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說的瑤臺在哪里,李白說的瑤臺在哪里出現
大家好,關于李白說的瑤臺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李白說的瑤臺在哪里出現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李白的瑤臺是誰住的
今天是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李白的瑤臺是仙人居住的
瑤臺指的是傳說中的神仙居處。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古朗月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作于安史之亂之前不久。此詩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著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而淪沒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憂憤不平。
深居簡出在瑤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居住在神仙住的地方,形容住的環境優雅。
出處: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出自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
意思: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用玉石裝飾華美的高臺。
仙人居住的地方。
【造句】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一)
擴展資料
這是一首樂府詩。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容。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
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顏色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
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
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在這里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既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
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這首詩寫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 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 凄愴摧心肝。
注釋:
朗月行:為樂府古題。
呼:稱呼。
疑:懷疑。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簡析:
古朗月行
是樂府古題。詩人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表現出兒童時期對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認識。詩人以“白玉盤”和“瑤臺鏡”作比,不僅描繪出月亮的形狀,更寫出了月光的皎潔可愛,在新穎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嘆的稚氣。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兒童的天真生動地表現了出來。這四句詩,恰似一首完美的絕句,語言質樸,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簡單詩意:小的時候,
以為月亮,是白玉做的圓盤。
是瑤池的仙鏡,飄蕩在云霓(ní )之間。
仙娥與桂樹,
在月中隱隱浮現。
玉兔放下藥杵,
不知道是為誰制這仙丹。
卻有那可恨的蟾蜍,
把月亮啃食得殘缺不全,如此的黯淡。
回想當年,
英武的后羿,射下九個太陽,
為天上人間解除了災難。
如今誰來拯救月亮,
讓它恢復光亮,如同以前。
已經不忍心再看,
更不忍心留下它獨自離開,
可我又能為它做此什么呢?
只有發愁,
和痛苦地發呆。
詩歌鑒賞:
古朗月行
是一首樂府詩。“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容。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蟾蜍,俗稱癩蛤蟆;大明,指月亮。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為什么在這里引出這樣的英雄來呢?也許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許是希望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吧!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還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開吧。這顯然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刺這一昏暗局面。沈德潛說,這是“暗指貴妃能惑主聽”。(《唐詩別裁》)。然而詩人的主旨卻不明說,而是通篇作隱語,化現實為幻景,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說得十分深婉曲折。詩中一個又一個新穎奇妙的想象,展現出詩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辭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誰與餐?蟾蜍蝕圓形,天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賞析] 小時候,童稚的心靈,一片天真,對月亮了解不多,只知道把明亮柔潔可愛的月亮,呼喚作白玉盤。
這兩句是常被引用的詠月名句,是寫月的可愛,充分流露出在那段天真無邪的歲月里,對大自然的一切可愛感覺,也很能勾起重年一片天真的溫馨回憶。
詩人簡介 :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縣),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亞細亞。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還是個謎,學術界說法不一。一說李白就誕生在安西都護府所轄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遷到綿州昌隆縣青蓮鄉。
李白性情豪放,喜愛縱橫家的作風,愛好任俠之事,輕視財貨。早年在蜀中度過。他的父親是個富商。李白二十五歲開始漫游全國,走過安徽、湖北、江西、河南、山東等地。
李白蔑視權貴,傳說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給他脫靴。高力士認為這是很大的恥辱,就摘取李白詩句激怒楊貴妃。玄宗每次讓李白做官,楊貴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親信對他有意見,于是懇求還家。玄宗賜給他財物,放他離開。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他的詩豪邁瑰麗,詩里有突破現實的幻想,也有對當時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對政治黑暗的抨擊。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暢的特點。
著有《李太白全集》。
這是一首樂府詩。“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