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香積寺這首詩是如何 過香積寺詩意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勥^香積寺這首詩是如何,以及過香積寺詩意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過香積寺 王維的古詩是什么意思?
一、譯文
不知道香積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幾里誤入云擁群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里何處傳來古寺鳴鐘。
山中泉水撞危石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顯寒冷。
黃昏時來到空潭隱蔽之地,安然地修禪抑制心中毒龍。
二、原文
唐·王維《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三、注釋
1、香積寺:唐代著名寺院,有爭議,一說香積寺在長安縣(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廢。一說在河南汝州,今風(fēng)穴寺,唐時稱香積寺。
2、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3、冷青松:為青松所冷。
4、安禪:為佛家術(shù)語,指身心安然進(jìn)入清寂寧靜的境界,在這里指佛家思想。
5、毒龍: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擴(kuò)展資料
此詩采用由遠(yuǎn)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
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huán)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
《過香積寺》全文翻譯及賞析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解】:
薄暮兩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龍的故事;安禪:指心安然入于清寂寧靜之境;
毒龍:這里是機(jī)心妄想的意思。
【韻譯】:
早聞香積寺盛名,卻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數(shù)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這兒古木參天,根本沒有行人路徑;深山中,何處傳來隱隱約約的寺鐘。
俯聽危石的流泉,輕輕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蔭寒氣猶濃。
日已將暮,我佇立在空寂的清潭邊,有如禪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賞析
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景物。題意在寫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側(cè)寫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山寺之幽勝。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經(jīng)》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jīng)制服,喻指僧人之機(jī)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覺又悟到禪理的高深。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gòu)思奇妙、煉字精巧。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歷代被譽為煉字典范。
這首詩,給我們的感受是詩人他忘卻塵世的欲念而沉浸于自然的清涼與幽靜之中。
也許,對一個凡俗之人,像我,一開始并未必有這樣的感受呢。
詩作一開始說有一種我們所“不知”的東西,我們只看到那虛無飄渺的遠(yuǎn)處,那種距離生活很遠(yuǎn)的一處所在。如果是我,那一定很有些失望的意思。我們要尋找的東西不知在哪里呢!我們只知那所要去的地方。走啊,走啊,到處都是古木蔭蔽,甚至連一條小路都沒有,這一定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了。那一定相當(dāng)?shù)厥恕U?dāng)不知去處的時候,哎,我們不是聽到了什么?什么呢?哦,那悅耳的悠揚的美妙的寺廟的鐘聲!在這空林里久久地回蕩著,徘徊著。不知怎么地,又讓我們感到有那么一絲空蕩與寂寞啊!
我們就循著鐘聲前行吧。眼見在那高聳的如刀劈斧砍的山崖前,有一脈細(xì)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聽了好不讓人難受啊。我們甚至還能夠感受到那山崖也仿佛因而悲咽啼泣呢。這是一個什么去處?抬頭看看天,啊,我們仿佛掉進(jìn)了松林的陷阱了。日光飄渺,只偶爾撒漏一點點淡淡的金黃的光,卻使人更增加了一種寒冷的意緒。傍晚了,一縷縷斜暉掛在空中,倒映在崖下的空潭里,靜靜地,就在那里,時間仿佛凝固,又好像永恒了。那不是天上的彩虹,但它幻起了西天的壯麗和靜穆。那一抹抹輝光,突然使人想起了一個佛教的故事來。在西方的一個潭里,有一條毒龍,屢屢害人,有一高僧以無邊的佛法制服了它,于是這空潭啊,永遠(yuǎn)歸于寧靜了。這樣想著,它是那樣的寧靜,我就在幽深曲折的潭岸,洗洗我的臉頰,清清我的腸胃,在這四下里寂靜無聲里,哎,我不是也不知不覺之中忘卻了塵世的一切嗎?
我以一個塵世的俗人來看這首詩,諸位不要責(zé)罵了。但本詩所傳達(dá)出的意緒難道不是這樣嗎?當(dāng)然,經(jīng)驗在感覺與回想的時候,可能還要進(jìn)一層呢。我們既已領(lǐng)悟到了那種幽眇的佳境,回視來路,竟原來是那樣的的分明呢!于是,我們的心里歡喜了!
深林里傳出那悠揚回蕩的鐘聲,細(xì)泉從高壁上滴落而下,這林深之處,感覺日光也是那么地清涼,特別是到了傍晚,那種超世的靜謐就更無法言說了。
是的,隨處都可以參禪,隨時都可以領(lǐng)悟,又何必一定要去一個苦苦尋求的目的地呢?當(dāng)然,真正到了那里,那種禪意不是更濃酣十分嗎?
這里最有名的句子當(dāng)數(shù)“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很多人只知引用名家的注釋,其實名家并沒有跟你說什么啊。我覺得,還是那于鄴說得好:“白日若不落,紅塵應(yīng)更深。”我們從紅塵里來,我們帶著太多的欲念,那真是苦啊!我說這句好,好在哪里呢?一個“咽”恰是一個對紅塵的冷冷的反應(yīng)。在世俗世界里,我們?yōu)槭裁炊把省保牟坏枚把省保@山泉,這山崖仿佛是在對行路人的嘲笑:我們只有在悲傷,在哭泣的時候才有可能靜心一想呢。日光是熱的,這一“冷”字,恰似澆在我們心頭的一盆涼水,于是我們的心“又”靜下來了。我說這個“又”字,是因為那“古木”那“深山”那“鐘聲”已經(jīng)潛在地在我們的心靈里有了一層悠遠(yuǎn)的意思了。
就這樣,一次次地,一層層地,我們的心靈終于得到了平靜。于是,我們漸漸地遠(yuǎn)離了那日色里的紅塵,而漸漸地有了一種超塵脫世的禪想了。
《過香積寺》全文翻譯及賞析
《過香積寺》的全文是什么?
《過香積寺》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山中古寺之幽深靜寂。那么《過香積寺》的全文是什么?
1、 全文: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2、 《過香積寺》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
3、 譯文:不知道香積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幾里誤入云擁群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里何處傳來古寺鳴鐘。
山中泉水撞危石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顯寒冷。
黃昏時來到空潭隱蔽之地,安然地修禪抑制心中毒龍。
關(guān)于《過香積寺》的全文是什么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過香積寺》古詩原文及賞析
【詩句】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出處】唐·王維《過香積寺》。
【翻譯】 不知香積寺在哪座山中,
走了數(shù)里,就進(jìn)入了白云繚繞的山峰。
【全詩】
《過香積寺》
[唐]·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鑒賞】
香積寺,佛教寺廟。王維晚年“長齋奉佛”,出世思想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故有此類詩。
這首詩題的“過”即是訪問、探望的意思。既是訪問,便采用由遠(yuǎn)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中間經(jīng)過古木參天的'“無人徑”,聽見隱隱飄來的“鐘”聲、“咽”危石的“泉聲”,看到“冷”青松的“日色” (夕陽)。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吐露出“安禪制毒龍”的情思。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詩人采用以動襯靜的藝術(shù)手法,用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襯托山林古寺的幽靜,收到了“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效果。中間兩聯(lián)四句,是稱譽詩壇的佳句。
關(guān)于過香積寺這首詩是如何和過香積寺詩意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