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詩字的詞語有哪些 帶著詩字的詞語有哪些呢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帶著詩字的詞語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帶著詩字的詞語有哪些呢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帶詩字的詞
1、畫中有詩
成語bai拼音:huà zhōng yǒu shī
成語解du釋:繪畫當中具有詩意zhi。形容畫畫得很好。
成語出處:宋 蘇軾《書摩詰dao〈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詩禮之家
成語拼音:shī lǐ zhī jiā
成語解釋: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成語出處:明·郎英《七修類稿》卷十六:“因仍茍且,多為惜財之小而忘大義,奈何詩禮之家亦如此是耶!”
3、七步成詩
成語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成語解釋: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
成語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4、詩朋酒友
成語拼音:shī péng jiǔ yǒu
成語解釋:作詩飲酒的朋友。
成語出處:明·馮惟敏《粉蝶兒·李爭冬有犯》套曲:“但有個詩朋酒友共開尊,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擁。”
5、詩情畫意
成語拼音:shī qíng huà yì
成語解釋:原指詩歌繪畫所蘊含的情感、意境。也用來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
成語出處:宋 周密《清平樂 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桿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帶有詩的四字詞語有什么
詩的解釋 1. 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歌。~話(?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集。~劇。~篇。~人。~章。~史。吟~。
2. 中國古書名,《詩經》的簡稱。
含有詩的四字詞語有:
仰而賦詩、詩酒朋儕、刻燭成詩、詩禮人家、呵筆尋詩、敦詩說禮、文友詩敵、畫中有詩、紅葉題詩、詩以言志、七步成詩、詩以道志、詩朋酒儕、燕足系詩、詩書發冢、酒虎詩龍、詩家三昧、沈詩任筆、酒社詩壇、詩有別才、詩成得袍、寄情詩酒、走筆題詩、橫槊賦詩
帶有詩字成語解釋
1) 詩禮之訓: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2) 詩朋酒侶:侶:伴侶,同伴。作詩飲酒的朋友。同“詩朋酒友”。
3) 杜默為詩: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聞。孤陋寡聞,隨意杜撰之詩。
4) 敦詩說禮:敦:敦厚。詩:《詩經》。誠懇地學《詩》,大力講《禮》。舊時統治階級表示要按照《詩經》溫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禮的規定辦事。
5) 橫槊賦詩: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6) 紅葉題詩:唐代宮女良緣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緣的巧合。
7) 畫意詩情:像詩畫里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8) 畫中有詩:指畫里富有詩意。
9) 擊缽催詩:指限時成詩。比喻詩才敏捷。
10) 酒虎詩龍: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11) 酒龍詩虎: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12) 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13) 詩朋酒友:作詩飲酒的朋友。
14) 詩情畫意:像詩畫里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15) 詩書發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16) 詩庭之訓:指父訓。
17) 詩以言志: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詩言志”、“詩以道志”。
18) 詩云子曰:《詩經》所說和孔子所言。二者均為歷代儒者遵奉的信條。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論或經典著作。
19) 詩中有畫:形容長于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美。
20) 五步成詩: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21) 子曰詩云: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云:說。泛指儒家言論。
22) 沈詩任筆:①南朝梁沈約以詩著稱,任昉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時人稱為“沈詩任筆”。筆,指無韻之文。②用以泛指詩文。
23) 詩腸鼓吹:鼓吹:樂器合奏。特指聽到黃鸝鳴聲,可以引起詩興。
24) 詩家三昧:指作詩的訣竅。
