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少年游晏幾道,晏幾道 少年游

素箋淡墨2023-01-15 17:40故事54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少年游晏幾道,以及晏幾道 少年游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原文及翻譯賞析

少年游·離多最是原文: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猶到夢魂中。可憐人意,薄于云水,佳會更難重。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

少年游·離多最是翻譯及注釋

翻譯 離別跟這樣的情景最為相同,二水分流,一個向西,一個朝東,但最終還能再度相逢。即使情感淺薄,好像是飄飄不定,白云行空,但仍可相逢在夢中。可惜的是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還要淺薄而無定性,佳期密約,難以使人信從。認真回想,從前的種種。雖然多次令人腸斷,但都與這次,截然不同!

注釋 1解:懂得,知道。2行云:喻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3可憐:可惜。4佳會:美好的聚會。5難重(chong):難以再來。

少年游·離多最是粗譯

離多最終會是,東西的流水,最終相逢之情可解;淺情最終會像,無定的行云,仍然可在夢中相遇;只是人意可憐,比云水更薄,這樣的佳會很難再遇到;細想從來,讓人斷腸處多,卻不與這次相同。

少年游·離多最是賞析

此詞抒離別怨情,上片分寫云、水,以水雖離多而終能相逢、云雖無定猶能到夢中,為下片反襯作好鋪墊。過片總云、水言之而又能翻進一層,說人意薄于云水。開篇先以雙水分流設喻:「離多最是,東西流水。」以流水喻訣別,其語本于傳為卓文君被棄所作的《白頭吟》:「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第三句卻略反其意,說水分東西,終會再流到一處,等于說流水不足喻兩情的訣別,第一層比喻便自行取消。于是再設一喻:「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用行云無憑喻對方一去杳無信息,似更妥貼。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夢神女「朝為行云」之典,謂行云雖無憑準,還能入夢,將第二個比喻也予取消。短短六句,語意翻復,有柔腸百折之感。

過片總云、水言之而又翻進一層,言人意薄于云水。流水行云本為無情之物,可是它們或終能相逢,或猶到夢中,似乎又并非一味無情。在苦于「佳會更難重」的人兒心目中,人情之薄遠甚于云水。翻無情為有情,原是為了加倍突出人情之難堪。結拍三句直抒情懷,語極沉痛:仔細回想,過去最為傷心的時候,也不能與今番相比。此三句是抒情主人公內心世界直截了當的表露和宣泄,感情極為深沉、厚重,讀來蕩氣回腸,一唱三嘆。近人夏敬觀評此詞:「云水意相對,上分述而又總之,作法變幻。」作者在詞中正是運用這種藝術手法,造成回旋往復的詞境,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

少年游·離多最是賞析二

離別和碰上薄情人,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痛苦。離別畢竟不是死別·,總有相會的時候,「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便是有感而發了。」以「流水」喻訣別,其語本于傳為卓文君被棄所作的《白頭吟》:「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水往低處流,盡管千回百轉,東西異向,而最終會匯流一處。以流水喻人之離情,這里取其終極于殊途同歸的美好結局。盡管流水無情,可能暫時帶去縷縷相思苦,耗費生命和時間,但詞人以「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之「癡」,甘愿以痛苦的等待換取甜蜜的重溫舊夢。

「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用「行云無憑」喻對方一去杳無信息,明知對方淺情薄意,言語無定似行云、一去杳無信息,也不加恨。因為,「猶剄夢魂中」暗用楚王與神女的典故,仍可在夢中相會。

這里,有兩點值得特別一提。其一,兩層比喻均有轉折,而造句上均有所省略。「東西流水」與「行云無定」,于前句為賓語,于后句則為主語。即后句省略了主語。用散文眼光看來是難通的,即使在詩中這樣的省略也不多見,而詞中卻常常有之。這種省略法不但使行文精煉,同時形成一種有別于詩文的詞味。其二,行云流水通常只作一種比喻,此處分用,「終解」與「猶到」在語氣上有強弱之別,仿佛行云不及流水。故兩層比喻似平列而實有層遞關系,頗具新意。

「可憐人意,薄于云水,佳會更難重」。「可憐」乃哀人生遭際,好景不長,既不如流水之「解相逢」,亦不如行云之「入夢來」,別易會難。流水行云本為無情之物,可是它們或終解相逢,或猶到夢中,似乎又并非二味無情。在苦于「佳會更難重」的人兒心目中,人情之薄豈不甚于云水。翻無情為有情,加倍突出人情之難堪。

