安。維舟:系船,停泊。這兩句是說,自己送客行將回車之際,胡興安的船也暫停不發。
第 401 頁[②]這兩句是說,臨別宴飲,只是暫時歡樂,不久分為兩地,將各自憂愁。
第 401 頁[③]這兩句是說,自己今后將懷著離愁別恨而獨居故鄉。
【說明】
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尋常的聚散悲歡,極似唐人五律。胡興安:不詳。
--------鄧魁英、韓兆琦等《漢魏南北朝詩選注》
有幫助請記得好評,新問題請重新發帖提問,謝謝;
形容快下雨的古詩詞
1.形容快下雨的日子詩句
1、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2、溪云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1、相送 南北朝:何遜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1、作者介紹 何遜,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
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
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
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2、寫作特色 何遜的詩作,擅長抒寫離情別緒及描繪景物。其特點之一,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襯托出作者的主觀感受,往往寓目即書,不大用典故,像歷來評論家所稱道的"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臨行與故游夜別》);"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與胡興安夜別》)等句,都能做到情景交融,在寫景中體現惜別和惆悵的心情。
看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情真意切,讀后令人難忘。又如"薄云巖際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魚亂水葉,輕燕逐風花"(《贈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暢的語言細致貼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對仗工整而不覺其平板,對杜甫有明顯的影響。
他還有一些寫景詩如《下方山》、《還渡五洲》、《日夕出富陽浦口和朗公》、《慈姥磯》等,也有許多傳誦人口的佳句。這些佳句,意境雖近于謝□,但筆力則稍嫌平弱。
鐘嶸評謝□詩"末篇多躓","此意銳而才弱也"(《詩品》),這個缺點在何遜作品中似更明顯。 何遜的詩在當時曾與劉孝綽齊名,稱為"何劉"。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文章篇》認為何詩雖有"清巧"的長處,但多"苦辛"、"饒貧寒氣",不及劉孝綽。其實何遜的詩之所以多"苦辛"之詞,乃是他的遭遇坎坷所致,其詩作多不平之鳴,并非無病呻吟。
何遜的詩受"永明體"的影響,很講究聲律,某些作品比沈約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體詩。日本僧人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在論詩的聲律時,曾舉他的《傷徐主簿》三首為例;宋代洪邁的《萬首唐人絕句》還把他的《送司馬長沙》誤作唐人五絕選入。
何遜除詩以外,還有少量辭賦和駢文傳世。他的《窮烏賦》似是殘存的片段,并非全文。
他的駢文中辭藻較好的是《為衡山侯與婦書》,但又并無顯著的特色,遠不如他的詩?!逗芜d集》據《梁書·何遜傳》說是他死后由同時人王僧孺所編定,共8卷。
《隋書·經籍志》所著錄的是7 卷。此書最晚到五代時已殘缺。
宋代黃伯思《東觀余論》載《何遜集》有后晉天福本2卷,有詩無文。今所見刻本以明代正德張□刊本為早。
繼有薛應□刊本、張燮刊本和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中華書局有排印本《何遜集》。
【2】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作者: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作者介紹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
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
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2、詩作特色 許渾以登臨懷古見長。名篇如《咸陽城東樓》《金陵懷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歌臺》,追撫山河陳跡,俯仰古今興廢,頗有蒼涼悲慨之致。
但往往限于傷今吊古,別無深意,讀多難免有落套之感。其宦游、寄酬、傷逝諸作,亦時有佳句,如“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暮宿東溪》),“兩巖花落夜風急,一徑草荒春雨多”(《鄭秀才東歸憑達家書》),都能在寫景中托寓情思,婉麗可諷。
而意境淺狹,氣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學術界說許渾是《清明》一詩的作者,多有爭論,有待考證。
其詩現存 500首左右,無一首古體。近體以五、七言律詩居多,圓穩工整,屬對精切,致有“聲律之熟,無如渾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的贊語。
但也有人批評他“專對偶”、“工有余而味不足”(方回《瀛奎律髓》)。一般說來,他的警句常出現在第二聯,如“溪云初起日沉閣(一作“谷”),山雨欲來風滿樓”(《咸陽城東樓》)、“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故洛城》),而到后半篇往往流于平沓,各首間句意也時見復出。
他喜歡將律句三字尾的聲調改為“仄平仄”對“平仄平”,以顯示拗峭變化,為后人所仿效,稱作“丁卯句法”?!抖∶?卷,有明汲古閣刻本及《四部叢刊》影印的影宋寫本。
