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語柔桑什么意思,笑桑是什么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笑語柔桑什么意思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笑桑是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詩經里帶寧字的詩句
[宋]辛棄疾《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譯文:誰家寒食節回娘家女子,笑著面對柔桑從陌上來。
[宋]張先《天仙子·醉笑相逢能幾度》:有情寧不憶西園,鶯解語。
譯文:有情難道不記得西園,鶯與你說話。
[宋]晁端禮《鷓鴣天·圣澤昭天下漏泉》:須知大觀崇寧事,不愧生民下武篇。
譯文:要知道大觀崇寧事,無愧于人民下武篇。
[漢]李延年《北方有佳人》: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譯文:但是,縱然是傾城、傾國?也別失去獲得佳人的良機,她畢竟是世所難逢、不可再得的啊!
辛棄疾寫的關于少年的詩句
1. 辛棄疾有一句關于少年煩惱的詩句,是什么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賞析】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們知道,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后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系起來,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著重寫自己現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后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2. 描寫少年的詩句
1、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解釋:宗的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華皎如玉樹當風前。
出自:杜甫·唐《飲中八仙歌》
2、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解釋:哥們在金市東街附近游玩,銀鞍白馬享受春風。
出自:李白·唐《少年行》
3、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后橫捎意氣歸。
解釋:少年打獵打到平原兔,騎著馬捎意氣分發的回家。
出自:王昌齡·唐《觀獵》
4、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解釋:想當年,他騎戰馬披鐵甲,刀槍空中舞,氣吞萬里如猛虎。
出自:辛棄疾·南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解釋:騎著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他的英姿所傾倒。
出自:韋莊·五代《菩薩蠻》
3. 關于辛棄疾寫的古詩
幽徑無人獨自芳生查子·游雨巖溪邊照影行、為佳耳,蝙蝠翻燈舞。
昨夜松邊醉倒。青裙縞袂誰家女,此恨知無數,少年鞍馬塵。
多情白。洗雨烘晴。
乃翁依舊管些兒、子似宿山寺戲作花向今朝粉面勻。七八個星天外,小桃無賴已撩人,百年蒲柳先衰,為賦新詞強說愁。
平岡細草鳴黃犢,白酒床頭初熟,一棹人千里,春在溪頭薺菜花,兩三點雨山前。拍手笑沙鷗,懶逐游絲去?翠袖闌干暖。
鷓鴣天·戲題村舍雞鴨成群晚不收,新耕雨后落群鴉。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閑意態,舊沙洲,一陣黃昏雨,一樣春風幾樣青,溪頭臥剝蓮蓬,漢殿秦宮。高歌誰和余!青山遮不住,歌舞匆匆。
閑愁閑恨一番新,聽取蛙聲一片?東風吹雨細于塵。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身世酒杯中,君且歸休,要底都無飽便休。
而今何事最相宜。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
欲說還休,眉頭不似去年顰,一曲桃花水,不嫁金家即聘周?空谷清音起?不見卷簾人。而今識盡愁滋味。
布被秋宵夢覺,以手推松曰去,桑麻長過屋山頭,畢竟東流去。鳴禽破夢。
提壺脫褲催歸去,戲作壯歲旌旗擁萬夫,溪上青青草。啼鳥有時能勸客,斜日寒林點暮鴉!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萬事云煙忽過。
把酒問〔女亙〕娥。鷓鴣聲里數家村,儒冠多誤身,要愁那得功夫。
燕兵夜〔女足〕銀胡〔革錄〕。生查子去年燕子來,總向愁中白,羅裙過半幅,各自無聊各自鳴。
卻將萬字平戎策。西風梨棗山園,香在無尋處。
最愛雪邊人。攜竹杖?山才好處行還倦。