「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這番同」。「細想」二字,是抒情主人公直接露面;「從來」指一生漫長歲月中;「斷腸多處」,不知經歷過多次的生離死別;「這番」,指寧熙七年遭遇變故,身陷囹圄。仔細回想,過去最為傷心的時候,也不能與今番相比呢!而經過三重的加倍渲染,這樣明快直截的內心獨自中,自覺有充實深厚的內蘊。

少年游·離多最是粗賞

細觀全詩,著眼之處當屬「人意」「佳會」。我們可以大膽猜想詩人在寫這首詩的環境。作者正是意氣風發的大好少年,遠離家鄉出外游闖,此間經歷悲歡離合不可勝數,似乎早已不在意了。只是這一次是什么樣的佳會:也許是巧遇知己,把酒言歡之后,最終要離去的不舍之情最重;又或是偶遇佳人,情意繾綣,難舍難分。 詩詞作品: 少年游·離多最是 詩詞作者:【 宋代 】 晏幾道 詩詞歸類: 【抒情】、【離別】

《少年游》出自誰?其中幾句詩句是什么意思?

出自蘇軾(下面既有賞析又有詩意)

少年游 潤州作,代人寄遠。

蘇軾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

卻是姮娥憐雙燕,分明照、話梁斜。

賞析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乞補外郡,被朝廷派往杭州作通判。這對被黨爭的政治漩渦攪得昏頭轉向的蘇軾來說,無異于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杭州的湖光山色,市民與同僚對他的尊敬,僧人與歌妓對他的崇拜,都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愉快。續娶的年輕的妻子和牙牙學語的兒女也使他感到愜意和溫暖。杭州真的成了他的人間天堂,每一次因公而暫時離開杭州都使他依依不舍。熙寧六年冬天,他又被兩浙轉運使派往常、潤、蘇、秀等州賑濟災民,直到第二年入夏才回杭州。這是他離開杭州最長的一次,眷戀之情自然更為深切,沿途曾寫了不少詩詞表此衷曲。此詞就是其中之一,作于潤州(今江蘇鎮江)。

這首詞有點特別。王文誥《蘇詩總案》卷十一對此詞作了說明:“甲寅(熙寧七年)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公(蘇軾)以去年十一月發臨平(鎮名,在杭州東北),及是春盡,猶行役未歸,故托為此詞。”這就是說,此詞是作者有感于行役之苦而懷戀杭州及其家小而作,可是他托以“代人寄遠”的形式,即借思婦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來表達他的思歸之情。

上片以思婦的口吻,訴說親人不當別而別,當歸而未歸。前三句分別點明離別的時間——“去年相送”;離別的地點——“余杭門外”;分別時的氣候——“飛雪似楊花”。把分別的時間與地點說得如此之分明,說明她無時無刻不在惦念。大雪紛飛本不是出門的日子,可是公務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發,這種凄涼氣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與前三句對舉,同樣點明時間——“今年春盡”,氣候——“楊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別的丈夫“猶不見還家”。原以為此次行役的時間不長,當春即可還家,可是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卻不見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這一段引入了《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楊花、楊花似雪”兩句,比擬既工,語亦精巧,可謂推陳出新,絕妙好辭。

下片著意刻畫本想對酒邀月以慰寂寥,不意反惹惆悵。“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說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卷起簾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紗窗,撲入襟懷。更惱人的是邀來的月亮偏只憐愛雙棲燕子,把它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那畫梁上的燕巢,而置自已于不顧。這就不能不使她由羨慕雙燕、嫉妒雙燕,而更思念遠方的親人。

這個思婦的所思所念,是身為征人的作者所設想的,作者的戀家思歸之情難道還不昭然嗎?

此詞藝術上的成功集中在兩處:一是利用雪與楊花形狀相似,卻代表著兩種不同節后的特點,互為比喻,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氣候由極冷到極暖,歷時長久;二可以構成潔白迷蒙的景象,象征著純真而紛亂的情思。也就是說,雪與楊花互喻,既有表情上的深度,又有形象上的美感。二是構思新巧別致。從雙棲燕反襯出單棲人已是一種纖巧的聯想,而把月照梁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愛于成雙成對的燕,而不顧憐空閨獨守之人,就更是一種綺思妙想了,其表現力遠勝于一大段思婦的內心獨白。

詩意

去年送你時到了杭州郊外,雪下得異常得大

今年春天都要結束了,雪白的揚花都已經盛開,卻還不見你歸來.

