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的代表作有哪些 溫庭筠的名篇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溫庭筠的代表作有哪些,以及溫庭筠的名篇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溫庭筠是誰,詩詞成就如何
溫庭筠是誰,詩詞成就如何
溫庭筠是誰,詩詞成就如何,唐代詩人,詩詞工整精煉,溫婉精麗,擅長樂府詩和近體律絕,他是花間詞派的鼻祖,為數不多的作品大部分收錄在《花間集》中,生活放蕩不羈而且恃才傲物,但是他才思敏捷,是一位能人。
溫庭筠是誰,詩詞成就如何1
唐代詩人溫庭筠的詩工整精練,清婉精麗,尤為擅長樂府詩和近體律絕。其中,樂府詩的代表作《俠客行》,是溫庭筠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以此贊揚仗劍天下的俠客精神。而近體詩方面,溫庭筠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絕。其中,七律代表作有《過陳琳墓》、《蘇武廟》、《馬嵬驛》,歷來被視為佳作。而五律詩的代表作是溫庭筠在旅途中所寫的《商山早行》。該詩抒發了游子在外的孤寂和思鄉之情。詩文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成了不朽名句,千古流傳。溫庭筠現存詩三百多首,基本都收錄在《溫飛卿集箋注》、《全唐詩》等書中。
溫庭筠是誰,詩詞成就如何2
溫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詩人,此人工詩詞,還寫寫小說,他對唐末詩壇最大的貢獻就是開創了花間詞派,成為這個派別的開山鼻祖。同時,他和韋莊兩人都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代表。他為數不多的作品大部分都收錄在《花間集》這本集子里面,包括韋莊的部分作品也在集子當中。
溫庭筠,生于812年,大約卒于870年,享年約58歲,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人(今山西太原市)。溫庭筠的祖父塭彥博在唐初曽官至宰相,他出生于高門富貴之家。溫庭筠精通音樂,不論什么琴類、笛類樂噐都可即興演奏,謂之“有絲即彈,有孔即吹”,無論樂器好壞,無不成調。他才思敏捷,,每次入試,按官韻作詩,八叉手而八韻成,時人又稱他為“溫八叉”。與當時的李商隱齊名,人稱“溫李”或“李溫”。留世著作有《溫庭筠詩集》、和《金荃集》。
溫庭筠早李商隱一年出生,他擅長較多,尤具音樂天賦,生活放蕩,賭博嗜酒,沉迷酒色,又恃才傲物,所以一生應進士不及第,他作詩諷刺宰相令狐淘,譏諷他無學,所以他仕途不得志,最大官曾任國子助教和方城尉,時間也不長,因終身困頓,致使他因前途無望而生活放蕩不羈。
溫庭筠的詩,成就上不如李商隱,《全唐詩》收錄他的詩作品59首。但是他是唐代最有成就的詞人,雖然在他之前早有人作詞,但專為發展這種長短句便于歌妓們呤唱的新體作品,使之代表一個時期的文體,這是溫庭筠的功績。他的詞集名《金荃集》,多是艷詞,表現晩唐統治階層從皇帝到各州縣官員們腐朽沒落的生活和崇尚奢糜瀕臨崩潰的晚唐社會景象。宮體艷詞經溫庭筠由詞的.形式表現出來,是符合晩唐境況的。唐詩到了晚唐,已經無法阻止它的分化了,按照文學史的發展規律,文學發展到一定時期,總有幾個代表人物出現,一個是舊傳統的結束者,一個是新趨勢的發揚者。在晚唐,李商隱、杜牧是舊傳統的結束者,溫庭筠是新趨勢的推動者,我們稱溫庭筠為詞的創始人不為過。
詩的發展和進化從未停止過,東漢建安時期,曹植開始發起五言古詩聲律化運動,直到南朝和初唐,詩的聲律化始終在進行中。初唐詩人沈佺期、宋之問完成了這個運動,近體詩的律詩從此定型。杜甫說:“老來漸於詩律細”,說明詩人要經過長期歷練,才能把握寫律詩的真諦。所以古詩變成律詩,前后經歷五百年左右時間。詩到中唐,詩的所有境界都被眾多詩人開辟了,到晚唐時期,政治腐敗,藩鎮割據,宦官主政,政權被分割成碎塊,士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已無出路,晚唐詩風像政治蕭條一樣蕭條起來,所以溫庭筠的音樂天賦此時有了用武之地。
詞起源于南朝的陳朝,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就作過《玉樹后庭花》詞》,此詞一直唱到晩唐,杜牧的《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句可以作證。南唐詩風屬于頹廢派,于南朝士大夫醉生夢死的腐敗生活相關,用詞華麗而多淫穈,無非是“競一韻之奇,爭一家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月之狀”的作品。此風沿襲至初唐。中國封建社會的興衰更替證明一個朝代的衰亡都是因為皇帝昏庸無能,官場腐敗引起社會風氣不正,道徳淪喪,世風日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心思變,而新興文體也就在此時蘊育而出。
