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商隱的詩句(如何評價別人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評價李商隱的詩句,以及如何評價別人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歷代詩家對李商隱詩的評論如何?
《唐詩鑒賞辭典》收錄了多位專家對李商隱詩的詳細講解與評論,可以概括為:
一是李商隱的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對描寫的題材有著極細微的剖析和極深刻的把握。對生活現象挖掘愈深,概括就愈廣,作品就愈具普遍意義,因而也就愈能引發不同讀者多方面的感受和聯想。周汝昌說:李商隱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吵,往復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二是李商隱善于抒寫日常生活中某種微妙的詩意感受,善于把心理活動的奇妙感受融入詩中。比如他的愛情詩很少對事件有過多的敘述和過細的描繪,而是以抒情為主,著力抒寫主人公的主觀感受和心理活動,表現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因此在詩中常常打破一定的時空次序,而是隨著心理活動交錯展現,有大幅度的跳躍。
三是李商隱的詩帶有一種朦朧美。他的詩想像力非常豐富,能超越物像而達到幽渺的迷蒙之境,借助于比喻、象征、聯想等技巧使詩中具有一種暗示的不確定的意境。在表現手法上常以輕快流走的筆調抒寫抑塞曲折之感情,用綺麗的語言渲染出一種迷蒙悲凄的環境氣氛,把實境虛寫,令虛實切換迷離。并且喜歡用典故,從前朝小說和神話故事中吸取素材。并且用起典故來得心應手,恰到好處,將現實與神話融合在一起,構成了特殊的新奇浪漫情調。但由此也產生了他的詩具有多解性,意脈不易被人把握,甚至是難以讀懂。
專家們的評論有助于我們對李商隱詩的理解與剖析,這對于了解李詩的內在美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將著重分析李詩中的外形美。
李商隱的詩賞析
李商隱的詠史詩借古諷今,毫無顧忌,如《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樣“指斥乘輿”的勇氣在政治寬松開明的唐朝也并不多見;而《詠史》中“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北齊》中“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等詩句都是對唐敬宗奢靡之風的直斥和諷喻;名篇《賈生》:“夜半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背庳熗硖浦T帝求仙訪道煉丹圖長生,并因此誤國的荒唐行為。《行次西郊一百韻》則真實地描寫了甘露之變三年后兵禍旱災后民不聊生的情形,并追述了百余年來國家的一系列重大變化,從今昔對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憂國憂民,頗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極高,他的《無題》詩十余首,取前兩字為題而實質是無題的詩又有十余首,如《錦瑟》、《碧城》、《為有》等,其他似有題而實無題的詩若干首,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寫幻想,寫傷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錦瑟》文字錦繡華美,字面意義易于理解而內容極深,歷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稱。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與李賀一樣,李商隱也善于寫夢;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在李商隱的詩中,這兩種境界水乳相溶,借夢尋得對痛苦人生的解脫,借夢尋得燦爛美麗快樂的人生。如“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牡丹》);“十年長夢采華芝”(《東還》)等。
李商隱的詩固然是詩苑奇葩,文也是文囿異卉。他的詩情真意切,綿邈曲折。
如何看李商隱的詩歌風格?有何特點?