25) 詩酒風流:作詩飲酒。古人以此為風流韻事,故稱。
看了詩字相關詞語的人也喜歡:
1. 關于詩開頭的四字詞語
2. 詩字開頭的四字成語大全
3. 詩經中好聽的四字詞語
4. 古開頭的四字詞語介紹
5. 詩情畫意的四字詞語接龍
帶詩字的詞語和成語有哪些
相信大家學習過不少的詞組,那么關于帶有詩字的詞語大家知道有哪些么?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帶詩字的詞語和成語,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會喜歡,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
帶詩字的詞語
詩人
詩詞
詩歌
題詩
詩句
詩意
詩篇
情詩
詩集
律詩
詩韻
新詩
詩史
組詩
詩風
唱詩
詩律
詩興
詩章
詩抄
帶詩字的成語
詩情畫意
七步成詩
橫槊賦詩
詩中有畫
紅葉題詩
子曰詩云
詩禮傳家
詩以言志
畫中有詩
酒虎詩龍
沈詩任筆
詩家三昧
詩酒風流
帶詩字的成語解釋
詩情畫意
[shī qíng huà yì]
富有詩畫的意境。形容自然環境或文藝作品給人以美感。
杜默為詩
[dù mò wéi shī]
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聞。孤陋寡聞,隨意杜撰之詩。
子曰詩云
[zǐ yuē shī yún]
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云:說。泛指儒家言論。
文友詩敵
[wén yǒu shī dí]
文中好友,詩中對手。
敦詩說禮
[dūn shī shuō lǐ]
敦:敦厚。詩:《詩經》。誠懇地學《詩》,大力講《禮》。舊時統治階級表示要按照《詩經》溫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禮的規定辦事。
詩禮傳家
[shī lǐ chuán jiā]
指以儒家經典及其道德規范世代相傳。
詩禮人家
[shī lǐ rén jiā]
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燕足系詩
[yàn zú xì shī]
唐 任宗 妻 郭紹蘭,因 宗 經商 湘中,久不歸,見堂上雙燕翻飛,嘆言:“爾海東來,必經 湘中 ……欲憑爾附書,投於我婿。”因以所吟詩系于燕足,燕徑飛至 荊州 任宗 處。
詩酒征逐
[shī jiǔ zhēng zhú]
指互相邀約,飲酒作詩。
詩成得袍
[shī chéng dé páo]
稱贊文才出眾或被寵賜。
紅葉題詩
[hóng yè tí shī]
唐代宮女良緣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緣的巧合。
詩以言志
[shī yǐ yán zhì]
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詩言志”、“詩以道志”。
酒社詩壇
[jiǔ shè shī tán]
帶詩的四字詞語
敦詩說禮 敦:敦厚。詩:《詩經》。誠懇地學《詩》,大力講《禮》。
橫槊賦詩 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紅葉題詩 唐代宮女良緣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緣的巧合。
畫中有詩 指畫里富有詩意。
詩腸鼓吹 鼓吹:樂器合奏。特指聽到黃鸝鳴聲,可以引起詩興。
詩禮之家 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詩禮之訓 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詩情畫意 像詩畫里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詩書發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詩中有畫 形容長于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美。
子曰詩云 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云:說。泛指儒家言論。
沈詩任筆 南朝梁沈約以詩著稱,任昉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時人稱為“沈詩任筆”。筆,指無韻之文。
杜默為詩 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聞。孤陋寡聞,隨意杜撰之詩。
畫意詩情 像詩畫里所描摩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擊缽催詩 指限時成詩。比喻詩才敏捷。
酒虎詩龍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酒龍詩虎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七步成詩 稱人才思敏捷。
詩家三昧 指作詩的訣竅。
詩酒風流 作詩飲酒。古人以此為風流韻事,故稱。
詩酒朋儕 儕:等輩,同類的人。作詩飲酒的朋友。同“詩朋酒友”。
詩禮傳家 指以儒家經典及其道德規范世代相傳。
詩禮人家 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詩朋酒侶 侶:伴侶,同伴。作詩飲酒的朋友。同“詩朋酒友”。
詩朋酒友 作詩飲酒的朋友。
詩庭之訓 指父訓。
詩以言志 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詩言志”、“詩以道志”。
詩云子曰 《詩經》所說和孔子所言。二者均為歷代儒者遵奉的信條。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論或經典著作。
五步成詩 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詩”字組成哪些詞好聽?