非鬼亦非仙,遲日江山暮。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連云松竹。
追往事。君來正是眠時節,路橫斜,整綸巾。
君且歸休。明日萬花寒食!宦游吾倦矣。
采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莫遣旁人驚去。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洗雨烘晴,錦〔衤詹〕突騎渡江初,瀟湘逢故人,可憐無數山。萬恨千情,聯翩萬馬來無數,長空萬里,牛欄西畔有桑麻。
屋上松風吹急雨。生查子漫天春雪來。
花時愛與愁相續。老僧夜半誤鳴鐘,因追念少年時事。
誰道雪天寒。最喜小兒無賴,才抵梅花半,條破驚新綠?只疑松動要來扶。
東坡引花梢紅未足,楚些裁成亂,兒童偷把長竿。自笑好山如好色。
有何不可吾方羨。天上有行云,萬恨千情。
古來三五個英雄,破紙窗間自語,說與西風一任秋。醉里吳音相媚好,云偏目蹙,一身都是愁,愛上層樓,山深聞鷓鴣,管竹管山管水。
江晚正愁余。愛上層樓,萬事從今足,何如信步兩三杯,萬事皆空,漢箭朝飛金仆姑。
卜算子修竹翠羅寒。誰家寒食歸寧女,只要金杯滿。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山前燈火欲黃昏,卻道天涼好個秋,白發誰家翁媼,朱朱粉粉野蒿開?春無奈。著意尋春不肯香。
自言此地生兒女、今如此,春風不染白髭須,詩未成時雨早催、欺人奈何。稻花香里說豐年。
只共梅花語,望來終不來,簾幕深深處。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臺下清江水,柳因何事翠眉顰,清風半夜鳴蟬。
早趁催科了納,老夫靜處閑看。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春日平原薺菜花。
香徑得泥歸。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誰聽呢喃語。
平生塞北江南,直下山河。西江月醉里且貪歡笑,信著全無是處,問松我醉如何。
雨打風吹何處是。羅裙過半幅,都把琴書污。
拄杖東家分社肉。浣溪沙偕叔高。
今年燕子來。煙雨卻低回。
浣溪紗父老爭言雨水勻。獨倚危樓,人在行云里。
揮羽扇。舊時茅店社林邊,人道是。
如今憔悴賦招魂,眼前萬里江山,飛鏡又重磨,青旗沽酒有人家。近來始覺古人書?去趁蠶生看外家,更芒鞋,嘆今吾。
有人春睡熟,去年溪打那邊流?宜醉宜游宜睡。梨花也作白頭新,歸來華發蒼顏,只今懷樹更懷人,獨倚危樓。
人言頭上發,有人春睡熟。城中桃李愁風雨,長亭樹。
露天曉角旅興吳頭楚尾,中間多少行人淚?大兒鋤豆溪東。休說舊愁新恨!采桑子·書博山道中壁煙迷露麥荒池柳。
驚起西窗眠不得!乘風好去,晚日青簾酒易賒,玉人留我醉,起來香鰓褪紅玉,更量出入收支,換得東家種樹書、清光更多。新柳樹,得且住。
采桑子·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卷地西風。夢入少年叢,欲說還休。
重簾下遍闌干曲,中兒正織雞籠,天在清溪底!西北望長安。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繞床饑鼠。
菩薩蠻·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青山欲共高人語,山頭來去云。斫去桂婆娑!太常引·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一輪秋影轉金波?笑語柔桑陌上來:被白,路轉溪橋忽見。
雪兒偏解飲,不信人間別有愁,細生涯。山遠近。
殷勤謝卻甑中塵。
4. 關于少年的古詩詞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雨余風軟碎鳴禽,愛上層樓。
虞美人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卻道天涼好個秋,階前梧葉已秋聲,鬢已星星也,已抽簪,且登臨。
往事莫沉吟。
舊游無處不堪尋。
悲歡離合總無情,猶帶一分陰。
身閑時序好。
小重山 章良能
柳暗花明春事深,惟有少年心。
勸學詩 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
小闌紅芍藥。
壯年聽雨客舟中。
而今識盡愁滋味。
未覺池塘春草夢。愛上層樓,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無尋處,一寸光陰不可輕。欲說還休,為賦新詞強說愁。
遲遲日丑奴兒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紅燭昏羅帳
5. 描寫少年的詩句有哪些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代:辛棄疾 釋義: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男兒百年且榮身,何須徇節甘風塵。——《少年行三首·其三》唐代:李白釋義: 男兒生來就應該豪氣沖天,征戰立功,自己建立功業,不要憑借著與帝王的姻親關系而爬上高枝兒。
驕矜自言不可有,俠士堂中養來久。——《少年行三首·其三》唐代:李白釋義: 他們看起來雖然驕縱但其實卻很謙和,與他們結交的人都是高人俠士。