唐時歌妓唱歌,多用五七言絕句,呤唱時配樂加和聲,但和聲詞有長短,后來為倚聲而改五七言中一句或兩句為長短句,與曲合拍,就自然形成了一種叫詞的新詩體,唐文人士大夫又稱詞為“詩余”,亦是為維護正宗律詩之稱呼而已。唐時為官的文人家中皆蓄養歌妓,盛唐李白晚年尚有歌妓金陵子和歌奴丹砂等人陪同,杜甫是那樣窮困,晩年也有一小妾相隨,其余士大夫家中通常有一、二十個歌妓,大官宦之家甚至家妓成群。他們留連于聲色歌舞之中尋找快樂。而這些歌妓都需要新歌詞以博名寵,白居易詩:“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這就是證明。晩唐時期,從皇帝、宦官、到各州縣有大量官妓,士大夫蓄奴成風,窮如柳宗元,也養一個歌妓。這些歌妓就是新歌體詞的傳播者,也是創造者。溫庭筠長年和歌妓生活在一起,由于他音樂專長,使他成為詞的重要創始人和發揚光大者。配合歌舞的音樂自然要長短曲折,五七言絕句必須有所變動,才合歌舞,所以詩變成詞是歌舞促成的。晩唐至上而下官場縱情聲色歌舞,也是從盛唐遺傳的,杜甫詩:“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就是例證。韓愈感春詩:“嬌童為我歌,哀響跨箏笛;艷姬蹋筵舞,清眸刺劍戟”更貼切描繪了唐時士大夫文人階層的聲色歌舞生活。在溫庭筠的帶頭推動下,很多晩唐詩人向他學習。詞從文人開始作者當所李白較早,全唐詩錄李白詞十四首,其中的《菩薩蠻》、《憶秦娥》顯然是后人偽托,但是《清平樂》、《清平調》無疑是李白所作。晩唐官員文人們過著腐化沒落生活,而溫庭筠寫作很多艷詞是反映當時生活情景的揭露,風花雪月,閨情閨怨,傷春悲秋等詞句也反襯出晩唐即將衰亡的情景,因此,我們不能妄評溫庭筠是“浪子”,是“頹廢文人”。
唐末戰亂四起,唐士人多數逃往四川成都辟難,投靠王建。王建全部接納收容,提供足夠的物資享受,使他們繼續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使唐末風氣原樣能夠保存在前蜀國。前蜀國滅亡后,孟知祥建立后蜀國,后蜀詞人趙崇祚編《花間集》十卷,收錄自溫庭筠以下凡十八人詞作品在卷。《花間集》為最古的詞總集,這一派的作者稱“花間派》,始袓就是溫庭筠。歐陽炯作序說:“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倡風,何止言之不文?所謂秀而不實?”所說證明花間派詞就是南朝宮體的變形。溫庭筠是發揚光大者之首。
都說唐詩宋詞,唐朝有寫詞很厲害的作家嗎?他是誰?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到詩詞歌賦,總習慣說“唐詩宋詞”,確實,在我國歷史上,唐朝詩人層出不窮,到了宋朝,詞的興盛又為文壇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但其實,在唐朝,也有許多善于寫詞的作者。他們所作的詞不僅在當世被世人所推崇,更是直接影響了后世的詞曲創作。溫庭筠,這位被尊稱為“花間派”鼻祖的詞人,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人物。以下是對溫庭筠的具體介紹。01、家庭背景
溫庭筠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是唐朝初年著名宰相溫彥博的后裔,良好的家世和家風給他的文學造詣也帶了非常大的影響。即便是在不幸遭遇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后,溫庭筠也并未因此便錯失讀書的機會。父親當年的好友段文昌,唐朝身份顯赫的宰相,見溫家孤兒寡母,孤苦伶仃,相依為命,便對其施以援手,將溫庭筠帶到杜陵與其兒子一起結伴共讀。至此,可以說,溫庭筠的身世是不幸之中又帶著些許幸運的。
02、個人特點
溫庭筠在文學上的深厚造詣自是不必說的,他在很小的時候便表現出了異于常人的天賦,文采凜然,精通音律。按理說,憑借著這樣的才華,在當時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下,保證自己的溫飽肯定是不必發愁的了。但偏偏溫庭筠就是這樣一個不受拘束,放浪不羈的人,他追求自由,自恃才華而不愿攀附權貴,也因此遭受到了許多打擊,窮困潦倒一生,并未獲得較好的仕途發展。
03、代表作品
作為唐朝一位寫詞的文學大家,溫庭筠在作詞方面的功力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的。時至今日,他的許多作品仍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溫庭筠的作品基本上都被收錄在了《花間集》和《金荃詞》等書籍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首有《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更漏子.玉爐香》等。
以上便是對唐朝作詞十分厲害的文學大家溫庭筠的具體介紹啦~
完全解讀溫庭筠簡介
溫庭筠(812年-870年),又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晚唐著名詩人、花間派詞人。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艷麗。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生平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可是,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
溫庭筠自幼好學,長于詩詞,喜譏刺權貴,多觸諱忌。由于形貌奇丑,因號“溫鐘馗”[2]。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溫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故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庭筠與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經常出入于相府。令狐绹不知“玉條脫”之說,溫庭筠告訴他出自《南華經》。令狐绹曾央求溫庭筠代寫二十首《菩薩蠻》詞,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绹大為不滿。溫庭筠生性傲慢,喜譏諷權貴,最后得罪了令狐绹。他在政治上遭受到統治者的種種壓迫,郁郁不得志,屢試進士不第,官僅至國子監助教。