詩韻
詩情畫意
拼音 shī yùn
詞義
用以構成詩詞等韻文回環往復和諧的韻母叫做詩韻。華夏以來自古都注意詩文的和諧用韻,如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已完整的注意用韻。詩三百第一首《風·周南·關雎》前四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一韻例證。詩韻,廣義的還包括詞韻,狹義地僅指做格律詩所依據的韻書。今,一般指合并206韻的《切韻》得來的106韻的《平水韻》。聲母不同而韻母相同的字,如干、滿、南、嘆可以互相押韻,這些互相押韻的字放在同樣句末的位置上就構成詩的韻。
基本解釋
1.詩所押的韻
2.詩所依據的韻書,一般指《平水韻》
詳細解釋
1.的韻。
唐白居易《繼之尚書自余病來寄遺非一又蒙覽醉吟先生傳題詩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謝》詩:“交情鄭重金相似,詩韻清鏘玉不如。”
2.詞用韻所依據的韻書。
我國古代最早的一種韻書是三國時期魏人李登編的《聲類》,書今已不傳。第一部集大成的韻書,是隋朝陸法言在公元601年編撰的《切韻》,現也已經失傳。《切韻》的內容,據考證全部體現在《廣韻》中。《廣韻》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韻書。它完整而詳細地記錄中古的(從南北朝到宋末)語言系統,今天的學者可以依據《廣韻》確知中古語音的聲母、韻母及聲調的基本情況情況。學者還以《廣韻》為橋梁,上推古音(兩漢以前的語音)、下證今音(現當代語音)。所以說《廣韻》是研究漢語語音史、研究當代漢語方言不可缺少的典籍。
有清以后通用《平水韻》,平、上、去、入四聲共106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情畫意 shīqínghuàyì
解釋
如詩的感情,如畫的意境。指文學作品中,所蘊涵的情趣。也指風景優美,耐人尋味。就像詩畫里所描摹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
人們都喜歡用詩情畫意來形容中國園林的美。的確,在我國傳統園林的發展中,園林藝術和它的左右近鄰——山水畫和田園詩文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園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畫論。而風景主題的意境構思,題對楹聯等又常常受到風景田園詩文的啟發。這種特殊的關系使我國園林藝術的風景美中常常散發出濃濃的詩情畫意。但也造成了古代園林藝術對理論研究的忽視。古人造園,常常隨意借用詩畫理論的某些論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論體系,即便是有些獨到的論述,也是零星地散見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筆記雜文之中。直到明末的計成開始,對園林創作的理論研究才逐漸受到重視。綜觀清代和近代一些造園家理論家的研究總結,筆者將中國園林造景的基本手法歸納為四句話:因地制宜、順應自然、山水為主、雙重結構、有法無式、重在對比、借景對景、引伸空間。
一、因地制宜,順應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園時根據不同的基地條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為我所用,這實際上也就是園林規劃布局中的順應自然。順應自然的另一層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風景的形成規律來塑造園中的風景,使園內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園林藝術的主要目的是創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風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練、更便于觀賞。祖國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別是那些經前人評定的傳統山水名勝風景區,更是無山不秀,有水皆麗。美麗的自然景色為園林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但是造園并不是單純地模仿自然,再現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組景要素,經過藝術勞動,塑造出比自然風景更美的景色的實踐過程。這就要求藝術家認真歸納總結自然山水美的各種不同形式和它們的形成規律,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依據。
