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城是哪里,蕪城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蕪城是哪里,以及蕪城是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蕪城賦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蕪城賦》是南朝文學家鮑照的賦作,為南朝抒情小賦中的名篇。蕪城即廣陵(今江蘇揚州)。此賦將廣陵山川勝勢和昔日歌吹沸天、熱鬧繁華的景象與眼前荒草離離、河梁圯毀的破敗景象進行對比,在對歷史的回顧和思索中,通過氣氛的渲染和夸張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屠城暴行的譴責和對統治者的警告,寓有今昔興亡之感。語言清新遒麗,形象鮮明,風格沉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蕪城賦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蕪城賦文言文翻譯及注釋資料,僅供參考。
蕪城賦文言文原文
蕪城賦
作者:鮑照
沵迆平原[1],南馳蒼梧漲海[2],北走紫塞雁門[3]。柂以漕渠[4],軸以昆崗[5]。重關復江之奧[6],四會五達之莊[7]。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輕轊[8],人駕肩[9];廛闬撲地[10],歌吹沸天[11]。孳貨鹽田[12],鏟利銅山[13],才力雄富,士馬精妍[14]。故能侈秦法[15],佚周令[16],劃崇墉[17],刳浚洫[18],圖修世以休命[19]。是以板筑雉堞之殷[20],井干烽櫓之勤[21],格高五岳[22],袤廣三墳[23],崪若斷岸[24],矗似長云[25]。制磁石以御沖[26],糊赪壤以飛文[27]。觀基扃之固護[28],將萬祀而一君[29]。出入三代[30],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31]。
澤葵依井[32],荒葛罥涂[33]。壇羅虺蜮[34],階斗麕鼯[35]。木魅山鬼[36],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饑鷹礪吻[37],寒鴟嚇雛[38]。伏暴藏虎[39],乳血飡膚[40]。崩榛塞路,崢嶸古馗[41]。白楊早落,寒草前衰。稜稜霜氣[42],蔌蔌風威[43]。孤篷自振[44],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45],叢薄紛其相依[46]。通池既已夷[47],峻隅又已頹[48]。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
若夫藻扃黼帳[49],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50],弋林釣渚之館[51];吳蔡齊秦之聲[52],魚龍爵馬之玩[53];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絕[54]。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55],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56]。豈憶同輦之愉樂。離宮之苦辛哉[57]?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58],為蕪城之歌。歌曰:
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59]。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選自嘉慶胡氏刻本《文選》
[南朝·宋]鮑照
蕪城賦文言文翻譯
地勢遼闊平坦的廣陵郡,南通蒼梧、南海,北趨長城雁門關。前有漕河縈回,下有昆崗橫貫。周圍江河城關重疊,地處四通八達之要沖。當年吳王劉濞在此建都的全盛之時,街市車軸互相撞擊,行人摩肩,里坊密布,歌唱吹奏之聲喧騰沸天。吳王靠開發鹽田繁殖財貨,開采銅山獲利致富。使廣陵人力雄厚,兵馬裝備精良。所以能超過秦代的法度,逾越周代的規定。筑高墻,挖深溝,圖謀國運長久和美好的天命。所以大規模地修筑城墻,辛勤地營建備有烽火的望樓。使廣陵城高與五岳相齊,寬廣與三墳連接。城墻若斷岸一般高峻,似長云一般聳立。用磁鐵制成城門以防歹徒沖入,城墻上糊紅泥以煥發光彩。看城池修筑得如此牢固,總以為會萬年而永屬一姓,哪知只經歷三代,五百多年,竟然就如瓜之剖、豆之分一般崩裂毀壞了。
莓苔環井邊而生,蔓蔓野葛長滿道路。堂中毒蛇、短狐遍布,階前野獐、鼯鼠相斗。木石精靈、山中鬼怪,野鼠城狐,在風雨之中呼嘯,出沒于晨昏之際。饑餓的野鷹在磨礪尖嘴,寒冷的鷂子正怒嚇著小鳥。伏著的野獸、潛藏的猛虎,飲血食肉。崩折的榛莽塞滿道路,多陰森可怕的古道。白楊樹葉早已凋落,離離荒草提前枯敗。勁銳嚴寒的霜氣,疾厲逞威的寒風,弧蓬忽自揚起,沙石因風驚飛。灌木林莽幽遠而無邊無際,草木雜處纏繞相依。護城河已經填平,高峻的角樓也已崩塌。極目千里之外,唯見黃塵飛揚。聚神凝聽而寂無所有,令人心中悲傷之極。
至于彩繪門戶之內的繡花帳,陳設豪華的歌舞樓臺之地;玉池碧樹,處于射弋山林、釣魚水灣的館閣;吳、蔡、齊、秦各地的音樂之聲,各種技藝耍玩;全都香消燼滅,光逝聲絕。東都洛陽的美姬、吳楚南方的佳人,芳心麗質,玉貌朱唇,沒有一個不是魂歸于泉石之下,委身于塵埃之中。哪里還會回憶當日同輦得寵的歡樂,或獨居離宮失寵的痛苦?
天運真難說,世上抱恨者何其多!取下瑤琴,譜一首曲,作一支蕪城之歌。歌詞說:廣陵的邊風急啊颯颯城上寒,田間的小路滅啊荒墓盡摧殘,千秋啊萬代,人們同歸于死啊還有什么可言!