少年游俠好經過,渾身裝束皆綺羅。——《少年行三首·其三》唐代:李白釋義: 少年游俠,他們注重的只是經過,渾身上下裝束華貴,遍身綺羅。
塞上秋風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
從軍樂,莫問所從誰。——《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金朝:元好問釋義: 軍隊中的鼓聲、角聲在秋風中作響,城頭上的旗幟在夕陽的照耀下緩緩地飄動。
少年應當從軍,身跨戰馬,馳騁邊關。只要能夠從軍馳騁就十分快樂,并不要在乎由誰來帶兵。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五代:韋莊釋義: 現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處來,當時年少風流,春衫飄舉,風度翩翩。我騎著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傾倒。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少年行四首》唐代:王維 釋義: 新豐美酒一斗價值十千錢,出沒五陵的游俠多是少年。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
毛發聳。——《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宋代:賀鑄 釋義: 少年時一股俠氣,結交各大都市的豪雄之士。
待人真誠,肝膽照人,遇到不平之事,便會怒發沖冠,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
——《贈新平少年》唐代:李白釋義: 他屈體而就,形若無骨,而其胸中卻懷有雄心壯志。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少年行二首》唐代:李白釋義: 少年身負壯志,將來自有奮發激烈之時。
笑語柔桑陌上來(是什么意思)
“笑語柔桑陌上來”:歡聲笑語地從桑林的小路上走來。
1、出處:出自宋代詞人辛棄疾的《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2、原文: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開。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譯文:有意游春,但感覺困乏便不再前行,不如隨便走走找個地方喝上幾杯。游山剛到絕佳處,但再走感到疲倦,詩還沒有寫成,可好雨忽來似乎催促快點寫完。
拄著手杖,穿著草鞋,看到路旁野花盛開,紅的紅,粉的粉,很是好看。誰家出門的女兒在寒食節這一天回家探親,歡聲笑語從桑林的小路上走來。
擴展資料: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作品賞析:
1、作者并未開門見山地道出他的尋春感受,而是在小詞的開端,娓娓如話家常,將讀者逐漸引入勝境:“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抱定了尋春的目的四處尋找,不如喝上幾杯酒,在家門附近和春光不期而遇。
2、詞題為“鵝湖歸病起作”,說明作者前不久游覽了名勝鵝湖山(今江西鉛山縣東)。從鵝湖歸來后,他生了病。這一次他病得大概還不輕,性情倔強的詞人不得不臥床休養了。
一貫主張抗金、恢復失地的辛稼軒自被朝廷罷黜后,常常借游山水來消除心中憤懣。
3、下闋寫詞人移動著剛剛病愈的身體,手拄竹杖,穿上草鞋,向家門附近的田野漫步走去。“攜竹杖,更芒鞋”,創造出輕松而隨便的氛圍,為下面與鄉村春色猝然相遇時的喜悅心情做了不露痕跡的鋪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笑語柔桑陌上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出自辛棄疾的《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意思是:不知哪家女子從娘家回來,帶著滿足和快樂,笑語盈盈從小路上走來。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詞的上片寫景有什么t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
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
攜竹杖,更芒鞋。
朱朱粉粉野蒿開。
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
這是一首尋春的小詞。尋春游春,是詩詞中一個永恒的話題。春天是年年要歸來的,而誰人不萌發尋春、游春之念呢?此種欲念產生之根源,無非來自人們在萬象更新之際對新生活更加充滿活力的一種企盼。然而在尋春之時,因每人的性情、經歷、見識各有不同,其所見所感,又必有種種差異。辛棄疾在此詞中表現的,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尋春意緒呢?
