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臺記如何超然 超然臺記超然之樂
大家好,關于超然臺記如何超然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超然臺記超然之樂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淺析《超然臺記》
? ? 先有超然意,再有超然臺。以臺為寄,蘇軾作此名篇以表達他超然物外、?往不樂的思想情感。
? ? 作者起??句:“凡物皆有可觀。”?凡一皆可謂字句鏗鏘、氣勢磅礴。作者開篇不凡,引?思索玩味。隨后緊接“茍有可觀,皆有可樂,?必怪奇偉麗者也。”這里作者進?步生發開來,闡述他的超然觀并圈定了他所要講的?個?范圍:并非怪奇偉麗者,而是稀松平常的哺糟果蔬。事實上這也是作者聰明而?奈之處:心往怪奇偉麗?苦苦探尋者必不超然——居廟堂之高者也。?必怪奇偉麗 ?超然者——處江湖之遠也。蘇軾之超然,?蘇軾之所欲也。接著作者又說:“哺糟啜醨皆可以醉; 果蔬草?,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酒糟、薄酒都可以讓?醉,水果蔬菜草?都可以用來充饑。我不是非得瓊瑤佳釀、山珍海味來滿足我啊,同樣的道理,我??超然到哪里會不快樂呢?瓊瑤佳釀和薄酒、酒糟,山珍海味和果蔬草木對于作者來說真的沒有區別了嗎?恐怕作者只是用“萬物齊一”來自我安慰。此段作者?類?推理表達了自己隨遇而安、與世無爭的態度,為全篇定下了超然的基調。接下來作者便開始對這個“超然”進行反復論證。
? ? 第二段,作者從反?論證超然。?先提出了因為“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吾欲者有盡”,所 以“求福?辭禍”與“求禍?辭福”互相轉換是難免的。從而引出想要“求福?避禍”?無視物之?小、游于物外而不可,切不可游于物內的超然觀。不超然必引來災禍,這段簡直像是莊子在借蘇軾之口談玄論道:?欲?求、超然物外方可求福避禍。事實上蘇軾除了超然已無計可施,政治上?受挫折,個性上桀驁不羈,上進?不得只能寄于老莊之道,用超然的態度對待?生,借以派遣苦難、自我安慰。可不大哀乎。
? ? 頭兩段,?字不提超然又?字不離超然,筆下盡是超然意。作者大展雄辯之風,一正?反論證超然,為超然臺培?奠基,是以虛領實。接下來作者筆鋒?轉,從高談闊論轉?將??日前的經歷娓娓道來。
? ? 從杭州調任到密州,原來的舟楫之安成了車馬之勞;雕墻之美成了采椽之居;湖?之觀成了桑麻之野。剛到的時候啊,歲?不登(連年收成不好),盜賊橫行,案件也多,而廚房?什么都沒有, 每天以野菜充饑。蘇軾說:“?固疑余之不樂也。”人們一定都懷疑我不快樂。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作者“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以反黑。”好家伙,在這里呆了?年后,?也精神了,身體也壯實了,頭發白的地方也變黑了。寫的我都要懷疑他蘇軾再呆上幾是不是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這里作者現身說法,將此功效歸功于超然,超然物外?然心寬體胖、返老還童。讀至此處略感酸楚,只覺作者強顏歡笑,在凄苦和折磨中超然度世,在災難中涅槃。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 樂不樂,只有蘇軾??知道了。再往下看,原來這超然只不過是自我安慰、?欺欺人罷了。
? ? 作者將舊臺“稍葺?新之”。登?望遠,放意肆志。登?望遠,往往袒露胸懷志向,那么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呢?“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 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除去?個隱者盧敖,還更有姜太公、齊桓公、韓信這些成?業者。我蘇軾?之所向仍是等待機會建功立業,隱遁超然只是經受挫折時安慰?己的假隱遁假超然罷了。若是真超然,何不學學盧敖,來個辭官歸隱。接著,作者?從登?憑吊轉寫到超然臺“臺??安,深?而明,夏涼?冬溫。”好不不舒服,寫?己“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食之,?:樂哉游乎!” 好不不愜意。這日常小事與前面的登高憑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事實上作者在大起大落中抒發自?的志向,再寫日常?事來強調無為的超然只是在統一外在的安逸和內?的隱痛與不平。作者在挫折帶來的不平中掙扎、對抗,用假超然來忘憂。如果真的“樂哉游乎!”,超然物外,樂而忘形,?怎么會強調自己“處之期年,?貌加豐,發之白者,?以反?”,如果真的“樂哉游乎!”,又怎么會“北俯濰 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
? ? 這?段,作者大處寫登臺憑吊,?處寫游玩之樂。???小,看似超然,卻盡顯不超然;看似游樂,卻盡顯不樂。超然嗎?假超然。辛酸嗎?真辛酸。
? ? 最后作者交代“超然臺”命名的緣故,又寫“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與前文 “推此類也,吾安往?不樂?”相呼應。???尾?寫臺名,正是先有超然意,再有超然臺。
? ? 蘇?往往氣勁高昂,?文跌宕起伏中暗藏矛盾?復雜的心緒。快樂與痛苦、希望與失望矛盾?統一。曠達超然又抑郁悲憤,在情與理的矛盾中最終達到和諧。這也恰使其文跌宕起伏、急緩交錯, 從而產生了?種節奏美。此篇《超然臺記》有著濃厚的哲理趣味,情理交融,充分表達了作者“我欲乘風歸去,?恐瓊樓玉宇。”的特殊心態。物欲和精神、入世與出世,作者留下的思索耐?尋味,經久?不衰也。
? ? 玄
2018.10.10
蘇軾超然臺記中超然的賞析?想看看大家怎么賞析
《超然臺記》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用“樂”字貫穿全文,先寫超然于物外,就無往而不樂,不能超然于物外,則必悲哀,正面寫樂,反面寫悲,悲是樂的反面,即是寫樂的反面,終不離樂字。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知足常樂、超然達觀的人生態度,也隱含了少許內心苦悶、失意之情。有飄忽“超然”的意緒。