蕪城賦文言文注釋
(1)沵(mí)迆(yǐ):地勢相連漸平的樣子。
(2)蒼梧:漢置郡名。治所即今廣西梧州市。漲海:即南海。
(3)紫塞:指長城。《文選》李善注:”崔貌《古今注》曰:秦所筑長城。土皆色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雁門:秦置郡名。在今山西西北。以上兩句謂廣陵南北通極遠之地。
(4)柂(duò):拖引。漕渠:古時運糧的河道。這里指古邗溝。即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自今江都西北至淮安三百七十里的運河。
(5)軸:車軸。昆崗:亦名阜崗、昆侖崗、廣陵崗。廣陵城在其上(見《太平御覽》卷一六九引《郡國志》)。句謂昆崗橫貫廣陵城下。如車輪軸心。
(6)”重關”句:謂廣陵城為重重疊疊的江河關口所遮蔽。隩:隱蔽深邃之地,通“奧”。
(7)”四會”句:謂廣陵有四通八達的大道。《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8)轊(wèi):車軸的頂端。掛轊。即車軸頭互相碰撞。
(9)駕:陵;相迫。以上兩句寫廣陵繁華人馬擁擠的情況。
(10)廛(chán)闬(hàn)撲地:遍地是密匝匝的住宅。廛:市民居住的區域。闬:閭;里門。撲地:即遍地。
(11)歌吹:歌唱及吹奏。
(12)孳:蕃殖。貨:財貨。鹽田:《史記》記西漢初年。廣陵為吳王劉濞所都。劉曾命人煮海水為鹽。
(13)鏟利:開采取利。銅山:產銅的山。劉濞曾命人開采郡內的銅山鑄錢。以上兩句謂廣陵有鹽田銅山之利。
(14)精妍:指士卒訓練有素而裝備精良。
(15)侈:軼;超過。
(16)佚:超越。此兩句謂劉濞據廣陵。一切規模制度都超過秦、周。
(17)劃崇墉(yōng):謂建造高峻的城墻。劃:剖開。
(18)刳(kū)浚(jùn)洫(xù):鑿挖深溝。刳:鑿。浚:深。洫:溝渠。
(19)”圖修”句。謂圖謀長世和美好的天命。休:美好。
(20)板筑:以兩板相夾。中間填土。然后夯實的筑墻方法。這里指修建城墻。雉堞:女墻。城墻長三丈高一丈稱一雉;城上凹凸的墻垛稱堞。殷:大;盛。
(21)井干(hán):原指井上的欄圈。此謂筑樓時木柱木架交叉的樣子。烽:烽火。古時筑城。以烽火報警。櫓:望樓。此謂大規模地修筑城墻。營建烽火望樓。
(22)格:格局。這里指高度。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3)袤(mào)廣:南北間的寬度稱袤。東西的廣度稱廣。三墳:說法不一。此似指《尚書·禹貢》所說兗州土黑墳。青州土白墳。徐州土赤埴墳。墳為”隆起”之意。土黏曰”埴”。以上三州與廣陵相接。
(24)崪(zú):危險而高峻。斷岸:陡削的河岸。
(25)矗(chù):聳立。此兩句形容廣陵城的高峻和平齊。
(26)御沖:防御持兵器沖進來的歹徒。《御覽》卷一八三引《西京記》:”秦阿房宮以磁石為門。懷刃入者輒止之。”
(27)赪(chēng):紅色。飛文:光彩相照。此謂墻上用紅泥糊滿光彩煥發。
(28)基扃(jiǒng):即城闕。扃:門上的關鍵。固護:牢固。
(29)萬祀:萬年。
(30)出入:猶言經歷。三代:指漢、魏、晉。
(31)瓜剖、豆分:以瓜之剖、豆之分喻廣陵城崩裂毀壞。
(32)澤葵:莓苔一類植物。
(33)葛:蔓草。善纏繞在其他植物上。罥(juàn):掛繞。涂:即”途”。
(34)壇:堂中。羅:羅列;布滿。虺(huǐ):毒蛇。蜮(yù):相傳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動物。形似鱉。一名短狐。
(35)麕(jūn):獐。似鹿而體形較小。鼯(wú):鼯鼠。長尾,前后肢間有薄膜,能飛,晝伏夜出。
(36)木魅:木石所幻化的精怪。
(37)礪:磨。吻:嘴。
(38)鴟(chī):鷂鷹。嚇:怒叫聲;恐嚇聲。
(39)暴:猛獸。
(40)乳血:飲血。飡膚:食肉。
(41)馗(kúi):同“逵”,大路。
(42)稜稜:嚴寒的樣子。
(43)蔌(sù)蔌:風聲勁急貌。
(44)振:拔;飛。
(45)灌莽:草木叢生之地。杳(yǎo):幽遠。
(46)叢薄:草木雜處。
(47)通池:城濠;護城河。夷:填平。
(48)峻隅:城上的角樓。
(49)藻扃:彩繪的門戶。黼(fú)帳:繡花帳。
(50)璇淵:玉池。璇:美玉。
(51)弋(yì):用系著繩子的箭射鳥。
(52)吳、蔡、齊、秦之聲:謂各地聚集于此的音樂歌舞。
(53)魚龍爵馬:古代雜技的名稱。爵:通”雀”。
(54)”皆薰”兩句:謂玉樹池館以及各種歌舞技藝。都毀損殆盡。薰。花草香氣。
(55)蕙:蘭蕙。開淡黃綠色花,香氣馥郁。蕙心:芳心。紈:絲織的細絹。紈質,麗質。
(56)委:棄置。窮:盡。
(57)同輦(niǎn):古時帝王命后妃與之同車。以示寵愛。離宮:即長門宮。為失寵者所居。兩句緊接上文。謂美人既無得寵之歡樂。亦無失寵之憂愁。
(58)抽:取。命操:譜曲。命:名。操:琴曲名。作曲當命名。
(59)井徑:田間的小路。丘隴:墳墓。
(60)千齡:千年。[1] [2-3]
蕪城賦創作背景
蕪城指的是廣陵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江北岸重要都市和軍事重鎮。春秋末,吳在此鑿邗溝,以通江淮,爭霸中原。秦置縣,西漢設廣陵國,東漢改為廣陵郡,以廣陵縣為治所,故址在今江蘇揚州市,是西漢諸王國的治所,又是南北朝時的`交通樞紐,地勢重要,市容繁華。西漢時期吳王劉濞得益于當地豐富的鹽和銅資源,積累了很強的經濟勢力,把廣陵城修建得十分堅固、也十分富麗堂皇。在積累經濟實力的同時,劉濞的王國也發展了很強的軍事勢力,并恃強而驕,曾發動對抗朝廷的叛亂。但是,此次叛亂很快被漢景帝鎮壓下去。平叛當中,對廣陵城破壞很大,從那以后,廣陵城便衰落了。東漢時期以后,此地又發生了幾次戰爭,廣陵城進一步衰敗。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舉戈南侵,廣陵被焚。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劉誕據廣陵叛變,孝武帝派兵討平,并下令屠殺城中全部男丁,僅留五尺以下小童。十年之間,廣陵兩遭兵禍,繁富鬧市變成一座荒城。大明三、四年間,劉誕亂平不久,鮑照來到廣陵,創痕猶新,血跡尚在,他登廣陵城樓,目睹眼前殘敗破亂、荒蕪不堪的凄涼景象,俯仰蒼茫,感慨萬千,寫下了《蕪城賦》。[1]