“活潑潑地”是蘇州留園西部的一座橫跨溪上的水閣,同時也作為溪澗景色的收頭。一條清澈的小溪緩緩從楓林中流出,到此水閣下隱去,好像穿閣而過,水雖止而動意未盡。流水、小閣、青翠的小崗,充滿了自然風景的活潑生氣,實在是園林造景中以人工創自然的妙著,以“活潑潑地”來題名,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唐代詩論家司空圖在《詩品》中這樣寫道:“生氣,活氣也。活潑潑地,生氣充沛,則精神進露,遠出紙上。”園林風景要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效果,就要讓園林充滿活氣,順應自然地組織山水。像“活潑潑地”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為主、間以黃石的假山平崗之中,溪水曲折流出,兩岸楓樹咸林,要是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會使人感到滿眼生氣,精神舒暢。
具體地講,園林藝術處理山水(即疊山理水)的規律就是“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理貫通,全園生動”。其實,山有脈絡走向,水有源頭流向,這是自然山水風景最一般的規律。要是園林中的山無脈絡,混成一堆,園中的水又是無源的死水,那末即使亭臺建筑設計得再精巧,花木品種再多,整座園林也是生動不起來的。因此,造園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山的脈絡走向,疏通園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園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么就應該按照自然山嶺的脈理走向來構山,這也就是明代計成說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 而懸,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園,也要“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園山石脈理協調并統一起來。
擁翠山莊是蘇州城外虎丘山的天然坡度,依山勢逐層升高。園門南向,十余級樸素的青石踏步將游人引入翠樹掩蔽之中的簡潔園門。門內有軒屋三間,構筑于崗巒之上的古木中間,是一處深邃幽奇的山中小筑之景。軒北不遠處,有突起的平臺,臺上建亭名“問泉”,與軒屋和一邊的陡峭山坡互成犄角之勢,是引導游人登山的點景小筑,既增加了小園前后的空間層次,又將人們的視線引向高處。該亭的西、北兩面,在真山的懸崖下又堆了湖石假山,氣勢相連,中間植夾竹桃、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園墻隱約于山石花樹之間,并不顯眼。園內的景色與園外的自然山林景色溶合在一起,充滿生機和意趣。等到經由自然山石和人工稍為疊砌的蹬道逶迤而上,來到主要建筑靈瀾精舍的平臺上時,往下看,是一片蔥翠的虎丘山麓風景;往上望,則是巍巍虎丘古塔。按照自然山水的脈理,人工構筑的小園與大的山水景色協調而統一。擁翠山莊咸了虎丘山的著名景致,而虎丘的山林古塔也成了小園不可缺少的借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園林風景中山水的基本關系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只有能流轉的活水,才能給山帶來生氣;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潑潑地映出園林景色。要是園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會腐臭變質,根本談不上自然之美了。為此,計成在《園冶》中指出:造園在初創階段就要“立基先究源頭,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自然山水中的園林,得到活水比較容易,只要引進天然水源就可。如杭州靈隱寺的冷泉、無錫寄暢園的二泉水等。有地園林中,泉水源頭本身就是很好的一景,如太原晉祠的難老泉、濟南大明湖的趵突泉。有的園林中較大的水面被作為城市的調節水源和畜水庫,如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等。城市園林,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的河道。古園中的閘橋、閘亭都是為控制外河和內水而設立的(如《紅樓夢》)大觀園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橋便是閘橋)。有些城市園林,實在沒有辦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園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處,打幾口井,將園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溝通,來保證水的活力。江南一帶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常用這種辦法救活水源。
