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為什么不如李杜(杜牧為什么不喜歡白居易)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白居易為什么不如李杜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杜牧為什么不喜歡白居易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白居易在詩歌上的成就有趕上或超越李白和杜甫嗎?你怎么看?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一個相當繁榮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涌現(xiàn)了大量優(yōu)秀的詩人,其實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位詩人我們是不能夠忽略的,那就是詩魔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在詩歌上的成就不說超越李白和杜甫兩人,也是能夠趕上李白杜甫的,他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之一,當時還倡導新樂府運動。
我們談到詩歌的時候往往第一個相當高的就是李白或者杜甫,但是白居易也是和他們并稱三大詩人的一位。他所寫的詩歌的題材是非常廣泛的,并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相對于李白杜甫而言,他是詩歌中的語言較為通俗,但是也正是因此他的詩歌能夠被更多的人所欣賞。同時他和當時的元稹等人推動了新樂府運動,這是一場詩歌的革新運動,提倡發(fā)揚《詩經(jīng)》還有漢魏樂府時候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對于唐朝的詩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白居易在唐朝的中期影響力是十分大的,他的詩歌主張通俗寫實,這在詩歌的發(fā)展史上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并且他也是最早使用詩歌來進行諷喻的一位詩人。我們最為熟知的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詩歌就是《琵琶行》和《長恨歌》。這兩篇詩句是白居易最為成功的作品,在敘事的同時,加強了抒情的表現(xiàn)力,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將自己所要傳達的感情更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所以白居易是除了李白和杜甫之外,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李杜二人,并且自己提倡新樂府運動也是大大促進了唐朝詩歌的發(fā)展,對于后世的也是產(chǎn)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
白居易的詩比李白杜甫差么?
最近在看中國古代文學史,讀到唐詩那章,真是心潮起伏難平。說起唐詩,就不能不提起李白、杜甫、白居易。雖然唐朝詩人之多,詩作之美,不勝枚舉,但最具代表性、最膾炙人口的應該是上面的三位詩人,其光芒直射至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令人不敢側目。白居易的詩歌以通俗易懂而著稱,他的詩歌成就是比不上李白和杜甫的。之所以想談一下白居易,原因有二。其一、白居易的詩歌對于我個人影響很大。我牙牙學語時,念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初中時,能夠完整地背下他的《琵琶行》和《長恨歌》。我喜歡白詩的自然清雅、明麗婉轉,“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也愛讀白居易的詞作,“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其二、白居易的人生遭遇頗耐人尋味。他早期時,關心民生,以天下為已任,如《賣炭翁》,《紅線毯·憂蠶桑之費也》,走的是杜甫的路子。但遭貶之后,人生態(tài)度轉變,開始寄情山水,遠離政治斗爭的旋渦,但求明哲保身。和李白杜甫的顛沛流離不同,白居易的一生雖小有波折,但以高壽而終,生前厚祿,死后全名。怎么說呢?比起李白杜甫的理想化,白居易更能適應環(huán)境、也能更好地生存。古往今來,其實是一個道理,求仁得仁,求利得利,關鍵是追求自己真正想得到的。
為什么白居易的名氣沒有李白和杜甫的大?
我覺得他們三個的名氣其實都差不多,知道李白的肯定也知道白居易和杜甫,但是他們三個要是熱度比起來,肯定是李白的熱度更大一點,因為其實在一些小學的書本里,還有中學的書本里,李白的詩是肯定出現(xiàn)的,所以說人們對于他可能更了解一些。
而白居易的詩可能少一點,所以說他可能認識他的人都比較少,但是其實白居易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其實他的詩在日本是非常出名的,日本的貴族就以讀白居易的詩為榮,由此可見他的詩是非常有價值的。
其實他們三個人對于文學的貢獻是差不多的,在文學上他們并不分高低,但是因為李白的一生就比較有傳奇色彩,首先他自己武功也非常的高,并且他一生可以說很瀟灑自在,所以說這樣的人生大家都很喜歡,他的名氣也是最高的,而白居易雖然沒有像李白這樣燦爛的人生,但是一生也可以說是非常的精彩,并且他寫出長恨歌這樣非常精彩的文字,注定他要流傳千古了。
他們在文學上的貢獻都是非常厲害的,而杜甫可以說是屬于他們三個人中活的最悲慘的一個了,貧窮一直圍繞著杜甫,所以說杜甫寫文字大多言語這些民間疾苦,并且諷刺當時的統(tǒng)治者,所以說杜甫想當官,但是卻壯志難酬,而李白與當時的皇帝關系很好,所以說他一直做官方面還算順利,而白居易一直也是處于一種平穩(wěn)的狀態(tài),但是白居易也比較喜歡體察當時百姓的狀況,所以說他寫出了長恨歌這種震驚千古的名作。
為何白居易的名氣沒有李白,杜甫和蘇軾的大?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都處于同一時代,而白居易所處的時代比李白和杜甫稍晚一些,所以白居易也是看了很多李白和杜甫的詩篇。白居易還以李白為參照對象,不斷地去激勵自己。而蘇軾,卻是在白居易之后。是宋朝的大學士。論李白杜甫和蘇軾,我認為是不分上下的,很多人說蘇軾比不上李白和杜甫,那我只能說是某些人他不了解蘇軾,蘇軾的綜合實力加起來是完全能夠夠得著李白和杜甫的高度。
白居易則次之,雖然白居易的作品也非常的優(yōu)秀,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更是被選進了高中語文課本,能被選進高中語文課本的,一定是大文人的最優(yōu)秀的篇章。白居易年少的時候曾立下志向。要超越初唐四杰,并且比肩李白和杜甫,成為繼李白和杜甫之后,大唐最偉大的詩人。而最終白居易還是沒有能夠比肩李白和杜甫。
所以說杜甫吧,杜甫的文學成就真的是沒有人能夠超越,蘇軾也不能夠。但是杜甫不僅只有高文學成就,更多的是他的人生高度。從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及《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詩詞,我們仿佛能夠看到一位詩人的嘔心瀝血,不亞于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杜甫這個人帶有極濃烈的悲涼色彩,其蕭條坎坷的一生也為其增加了不少傳奇色彩。
李白則不用多說。余光中的一句話說明了一切,“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 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李白這個人仿佛就如同這些意象一樣,足夠寄托太多的情感。而蘇軾更是集大成為一體,他開創(chuàng)了一代詞風,奠基了宋代文學,也為后人樹立了極好的榜樣。最值得探討的就是其樂觀豁達的一生,看山是山,望水是水,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