蕪城賦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篇抒情小賦,通過對廣陵城昔日繁盛、今日荒蕪的渲染夸張和鋪敘對比,抒發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王朝興亡的感慨,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嚴酷的社會現實。
作者立足于時空的高度,從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出發,在五百年歷史長河的潮起潮落中,描繪了一幅廣陵興盛圖,一幅廣陵衰敗圖,在兩幅圖畫的興衰對比中,解構了生命的個體對世界的無奈,即變幻是永恒的,美好的必然終極是毀滅。
作者描繪廣陵的第一幅圖畫是劉濞時期的巨麗繁華圖。作者以歷史為依據,以氣勢磅礴的雄壯筆墨勾畫了全盛的廣陵。開頭先敘廣陵地勢的平坦與廣闊。“沵迤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氣勢開闊,這開頭就先聲奪人的讓人感覺到作者用筆之豪放了。“南馳”“北走”這兩個動詞,使人的感覺,作者好像是屹立在時空的高端,大筆點化一頭鮮活的宇宙巨獸,那巨獸正在搖頭擺尾,一伸一曲中展示雄風。“柂以漕渠,軸以昆崗。”昆崗是這頭巨獸堅不可摧的脊梁,漕渠是這頭巨獸永不止息而洶涌流淌的新鮮血脈。這不是一座城,而是一個鮮活的朝氣蓬勃的強大生命。在這頭巨獸流動的美中,讀者不但看到作者對廣陵優越的地理環境的贊美,更看到了作者對廣陵強大富有的夸張,在它的鐵骨錚錚的身上充滿了顛覆不破的無限的生命張力。“重關復江之隅,四會五達之莊。”這是一個被巍峩重山擁抱,滾滾江河環繞的城市,這是一個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的城市。也是一座四通八達的繁華都市。“車掛轊,人駕肩,廛閈撲地,歌吹沸天。”這是一座人煙稠密街道縱橫熱鬧非凡的城市,車輛眾多,時不時地相撞牽掛,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駕肩而行。房宇櫛比蓋滿地面,歌聲、笑聲、喧鬧聲,如沸騰的波濤,直沖云天,作者以夸張的筆墨寫出了廣陵安居樂業歌舞升平的昌盛。“孳貨鹽田,產利銅山。”當年劉濞曾經在這里利用海水煮鹽,利用銅礦鑄錢。所以這里“財力雄富,士馬精妍。”即國家富強,兵強馬壯。在建設規模上也“侈秦法,佚周令。”這里的“侈”字,表示的不只是大于秦法,而是能夠輕松地裝得下秦的規模。這里的“佚”字,表示不只是僅僅的超過,而是遠遠地超過周朝的規模。“劃崇墉,刳浚洫。”這里以“劃”與“刳”,與“崇墉”“浚洫”相對,進一步說明國力的強大。把高大的山搬來做雄壯的城墻,好像是用刀子把高山割開搬來安在城外一樣,挖深溝城壕,好像是用刀子劈開一個瓜一樣。舉世罕見的大工程,說的如此輕而易舉,可見國力之強了。“圖修世以休命。”為了永久美好的國運,所以劉濞不惜巨資,建設國防工程。“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廣三墳,崪若斷岸,矗似長云。“”這是對廣陵雄壯險峻的防御工程極致的夸張描寫,其規模上下超過五岳,寬廣覆蓋了九州的三分之一。其險峻似巍峨的高山,而陡峭又像河岸的斷壁,遠遠地望去,又像是矗入天空的長云。“制磁石以御沖,糊赪壤以飛文。”“御沖指抵御重兵或者寇賊襲擊的門,相傳秦代阿房宮就是以磁石做門的。磁石就是吸鐵石,能防止懷刃進入城門的人。可見城門不但雄壯堅固,而且防御功能極強,一般人未經允許,佩帶武器是進不了城門的。與堅固城門相映成輝的是流光溢彩的涂有赤色花紋的城墻。劉濞在這里建立了奇偉壯觀的城池,高大堅固的城墻,固若金湯的城闕,規模宏大的瞭望樓,頻仍繁多的烽火臺,希望“萬祀而一君。”即希望劉姓的江山,萬世相傳,永遠不敗。但是世事難料僅僅地“出入三代,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即只經過了漢、魏、晉三代,時隔不過五百年,竟然就瓜剖豆分的被徹底破壞了!那么毀壞成什么樣子了,作者濃墨重彩的為廣陵繪制了第二幅圖畫,即戰后廣陵破敗不堪,荒涼凄慘令人毛骨悚然的衰颯圖。
“澤葵依井,荒葛罥途。”“井”是人賴以生存的源泉,有井必有人,“途”是人走出來的路。井上長滿了苔蘚,分不出井來,路上葛蔓橫爬豎繞尋不出路來,由此可見此地早已是荒無人煙了。“壇羅虺蜮,階斗麕鼯。”堂前不但成堆的毒蛇爬來爬去,而且還有成群的短狐竄來竄去,臺階上聚合的獐子與結伙的鼯鼠噬咬打斗。真是一個荒蕪的可怕的世界。“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現晨趨。”這里又是妖魔鬼怪的樂園,狐貍老鼠成精的搖籃,這些怪物或作法刮起陰風呼來惡雨,或發出怪異的狼嚎鬼叫聲。它們夜里現身,凌晨隱去。這是一個令人膽戰心驚的恐怖世界。“饑鷹礪吻,寒鴟嚇雛。伏暴藏虎,乳血餐膚。”饑餓的老鷹不停地劌嘴磨牙,陰冷的鷂子正兇惡地對著發顫的小鳥。埋伏的猛獸正在喝血吞毛,隱藏的老虎正在撕皮吃肉,這是一個充滿血腥殘暴的世界。“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塞草前衰。”多年的榛子殼新陳累積成堆成山地堵塞了道路,古道深邃莫測陰森可怖。在榛莽的陰影籠罩下,冉冉的楊樹提前敗落,青青的小草在頹毀坍塌的城墻上提前枯萎。這是一個荒涼悲哀的世界。“棱棱霜氣,蔌蔌風威。孤蓬自振,驚沙坐飛。”嚴寒冰冷的陣陣霜氣像刀子一樣地襲來把萬物扼殺,勁疾凌厲的狂風把無數的蓬草突然卷起在空中旋轉,地上無故的沙石在風中猛然飛起在空中撞擊呼嘯。“灌木杳而無際,叢草紛其相依。”這樣惡劣的環境是無邊無際,沒有盡頭的。“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頹。”在荒毀中作者尋覓昔日深邃的城池,卻發現早已被黃沙填平,在荒毀中作者突然發現昔日高峻的城墻的一點遺角,但卻在視線中很快地驟然坍塌。作者在迷茫中抬起頭“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作者一直望眼欲穿的尋覓往昔的影子,可即使是望盡天涯路,直到千里外,映入眼簾的只是茫茫的塵埃,滾滾飛揚的黃土。在這由蠻野、荒蕪。鬼怪、可怖、血腥、陰森混雜組合的世界中作者“凝思”永固的城闕化為土;“寂聽”黃風漫卷沙塵哭:縱然他“心傷已摧”,可嘆千里黃埃無人訴!