(1)、巧在潤物無聲。商隱詩的使事用典有 許多非常隱蔽,用如未用。讀者即使不知典故也不會造成閱讀障礙,而一旦知道典故出處,則有會心如悟之妙,對詩句的意蘊的理解敢就更加深刻。如《園中牡丹為雨所敗》之二云“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詩從題外起以榴花作襯。雖不知用事,亦覺自然可誦。但若聯系孔紹安詠石榴事,則可悟商隱借史事,以古人詩自況,抒發其早歲雖為令狐楚激賞,但終遭際不幸的一種感情。可謂是“語如己出,無斧鑿痕”(《說詩粹語》)。
(2)、巧在騰挪跳躍,縱橫馳騁。李商隱善于把本來不相關的故實巧妙地織入一聯之中,跨越時空,通過對照顯示其間的因果聯系,具有發人深省的藝術力量。如《馬嵬》(其二)的頸聯“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用筆非常靈活,運用對比,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很大的跳躍。
(3)、巧在推陳出新。義山對典故的運用往往有別出新意的發揮,在藝術上有出奇制勝的效果。如“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南朝》)。“徐妃半面妝”的故事,本來只反映帝妃的不和,缺乏社會意義,作者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巧妙地將“半面妝”與“分天下”聯系起來,對腐朽昏聵的封建統治者以辛辣的諷刺,不僅使事靈變,而且思想深刻。義山用典還注意將意、情、事、典融入象中,又以“新語”出之,所謂“熟事新用”(《說詩粹語》)。如《和人題真娘墓》“虎邱山下劍池邊,長遣游人嘆逝川”。即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此“熟事”出之,而僅取“逝川”二字,所謂“新語”也,省卻了許多文字,而能使語義涂上一層濃重的歲月蹉跎、人生易老的感慨。
(4)、巧在形象逼真,立體可感。如七律《隋宮》:“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頷聯以虛擬推想的語氣說: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淵的手中,楊廣不會以游幸江都為滿足,他的錦帆,大概一直要飄到天邊去吧!而尾聯活用楊廣與陳叔寶夢中相遇的故實,卻又問而不答,余味無窮。不僅突出了煬帝縱欲妄行,至死不悟的淫昏性格,而且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對這個亡國之君的揶揄嘲弄,諷刺對象和諷刺者的形象都躍然紙上。
無題為首,寄托比興
縱觀李商隱詩歌,我們會發現,他特別喜用“有”“無”二字進行詩中對比。如“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濱臥病競無渺”(《梓州罷吟寄同舍》)“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峰俱有情”(《二月二》),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二首),“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輿高秋!”(《重有感》)。通過“有”“無”的對比,達到一種無中生有,似有卻無的境界,營造出一種“無為有處有還無”的禪趣。如《無題》云“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它的妙處在于:一為情人相別設置背景,時在暮春三月,春風綿綿(東風無力);二在于移情于景,春花凋謝,木葉飄零(百花殘),從而使情人相別更加具象化,為兩情相別營造、瀉染一種悲愁傷感的氛圍;三在于暗示與象征此情已如春亡消逝,不可復返,如百花凋殘,不可復開。
李商隱繼承并發展了古代詩歌比興寄托的藝術傳統。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是《詠史》中云:“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詩人對金陵龍盤虎踞的雄奇之勢,用一個有力的反問句作了徹底的否定,“三百年來”均為“曉夢”一場,看來“龍盤”是無處可覓的。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權亦能幸免么?詩人似在為古人哀嘆,實為今人憂慮。與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比較,可謂異曲同工吧。寄托之深,由此可見。李商隱詠史或假托前代帝王勛貴,以喻指現實中的同類人物。如《富平少侯》,“富平少侯”雖是個假托性的人物,但清代注家徐逢源根據唐敬宗少年繼位,好奢喜獵,宴游無度,和漢武帝每自稱富平侯家人之事,推斷此詩系借諷敬宗,其說頗為人所信。或通過對歷史人事別出新意的議論以借端寄慨。
誠如黃世中先生概括云“商隱詩多托物寄情,亦物亦人;借史興懷,亦古亦今;以仙喻世,亦道亦俗。物之與人,古之與今,道之與俗,或同構對應,或隱喻暗示,或比興象征,言此意彼,故多含隱之致”。詩人筆下,似無不可寄托之物。舉凡枯荷敗柳、危樓清池、飛蜂舞蝶、鳴蟬流鶯,信手拈來,均成可托之物;前人故事、神話傳說、歷史陳跡,也往往成為詩人傷時嘆事的契機。商隱寄托比興之詩,選材之廣、寄托之深、意旨之隱,每每令后人望塵莫及。黃世中先生論及
李商隱詩歌的隱秀特征時曾說“比興是李商隱詩旨義含隱的重要手段”。正是李商隱工于比興手法的運用,在他的詩歌中創造了許多出色的意象。王澤龍先生把比興手法看作是詩歌意象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李商隱是善于運用這種思維方式的詩人之一。每每由感物而興會,再到感物而興思。如“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原》),觸物抒懷,將家國之感、身世之痛,與時光流逝之嘆熔為一爐。情景與哲思化而為一,耐人尋思。
前人論及李商隱七絕,曾有“寄托深而措辭婉,可空百代”之說,這種藉藝術形象的整體來托寓較為概括、抽象的感情內容的寫法,是元旦詩的一個特點,也是李商隱對比興寄托這一傳統手法的一種發展。
含蓄溫婉,構思縝密
李商隱詩歌的抒情,情調幽美,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別致力于婉曲見意,采取幽微隱約、迂回曲折的方式,常常一重情思套著一重情思,表現得幽深朦朧。如《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边@首詩憑借作者敏銳的感受力,展開飄渺的遐想,營造了幽深精微的意境。這種意境極有層次感:秋空明凈,霜華月光,似水一色的自然景象,是一層意境;霜月之神在爭妍斗美的美麗遐想,又是一層意境;詩人向往在幽冷環境中一試身姿的“耐冷”的精神,又是一層意境。這些霜月交輝、“水接天”等意象,美麗而又細薄迷蒙,加上情緒的暗淡迷惘,意境的重疊交錯,詩境遂顯得幽約朦朧。
李商隱之所以能把詩歌表現得委婉迂曲,不直不露,在于他常用近離遠合、點情染景、翻轉透跌、宕出遠神等藝術手法。李商隱詩很少純為情語,也很少純為景語,從出句到對句,常先情語點之而后景語染之。李商隱詩少直抒胸臆之作,多深情婉曲之篇。詠史、懷古詩雖揭露嘲諷尖銳辛辣、不留余地,但在藝術表現上卻很含蓄蘊藉,委婉不露。他的一些詠物贈別之作,也常能因含蓄和重婉曲而顯得情味雋永,耐人咀嚼
李商隱的詩算得上一流嗎?你如何評價李商隱的一生?