涵芬樓影印宋蜀刻本,題名《許用晦文集》,多拾遺2卷?!短圃姲倜胰繁舅?,則于正集2卷外,有續集1卷,續補1卷、集外遺詩1卷,較為完備。
《全唐詩》析為11卷,有相當數量詩篇與杜牧及他人詩作重見互出。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2.描寫下雨的古詩詞
描寫雨的古詩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聽雨》
宋·方岳
竹齋眠聽雨,夢里長青苔。
門寂山相對,身閑鳥不猜。
7、《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9、《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0、《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1、《約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墉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2、《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4、《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5、《相送》
南朝·何遜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16、《蘭溪棹歌》
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1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8、《咸陽城東樓》
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9、《絕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3.形容下雨的詩詞
1、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
出自: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來
譯文:深閉房門聽窗外雨打梨花的聲音,就這樣辜負了青春年華,虛度了青春年華。
2、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出自:五代·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譯文:姹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已經凋謝,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么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
3、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出自: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自
譯文:柳絮飛舞如虛無縹緲的夢境,絲絲細雨落下如同我的憂愁。再看那綴著珠寶的簾子正隨意懸掛在小小銀鉤之上。
4、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出自:宋·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zhidao》。
譯文: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臉龐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出自: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譯文:長安街上細密的春雨潤滑如酥,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4.關于下雨的古詩有哪些
《暴雨》
——唐·韋莊
江村入夏多雷雨,曉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幾許,南湖今與北湖平
《暴雨》
——唐·韓偓
電尾燒黑云,雨腳飛銀線。急點濺池心,微煙昏水面。氣涼氛祲消,暑退松篁健。叢蓼亞赪茸,擎荷翻綠扇。風期誰與同,逸趣余探遍。欲去更遲留,胸中久交戰。
《暴雨》
——宋·陸游
風怒欲掀屋,雨來如決堤。孤燈映窗滅,羈鳥就檐棲。暑令方炎赫,秋聲忽慘凄。傳聞漲江水,已斷瀼東西。
《暴雨》
——宋·陸游
蒼龍掛東南,夭矯拏萬仞。雖然雜云氣,爪尾略可認。明日暴雨來,繼以雷大震,平地成江河,吞卷才一瞬。吾廬久傾壞,不壓真堇堇。所欣憔悴中,一飽天不吝。余功到場圃,草木皆綠潤。蕭然岸角巾,三嘆撫庭楯。
《大雨》
——宋·陸游
北風挾驕云,突起塞宇宙,赫日初未西,盼轉失白晝。翻空黑幟合,列陣奇鬼斗,雨鏃飛縱橫,雷車助奔驟。平階水入戶,溝瀆不能受。對面語不聞,持繖避屋漏。兒童抱圖書,衣屨那暇救??v暴理豈長,忽已收檐溜。比鄰更相勞,捃拾如過寇。老子獨癡頑,長歌對醇酎。
《夏游招隱寺暴雨晚晴》
——唐·李正封
竹柏風雨過,蕭疏臺殿涼。石渠寫奔溜,金剎照頹陽。鶴飛巖煙碧,鹿鳴澗草香。山僧引清梵,幡蓋繞回廊。
《大雨行(開成三年宣州開元寺作)》
——唐·杜牧
東垠黑風駕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三吳六月忽凄慘,晚后點滴來蒼茫。錚棧雷車軸轍壯,矯躩蛟龍爪尾長。神鞭鬼馭載陰帝,來往噴灑何顛狂。四面崩騰玉京仗,萬里橫互羽林槍。云纏風束亂敲磕,黃帝未勝蚩尤強。百川氣勢苦豪俊,坤關密鎖愁開張。太和六年亦如此,我時壯氣神洋洋。東樓聳首看不足,恨無羽翼高飛翔。盡召邑中豪健者,闊展朱盤開酒場。奔觥槌鼓助聲勢,眼底不顧纖腰娘。今年闒茸鬢已白,奇游壯觀唯深藏。景物不盡人自老,誰知前事堪悲傷。
《中夜聞大雷雨》
——宋·陸游
雷車駕雨龍盡起,電行半空如狂矢。中原腥膻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黃頭女真褫魂魄,面縛軍門爭請死。已聞三箭定天山,何啻積甲齊熊耳。捷書馳騎奏行宮,近臣上壽天顏喜。合門明日催賀班,云集千官摩劍履。長安父老請移蹕,愿見六龍臨渭水。從今身是太平人,敢憚安西九千里!