蘇軾《超然臺記》原文及賞析
《超然臺記》主要是發揮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思想。作者認為,如不能超然物外,則樂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環境中,也有可樂的東西。為了突出后者,既用前者來對比,又用四方形勝與四季美景來渲染。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超然臺記》古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超然臺記
作者:蘇軾
凡物皆有可觀(1)。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2)啜(3)歠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飽(6)。推此類也,吾安往而(7)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8)辭禍者(9),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10),美惡之辨戰乎中,而(11)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蓋(14)之矣。彼游于物之內,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復,如隙中之觀斗,又焉(15)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16)生,而(17)憂樂出焉(18),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20),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全(21)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
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22)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23),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注釋】
(1)凡物皆有可觀,省略“者”即可觀者,值得觀賞的地方。
(2)哺:吃。
(3)啜:喝。
(4)醨:米酒。
(5)醉:使……醉。
(6)飽:使……飽。
(7)吾安往而不樂,而,表承接;該句指“吾往安而不樂”。
(8)求褔而辭禍,“而”表并列,并且。
(9)求褔而辭禍者。者:……的原因。
(10)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盡,譯為“但是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
(11)而:表并列。
(12)豈:難道;情:心愿。
(13)有以:可以用來。
(14)蓋:蒙蔽。
(15)焉:哪里。
(16)橫:意外發生。
(17)而:表承接,隨后。
(18)焉:于此。
(19)背:遠離。
(20)比:連續,常常;登:豐收。
(21)茍全:大致完備。
(22)庶幾:表希望或推測。
(23)遺烈:前輩留下來的功業。
(24)擷:采摘
【譯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人們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開災禍,因為幸福可使人歡喜,而災禍卻使人悲傷。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的區別在胸中激蕩,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活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禍,躲避幸福,難道是人們的心愿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拘于從它內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橫在我們面前,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反復不定了,就象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心中充滿美好和丑惡的區別,憂愁也就由此產生了;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
我從杭州調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的華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可我在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愚拙無能。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縣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從臺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面就是盧山,秦人盧敖就是在那里隱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隱隱約約象一道城墻,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贊嘆:“多么快活的游樂啊!”
這個時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賦,并且給這個臺子取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關于超然臺記如何超然和超然臺記超然之樂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