溫庭筠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在日常生活方面,《舊唐書?文苑傳》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說明了他行無檢幅,常出入于歌樓妓院;亦因此,溫庭筠的詞風華麗濃艷,而其詞的題材內容,主要是以描寫美人的苦悶情緒、追求真誠的愛情為主。
文學成就
溫庭筠的詞表達細膩,造語清新,善于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細密婉約,情意悠遠,主要描寫女性的生活與心理,文字華艷,工于雕琢,詞藻富香澤濃烈的脂粉氣和富貴氣。
溫庭筠的作品特色,《北夢瑣言》言他“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人稱“溫八叉”。溫庭筠詩風上承唐朝詩歌傳統,下啟五代文人填詞風氣之先。
溫庭筠是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溫庭筠著有《握蘭》、《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5]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艷,今存310余首,后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代表作
《夢江南之千萬恨》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送渤海王子歸國》
疆里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溫庭筠的主要作品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南歌子詞二首/ 添聲楊柳枝辭
一尺深紅蒙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經五丈原
鐵馬云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訴衷情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金帶枕,宮錦,鳳凰帷。柳弱蝶交飛。依依,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野史軼聞 唐時,溫庭筠,字飛卿,舊名岐。當時和詩人李商隱齊名,被人們稱為“溫李”。他擅長小賦,才思敏捷,用詞綺艷美麗。每次考試,按規定韻作賦,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韻作成,速度很快。他經常為鄰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們送他外號“救數人”。由于他不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輕視。李義山對他說:“我作了一聯,‘遠比趙公,三十六軍宰輔‘,沒有得到偶句。”溫庭筠說:“你怎么不對’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 唐宣宗曾寫有“金步搖”的句子,未能對出下句。收進士們對,溫庭筠以“玉條脫”對上了,宣宗很贊賞。又有一藥名“白頭翁”,溫庭筠以“蒼耳子”為對,這樣類似情況很多。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丞相令狐绹叫溫庭筠代他撰詞,并告訴溫不要泄露此事。溫庭均卻把這事說了,因此令狐绹便疏遠了他。溫庭筠也說過“中書省內坐將軍”,是譏諷宰相沒學問。宣宗喜歡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溫庭均。溫不認識皇帝,很傲慢地追問皇上說:“你是長史司馬之流的大官嗎?”皇帝說:不是。 “溫又問:那你是大參簿尉之類的吧? 皇上說:不是。 因此把溫庭筠貶為坊城尉。皇帝在詔書中說:”讀書人應以德為重,文章為末。你這樣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彌補不上的。” 溫庭筠負有不羈之才,沒有得到機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國公杜悰從西川調到淮海,溫庭筠到了韋曲的林亭,寫了一首詩:
卓氏爐前金線柳,隨家堤畔錦帆風。
貪為兩地行霖雨,不見池蓮照水紅。
豳公看到后,賞他絹布一千匹。吳興的沈徽說:“溫庭筠曾在江淮一帶當過老師,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舉考試時,他常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詢主持的一次考試中,為溫庭筠單設了一個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鄰。第二天,在簾前請溫庭筠說:“以前那些應舉考試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詩文,我這次的考場上,沒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勵吧。”把溫庭筠打發走了。從此以后,溫更加不得意。
累身豈止干皇帝
在封建時代,一個讀書人即便有最好的文才,若接連不斷地得罪了上級,那他青云直上的希冀恐怕就會被無聲無息地取消了。這可真是令人深感悲哀的事情。
