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奇樹怎么樣(庭中有奇樹 百度百科)
很多朋友對于庭中奇樹怎么樣和庭中有奇樹 百度百科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庭中有奇樹翻譯及賞析
庭中有奇樹翻譯是: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樹,滿樹綠葉襯托著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著樹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
花香充滿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間,可是天遙地遠,沒人能送到親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貴,只是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此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所產生的深切懷念之情,以及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生的憂愁。全詩八句,前四句描寫環境,后四句抒發情感。
詩中每兩句提示一個完整的意象,四個意象正是起、承、轉、合的安排,層次井然,一氣呵成,風格明快,情感深摯。
庭中有奇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庭中有奇樹表達了詩人對遠行人的思念,這首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由樹及葉,由葉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詩八句,可分作兩個層次,每四句為一個層次。
前兩句詩“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這是環境描寫,寫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閨中的,是一首表現思婦的閨怨詩。
詩的開頭四句寫得很樸素,其中展現的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場面。但是把這種場面和思婦懷遠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深沉含蘊的意境,引發讀者許多聯想:這位婦女在孤獨中思念丈夫,已經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許,在整個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因為那充滿生機的春光,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希望。那時候,日夜思念的人兒或許就會回來,春日融融,他們將重新團聚在花樹之下,執手相望,傾訴衷腸。可是,如今眼前已經枝葉扶疏,繁花滿樹了,而站在樹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個,不禁教人感到無限惆悵。
自第五句發生轉折,進入第二個層次。“馨香盈懷袖”一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特別濃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的。
詩的最后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而說出的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的主題。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鮮花,經不起時間的等待,更經受不起風吹雨打。
庭中有奇樹賞析是什么?
賞析:前兩句詩“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這是環境描寫,寫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閨中的,是一首表現思婦的閨怨詩。
于是,思婦就出場了:“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思婦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對遠行人的思念。
創作背景:
《庭中有奇樹》是一首表現思婦憶遠的閨怨詩,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九首。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復制系統,找不到“古詩”早于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木齋提出《古詩十九首》及建安詩歌的重要組成大部分詩作是曹植之作。
李善注《昭明文選·雜詩上》題下注曾釋之甚明:“并云古詩,蓋不知作者。”并認為作于東漢時期,這也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主流觀點。今人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情感傾向、所折射的社會生活情狀以及它純熟的藝術技巧,一般認為這十九首詩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漢末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至于《庭中有奇樹》的具體創作時間,則難以確考。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