獨自呆在家中,卷起草簾,看這當空明月,風也透過窗紗吹了進來

就象那笎姮娥一樣.......

古詩 《少年游〉〉

【少年游】

【宋詞-《少年游》-楊億】

年代:【宋】 作者:【楊億】 體裁:【詞】

江南節物,水昏云淡,飛雪滿前村。

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

壽陽妝罷,冰姿玉態,的的寫天真。

等閑風雨又紛紛,更忍向、笛中聞。

楊億詞作鑒賞

此為詠梅之作。全詞以寫景始,以抒情終,通過風雪交加之際不畏風刀霜劍的梅花這一物象,抒寫了作者別有懷抱的人生感慨。詞中借景言情,即景發感,營造出一個深婉蘊藉、若即若離、空朦柔美的意境。

上片起首三句,點明地點江南,時令為嚴冬,刻劃出風雪肅殺中的景象,為寫迎冰雪而開的早梅作鋪墊。此處既沒有點破梅,又沒有刻畫梅,卻從“水昏云淡”中、前村飛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態”來,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后面三句,開始直接寫梅花。“翠嶺”,指位于粵、贛交界處的梅嶺,據傳張九齡為相,令人開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稱。“迢遞寄歸人”,暗用南朝宋人陸凱贈范曄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下片具體描繪梅的“芳艷”,并風雨摧殘的物象中寄托詞人的惆悵和傷感,達到托物抒懷、借景言情的目的。“壽陽妝罷”,用壽陽公主梅落額上的典故。據唐韓鄂《歲華紀麗。人日梅花妝》云: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曾經睡含章殿的檐下,梅花落到她的額上,成五出之花,怎么拂拭也留著花的印痕,宮中爭相摹仿,于是有所謂梅花妝。“冰姿”二句,是作者對不懼風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贊美。“等閑”一句寫梅花遭到風雨的摧殘,寄托了詞人的升沉之感,芳菲纏綿之中,具沉郁頓挫之致。詞人這里用一個“又”字表示自己同樣人生旅途上歷經風波;又用了“等閑”兩字來表達其遭到摧殘的“平白無故”。“更忍向、笛中聞”,是以情語作結,辭鋸遠,真味無窮,化用了李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聽黃鶴樓上吹笛》)的詩意。李白借笛中有《梅花落》的曲調,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段,寫出當時冷落的心境,蒼涼的景色中透露內心的悲涼。而詞人則是風雨紛紛的現實中,感到名花零落的悲哀,悠揚的笛聲中,不忍聽到《梅花落》的曲調,表明自己為梅花受風雨摧殘而傷感,情致極為凄婉。總之,全詞借物言情,營造出若即若離、美不勝收的藝術境界,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宋詞-《少年游》-蔣捷】

少年游

蔣捷

楓林紅透晚煙青,客思滿鷗汀。

二十年來,無家種竹,猶借竹為名。

春風未了秋風到,老去萬緣輕。

只把平生,閑吟閑詠,譜作棹歌聲。

蔣捷詞作鑒賞

蔣捷的這首詞是和其《虞美人。聽雨》一樣,是其對己身世和生平的自敘性文字。這首詞在表達了更為婉約些。它用一種閑適、淡漠的表面,以瀟灑而輕逸的筆調寫出內心的隱痛。

全詞以寫景起調。“楓林紅透晚煙青”,楓葉深紅,是經霜長久,“透”了即要落地。“煙青”在“晚”:這恰如一個飽經折磨身乏神疲,凄惻遲暮的老人。接著抒發愁思:“客思滿鷗汀”,“客思”是客居江湖的亡國飄泊之愁:“鷗汀”,表示水鄉,愁對閑暇棲息的鷗鳥和平靜空闊的沙汀,一“思”便即景見情。