李商隱的平生。他早些年就會有一定的政冶抱負(見《安定城樓》),但一生在牛李黨爭中渡過,仕途很不得意,這種對他的寫作有很深的危害。他們的一些政冶詩表現了對實際的關注,對黑喑政冶的憤激心態,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有感》二首、《哭劉蕡》等。他們的詠史詩譏諷執政者淫亂奢華,婉轉而深入,如《富平少侯》、《賈生》、《馬嵬》。
李商隱也有一些抒情詩歌,結合本身的遭受和時代的發展沒落感,產生凄惋感傷的主旋律,如《夕陽樓》、《登樂游原》等。李商隱的詩文推動了盛世大唐和中唐的詩文發展趨勢,在李商隱的文學創作中,深層次的對心靈世界開展發展和主要表現,并且在詩文里將非邏輯和彈跳的意境組成,創造了蒙朧情絲和人生境界,詩境模糊化。對無題詩、詠史閱讀者詠物詩等詩文發展趨勢層面作出了杰出貢獻。唐朝文壇在歷史進程里都具備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李商隱在唐朝文壇上獨樹一幟,因其詩歌中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開辟了自身的詩文宇宙空間。
在李商隱的詩歌中,其對藝術構思十分重視,即使是一般的主題也可以挖掘出創意來。并且李商隱的詩文構思精湛,寄予長遠。李商隱做為晚唐時期的作家,那時候朝廷沒落,很多才俊都變成政黨角逐的替罪羊,李商隱做為這一階段的知識分子,惦記著誆世報效祖國,但卻屢屢悲劇,仕途不順心,也使之對那時候黑喑的社會問題具備較深的感受,因而李商隱具備極強的社會發展判斷力和抨擊現實生活的目光。846年,白居易死前囑咐過墓志要由李商隱寫。李商隱和白居易中間,身無彩鳳燕雙飛,心有靈犀一點通。
真真正正的讀書人是相互之間尊敬的,所說的文人相輕僅僅針對虛報的自以為是的人來講。李商隱是為國為民、慈念眾生的文化人。李商隱詩歌中更重視若隱若現委婉的美感樂趣的追求完美主,以它與眾不同的詩意來合理的提高了詩文的造型藝術風韻。即使是一些詩歌也寫的繪聲繪色,回味無窮。特別是在李商隱的無題詩和詠懷詩中,不但設計構思十分認真細致,并且展現出顯著的深清含蓄風格特點,具備暗示和雙向品性,讓人讀起來可以意猶未盡。
李商隱的詩歌為什么評價很高
李商隱的詩歌構思新奇,風格秾麗,而且關心政治致立意較高,所以評價很高。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因此得到很高的評價。
此外,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占了相當比重。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它們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懷的詩篇,而是著眼于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加以補充發揮,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
李商隱的詩有什么特點
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稂麗,愛情詩尤其擅長,寫得纏綿悱惻,廣為傳誦。但由于詩中意境過于隱晦迷離,難以索解,以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李商隱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李商隱是唐朝一位具有獨特成就,并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但對其評價又極具分歧的詩人。他的近體詩,特別是七律更有獨特的風格,繡織麗字,鑲嵌典故,包藏細密,意境朦朧,對詩的藝術形式發展具有重大貢獻。他的詩有直接對時事政治表示態度的,有托古諷今、歌詠歷史題材的,有抒寫友朋生死之情的,有感傷身世之作的,然而人們最耳熟能詳的則是他的愛情詩。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