晚唐時期的著名詩詞作家溫庭筠,①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他少年時期便已天才雄贍,詞氣英發,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寫成數萬字的文章,卻絲毫不覺得費力。他只要把手交叉著調弄了八次,一首聲情并茂的七律詩便出來了。但只是很可惜,他在考場里的出色表現只能當“槍手”而代人捉刀——這大概就是當今社會里常說的代考者的“發軔”吧,而他自己卻始終是那么不如意。只是他的文名委實太大了,以至于連愛好寫詩的宣宗皇帝,因想不出拿什么來對“金步搖”時,遂想要讓這個還考不取進士的溫庭筠來對;溫當即就對以“玉條脫”,②宣宗也不得不佩服他這敏捷的才思了。針對“白頭翁”,溫庭筠就來個“蒼耳子”;這對仗也極工穩,所以自然又引來了人們的一片贊嘆之聲。
而溫卻是一個性格放蕩不羈的人,為此,他給自己后來的生活添了許多麻煩。在一個冬日里,天色比較陰暗,愛好微服出行的宣宗跟溫庭筠在一個旅館里湊巧遇上了,但他倆當時互不認識;溫比較傲慢,而且還帶有戲謔的口吻問宣宗:“您不就是當司馬、長史之類的官嗎?”在得到否認后,溫又繼續問詢:“那么,您莫非就是那些縣尉、主簿之類的人吧?”對溫所涉的一眾小官,宣宗只得說道:“皆非也!”回宮后,宣宗心里實在覺得不痛快,遂命令宰相把溫貶謫到了方城當縣尉去。為此,給他送行的一群詩友都為之深深嘆息;在大家為這次送行所做的詩里,詩人紀唐夫的七律詩是寫得最好的,其詩云:
何事明時泣玉頻,長安不見杏園春。
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且盡綠醹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
方城若比長沙路,猶隔千山與萬津。③
事實上,溫庭筠在冒犯皇帝被貶謫到遠方任小官之前,他還得罪過時任宰相的令狐绹,致使他受到疏遠,導致他的仕途尤其蹭蹬不堪。
當時,宣宗愛好聽那些漂亮的宮女歌唱《菩薩蠻》詞,但文墨有限的名宦之子、宰相令狐绹便把這事兒交給了溫辦理。溫把詞寫好并讓令狐呈獻給皇帝后,當即就得到了贊賞。令狐原本吩咐過溫不要把這代作詞的實情“捅”出去,結果溫還是給捅了出去。這樣一來,覺得自己的老臉無處可擱的令狐绹不覺大怒,從而就疏遠了溫;使溫在考進士時受盡磨折。但溫畢竟是很有才華的,后來令狐仍向他咨詢一些事情。誰知溫又慢條斯理地拿令狐開玩笑,說大人所要解決的問題,在《南華經》里便可找到;要知道,它并不是什么冷僻的書嘛,所以相公在治理國家大事之余,也不妨多看看些書。這話更是惹惱了令狐绹,從而他就不再理會溫了。所以溫在詩里就寫有“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的句子,④用來表明他自己的深沉慨嘆,但于事卻已無補了。
到了懿宗咸通七年(866年),仕途上略微有些起色的溫庭筠,出任選拔秀才的主考官。由于自身深受進士考試的一再打擊,所以他對那些貧寒家庭出身的讀書人很能照顧,極力予以薦拔。但他的官也就僅僅做到國子助教而已,后來他卻又不幸流落而死。⑤這可真要令人為之灑上一掬同情之淚了!
按:① 此據《舊唐書》等,而《新唐書》作“溫廷筠”;至于《北夢瑣言》則又作“溫庭云”。② 此據《北夢瑣言》卷四,而《唐才子傳》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等則以為溫跟令狐绹之間事,恐非是。③ 醹,《唐詩紀事》作“醽”,可從。路,汲古閣本作“遠”,可從。而“沾”一作“沾”,實同。又,累,去聲。④ 胡震亨《唐音癸簽》則以為此詩句屬溫哭其亡友之作,原作“終知此恨難消遣,辜負《南華》第二篇。”俟再詳考之。⑤互參本書《登第憑誰憐下第》。
溫庭筠代表作
《望江南》。原文: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這首《望江南》,又叫《夢江南》、《憶江南》,是一首小令。歷代文學家對這首詞評價極高,認為它開創了空靈疏蕩的詞風。風格和境界有關,境界包括遣詞用句的精準程度也包括作者的情感表達方式。
《望江南》借用“思婦”這一典型的文學形象,訴說了無盡的惆悵纏綿,既是寫景又在寫情,短短二十幾個字,讓人眼前仿佛閃過一個電影片段。
關于溫庭筠的資料
分類: 資源共享
解析:
溫庭筠
(812?-866) 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約48歲被授隋縣尉,其后曾為幕府僚吏,任方城尉,至國子助教。年輕時苦心學文,才思敏捷,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他喜縱酒放浪,一生不受羈束,喜譏刺權貴,因此不為時俗所重,坎坷潦倒一生。其詩與李商隱齊名,七言樂府師法李賀,或寄吊古興亡之慨,或寫邊塞荒寒之景,或述田家務農之勞苦。近體詩反映現實面更廣泛,涉及羈旅行役、友朋寄贈、身世感慨、詠史詠物等多方面內容,不時發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浩嘆。溫庭筠是文人中第一個大量寫詞的人,是“花間派”詞的先導,對詞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他的詞多寫婦女生活,除常見的閨閣、歌伎題材外,還有寫戍婦思念征夫、女道士、祠廟賽神、采蓮女子的愛情和商婦的相思等。溫詞的風格以秾麗綿密為主,多用比興,以景寓情。溫庭筠在創造詞的意境上表現了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的情思。他的詞乍看似乎堆垛晦澀,仔細玩味便覺情摯韻遠,余味猶存。代表作有[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更漏子]“柳絲長”等。其詞在寫景、述事中含蓄著主人公深沉的感情,與李煜詞的多用賦體、直抒胸臆不同。這一藝術特點,對宋代詞人周邦彥、吳文英等有影響。溫庭筠加強了詞的文采和聲情,其句法的參差,葉韻的繁變,情景的交融,有助于詞的藝術特征的形成。溫庭筠在詞藝術方面的探索,對詞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溫詩今存310首,有清顧嗣立的《溫飛卿集箋注》。其詞主要收錄在《花間集》、《全唐詩》、《金荃詞》、《唐五代詞》中。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溫庭筠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