作者借寫景以抒懷,把諸多帶有深厚內蘊的意象編制組合成宏觀的兩大巨幅對比圖。在圖中揮毫潑墨鋪陳了昔日繁華的廣陵與戰后荒涼的廣陵,抒發了自己對于人性野蠻殘忍的隱痛與憤慨,展現了作者在冷酷世界中追尋美好的孤獨心靈。
接著文章進一步敘述了昔日吳王劉濞時的廣陵沒落豪奢生活。“若夫藻扃黼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雀馬之玩,皆熏歇盡滅,光沉響絕。”那些美麗的雕花門窗,那些精美的羅幃繡帳,那些氣勢恢弘的歌臺舞閣,那些漢白玉池邊成蔭的綠樹,那些射鳥釣魚的館所,還有那些來自吳國蔡國齊國秦國的美妙的音樂與歌聲,以及那些高超奇妙的戲法雜技,都早已化為灰燼沒了香氣,絕了音信沒了光彩。“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豈憶同輦之偷樂,離宮之苦辛哉!”洛陽的妙齡美姬,南國選來的才女佳人,她們芳香如蘭的香氣,柔美如紈肢體,她們潔白的玉貌,她們紅潤的嘴唇,早已不復存在。盡管她們天生麗質,但終歸難免掩埋魂魄于幽石下,埋葬骨肉于塵埃中,難道早已一抔黃土掩風流的她們還會記起與吳王同坐一車的寵幸與快樂,或者會想起打入冷宮的痛苦與悲哀嗎?
這里作者從樓堂宮館,聲色歌舞,妙姬佳人的煙消云散。說明毀滅是美的必然歸宿,不管是美物還是佳人,不管是權力還是財富,人世界一切的一切,都逃不出死亡和消逝的結局。往事悠悠如朝露,盛衰只有一理,盛極必衰不會永存。“天道如何?吞恨者多。”這就是天的規律,太多的遺憾就是世界與個人不可逆轉的命運。抽琴命操,為蕪城之歌。歌曰:
“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千頭萬緒,千言萬語,千愁萬恨化成一首人生無常歌:“邊風急吹城上寒,田徑路滅墳墓殘,千年啊萬代,終歸滅亡還能有何言!”歌已盡而情未盡,辭已終而恨不平。全文至“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才點出主題,而這首歌又把主題推向了高潮,道盡了詩人傷逝憐人的纏綿深情,全文也因此升華為對人世界最終結局的普遍廣泛的哀嘆,表達了作者終極的悲觀主義和傷逝情懷。至此已頓悟,此賦的主題思想不止于感發思古的幽情,也不止于感嘆盛衰的陵替,詩人通過一個城市的變化,抒發了對人類終極結局的深深哀嘆惋惜。盡管人的天性中有追求美的特質,可誰也無法挽留世界美好事物的消失,就像人們一生下來就為生存而努力,但最終的結局還是死亡,誰也無法逃脫,僅有的差別只是時間的遲早。[1] [4]
名家點評
于光華《重訂文選集評》卷二引孫月峰評語:多偶語,鍛煉甚工細。然氣脈卻狹小,是后世律賦祖。
于光華《重訂文選集評》卷二引方伯海評語:前本城未蕪時,何等雄麗,后本城既蕪時,何等荒涼。總見興廢由人,不獨吳王圖謀非望,自速其亡,即城亦不能保及五百年以后也。但城所以就蕪,天為之乎?人為之乎?即此可為千秋之國者鑒戒。筆筆正鋒,無一字躲閃題外,是為擲地有聲。
許梿《六朝文絜》卷一:從盛時極力說入,總為“蕪”字張本,如此方有勢有力。
姚鼐《古文辭類纂》:驅動蒼涼之氣,驚心動魄之辭,皆賦家之絕境也。
延君壽《老生常談》:其英俊之氣, 精悍之筆,與夫種種抑郁之思,最能發人哀感,長人才思。
李調元《賦話》卷八:鮑照《蕪城賦》,感衣裳于楚賦,詠憂思于陳詩,屬對最工。
林紆《古文辭類纂選評》卷十:文不敢斥言世祖之夷戮無辜,亦不言竟陵之肇亂,入手言廣陵形勝及其繁盛,后乃寫其凋蔽衰颯之形,俯仰蒼茫,滿目悲涼之狀,溢于紙上,真足以驚心動魄矣。[3]
蕪城賦作者簡介
鮑照(414—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漣水縣北)人。出身貧寒,曾為秣陵令、中書舍人等職。后為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參軍,掌書記之任,故世稱“鮑參軍”。因劉子頊兵敗,鮑照為亂兵所殺。他生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南朝社會,才秀人微,一生坎坷不平,所作多反映寒士對當時門閥制度的不滿,表現徭役、戰亂和人民生活的痛苦,抒寫寒士不遇的郁憤之情和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壯志。題材上長于樂府和七言歌行,風格俊逸,文字勁健,是“總四家(張協、張華、謝混、顏延之)而擅美,跨兩代(晉、宋)而孤出”(《詩品》語)的優秀詩人,在當時與謝靈運、顏延之并稱“元嘉三大家”,辭賦駢文亦著稱于時。有《鮑參軍集》。
《蕪城賦》譯文及賞析
《蕪城賦》是南朝文學家鮑照的賦作,為南朝抒情小賦中的名篇。蕪城即廣陵(今江蘇揚州)。此賦將廣陵山川勝勢和昔日歌吹沸天、熱鬧繁華的景象與眼前荒草離離、河梁圯毀的破敗景象進行對比,在對歷史的回顧和思索中,通過氣氛的渲染和夸張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屠城暴行的譴責和對統治者的警告,寓有今昔興亡之感。語言清新遒麗,形象鮮明,風格沉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蕪城賦》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蕪城賦
作者:鮑照
沵迆平原[1],南馳蒼梧漲海[2],北走紫塞雁門[3]。柂以漕渠[4],軸以昆崗[5]。重關復江之隩[6],四會五達之莊[7]。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8],人駕肩[9]。廛闬撲地[10],歌吹沸天[11]。孳貨鹽田[12],鏟利銅山[13],才力雄富,士馬精妍[14]。故能侈秦法[15],佚周令[16],劃崇墉[17],刳濬洫[18],圖修世以休命[19]。是以板筑雉堞之殷[20],井干烽櫓之勤[21],格高五岳[22],袤廣三墳[23],崪若斷岸[24],矗似長云[25]。制磁石以御沖[26],糊赪壤以飛文[27]。觀基扃之固護[28],將萬祀而一君[29]。出入三代[30],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31]。澤葵依井[32],荒葛罥涂[33]。壇羅虺蜮[34],階斗麕鼯[35]。木魅山鬼[36],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饑鷹厲吻[37],寒鴟嚇雛[38]。伏暴藏虎[39],乳血飡膚[40]。崩榛塞路,崢嶸古馗[41]。白楊早落,寒草前衰。稜稜霜氣[42],蔌蔌風威[43]。