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如何寫古詩詞,如何寫古詩詞的總結

不善挽留2023-01-09 21:30歷史37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寫古詩詞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如何寫古詩詞的總結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寫古詩詞?

先談談古詩,關于詩的分類,其中有許多分類法。《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清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還有很少見的六言詩。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其中我們現在寫的大都是近體詩,而近體詩又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還有就是絕句,也就是我們常看見的五絕、七絕。他們的句子和字數只有律詩的一半,其中分古絕、律絕兩類。我們現在一般看見的大部分都是律絕,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于半首律詩。

要寫好近體詩,其中非常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用韻。五絕、五律的韻一般用在雙數句的尾字,而七絕、七律除此之外,第一句一般也用韻。古人寫律詩絕句,一般是參照古詩韻的,在清代,習慣用《詩韻集成》和《詩韻合壁》等韻書,其間對詩韻有嚴格的區分,單單韻部就有106個。而寫律詩一般用平聲30韻。

但是,作為現代人,寫律詩不必再拘泥古韻了,也可以參照《中華新韻》來用韻,寫近體詩只要按照其中“陽平”“陰平”用韻即可,可以省去許多由于方言而造成的麻煩。

還有就是平仄,不單是近體詩,古詞對平仄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謂平仄,就是為了讀起來有抑揚頓挫的感覺。我們寫近體詩也好,填詞也罷,只要照對譜來作,就沒有問題了。

也許有的朋友不懂什么叫平仄,一般來說,我們漢語拼音的一、二聲就是平,三、四聲就是仄。知道了這個,也許就會感覺簡單了許多。

寫律詩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對仗。五律在對仗上要求不是很嚴格,第二聯(也就是3、4兩句)一般稱頜聯,第三聯(5、6兩句)也叫頸聯,可以不完全對仗。而七律對頜聯、頸聯對仗的要求比較高,基本上字面上就要對的工整。對仗須用同類詞性,如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歌詞,虛詞對虛詞。

我們平時在寫律詩時還必須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要犯“合掌”的詩病,所謂“合掌” 詩病的一種。指對仗中意義相同的現象。一聯中對仗,出句和對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稱為合掌。此為詩家大忌。

寫好了近體詩,填古詞也就容易了很多,每一首詞譜對平仄、韻都有具體要求,可以參照詞譜填,只是要注意有的詞需要轉韻(如減字木蘭花、定風波、虞美人等),還有的詞中要求其中的幾句需要對仗(如西江月的起句,踏莎行的上下起句)另外就是特殊的要求(例如八聲甘州的首句第一字必須呈單字節奏)等等,注意了以上幾點,你不妨可以學著填詞了。

上面說了許多寫近體詩、填詞的基本要求,此外還有就是如何寫好的問題了。每個人的古文基礎是不同的,因此,寫出來的風格也不會一樣。在此就產生一個問題,有的朋友發現自己寫的近體詩很現代,缺少古意,其實要解決這一點,有一個比較容易的方法,那就是盡量用古時的語言替代現在的名詞。例如,“鐵窗”可用“竹窗”替代,“月亮”可用“廣寒”“嬋娟”替代等等。再一點就是注意使用好“典故”和“史實”這樣的詩詞看起來會更加飽滿。詩詞不需要寫得太實。特別應時應景之作。要考慮到作品內容的廣泛性,能讓讀者朗朗上口就好。

以上就是我對如何寫好古典詩詞的一些看法,比較淺浮,如若不對,還請大家包涵!也請各位踴躍地探討如何寫好古典詩詞的方法。

寫古詩詞的寫作技巧

一、古詩詞思想內容大致有九種:憂國傷時、建功報國、思鄉懷人、離情別緒、傷春悲秋、懷才不遇、隱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傷今。

二、寫作技法:

1.修辭技巧: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頂真、反復、雙關、疊字、用典等。

2.表現手法

a.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遠近結合、工筆細描(細節描寫)。

b.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樂景哀情、卒章顯志。

c.寫作技巧:襯托和對比、烘托渲染、聯想想象、象征等。

如何寫古詩?