作者并未開門見山地道出他的尋春感受,而是在小詞的開端,娓娓如話家常,將讀者逐漸引入勝境:“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他說,抱定了尋春的目的四處尋找,不如喝上幾杯酒,在家門附近和春光不期而遇,又省力,又愜意,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辛稼軒自己不恰恰就是那種“著意尋春”的人么?為了尋春,他風雨無阻,陰晴不避:“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鷓鴣天》)作者“柳外尋春,花邊得句”(《滿庭芳》)。他尋求、欣賞春天的妙趣,真可以說達到了“眾里尋他千百度”的程度。而令人困惑的是,在此《鷓鴣天》小詞中,他不但一開端就否定了“著意尋春”的佳處,而且還進一步辯解道:“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作者又說:刻意游春之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見到“山才好處”,人卻已經疲憊不堪了,哪里還有十足的精神去賞春呢?有的時候,人的詩思還未成熟,而一場急雨卻過早地來催他做詩,那詩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怎樣理解作者此刻的心情?
請看本詞的小序:“鵝湖歸,病起作。”原來,作者前不久游覽了名勝鵝湖山(今江西鉛山縣東)。從鵝湖歸來后,他生了病。這一次他病得大概還不輕,性情倔強的詞人不得不臥床休養了。一貫主張抗金、恢復失地的辛稼軒自被朝廷罷黜后,常常借游山水來消除心中憤懣。現在他大病初愈,暫且無力出游,只好大唱“著意尋春”大可不必的高調了。辛稼軒雖然不能遠游尋春,卻在病愈初時徘徊于家門附近之際,感受到了一種他從未如此強烈感受過的蓬勃春意,使他獲得了意外的驚喜。
那么,辛稼軒尋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春意?作者在詞之上闋并未明言,而是有所保留,正見出此春意的寶貴。這也正是稼軒詞藝術表達的曲折含蓄處。若問辛稼軒如今在村頭到底有何得,可先看他南渡這多年后每年尋春都尋到了什么。翻檢稼軒長短句,會發現到處是這類詞句:“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籍。”(《滿江紅·暮春》)“可惜春殘風雨又”(《蝶戀花》“點檢笙歌多釀酒”)。“聞道春歸去,更無人管飄紅雨”(《惜分飛·春思》)。在作者的春詞中,春天總是那么滿紙滿行的嬌軟脆弱!年年盼春、游春的辛稼軒,雖然飽覽著春的千姿百態,但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嬌春卻給他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且看下闋。現在,我們的詞人移動著剛剛病愈的身體,手拄竹杖,穿上草鞋,向家門附近的田野漫步走去。“攜竹杖,更芒鞋”,創造出輕松而隨便的氛圍,為下面與鄉村春色猝然相遇時的喜悅心情做了不露痕跡的鋪墊。
走著,走著,驀地,若干亮色映入了作者的眼睛。詞人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些在野草中間開放的野蒿花!這些不入品流、無人護理的花兒,這兒幾朵,那兒一片,沐浴著春風,顏色鮮亮,別有一番健康秀美的魅力。“朱朱粉粉”,用語特妙。它把花兒鮮明的顏色和生氣蓬勃、隨處自由開放的特點簡潔地描繪出來,也把詞人與野花不期而遇時的喜悅心情含蓄地透露出來,大有“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味道。
熟悉稼軒詞的人都會知道,作者在欣賞鄉村花朵那無拘無束之形式美的背后,還有對它們的一種理性的思考。此次鵝湖歸來,他已從鄉村景物中獲得了深沉的啟示:“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鷓鴣天·游鵝湖,醉書酒家壁》)城中嬌嫩的桃李之花是經不起風雨的,只有在鄉野溪頭久沐風雨、倔強生長的薺菜花一類的花朵,生命力才更為長久,才真正啟示著春天的奧秘。明曉了稼軒對人生的這種思考,我們就會接觸到他目睹野蒿花時心靈中更深一層的東西。
當詞人正為野蒿花所吸引的時候,另一番景象又把他的視線吸引了去:一些有說有笑的歸寧女子,正沿著長滿桑樹的田間小路走過來了。這兩句寫得很美,“柔”字尤為巧妙傳神。它不但狀出桑葉之嫩,春光之新,而且襯托出村女那柔美的容貌、步態和笑聲。這些村女快要回到娘家看到親人了,所以心情是甜甜的,笑聲是美美的。她們的笑聲,感染著詞人。他不禁駐足傾聽,若有所思。這就是辛稼軒尋找到的春天。春天在鄉野之花中,在村女的步履中,笑聲里。
如何解釋這村女便是春天的化身呢?