《海中醉題時雷雨初霽天水相接也》
——宋·陸游
羈游那復恨,奇觀有南溟。浪蹴半空白,天梁無盡青。吐吞交日月,澒洞戰雷霆。醉后吹橫笛,魚龍亦出聽。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
——宋·陸游
電火雷車下九關,我行暮出郊原間。鬅鬙暗樹類奇鬼,突兀黑云如壤山。江潮默應鰻岫溢,鐵鎖自脫梅梁還。今夕虛檐瀉懸瀑,預知高枕聽淙潺。
《急雨》
——宋·陸游
陰云屯硤口,急雨過城頭。白舫投沙峽,青簾卷市樓。漂搖爭闔戶,壅溢共疏溝。抽得驅蠅手,題詩慰旅愁。
《湖上急雨》
——宋·陸游
溪煙一縷起前灘,急雨俄吞四面山。
造化等閑成壯觀,月明卻送釣船還。
5.描寫下雨的古詩詞
描寫雨的古詩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聽雨》 宋·方岳 竹齋眠聽雨,夢里長青苔。
門寂山相對,身閑鳥不猜。 7、《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9、《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0、《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1、《約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墉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2、《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4、《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5、《相送》 南朝·何遜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16、《蘭溪棹歌》 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1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18、《咸陽城東樓》 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9、《絕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0、《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6.寫有關下雨的古詩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____志南《絕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____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抄。____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南朝四百八十襲寺,多少樓臺煙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____韋應物《滁州西澗》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____杜甫《知春夜喜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道____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____翁卷《鄉村四月》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____趙師秀《約客 / 有約》
7.形容下雨 詩句
1、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ㄍ蹙S)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翖壖?/p>
3、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蹙S
4、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懹?/p>
5、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K軾
6、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ㄍ醪g:)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
8、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陳·張正見
9、騰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x·張協)
10、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虾迫?/p>
11、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古詩中描寫雨的詩句?!ㄍ蹙S)
1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拍?/p>
13、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ㄌ啤堉^)
14、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ㄌ??韋應物)
8.描寫下雨的詩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2、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3、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4、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 5、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6、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風暴雨忽無憑。 7、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
8、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9、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0、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11、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12、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1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14、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15、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16、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17、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18、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花。 1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20、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21、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2、可惜和風夜來雨,醉中虛度打窗聲。 23、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4、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 25、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26、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27、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28、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29、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30、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31、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2、雨急山溪漲,云迷嶺樹低。 33、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
34、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3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36、一雁下投天盡處,萬山浮動雨來初。 3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3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39、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40、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41、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42、夜雨連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陰晴。 43、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44、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45、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
46、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47、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48、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49、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50、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南北朝詩人 > 何遜的詩 > 王尚書瞻祖日詩>誰能給介紹作者創作背景、好好翻譯賞析一下?謝謝了!