古詩做法:

一、古體詩的韻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一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

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依一般情況看來,平上去三聲各可分為十五類,如下表:

第一類: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第二類: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絳漾。

第三類:平聲支微齊,上聲紙尾薺,去聲寘未霽。

第四類: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第五類:平聲佳灰,上聲蟹賄,去聲泰卦隊。

第六類:平聲真文及元半,上聲軫吻及阮半,去聲震問及愿半。

第七類:平聲寒刪先及元半,上聲旱潸銑及阮半,去聲翰諫霰及愿半。

第八類:平聲蕭肴豪,上聲筱巧皓,去聲嘯效號。

第九類: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第十類: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禡。

第十一類:平聲庚青,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第十二類:平聲蒸。

第十三類: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第十四類: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第十五類:平聲覃鹽咸,上聲咸儉豏,去聲勘艷陷。

入聲可分為八類:

第一類:屋沃。

第二類:覺藥。

第三類:質物及月半。

第四類: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類:陌錫。

第六類:職。

第七類:緝。

第八類:合葉洽。

二、分類

概述

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

四言體

四言體盛行于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除《楚辭》? 外,其他詩作出現不多。

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詩經》中的《國風》、《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

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記》所載《麥秀歌》,《左傳》所載《宋城子謳》、《子產誦》等,也都是以四言體為主。可見,在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娛樂場合還是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是四言詩。

五言體

五言詩,古代詩歌體裁。是指每句五個字的詩體,全篇由五字句構成的詩。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匯,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更靈活細致地抒情和敘事。

在音節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漢以后發展了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初唐以后,產生了近體詩,其中即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五言詩是每句五個字的詩體。它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大約起源于西漢而在東漢末年趨于成熟。當然,《詩經》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漢魏六朝時期的詩作,以五言為主。說明五言詩形成于此一時期。古代本有五言詩起于李陵《與蘇武詩》的說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認,如蘇軟題(文選動便說:“李陵、蘇武,五言皆偽。”

又有說五言起于《古詩十九首》,也未獲廣泛贊同。大抵五言詩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時的民歌《長城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漢代的樂府詩如《江南》、《白頭吟》、《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也是五言。

文人作的五言詩,一般認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詠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礎上每句增加一個字,在句子的節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節拍群。由于不同節奏在詩中交錯運用,就使句式更富于變化,更具有音樂感。

六言體

六言詩屬古風類詩文,已不多見到了。

六言詩是舊詩的一種體裁,全詩都是六個字一句。在《詩經》中已有萌芽。其后詩人也偶爾寫過六言四句的短詩,如王維的《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柳線更帶朝煙。花落家僮未歸,鳥啼山客猶眠。''

六言散句最早散見于《詩經》。其中有單句,亦有偶句。如“室人交遍謫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風·北門》),“行役夙夜無已”、“行役夙夜無寐”(《魏風·陟岵》),“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豳風·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魏風·伐檀》)。正是因為《詩經》中有這么多的六言句,摯虞和劉勰論六言詩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這里。

但是,《詩經》中的六言詩僅是散句,既比較少見,又沒有兩句以上的六言句連續出現的情況。所以,如果以為在《詩經》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完整的六言詩,顯然缺少足夠的證據。

到了《楚辭》,六言句不僅較為常見,而且有連續四句以上的情況出現。《離騷》? 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駟玉虬以乘笲兮,溘埃風余上征。朝發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玄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珥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這樣一種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六言詩的雛形。《九辯》中甚至出現了連續的六言句:“慷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私自憐兮何極,心怦怦兮諒直。”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

因為,作為一種詩歌體式,如果能夠獨立成為一首詩,至少應該有四句以上,否則只能算是詩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詩歌。可以說,《離騷》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辭》中大量出現的整齊的六言句,為六言詩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礎。

完整而規范的六言詩是在建安時期才出現的。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詩,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詩。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詩文俱享名于當時。在詩歌創作上,他在借鑒《詩經》、《楚辭》和兩漢樂府六言散句的基礎上,創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詩:

漢家中葉道微,董卓作亂乘衰,僭上虐下專威,萬官惶怖莫違,百姓慘慘心悲。

郭李紛爭為非,遷都長安思歸。瞻望關東可哀,夢想曹公歸來 ]??。

從洛到許巍巍,曹公憂國無私,減去廚膳甘肥。群僚率從祁祁,雖得俸祿常饑,念我苦寒心悲。

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詩傳世。曹丕有六言詩三首,其中《黎陽作詩》和《令詩》是規范的六言詩;《寡婦詩》形式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為“兮”字,因而可視為六言別體。

七言體

七言詩包括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和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七言體是古代詩歌體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的詩體。它起于民間歌謠。

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間歌謠寫成的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韻文。

西漢時期除《漢書》所載的《樓護歌》、《上郡歌》外,還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韻文。

東漢七言、雜言民謠為數更多,如東漢末年的《小麥謠》、《城上烏》(司馬彪《續漢書·五行志》)、《桓靈時童謠》"舉秀才"(葛洪《抱樸子·審舉》)都是很生動、通俗流暢的七言和雜言民間作品。