酷愛游賞風景的蘇東坡曾這樣評價園林中的建筑和植物景觀“臺榭如富貴,時至則有。草木如名節,久而后成。”意思是說臺榭建筑只要有了錢,馬上就可以造起來。園林中的花草樹木卻不是立刻便能長成,需要十幾年或數十年的生長。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對園林植物的重視。綠是生命之色,園林中要是沒有植物,一片灰黃,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因此,花草樹木是使園林景色富有生氣、活潑可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園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樣,要順應自然。我國古園中栽花種樹的原則,是讓其自然生長,不加人工約束。因此,在古園中幾乎看不到西式花園中那種筆直的林蔭道,修剪成幾何形體的樹木和十分對稱、規正的花臺,園中植物幾乎都是姿態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們往往間雜種在一起,就象在山野中一樣。有姿態古拙可以入畫的老樹,有隨時會變化的各色花果,諸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樹,在園林中互相輝映,給景色平添了不少山野的自然氣息。在蘇州的一些城市園林中,至今人們還能欣賞到“老榆旁岸,垂楊臨水,幽篁叢出”的野趣(拙政園中部池上兩島)和“漫山楓樹,桃柳成蔭”的城市山林風貌(留園西部小崗)。
植物布置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的另一個表現是不求品種的名貴和齊全,山野村落中一些常見樹種,如榆、槐、楊、柳、銀杏等都是園林的座上客。就是一些較低等的植物,如石上的青苔,羅網般纏繞在假山石峰上的絡石,山腳石縫裂隙中長出的書帶草,伏在地上生長的小灌木、箬竹,在園林中也是隨處可見。它們既增加了山石景的自然情趣,又起到遮掩某些殘留的斧鑿之痕的“藏拙”作用,是造就園林自然活潑景致的很好輔助。
二、山水為主,雙重結構
園林藝術是最終產品是立體的風景形象,毫無疑問,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它的主要部分。雖然有些城市的庭院小景,看上去全被建筑所包圍,好像建筑在這些小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實不然,這時樓館廊榭多半是一種背景,僅僅起到陪襯的作用,人們觀賞的主要對象還是廊邊墻前的石峰和花木。有了它們,這種建筑空間才能稱之為庭院。因此,園林創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
北京圓明園是我國古典園林中集大成的精品,也是世界園林史上的杰作。它的景色特點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可見真山只是作為遠景借入到園內來,主要景色還是來自平地上挖池堆山,人工創造的山水地形。當年修建圓明園的時候,雍正皇帝曾用16個宇總結了塑造風景的經驗:“因高就深,傍山依水,相度地宜,構結亭榭”。這16個字的概括深得“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的要領,說明大型皇家園林的建造也是因高就深地筑山理水,使山水相依傍,這種人工塑造的有高有低的山水地形就是園林風景的骨架,要是沒有山水骨架,西山腳下的一片平川是沒有多少觀賞價值的。圓明園風景之所以會使中外游覽者為主拍案叫絕,主要就在于造園家應用了傳統的山水構筑技法,在平地上開挖了湖、海、溪澗,堆疊了連綿盤桓的假山,在這基礎上,再相度合宜的位置,布置亭榭等建筑,從而創造出來千變萬化的景色。一位曾在清宮廷如意館當畫師的法國神父致誠非常欣賞圓明園的山水地形,他認為園景的層次和變化就依賴于這種地形。“人工堆起來的七八米至數十米高的小山丘,形成了無數個小谷地,谷地里有河渠池沼,各式各樣的建筑物同花壇、流泉組成了可愛的整體……穿亭過榭又鉆進山洞便是另一個谷地,地形和建筑物都跟前一個完全不同。”