關于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云生于德宗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干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動好學,苦心硯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于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在當時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所以時人稱為“溫八叉”。在我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象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舉進土不中第。今可考見者,溫庭給開成四年(839年)年將40時開始應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政治斗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莊恪太子左右數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后莊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溫庭筠被卷進這起政治斗爭中,沒被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土。在他步入科場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后,溫庭筠在雩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呆在家里,不得而知。溫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溫庭筠8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55歲那年,溫庭筠又去應試。在這之前曾幾次應試,每次都名落孫山。這次應試,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詢主春闈,溫庭筠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攪擾場屋的原因,是溫庭筠有“救數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于簾前試之。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攪擾場屋。據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從此之后,也就是說從56歲起,溫庭筠便絕了這門心事,不再涉足名場。
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里可看出溫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溫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陶的忙。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歌《菩薩蠻》,令狐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陶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學。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溫庭竊筠“玉條脫”對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陶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并且說,《南華經》并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陶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陶無學。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不高,皆因當權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
溫庭筠攪擾場屋后,貶隨州隨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后徐商鎮襄陽,辟為巡官,此時溫庭筠已56歲。在襄陽,溫庭筠與皮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陽呆了幾年時間,徐商詔征赴闕,溫庭筠隨后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61歲了,62歲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時的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減、令狐高等蒲飲狎昵。當時令狐陶出鎮淮南,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后來,溫庭筠因窮迫乞于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于令狐陶,令狐陶并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丑跡,說他品行怎么壞。因此有關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63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并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后即居于京師。
咸通六年(865 年),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次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書榜文曰:“右,前件進土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堪神教化,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并仰榜出,以明無私。”將所試詩文公布于眾,大有請群眾監督的意思,杜絕了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風,在當時傳為美談。而此舉又給溫庭筠帶來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眾,已遭權貴不滿,又所榜詩文中有指斥時政,揭露腐敗者,溫庭筠稱贊“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更為權貴所忌很。所以,宰相楊收非常惱怒,將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貶,所以紀唐夫送其赴方城時,詩云:“且飲綠(酉錄)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遭受此次打擊,再次被貶,年事已高的溫庭筠在這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傳》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還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頓失意而死,千載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視權貴。所以紀唐夫送他赴方城詩又云:“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當時權貴,可以排擠、壓制溫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卻壓制不了溫庭筠的才華四溢。溫庭筠終于成為文學史上千古不朽的詩人。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思想意義上雖大多無較高的價值,但在藝術上卻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云,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云:“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已揭響入云,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云:“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溫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后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于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在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后人的尊敬。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唯《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者。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干巽子》3卷、《采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現在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我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術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我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現在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有關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
溫庭筠的代表作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溫庭筠的名篇、溫庭筠的代表作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