相傳漢武帝曾會聚群臣作柏梁臺七言聯句,但據后人考證,實系偽托,并不可靠。

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的第一首文人創作的完整七言詩。以后湯惠休、鮑照都有七言作品。鮑照的《擬行路難》18首,不僅在詩歌內容上有很大擴展,同時還把原來七言詩的句句用韻變為隔句用韻和可以換韻,為七言體的發展開出了新路。

從梁至隋七言體詩歌逐漸增多,至唐代七言詩才真正發達起來。七言詩的出現,為詩歌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雜言體

雜言詩,因詩中句子字數長短間雜而得名,其句中字數不定,最短僅有一字,長句有達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間者為多。其特點是形式比較自由,便于無所拘束地表達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氣勢勝的詩人,對于雜言詩都有極大的偏愛。

中國古代詩歌整齊劃一的格律詩發展到中唐達到巔峰狀態(代表詩人是杜甫),因為其形式上的詩美空間已經被唐代的大詩人挖掘而所剩有限。

因此唐末五代中國的格律詩向雜言詩發展,形成一個對整齊劃一而導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詩的反撥,而最終定型為“詞”這一雜言詩體制形式。而詞,最終發展到了“一代之文學”的高度,取得偉大成就。

擴展資料:

古詩簡介: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后,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 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于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后,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

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范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系,南北朝后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

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詩體

怎么寫詩 如何寫古詩

1、古體詩比較靈活,一般為七言和五言,也有夾雜三言的情況,沒有平仄、對仗要求,一般押韻就行了。如《長恨歌》《蜀道難》《李憑箜篌引》等。

2、格律詩要求比較嚴格,分為絕句、律詩兩種,絕句有四句,律詩有八句,而根據每句字數多少又可以分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五言律詩。

3、用韻方面,格律詩要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不能換韻,一般為偶數句入韻,也有第一句押韻的,七律是以首句入韻為正格,首句不入韻為偏格,而五律剛好相反,絕句一般首句都有入韻,但不是絕對的。

如何學會寫古詩

學習寫古詩第一步,掌握平仄。

不要相信“平仄格律是詩歌創作的鐐銬”這種懶人借口,平仄是漢字發音系統,我們平時說話就在用。而格律是一套近體詩的規范,你可以不學,也可以學而不用。但是你如果不會格律,不會近體詩,等于自動放棄了中華詩歌文化傳統中最高端文學體裁的欣賞,自動放棄了近千年來近體詩人浩如煙海的創作源泉。掌握近體詩的人在山頂俾睨天下,而不懂格律的人卻在山底徘徊,還要譏笑山頂的人不自由。

你以為你丟失的只是鐐銬,只是文字游戲,卻不知根本就沒有入門。

古體詩不講平仄,不講格律,大概押韻,相當于文言文版的現代詩。但是,古體詩最深處的東西就是當時代的古樸、古拙。我們在今天是無法還原那種古意的,即便是大量使用古詞進行堆砌,因為時空的不可逆性,社會文化的精致化,今天的所謂古風剝去那些眼花繚亂的古詞,內核不過就是一些虛擬的、浮華的、自以為是的古裝電視劇的布景罷了。

可是平仄很難啊,有很多朋友會說。其實一點都不難,只是在這個近體詩已經不流行的時代,沒有人愿意花心思去鉆研罷了。平仄格律遠比英文、奧數簡單太多,只是在實用主義至上的時代,說它難要比說自己懶好下臺些而已。都是漢字聲韻系統,咱們今天個個都在講、無意識中都在遵守,能有多難?

關于平仄的學習以及近體詩平仄格律的推導,前面有多篇文章有詳細講解,包括絕句、律詩、排律都有介紹,有興趣的認真看看,基本上都能入門。這里就不多說了。

第二步,大量閱讀,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

好的鑒賞力是技巧和意境結合提升的表現。鑒賞能力來自于大量的閱讀,來自于對古詩發展變遷的理解。你知道《詩經》、《楚辭》,那你知道柏梁體,永明體,齊梁體,晚唐體,西昆體,四靈詩派嗎?為什么這些詩派并沒有好詩出世?因為這些詩體和當時的社會風氣相關,都是在一個王朝走向衰敗之時涌現出來的頹靡妖艷的作品,雖然辭藻華麗,用典艱深,可是并沒有昂揚積極向上的時代氣息,也沒有起到記錄社會發展變革的作用。