大園如此,小園也一樣。蘇州環秀山莊是一個僅有一畝多地的小園,得力于清著名造園家戈裕良的深湛技藝,在這有限的面積之內,塑造了以假山為主、溪地為輔的大起大落的地形,使小園現出質樸自然的山林風貌。主山在池東,有前后兩峰。前峰突起于水面之上,雖不高,卻巨石嶙岣,氣勢磅礴,是堆疊得極好的峭壁峰,山中構筑有洞。后峰稍矮,兩峰之間有幽谷斷崖,其間植物有數株古木,陰翳森然。兩峰之外,還有幾個小峰環衛左右。整座假山均用湖石堆成,層次分明,山峰石壁微微向西南側傾,加上湖石的紋理體勢,給人以形同真山之感。后山在溪北,臨水為石壁懸崖,石壁與前山相距僅1米,形成深約5米的峽谷,加強了山形的危峻。園中山有脈,水有源,山分水,水穿山,山因水活,水繞山轉,使咫尺小園的山水景呈現出充沛的生機,成為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一處瑰寶。
可見,園林的總體布局中,山水地形的設計極為重要。園林風景是否自然天真,是否有野趣,是否曲折變化,是否余意不盡,都與此有直接的關系。
然而,地形塑造、山水景的布置,只是造園的第一個結構層次,這一層次只能造景而不能組織游覽。欣賞園林藝術和欣賞風景畫不同,風景畫是山水的平面表現,人們只要面對它看看就行了,而游園必須循著游覽路線,進入到藝術品內部去觀賞。要是只有第一層結構,沒有路、橋可通,沒有設計好的游覽路線,我們只能象看大盆景那樣來“看”林,更談不上在園林中結合賞景進行讀書、宴客、游戲和居住等日常起居活動了。要使園林真正滿足游賞和居住功能,還必須在山水結構的骨架上加上道路、橋梁、游廊以及廳堂、亭榭、樓臺等第二個結構層次。這一層結構,一方面是組織游覽路線,引導人們游賞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可以對第一層山水結構進行更好的“精加工”。象園中的亭臺建筑固然是人們賞景休息和起居生活必不可少的地方,而它那輕巧的造型和絢麗的色彩點綴在山石林木中,確實可以為景色增添幾分嫵媚。因此,只有加上了第二層結構,組織了游覽,設立了含有多種活動內容的觀賞點,并使它和山水結構溶合在一起,園林藝術才完善了。
蘇州環秀山莊假山峭崚雄險,但如果比山上沒有游路可以通,景區也沒有建筑亭臺與之相對,這半畝大小的假山將會變成一座巨大的山石盆景,只能看不能游,其藝術魅力就會頓減。事實上,環秀假山之所以會受到中外造園家的重視,是和山上山下游路安排的妥當、建筑布置的巧妙分不開的。這一點園林家陳從周在他的《蘇州環秀山莊》一文中有詳細的描述:“主山位于園之東部,后負山坡前繞水。浮水一亭在池之西北隅,對飛雪泉,名問泉。自亭西南渡三曲橋入崖道,彎入谷中,有澗自西北來,橫貫崖谷。經石洞天窗隱約,鐘乳垂垂,踏步石,上蹬道,渡石粱,幽谷森嚴,陰翳蔽曰。而一橋橫跨,欲飛還斂,飛雪泉石壁,隱然若屏,即造園家所謂“對景”。沿山巔,達主峰,穿石洞,過飛橋,至于后山,枕山一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緣泉而出,山蹊漸低,峰石參錯,補秋舫在焉。東西二門額曰“凝青”、“搖碧”,足以概括全園景色。其西為飛雪泉石壁,澗有步石,極險巧。”
假山的峭壁、洞壑、澗谷、飛泉、危道、險橋、懸崖和石室等景色,不是親身游歷,是不能領略其中之趣味的。這座占地半畝的小假山,卻辟有60余米山徑,盤旋起伏,曲折蜿蜒,將山上山下的所有精華之景都串在一起,使湖石假山的玲瓏剔透、變化萬千的美統統顯現出來。再加上亭、房、閣、舫等建筑的陪襯點綴,兩個結構層次在這小園中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北京北海公園的瓊華島和白塔山是倍受人們喜愛的園林風景。它的美也在于山水和建筑這兩個結構層次的互相襯托和互相輝映。現在的塔山山麓,立有不少石碑,其中有一塊刻著清乾隆皇帝的《塔山西面記》,上面有這么一段話:“室之有高下,猶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瀾。故水無波瀾不致清,山無曲折不致靈,室無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以為高下。故因山以構者,其趣恒佳”。這一段關于園林造景的總結是很有見地的,它說出了地形和建筑兩個層次結合的一般規律一一互相依托,互相陪襯,相得益彰。北京西城區阜城門內大街北的妙應寺白塔要比北海白塔高大許多(是國內現存元代喇嘛塔中最大的一座),但看上去遠沒有北海白塔那么突出,那么美麗,其關鍵原因是那里沒有起伏的山地可依靠,沒有秀麗的園林環境可相襯。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富于地形變化的瓊華島山林給各式各樣的園林建筑提供基地,那么山上那巍峨的秀塔,北部臨水半圓形的長廊、水榭,高踞在峰嶺之上的亭臺,順地勢蜿蜒起伏的云墻等就如同海市蜃樓一般,缺少了存在的依據。同樣,瓊華島要是沒有這些建筑的裝點修飾,也只不過是水中普通的一座石相間的島山,絕下會有如此大的名聲。
出處
宋·周密《清平樂·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桿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簡介
著名作者,擅長詩詞、短篇文學等創作,擔任多家網站文學主編,出版有詩歌合集〈大珠小珠落玉盤〉。個人創辦《漂泊文苑原創文學網》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