“二十年來,無家種竹,猶借竹為名。”“二十年”,應是亡國后的二十多年。他想“種竹”,因為竹節是被當作保持高節與虛心的象征的。種竹,實為寄托亡國遺民的心事。“種竹”而“無家”,是因國破家亡。如果還不想改變自己的好尚,而只能“借竹為名”。在詞人故鄉宜興有竹山,在縣東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濱,作者曾隱居于此,故號竹山。

轉筆寫時間之易逝。“春風未了秋風到”,季節迅速地變換,其余是一片空虛。“老去萬緣輕”,意同《虞美人。聽雨》的“悲歡離合總無情”,詞人表示這種淡漠、麻木的感情,是包含了失去少年歡樂和豪情壯志的悲哀。實際上他是用冷漠、麻木來表示對黑暗現實的蔑視的。

“只把平生,閑吟閑詠,譜作棹歌聲。”以頹唐、閑散、放浪的形態自污,以山水、漁樵為知音,作逍遙游,“閑吟閑詠”,讓舟子、漁人,去作“棹歌”歌唱了。“閑淡”是被迫養成的:“無悶”、“無愁”恰是愁悶大到無可收拾的地步。

蔣捷世屬宜興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從骨子養成一種名士風流的氣概。但朝代的更換,使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詞只好在吟花賞月表示出對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

【宋詞-《少年游》-柳永】

少年游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去一云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小詞以深秋的長安為背景,觸目傷懷,抒發了詞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離愁別恨。全詞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營造出一種低沉蕭瑟而又沖淡清麗的意境。

開端的“長安”可以有寫實與托喻兩重含義。就寫實而言,柳永確曾到過陜西的長安,另一首《少年游》中,他寫過“參差煙樹灞陵橋”之類的句子。

再就托喻言,“長安”原為中國歷史上著名古都,詩人往往以“長安”借指為首都所之地,而長安道上來往的車馬,便也往往被借指為對于名利祿位的爭逐。柳永此詞“馬”字之下接上“遲遲”兩字,這便與前面的“長安道”所可能引起的爭逐的聯想,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襯。至于“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則又可以使人聯想及此長安道上的車馬之奔馳,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產生無限滄桑之感。總之,“長安古道馬遲遲”一句意蘊深遠,既表現了詞人對爭逐之事早已心灰意冷,也表現了一種對今古滄桑的深沉感慨。

“高柳亂蟬嘶”一句,寫秋蟬之嘶鳴更獨具有一種凄涼之致,也表現有一種時節變易、蕭瑟驚秋的哀感。柳永“蟬嘶”之上,還加了一個“亂”字,如此便不僅表現了蟬聲的繚亂眾多,也表現了被蟬嘶而引起哀感的詞人之心情的繚亂紛紜。至于“高柳”二字,則一則表示了蟬嘶所之地,再則又以“高”字表現了“柳”之零落蕭疏,是其低垂的濃枝密葉已凋零,所以乃彌見樹之“高”也。這一句給人的總體感受是凄涼蕭索。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三句,寫詞人秋日效野所見之蕭瑟凄涼的景象,“夕陽鳥外”一句足可以表現郊原之寥闊無垠。飛鳥隱沒長空之外,而夕陽隱沒則更飛鳥之外,所以說“夕陽鳥外”。值此日暮之時,郊原上寒風四起,故又曰“秋風原上”,此景此情之中,一失志落拓之詞人,又將何所歸何處呢?“目斷四天垂”,只見天蒼蒼,野茫茫,雙目望斷而終無一歸處。上闋是詞人自寫今日之飄零落拓,望斷念絕,自外界之景象著筆,感慨極深。

下闋,開始寫對于過去的追思,感慨一切希望與歡樂已復得。“歸云一去無蹤跡”一句,是對一切消逝不可復返之事物的一種象喻。柳詞此句之喻托,則其口氣實與下句之“何處是前期”直接貫注。所謂“前期”者,指的是舊日之志意心期和舊日的歡愛約期。對于柳永而言,這兩種期待和愿望,都已經同樣落空了。下面三句乃直寫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早年失意之時的“幸有意中人,堪尋訪”的狎玩之意興,既已經冷落荒疏,而當日與他一起歌酒流連的“狂朋怪侶”也都已老大凋零。志意無成,年華一往,于是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時”的悲哀和嘆息。這一句“少年時”氣脈貫注,富于傷今感昔的慨嘆,嘆的是所追懷眷念的往事已無跡可循。以“歸云”為喻象,寫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嘆自己之落拓無成作結。全詞情景相生,虛實互應,是一首藝術造詣極高的好詞,也是柳永悲劇性人生的縮影。作為一個稟賦有浪漫之天性及譜寫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命中注定了是一個充滿矛盾不被接納的悲劇人物。這首詞不僅形象地描繪出高柳亂蟬、夕陽秋原的凄涼之景,而且更寄寓著作者濃重的離愁別恨和沉痛的身世之感。通篇采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意境淡遠。不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藝術上,此詞都對宋詞的發展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少年游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