“文章合時而著”,詩也是一樣的。當你對詩歌的發展史有了正確的了解,你就會從根本上了解到古詩的起落和演變,搞清楚自己的寫作風格能夠學習哪個時代的哪位詩人,找準自己的定位。

鑒賞力提高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對古詩寫作技巧的提高。也就是前面說的平仄,韻腳,對仗的知識,以及古體詩的轉韻,寫作統籌,精巧構思各個方面的學習提高。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技巧和方法,才可以在讀到古人詩句的時候恍然大悟,原來這里寫得如此精妙。

很多人夸口說寫詩依靠的是情感,要什么技巧?即便是李白、蘇軾,也是講基本方法的。情感是第一的,但技巧能夠讓你的作品更增加色彩,技巧是輔助表達的工具。你看著不用技巧的,那是到了用熟用化的地步了。這是“從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一開始就不要技巧。

當你有了很高的鑒賞力,一首古詩放到你面前,你可以立刻分辨出它的好壞,明白它要表達的內容,了解它構建的意象,那恭喜你,當你的靈感到來的時候,你的腦海中自然會有積累的經驗替你解構你的感情,重新組合,用古詩特有的韻味表達出來。

如何學習寫古詩

學習寫古詩的方法如下:

一、捕捉和創造詩的形象

(一)詩用形象思維寫作

寫詩要用形象思維。所謂用形象思維,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時,要對生活進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分析生活。

進行形象思維,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善于進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維的活動,在于使一切難以捕捉的東西,一切飄忽的東西固定起來,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紙上樣地清楚。”因此他說:“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一個觀念而尋找形象。”能捕捉到新穎的形象,也就有了寫詩的素材。那么怎樣才能捕捉到形象呢?這就要靠靈感。

馬雅可夫斯基舉過一個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約在1913年,他從薩拉托夫回到莫斯科。為了對一個在火車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對她完全沒有邪念,詩人就說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著褲子的云”。說了這句話之后,他立即考慮到這話可以入詩——但他又擔心這句話口頭上傳出去白白地濫用掉了。那怎么辦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時,詩人用許多問題問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話已從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飛了出動之后,他才放心。兩年之后,他用了“穿褲子的云”作為一首長詩的標題。

(二)詩是“想象的表現”

雪萊:“一般來說,詩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現’。”

布萊士列特:“詩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語言。”

艾青:“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象。”

詩人的想象和科學家的想象不同。詩是一門學問,在文學的韻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極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關系。想象因為不受物質規律的束縛,可以隨意把自然分開的東西聯合,把聯合的東西分開。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離異。詩使它觸及的一切變形。

安徒生在他的童話《創造》中寫道:一個愛寫詩的青年人,因為寫不出好詩來而苦惱,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給他戴上眼鏡,安上聽筒,他就聽到了馬鈴薯在唱自己家庭的歷史,野李樹在講故事,而人群中,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在不停地旋轉。這里說的其實是,要做一個詩人光憑常人的聽覺還不夠,還得有詩人變形的眼鏡和聽筒。所以,我們寫詩,既要對生活特征觀察得很精確,而同時又不缺乏把這些特征加以變化的勇氣。由于變形,詩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義。例如臧克家的《老馬》: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它把頭沉重的垂下!它抬起頭來望望前面。

這里寫的并不僅僅是一匹可憐的老馬,而主要是寫三十年代北方農民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的精神素質。“老馬”是個有象征意義的形象。

(三)詩歌形象的創造

創造形象就是“尋找思想的客觀對應物。具體方法很多,例如:虛與實轉化;人與物轉化;物與物轉化;內與外轉化;大與小轉化;遠與近轉化;少與多轉化;部分與整體轉化;歷史與現實轉化;現實與未來轉化等。

需要強調的是:詩中的詩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為表現情感、情緒、情趣服務的。詩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離開抒情需要去胡亂堆砌形象,只能損害詩歌。

二、巧妙地進行詩的構思

(一)詩的靈感

構思是詩歌創作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構思是什么引起的?簡單的回答是:創作的沖動——靈感的爆發。

艾青說:“所謂靈感,無非是詩人對事物發生新的激動,突然感到的興奮,瞬即消逝的心靈的閃耀。所謂靈感是詩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最愉快的邂逅。”

對于一首詩來說,靈感是因;對于客觀世界而言,靈感是果。由客觀世界獲得靈感,由靈感開始創作。這是詩人寫詩的過程。在“靈感”爆發之后,創作就進入具體的構思。

(二)詩的構思

詩歌構思十分重要。關于詩的構思的內容,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首先關于適合于詩的構思的內容,我們可以馬上把純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對的程度上排除。詩所特有的對象或題材不是太陽、森林、山川風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狀如血液、脈絡、筋肉之類,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

