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是哪個朝代的(高明是哪個朝代的首都)
大家好,關于高明是哪個朝代的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高明是哪個朝代的首都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住在故宮的二十五個皇帝分別是?
明清時期有女皇帝嗎?中國古代只有一個女皇帝-武則天,那是唐朝的~住在故宮的皇帝一共只有24個~
明朝的皇帝從明成祖朱棣開始都是住在故宮里,共14帝。
清朝的皇帝從順治帝開始住故宮,共10帝。
所以一共是24個
名字如下:
明朝:
成祖朱棣(1360-1424)年號“永樂”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仁宗朱高熾(1378-1425)年號“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號“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號“正統”;“天順”(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景帝朱祁鈺(1428-1457)年號“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憲宗朱見深(1447-1487)年號“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號“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號“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號“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穆宗朱載垢(1537-1572)年號“隆慶”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神宗朱翊鈞(1563-1620)年號“萬歷”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號“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號“天啟”1620年即位,在位8年。
思宗朱由檢(1610-1644)年號“崇禎”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清朝:
世祖順治福臨
圣祖康熙玄燁
世宗雍正胤禎
高宗干隆弘歷
仁宗嘉慶颙琰
宣宗道光旻寧
文宗咸豐奕寧
穆宗同治載淳
德宗光緒載湉
宣統溥儀
元清的古詩各六首。
減字木蘭花
年代:元 作者:劉志淵
蠻觸非是。識破心顏如棄*。痼疾云山。猿鶴相陪盡日閑。一壺風月。清凈光明相照徹。內外俱空。無執空心觸處通。
江梅引
年代:元 作者:劉志淵
不驚榮辱總無憂。度春秋。得優游。打破**,無物掛心頭。天內一天為活計,調龍虎,恣盤旋,斗未休。紫金霜結有來由。晃三周。玉童收。法界清天,風月獨相酬。神妙器成堪中選,向仙院,奪仙標,第一籌。
人月圓 吳門懷古
朝代:元 作者:張可久 體裁:散曲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歸興,香柑紅樹,鱸銀絲,白家池館,吳宮花草,可似當時,最憐人處,啼鳥夜月,猶怨西施。
岳祠
朝代:元 作者:高明 體裁:七律 類型:懷古
莫向中原嘆黍離,英雄生死系安危。
內庭忽下班師詔,絕漠全收大將旗。
父子一門甘仗節,山河千里竟分支。
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天凈沙 秋思
朝代:元 作者:馬致遠 體裁:散曲 類型:記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汾州祭吳炎潘檉章二節士
朝代:清 作者:顧炎武 體裁:七律
露下空林百草殘,臨風有慟奠椒蘭。
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歸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馬,千秋仁義在吳潘。
巫招虞殯俱零落,欲訪遺書遠道難。
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
朝代:清 作者:錢謙益 體裁:七律
龍虎新軍舊羽林,八公草木氣森森。
樓船蕩日三江涌,石馬嘶風九域陰。
掃穴金陵還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
長干女唱平遼曲,萬戶秋聲息搗砧。
迎神曲 十二首選四
朝代:清 作者:錢謙益 體裁:七絕
被發騎龍事渺然,欒公立社自年年。臂鷹老手還余我,伏臘雞豚掠社錢。
三年蜀血肯銷沉?我所思兮在桂林。卻望蒼梧量淚雨,湘江何似五湖深。
日蝕麒麟格斗余,山河兩戒眇愁予。蘭滄渡后無消息,且坐前潮伴子胥。
真王異姓指河山,簫鼓叢祠報賽間。咫尺靈飛催后命,紅云仍押祝融班。
雞
朝代:清 作者:袁枚 體裁:五絕
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
主人計固佳,不可使雞知。
久思
朝代:清 作者:蔣智由 體裁:七絕
久思詞筆換兜鍪,浩蕩雄姿不可收。
地覆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
由桂林朔漓江至興安
朝代:清 作者:袁枚
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1400年是哪個朝代那個皇帝
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棣,生于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為燕王。受教育于宮廷。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國北平,時年21歲。史載,朱棣智勇有大略,屢次率諸將出征,皆建戰績,頗有威名。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享年64歲。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于長陵。明世宗時改謚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廟號成祖。
擴展資料
1400年大事記
1、1400年,楊士奇應惠帝之召,進入翰林院當編纂宮,迅即為翰林修書總裁方孝借推崇,奏升為副總裁
2、1400年,十月,燕王的“靖難軍”攻取滄州鹽山等地
3、1400年,燕王率"靖難"之兵曾屯駐固安縣.
4、1400年,越南陳朝陳朝最后的國王陳少帝被胡季犛簒奪王位,陳朝完全滅亡
5、1400年,蒙古額勒伯克汗長子坤帖木兒即位
6、1400年,明廷多次秘密派人和客列亦惕部首領阿木古郎凱聯系安定邊疆之事,使明廷挫敗阿魯臺勢力
7、1400年,琉球王國的黃金時代,高度發達的商業,開始與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日本進行貿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1400年
"琵琶記"是那個朝代的作家寫的,作家是誰?
作者是元朝的高明。
《琵琶記》 元·高明作。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劇情是: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開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辭試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從,鄰居張大公也在旁勸說。伯喈只好告別父母、妻子赴京試。應試及第,中了狀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狀元為婿。伯喈以父母年邁,在家無人照顧,需回家盡孝為由,欲辭婚、辭官,但牛丞相與皇帝不從,被迫滯留京城。自伯喈離家后,陳留連年遭受旱災,五娘任勞任怨,盡服侍公婆,讓公婆吃米,自己則背著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時痛悔過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饑荒。而伯喈被強贅入牛府后,終日辦思念父母。寫信去陳留家中,信被拐兒騙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書房彈琴抒發幽思,為牛氏聽見,得知實情,告知父親。牛丞相為女兒說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來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發賣葬,羅裙包土,自筑墳墓。又親手繪成公婆遺容,身背琵琶,沿路彈唱乞食,往京城尋夫。來京城,正遇彌陀寺大法會,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將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來寺中燒香,祈禱父母路上平安。見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掛在書房內。五娘尋至牛府,被牛氏請至府內彈唱。五娘見牛氏賢淑,便將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為讓五娘與伯喈團聚,又怕伯喈不認,便讓五娘來到書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題詩暗喻。伯喈回府,見畫上所題之詩,正欲問牛氏,牛氏便帶五娘入內,夫妻遂得以團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極,即刻上表辭官,回鄉守孝。得到牛相的同意,伯喈遂攜趙氏、牛氏同歸故里,廬墓守孝。后皇帝卜詔,旌表蔡氏一門?,F薦《六十種曲》本,明容與堂刊本,明吳興凌氏朱墨套印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影印明刊本《蔡中郎
忠孝傳》清陸貽曲鈔本。
祖高明是什么朝代的人
祖高明,倒過來念就是明高祖明朝的皇帝都姓朱,所以是豬!是明朝的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意思 它出自哪個朝代的啊?就算是民間的俗語也應該有出處的呀
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記》:“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琵琶記》是高明所著的一部著名南戲,講述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的愛情故事。
故事講述了一位書生蔡伯喈在與趙五娘婚后想過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從。伯喈被逼趕考狀元后又被要求與丞相女兒結婚,雖不允,但牛丞相不從而依之。當官后家里遇到饑荒,其父母雙亡,他并不知曉。他想念父母,欲辭官回家,朝廷卻不允。趙五娘一路行乞進京尋夫,最后終于找到,并團圓收場。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