孤篷自振[44],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45],叢薄紛其相依[46]。通池既已夷[47],峻隅又以頹[48]。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若夫藻扃黼帳[49],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50],弋林釣渚之館[51];吳蔡齊秦之聲[52],魚龍爵馬之玩[53];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絕[54]。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55],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56]。豈憶同輦之愉樂,離宮之苦辛哉[57]?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58],為蕪城之歌。歌曰:“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59]。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注釋
[1]沵迆(mí yǐ迷以):地勢相連漸平的樣子。
[2]蒼梧:漢置郡名。治所即今廣西梧州市。漲海:即南海。
[3]紫塞:指長城。《文選》李善注:”崔貌《古今注》曰:秦所筑長城。土皆色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雁門:秦置郡名。在今山西西北。以上兩句謂廣陵南北通極遠之地。
[4]柂(duò舵):拖引。漕渠:古時運糧的河道。這里指古邗溝。即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自今江都西北至淮安三百七十里的運河。
[5]軸:車軸。昆崗:亦名阜崗、昆侖崗、廣陵崗。廣陵城在其上(見《太平御覽》卷169引《郡國志》)。句謂昆崗橫貫廣陵城下。如車輪軸心。
[6]”重關”句:謂廣陵城為重重疊疊的江河關口所遮蔽。奧:隱蔽深邃之地。
[7]”四會”句:謂廣陵有四通八達的大道。《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8]轊(wèi衛):車軸的頂端。掛轊。即車軸頭互相碰撞。
[9]駕:陵;相迫。以上兩句寫廣陵繁華人馬擁擠的情況。
[10]廛闬(chán纏hàn翰)撲地:遍地是密匝匝的住宅。廛:市民居住的區域。闬:閭;里門。撲地:即遍地。
[11]歌吹:歌唱及吹奏。
[12]孳:蕃殖。貨:財貨。鹽田:《史記》記西漢初年。廣陵為吳王劉濞所都。劉曾命人煮海水為鹽。[13]鏟利:開采取利。銅山:產銅的山。劉濞曾命人開采郡內的銅山鑄錢。以上兩句謂廣陵有鹽田銅山之利。
[14]精妍:指士卒訓練有素而裝備精良。
[15]侈:軼;超過。
[16]佚:超越。此兩句謂劉濞據廣陵。一切規模制度都超過秦、周。
[17]劃崇墉(yōng擁):謂建造高峻的城墻。劃:剖開。
[18]刳(kū枯)濬(jùn俊)洫(xù旭):鑿挖深溝。刳:鑿。濬:深。洫:溝渠。
[19]”圖修”句。謂圖謀長世和美好的天命。休:美好。
[20]板筑:以兩板相夾。中間填土。然后夯實的筑墻方法。這里指修建城墻。雉堞:女墻。城墻長三丈高一丈稱一雉;城上凹凸的墻垛稱堞。殷:大;盛。
[21]井干(hán寒):原指井上的欄圈。此謂筑樓時木柱木架交叉的樣子。烽:烽火。古時筑城。以烽火報警。櫓:望樓。此謂大規模地修筑城墻。營建烽火望樓。
[22]格:格局。這里指高度。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3]袤(mào茂)廣:南北間的寬度稱袤。東西的廣度稱廣。三墳:說法不一。此似指《尚書·禹貢》所說兗州土黑墳。青州土白墳。徐州土赤埴墳。墳為”隆起”之意。土黏曰”埴”。以上三州與廣陵相接。
[24]崪(zú族):危險而高峻。斷岸:陡削的河岸。
[25]矗(chù觸):聳立。此兩句形容廣陵城的高峻和平齊。
[26]御沖:防御持兵器沖進來的歹徒。《御覽》卷183引《西京記》:”秦阿房宮以磁石為門。懷刃入者輒止之。”
[27]赪(chēng稱):紅色。飛文:光彩相照。此謂墻上用紅泥糊滿光彩煥發。
[28]基扃(jiǒng迥):即城闕。扃:門上的關鍵。固護:牢固。
[29]萬祀:萬年。
[30]出入:猶言經歷。三代:指漢、魏、晉。
[31]瓜剖、豆分:以瓜之剖、豆之分喻廣陵城崩裂毀壞。
[32]澤葵:莓苔一類植物。
[33]葛:蔓草。善纏繞在其他植物上。罥(juàn倦):掛繞。涂:即”途”。
[34]壇:堂中。羅:羅列;布滿。虺(huǐ悔):毒蛇。蜮(yù育):相傳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動物。形似鱉。一名短狐。
[35]麕(jūn均):獐。似鹿而體形較小。鼯(wú吾):鼯鼠。長尾,前后肢間有薄膜,能飛,晝伏夜出。
[36]木魅:木石所幻化的精怪。
[37]礪:磨。吻:嘴。
[38]鴟(chī癡):鷂鷹。嚇:怒叫聲;恐嚇聲。
[39]暴:猛獸。
[40]乳血:飲血。飡膚:食肉。
[41]馗(kúi葵):同“逵”,大路。
[42]稜稜:嚴寒的樣子。
[43]蔌(sù速)蔌:風聲勁急貌。
[44]振:拔;飛。
[45]灌莽:草木叢生之地。杳(yǎo咬):幽遠。
[46]叢薄:草木雜處。
[47]通池:城濠;護城河。夷:填平。
[48]峻隅:城上的角樓。
[49]藻扃:彩繪的門戶。黼(fú福)帳:繡花帳。
[50]璇淵:玉池。璇:美玉。
[51]弋(yì益):用系著繩子的箭射鳥。
[52]吳、蔡、齊、秦之聲:謂各地聚集于此的音樂歌舞。
[53]魚龍爵馬:古代雜技的名稱。爵:通”雀”。
[54]”皆薰”兩句:謂玉樹池館以及各種歌舞技藝。都毀損殆盡。薰。花草香氣。
[55]蕙:蘭蕙。開淡黃綠色花,香氣馥郁。蕙心:芳心。紈:絲織的細絹。紈質,麗質。
[56]委:棄置。窮:盡。
[57]同輦(niǎn捻):古時帝王命后妃與之同車。以示寵愛。離宮:即長門宮。為失寵者所居。兩句緊接上文。謂美人既無得寵之歡樂。亦無失寵之憂愁。
[58]抽:取。命操:譜曲。命:名。操:琴曲名。作曲當命名。
[59]井徑:田間的小路。丘隴:墳墓。
譯文