何遜是南朝梁的詩人,和陰鏗并稱“陰何”,是詩圣杜甫的偶像。
他的名字是“遜”,字仲言,仕途經歷比較簡單。
何遜擅長抒寫離情別緒及描繪景物。他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襯托出作者的主觀感受,往往寓目即書,不喜歡用典故。
何遜這首《王尚書瞻祖日詩》理解起來有些隔古的復雜,因為資料的缺失,很多地方需要大膽假設,雖然不一定能小心求證到結果,但總要理解得邏輯暢通才行。
我們先看標題:“王尚書瞻祖日詩”。這個標題分為三部分“王尚書瞻”、“祖日”、“詩”。
王尚書瞻實際上就是王瞻尚書,這是一種將官位放在名字前面作為尊稱的叫法。王瞻生于公元453年,卒于公元501年,謚康侯,他深得南朝梁皇帝寵愛。而何遜生于466年,卒于519年,二者為同一時代同朝為官,基本上可以確定這首詩是寫給王瞻尚書的。
“祖日”,意思是為死者設祭奠之日。“詩”,就是有感而寫詩。
所以,這是一首在王瞻祭奠日寫下的詩。
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因為當天皇帝親臨拜祭了。
昱昱丹旐振。亭亭素蓋立。
金鐸讙已鳴。龍輀將復入。
華臺日未徙?;膲灺沸袧瘛?/p>
已矣將何如。賓馭皆灑泣。
這是一首押仄聲韻中的入聲字的古體詩。
“昱昱丹旐振。亭亭素蓋立。”
“昱昱”(yù yù),明亮的樣子?!皵怼保▃hào),即魂幡。
大紅色的魂幡明亮飄舞,巨大的白傘高高地立著。
“金鐸讙已鳴。龍輀將復入。”
“金鐸”(duó),古樂器名。“讙”,一種形狀像貓的野獸,發出的聲音好像能賽過一百種動物的鳴叫。這里是指哀樂響震天。“輀”(ér),古代運棺材的車子。
“龍輀將復入”,“復”字如何理解?可能是王瞻死后,已經按照其相對的尚書規格,裝在靈車之上了。皇帝親臨以后,改為“龍輀”,以示恩重,所以才會有“將復入”。
哀樂震天響了起來,繪制著龍紋的精美棺車要送入陵墓了。
“華臺日未徙。荒墳路行濕。”
“日未徙”,太陽沒有發生偏移。
高臺上陽光明亮,而入土的荒墳去路卻泥濘難行(解一)。
或者是:皇恩浩蕩,還未消散,去往入土荒墳的路就已經泥濘不堪了。(解二)
“已矣將何如。賓馭皆灑泣?!?/p>
“賓”,賓客?!榜S”,駕馭棺車的人。
已經是這樣了,還能怎么辦呢?送行的人和抬棺的人都是涕淚橫流。
送葬的“賓”可能是因為悲傷,而抬棺或者駕車的“馭”則可能是因為上山的路實在難行?!百e、馭”哭成一片,也加強了整首詩的悲傷感染力。
這四句一層是感嘆榮華富貴轉瞬即逝,表達了作者的傷感之情。前后兩段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作者感事傷懷的詩歌主題。
這首詩大致如此,就是一首在記錄活動中蘊含著悲傷表達的作品。情感雖然不明顯,但是完全可以通過文字探知。
何遜詩歌的風格也正是如此,不浮華,卻有淡淡的悲傷。
相送何遜古詩的拼音
古詩《相送何遜》的原文拼音是:
相送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何遜
原文:
kè xīn yǐ bǎi niàn ,gū yóu chóng qiān lǐ 。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jiāng àn yǔ yù lái ,làng bái fēng chū qǐ 。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在這里我給大家增添一點有關這首古詩的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送》 ?
《相送》是南朝梁何遜所作的一首詩。題為"相送",但并非詩人送朋友,而是留贈為詩人送行的朋友。《何遜集》中另有五首題為《相送聯句》,是何遜與友人韋黯、王江乘二人分別各聯四句而成的。其中何遜的三首也都是辭別送者的語氣。以此類推,這一首或亦是與送者告別時的聯句。但送者是何人,他的四句詩是怎樣寫的,均已無法考索了。若非聯句,題目就不該叫"相送"。故清人張玉谷云:"此非送人詩,乃別送者詩也。制題亦欠明白。"(《古詩賞析》)倘若當聯句來看待,則題目就不會"欠明白"了。不過,這并不妨礙讀者把它當作獨立的絕句來欣賞。
關于何遜詩多少首和何遜詩歌特點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