如果我們把這“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和作者同期所作另一首《鷓鴣天》(春入平原薺菜花)中的“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相比較,便可發現,前者和后者在時間(寒食節)、景物(桑蠶)、人物(女)、語氣(誰家)諸方面,都有著和諧的一致。所不同之處,是前者側重于其音容的純真無邪(笑語柔桑),后者則突出著其穿著的素樸無華(青裙縞袂)。然而這純真無邪的“笑語”與素樸無華的“青裙縞袂”,本是統一于村女之純樸的特質之中,原不可分割的。明乎此,便可斷知,彼天真無邪的“笑語柔桑”之女,原也是衣著樸素的“青裙縞袂”之女。這兩首《鷓鴣天》中的村女形象正可參照合讀。因此,讀者在此間對本篇《鷓鴣天》中的“寒食歸寧女”融入一種“青裙縞袂”的生動聯想,是極緊要的。這是探尋稼軒此刻所思所想之關鍵所在。辛稼軒在想什么呢?他想起了他平生仰慕的蘇軾的一首詩,題目叫做《于潛女》:“青裙縞袂于潛女,兩足如霜不穿屨,沙鬢發絲穿杼,蓬沓障前走風雨。……逢郎樵歸相媚嫵,不信姬姜有齊魯。”請看,這些于潛(舊縣名,在杭州西)女,足不穿鞋,一身“青裙縞袂”,在風雨中穿行,其體魄何等強健,其風貌何其古樸,而其愛情生活又是何等真摯!她們的氣質,足使齊魯之貴族婦女相形見絀;其“青裙縞袂”,也成為了善于抗擊風雨、具有春天般活力的一類人物精神的象征。而當辛稼軒將蘇詩“青裙縞袂”之意象引入其詞章中時,他便賦予了村女一種和蘇詩中于潛女同樣的品格,和他稱頌的薺菜花、野蒿花同樣的品格——在風雨中頑強生存、獲取著持久的生命力的品格。作者被村女那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裝束和充滿生氣的笑語所觸動的秘密也就在于此。
這種景致出現在稼軒詞中是有很深刻的社會生活背景的。本文前面已經說過,作者南渡以來每年都在尋春,他在大量的尋春詞章中寄寓著他的熾熱的報國理想。他曾不遺余力地寫奏折,提出抗金種種策略。然而,事實卻告訴他,南宋的偏安小朝廷,很像是城中嬌弱的桃李之花,經不住風雨的考驗,這使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如今在罷黜閑居之時,他目接著鄉野之花與青裙縞袂之女,心中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點燃。他思索著,眼光與心靈變得更加深邃和寬廣。
春,存在于神州廣大的鄉野之中。這是辛稼軒此次尋春之最深刻的感受。
此詞所含的內容很豐富,詞人的感慨也很深沉,然而他下筆卻是那樣簡潔而輕松,寫人狀景又是那樣雋永傳神,使人領略到其舉重若輕、以簡馭繁的高超藝術功力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從而獲得藝術的享受與思想的啟迪。
笑語柔桑什么意思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笑桑是什么意思、笑語柔桑什么意思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