地勢遼闊平坦的廣陵郡,南通蒼梧、南海,北趨長城雁門關。前有漕河縈回,下有昆崗橫貫。周圍江河城關重疊,地處四通八達之要沖。當年吳王劉濞在此建都的全盛之時,街市車軸互相撞擊,行人摩肩,里坊密布,歌唱吹奏之聲喧騰沸天。吳王靠開發鹽田繁殖財貨,開采銅山獲利致富。使廣陵人力雄厚,兵馬裝備精良。所以能超過秦代的法度,逾越周代的規定。筑高墻,挖深溝,圖謀國運長久和美好的天命。所以大規模地修筑城墻,辛勤地營建備有烽火的望樓。使廣陵城高與五岳相齊,寬廣與三墳連接。城墻若斷岸一般高峻,似長云一般聳立。用磁鐵制成城門以防歹徒沖入,城墻上糊紅泥以煥發光彩。看城池修筑得如此牢固,總以為會萬年而永屬一姓,哪知只經歷三代,五百多年,竟然就如瓜之剖、豆之分一般崩裂毀壞了。莓苔環井邊而生,蔓蔓野葛長滿道路。堂中毒蛇、短狐遍布,階前野獐、鼯鼠相斗。木石精靈、山中鬼怪,野鼠城狐,在風雨之中呼嘯,出沒于晨昏之際。饑餓的野鷹在磨礪尖嘴,寒冷的鷂子正怒嚇著小鳥。伏著的野獸、潛藏的猛虎,飲血食肉。崩折的榛莽塞滿道路,多陰森可怕的古道。白楊樹葉早已凋落,離離荒草提前枯敗。勁銳嚴寒的霜氣,疾厲逞威的.寒風,弧蓬忽自揚起,沙石因風驚飛。灌木林莽幽遠而無邊無際,草木雜處纏繞相依。護城河已經填平,高峻的角樓也已崩塌。極目千里之外,唯見黃塵飛揚。聚神凝聽而寂無所有,令人心中悲傷之極。至于彩繪門戶之內的繡花帳,陳設豪華的歌舞樓臺之地;玉池碧樹,處于射弋山林、釣魚水灣的館閣;吳、蔡、齊、秦各地的音樂之聲,各種技藝耍玩;全都香消燼滅,光逝聲絕。東都洛陽的美姬、吳楚南方的佳人,芳心麗質,玉貌朱唇,沒有一個不是魂歸于泉石之下,委身于塵埃之中。哪里還會回憶當日同輦得寵的歡樂,或獨居離宮失寵的痛苦?天運真難說,世上抱恨者何其多!取下瑤琴,譜一首曲,作一支蕪城之歌。歌詞說:廣陵的邊風急啊颯颯城上寒,田間的小路滅啊荒墓盡摧殘,千秋啊萬代,人們同歸于死啊還有什么可言!
賞析
公元450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冬,北魏太武帝南侵至瓜步,廣陵太守劉懷之燒城逃走。公元459年(孝武帝大明三年),竟陵王劉誕據廣陵反,沈慶之率師討伐,破城后大肆燒殺。廣陵城十年之間二罹兵禍,城摧垣頹,瓦礫衰草,離亂荒涼。鮑照登臨劫余廢城(蕪城),感而作賦。作者將廣陵山川勝勢和昔日歌吹沸天、熱鬧繁華的景象與眼前荒草離離、河梁圯毀的破敗景象進行對比,在對歷史的回顧和思索中,通過氣氛的渲染和夸張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屠城暴行的譴責和對統治者的警告。寓有今昔興亡之感。語言清新遒麗,形象鮮明,風格沉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蕪城賦譯文及注釋
蕪城指的是廣陵城,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江北岸重要都市和軍事重鎮。下面一起跟著我深入學習一下吧!
蕪城賦
南北朝:鮑照
沵迆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柂以漕渠,軸以昆崗。重關復江之隩,四會五達之莊。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廛闬撲地,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濬洫,圖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廣三墳,崪若斷岸,矗似長云。制磁石以御沖,糊赪壤以飛文。觀基扃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澤葵依井,荒葛罥涂。壇羅虺蜮,階斗麕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饑鷹厲吻,寒鴟嚇雛。伏暴藏虎,乳血飡膚。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寒草前衰。稜稜霜氣,蔌蔌風威。孤篷自振,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頹。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若夫藻扃黼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絕。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窮塵。豈憶同輦之愉樂,離宮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為蕪城之歌。歌曰:“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千齡兮萬代,共盡兮何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地勢遼闊平坦的廣陵郡,南通蒼梧、南海,北趨長城雁門關。前有漕河縈回,下有昆崗橫貫。周圍江河城關重疊,地處四通八達之要沖。當年吳王劉濞在此建都的全盛之時,街市車軸互相撞擊,行人摩肩,里坊密布,歌唱吹奏之聲喧騰沸天。吳王靠開發鹽田繁殖財貨,開采銅山獲利致富。使廣陵人力雄厚,兵馬裝備精良。所以能超過秦代的法度,逾越周代的規定。筑高墻,挖深溝,圖謀國運長久和美好的天命。所以大規模地修筑城墻,辛勤地營建備有烽火的望樓。使廣陵城高與五岳相齊,寬廣與三墳連接。城墻若斷岸一般高峻,似長云一般聳立。用磁鐵制成城門以防歹徒沖入,城墻上糊紅泥以煥發光彩。看城池修筑得如此牢固,總以為會萬年而永屬一姓,哪知只經歷三代,五百多年,竟然就如瓜之剖、豆之分一般崩裂毀壞了。莓苔環井邊而生,蔓蔓野葛長滿道路。堂中毒蛇、短狐遍布,階前野獐、鼯鼠相斗。木石精靈、山中鬼怪,野鼠城狐,在風雨之中呼嘯,出沒于晨昏之際。饑餓的野鷹在磨礪尖嘴,寒冷的鷂子正怒嚇著小鳥。伏著的野獸、潛藏的猛虎,飲血食肉。崩折的榛莽塞滿道路,多陰森可怕的古道。白楊樹葉早已凋落,離離荒草提前枯敗。勁銳嚴寒的霜氣,疾厲逞威的寒風,弧蓬忽自揚起,沙石因風驚飛。灌木林莽幽遠而無邊無際,草木雜處纏繞相依。護城河已經填平,高峻的角樓也已崩塌。極目千里之外,唯見黃塵飛揚。聚神凝聽而寂無所有,令人心中悲傷之極。至于彩繪門戶之內的繡花帳,陳設豪華的歌舞樓臺之地;玉池碧樹,處于射弋山林、釣魚水灣的館閣;吳、蔡、齊、秦各地的音樂之聲,各種技藝耍玩;全都香消燼滅,光逝聲絕。東都洛陽的美姬、吳楚南方的佳人,芳心麗質,玉貌朱唇,沒有一個不是魂歸于泉石之下,委身于塵埃之中。哪里還會回憶當日同輦得寵的歡樂,或獨居離宮失寵的痛苦?天運真難說,世上抱恨者何其多!取下瑤琴,譜一首曲,作一支蕪城之歌。歌詞說:廣陵的邊風急啊颯颯城上寒,田間的小路滅啊荒墓盡摧殘,千秋啊萬代,人們同歸于死啊還有什么可言!