詩縱然也訴諸感性觀照,也進行生動鮮明的描繪,但是就連在這方面,詩也還是一種精神活動,它只為提供內心觀照而工作。什么是詩的構思方式呢?詩的構思方式是內心體驗。

黑格爾說:“詩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現全部豐滿的精神內在意蘊,我們就應該要求詩人對他所表現的題材也有最深刻最豐富的內心體驗。”詩人必須從內心和外表兩方面去認識人類生活,把廣袤的世界及其紛紜萬象吸收到他的自我里去,對他們起同情共鳴,深入體驗,使它們深刻化和明朗化。

所以,詩人寫詩雖然并不是每首詩都在寫自己。但是,每首詩都由自己去寫——就是通過自己的心去寫。遵循這個構思方法,在寫作抒情詩時,由于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創作主體(詩人自己)的內心生活,詩人應該只表現單純的心情和感想之類,而無須就外表形狀去描述具體外在情境。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8602.html

分享給朋友:

“如何寫古詩詞,如何寫古詩詞的總結” 的相關文章

排律總共有多少句(排律的詩有哪些)

排律總共有多少句(排律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排律總共有多少句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排律的詩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律詩一般多少句? 一、律詩分為首聯也叫作破題,頸聯,頷聯,結句也叫作尾聯,詳解如下:按照舊時律詩寫作的起承轉合結構,習慣上稱第...

古詩有多少種(古詩的種類共有幾種)

古詩有多少種(古詩的種類共有幾種)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古詩有多少種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古詩的種類共有幾種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詩分類有哪些呢? 古詩可以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是依照古代...

五律有哪些詩(五律詩是什么詩)

五律有哪些詩(五律詩是什么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五律有哪些詩,以及五律詩是什么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五律詩詞有哪些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非常嚴格。常見的類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每句五字為五言律詩。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

古詩十九首和白居易相差多少年(白居易的詩有多少首?)

古詩十九首和白居易相差多少年(白居易的詩有多少首?)

大家好,關于古詩十九首和白居易相差多少年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白居易的詩有多少首?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請問: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之間的年齡差,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 李杜二人相差11歲,二人認...

雜言詩包含哪些詩體(雜言詩包含哪些詩體)

雜言詩包含哪些詩體(雜言詩包含哪些詩體)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雜言詩包含哪些詩體,以及雜言詩包含哪些詩體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的雜言體是指什么? 通指古典詩歌正式體類以外的各種各樣的詩體。這些詩多把字形、句法、聲律和押韻加以特殊變化,成為獨出心裁的奇異之作,一般帶有文字游戲性質。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說:“...

在近體詩中七絕應該多少個字(在近體詩中七絕應該有多少個字)

在近體詩中七絕應該多少個字(在近體詩中七絕應該有多少個字)

今天給各位分享在近體詩中七絕應該多少個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在近體詩中七絕應該有多少個字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近體詩的格律有哪些具體要求 首先我們弄清楚“近體詩”這個概念。近體詩專指格律詩。初唐時期宮廷詩人在前人的基礎上,研究音韻,對仗,平仄規范了格律...

如何寫作古詩詞及詩詞韻律(怎么寫韻律詩)

如何寫作古詩詞及詩詞韻律(怎么寫韻律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如何寫作古詩詞及詩詞韻律,以及怎么寫韻律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創作詩詞 詩詞創作很簡單,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難。以我個人的學習經歷為例,一共有如下要點:古詩創作:1:掌握格律。古詩的格律很重要,分為七言、五言(一句話7個字和一句話5個字)以及律...

如何作七言詩絕句(怎么寫七言絕句)

如何作七言詩絕句(怎么寫七言絕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作七言詩絕句,以及怎么寫七言絕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七言絕句的四種寫法 1:七言絕句平起首句入韻 -----規則-----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醉時歌是如何押韻的(醉時歌是如何押韻的句子)

醉時歌是如何押韻的(醉時歌是如何押韻的句子)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醉時歌是如何押韻的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醉時歌是如何押韻的句子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詩押韻規則 什么是押韻押韻,就是把韻母相同或接近的字,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在句子的末尾,這叫韻腳或韻字。一般來說,詩詞...

一句詩是多少(一句詩是指多少)

一句詩是多少(一句詩是指多少)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一句詩是多少,以及一句詩是指多少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詞中的“一句”指的是什么? 一句是現代人用標點隔開的短句(古代沒有標點),無論是逗號還是句號之類的,好比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四句,奇...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