注釋
摘要:本文為南朝抒情小賦中的名篇。蕪城即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揚州,故城在江蘇省江都縣東北,自漢魏以至晉宋,一直沿用。后因北魏南侵,竟陵王劉誕的叛亂,城邑荒蕪,廢墟一片。鮑照感而賦之,遂名蕪城。
[1]沵迆(míyǐ迷以):地勢相連漸平的樣子。
[2]蒼梧:漢置郡名。治所即今廣西梧州市。漲海:即南海。
[3]紫塞:指長城。《文選》李善注:”崔貌《古今注》曰:秦所筑長城。土皆色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雁門:秦置郡名。在今山西西北。以上兩句謂廣陵南北通極遠之地。
[4]柂(duò舵):拖引。漕渠:古時運糧的河道。這里指古邗溝。即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自今江都西北至淮安三百七十里的運河。
[5]軸:車軸。昆崗:亦名阜崗、昆侖崗、廣陵崗。廣陵城在其上(見《太平御覽》卷169引《郡國志》)。句謂昆崗橫貫廣陵城下。如車輪軸心。
[6]”重關”句:謂廣陵城為重重疊疊的江河關口所遮蔽。奧:隱蔽深邃之地。
[7]”四會”句:謂廣陵有四通八達的大道。《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8]轊(wèi衛):車軸的頂端。掛轊。即車軸頭互相碰撞。
[9]駕:陵;相迫。以上兩句寫廣陵繁華人馬擁擠的情況。
[10]廛闬(chán纏hàn翰)撲地:遍地是密匝匝的住宅。廛:市民居住的區域。闬:閭;里門。撲地:即遍地。
[11]歌吹:歌唱及吹奏。
[12]孳:蕃殖。貨:財貨。鹽田:《史記》記西漢初年。廣陵為吳王劉濞所都。劉曾命人煮海水為鹽。[13]鏟利:開采取利。銅山:產銅的山。劉濞曾命人開采郡內的銅山鑄錢。以上兩句謂廣陵有鹽田銅山之利。
[14]精妍:指士卒訓練有素而裝備精良。
[15]侈:軼;超過。
[16]佚:超越。此兩句謂劉濞據廣陵。一切規模制度都超過秦、周。
[17]劃崇墉(yōng擁):謂建造高峻的城墻。劃:剖開。
[18]刳(kū枯)濬(jùn俊)洫(xù旭):鑿挖深溝。刳:鑿。濬:深。洫:溝渠。
[19]”圖修”句。謂圖謀長世和美好的天命。休:美好。
[20]板筑:以兩板相夾。中間填土。然后夯實的筑墻方法。這里指修建城墻。雉堞:女墻。城墻長三丈高一丈稱一雉;城上凹凸的墻垛稱堞。殷:大;盛。
[21]井干(hán寒):原指井上的欄圈。此謂筑樓時木柱木架交叉的樣子。烽:烽火。古時筑城。以烽火報警。櫓:望樓。此謂大規模地修筑城墻。營建烽火望樓。
[22]格:格局。這里指高度。五岳: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3]袤(mào茂)廣:南北間的'寬度稱袤。東西的廣度稱廣。三墳:說法不一。此似指《尚書·禹貢》所說兗州土黑墳。青州土白墳。徐州土赤埴墳。墳為”隆起”之意。土黏曰”埴”。以上三州與廣陵相接。
[24]崪(zú族):危險而高峻。斷岸:陡削的河岸。
[25]矗(chù觸):聳立。此兩句形容廣陵城的高峻和平齊。
[26]御沖:防御持兵器沖進來的歹徒。《御覽》卷183引《西京記》:”秦阿房宮以磁石為門。懷刃入者輒止之。”
[27]赪(chēng稱):紅色。飛文:光彩相照。此謂墻上用紅泥糊滿光彩煥發。
[28]基扃(jiǒng迥):即城闕。扃:門上的關鍵。固護:牢固。
[29]萬祀:萬年。
[30]出入:猶言經歷。三代:指漢、魏、晉。
[31]瓜剖、豆分:以瓜之剖、豆之分喻廣陵城崩裂毀壞。
[32]澤葵:莓苔一類植物。
[33]葛:蔓草。善纏繞在其他植物上。罥(juàn倦):掛繞。涂:即”途”。
[34]壇:堂中。羅:羅列;布滿。虺(huǐ悔):毒蛇。蜮(yù育):相傳能在水中含沙射人的動物。形似鱉。一名短狐。
[35]麕(jūn均):獐。似鹿而體形較小。鼯(wú吾):鼯鼠。長尾,前后肢間有薄膜,能飛,晝伏夜出。
[36]木魅:木石所幻化的精怪。
[37]礪:磨。吻:嘴。
[38]鴟(chī癡):鷂鷹。嚇:怒叫聲;恐嚇聲。
[39]暴:猛獸。
[40]乳血:飲血。飡膚:食肉。
[41]馗(kúi葵):同“逵”,大路。
[42]稜稜:嚴寒的樣子。
[43]蔌(sù速)蔌:風聲勁急貌。
[44]振:拔;飛。
[45]灌莽:草木叢生之地。杳(yǎo咬):幽遠。
[46]叢薄:草木雜處。
[47]通池:城濠;護城河。夷:填平。
[48]峻隅:城上的角樓。
[49]藻扃:彩繪的門戶。黼(fú福)帳:繡花帳。
[50]璇淵:玉池。璇:美玉。
[51]弋(yì益):用系著繩子的箭射鳥。
[52]吳、蔡、齊、秦之聲:謂各地聚集于此的音樂歌舞。
[53]魚龍爵馬:古代雜技的名稱。爵:通”雀”。
[54]”皆薰”兩句:謂玉樹池館以及各種歌舞技藝。都毀損殆盡。薰。花草香氣。
[55]蕙:蘭蕙。開淡黃綠色花,香氣馥郁。蕙心:芳心。紈:絲織的細絹。紈質,麗質。
[56]委:棄置。窮:盡。
[57]同輦(niǎn捻):古時帝王命后妃與之同車。以示寵愛。離宮:即長門宮。為失寵者所居。兩句緊接上文。謂美人既無得寵之歡樂。亦無失寵之憂愁。
[58]抽:取。命操:譜曲。命:名。操:琴曲名。作曲當命名。
[59]井徑:田間的小路。丘隴:墳墓。
云凈蕪城山過雨,江空瓜步雁橫秋是什么意思
蕪城剛剛下過雨,山和云朵都很干凈,在江中的天空中,有大雁集體飛過。
出自:清代·董潮《京口渡江》
原文:云凈蕪城山過雨,江空瓜步雁橫秋。
蕪城是在江南的城市,這句詩描述的就是江南小城煙雨朦朧的樣子,在煙雨朦朧的時候還有大雁集體飛過的景象。
作者簡介
董潮(1729-1764)字曉滄,號東亭、臞仙,原籍江蘇武進,贅入浙江海鹽陳氏,入籍。清詩人、書畫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工詩文,兼善六法。與朱琰詩文行誼,相砥礪,山水不讓之。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這句詩出自哪里?
1、“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這句詩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隋宮》,全詩如下: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2、“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涉及有關楊廣逸游的兩個故實。一個是放螢:楊廣曾在洛陽景華宮征求螢火蟲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在江都也放螢取樂,還修了個“放螢院”。另一個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應將此樹映龍舟。”把“螢火”和“腐草”、“垂楊”和“暮鴉”聯系起來,于一“有”一“無”的鮮明對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國的歷史教訓。“于今腐草無螢火”,這不僅是說當年放螢的地方此時已成廢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層的含意是,楊廣為了放螢夜游,窮搜極捕,弄得螢火蟲絕種。“終古垂楊有暮鴉”,渲染了亡國后的凄涼景象。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出自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古詩作品《隋宮》之中,其古詩全文如下: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注釋】
1.紫泉:即紫淵,因唐高祖名李淵,為避諱而改。司馬相如《上林賦》描寫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亙其南,紫淵徑其北”。此用紫泉宮殿代指隋朝京都長安的宮殿。鎖煙霞:空有煙云繚繞。
2.蕪城:即廣陵(今揚州)。鮑照有《蕪城賦》寫廣陵。二句意謂隋煬帝將長安的宮殿閑置起來,又到揚州大建行宮。《隋書·煬帝紀》:“大業元年三月,發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八月,上御龍舟幸江都。”
3.玉璽:皇帝的玉印。日角:《舊唐書·唐儉傳》:“高祖乃召入,密訪時事,儉曰:‘明公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屬望’。”《后漢書·光武紀》注引鄭玄《尚書中候注》:“日角,謂庭中骨起狀如日。”朱建平《相書》:“額有龍犀入發,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劉孝標《辨命論》:“龍犀日角,帝王之表。”此古代讖緯家恭維皇帝之語。
4.錦帆:《開河記》:“帝自洛陽遷駕大梁,詔江淮諸州造大船五百只,……龍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聯綿不絕。錦帆過處,香聞百里。”這兩句說,如果不是李淵奪取了隋朝的政權,楊廣的船大概會游到天邊去了吧。
5.腐草無螢火:《禮記·月令》:“腐草為螢。”古人以為螢火蟲是腐草變化出來的。《隋書·煬帝紀》:“大業十二年,上于景華宮征求螢火,得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這句采取夸張的手法,說煬帝已把螢火蟲搜光了。
6.垂楊:《開河記》:“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爭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楊柳姓楊,曰楊柳也。”這句說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楊柳依舊,暮鴉哀鳴。
7.陳后主:即南朝陳的亡國之君陳叔寶,他曾作《玉樹后庭花》曲詞。《隋遺錄》卷上載:煬帝在江都曾夢見和前朝皇帝陳叔寶相遇,暢飲甚歡,席間曾請陳的寵妃張麗華表演《玉樹后庭花》舞蹈。這兩句說,楊廣如果死后有知,在地下和陳叔寶重逢,大概不好再提《玉樹后庭花》之事了吧?張《箋》云:“結以冷刺作收,含蓄不盡。”商隱詠史,多用此法,以繁華奢侈之事,言興亡衰敗之理,發世事無常之嘆。
【翻譯】
長安城聞名的隋宮,在煙霞中鎖閉;卻想把遙遠的揚州,作為帝業基地。若不因天命,玉璽歸龍鳳之姿李淵;隋煬帝的錦緞龍舟,早該駛遍天際。如今腐草中,螢火蟲早就絕了蹤跡;隋堤上的楊柳枝,唯有暮鴉的聒啼。斷帝荒淫而亡國,黃泉若遇陳后主,豈敢把亡國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
【賞析】
題目“隋宮”,指的是楊廣在江都營建的行宮江都宮、顯福宮和臨江宮等。
首聯“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點題。詩人把長安的宮殿和“煙霞”聯系起來,形容它巍峨壯麗,高聳入云。用“紫泉”(長安的一條水)代替長安,也是為了選取有色彩的字面與“煙霞”相映襯,從而烘托長安宮殿的雄偉壯麗。可是,如此巍峨的宮殿,空鎖于煙霞之中,貪圖享樂、為所欲為的皇帝更愿意住在蕪城,即江都。
三、四句“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詩人以虛擬的語氣說: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淵的手中,楊廣不會以游幸江都為滿足,他的錦帆,大概一直要飄到天邊去吧。據史書記載:楊廣不僅開鑿了二千余里的通濟渠,多次到江都去玩;還開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擬通龍舟,置驛宮”,準備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罷了。
頸聯“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涉及有關楊廣逸游的兩個故實。一個是放螢:楊廣曾在洛陽景華宮征求螢火蟲數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在江都也放螢取樂,還修了個“放螢院”。另一個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應將此樹映龍舟。”把“螢火”和“腐草”、“垂楊”和“暮鴉”聯系起來,于一“有”一“無”的鮮明對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國的歷史教訓。“于今腐草無螢火”,這不僅是說當年放螢的地方此時已成廢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層的含意是,楊廣為了放螢夜游,窮搜極捕,弄得螢火蟲絕種。“終古垂楊有暮鴉”,渲染了亡國后的凄涼景象。
上句說“于今”“無”,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說“終古”“有”,自然暗示當日“無”。從前楊廣“乘興南游”,千帆萬馬,水陸并進,鼓樂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楊,暮鴉自然不敢棲息。只有在楊廣被殺,南游已成陳跡之后,日暮歸鴉才敢飛到隋堤垂楊上過夜。這兩句今昔對比,但在藝術表現上,卻只表現對比的一個方面,讓讀者從這一方面去想象另一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蘊藉。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說這兩句詩“興在象外,活極妙極,可謂絕作”,乃當之無愧。
尾聯“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用楊廣與陳叔寶夢中相遇的故實,以假設、反詰的語氣,把批判荒淫亡國的主題深刻地揭示出來,陳叔寶因荒淫亡國,投降隋朝,和當時隋朝的太子楊廣很相熟。楊廣當了天子,乘龍舟游江都的時候,夢中與死去的陳叔寶及其寵妃張麗華等相遇,請張麗華舞了一曲《玉樹后庭花》。這首舞曲是陳叔寶所作。被后人斥為“亡國之音”。詩人在這里特意提到它,意為楊廣目睹了陳叔寶荒淫亡國之事,卻不吸取教訓,既縱情龍舟之游,又迷戀亡國之音,終于重蹈陳叔寶的覆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詩在最后發問:他如果在地下遇見陳叔寶的話,難道還好意思再請張麗華舞一曲《后庭花》嗎?問而不答,余味無窮。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