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柳永詞作鑒賞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長安東灞橋這一傳統離別場所與友人別時的離愁別恨和懷古傷今之情。全詞通過描寫富有寓意和韻味的景物來表達悲愁與離愁、羈旅與感昔的雙重惆悵,使人觸景生情,見微知著。

開篇總攬灞橋全景“參差煙樹灞陵橋”一句,直接點明所詠對象,暮色蒼茫中,楊柳如煙;柳色明暗處,霸橋橫臥。灞橋是別離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橋暮景,更易牽動羈泊異鄉的情懷。灞橋不僅目睹人世間的離鸞別鶴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滄桑、升沉變替的見證。“風物盡前朝”一句,緊承首句又拓展詞意,使現實的旅思羈愁與歷史的興亡之感交織,把空間的迷茫感與時間的悠遠感融為一體,貌似冷靜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與沉郁的情懷。“哀楊古柳”三句從折柳送別著想,專寫離愁。作者想象年去歲來,多少離人此折柳贈別,楊柳屢經攀折,纖細輕柔的柳條竟至“憔悴”!此詞寫衰楊古柳,憔悴衰敗,已不勝攀折。以哀景映襯哀情,借傷柳以傷別,加倍突出人間別離之頻繁,別恨之深重。

自“夕陽閑淡秋光老”一句始,詞境愈加凄清又無限延伸。面對灞橋,已令人頓生離思,偏又時當秋日黃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陽殘照,給本已蕭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層慘淡的色彩,也給作者本已凄楚的心靈再籠罩一層黯淡的陰影。想到光陰易逝,游子飄零,離思愁緒綿延不盡,終于溢滿蘅皋了。“離思滿蘅皋”,是用夸張的比喻形容離愁之多,無所不。

“一曲《陽關》”兩句,轉而從聽覺角度寫離愁。作者目瞻神馳,正離思索懷,身邊忽又響起《陽關》曲,將作者思緒帶回別前的離席。眼前又進行一場深情的餞別,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嘗別離之苦,舊恨加上新愁,已極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傳統的離別之地,情形加倍難堪,耳聞《陽關》促別,自然使人肝腸寸斷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聞,無不關合離情紛至沓來。詞末以“獨自憑蘭橈”陡然收煞。“獨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難舍的別衷、孤身飄零的苦況,盡含其中。

這首詞運用了回環斷續的藝術手法,借助灞橋、古柳、夕陽、陽關等寓意深遠的意象,不加絲毫議論,只通過憑吊前朝風物,就抒發無限的感慨,做到了“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宋詞-《少年游》-晏殊】

少年游

晏殊

重陽過后,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

朱闌向曉,芙蓉妖艷,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

莫將瓊萼等閑分,留贈意中人。

晏殊詞作鑒賞

此詞詠木芙蓉。秋風蕭瑟,落葉紛紛,而芙蓉花卻獨自開得分外艷麗。這不畏嚴霜的木芙蓉象征著愛情的堅貞、高潔,因此詞人要特地把它留贈給自己的意中人。

“重陽過后”三句為景語,寫重陽過后自然景物的變化。西風凄緊,庭葉飄零,渲染出清秋蕭索的氣氛。緊接“朱闌”三句,作者凄清的背景下,反出一艷筆:這秋日的清晨,芙蓉(秋天開白、黃或淡紅色花)枝梢簇集一處,淡雅美麗。這里用對比、反襯手法,益見出清秋開放的芙蓉之可貴。

“霜前月下”三句著意刻畫的是:清霜中,明月下,那微斜的紅花、淡黃的小蕊,是多么鮮明美麗,真的要叫春天回轉了。“霜前月下”,泛寫芙蓉開放的環境,從另一角度補充“朱闌向曉”句意:“斜紅淡蕊”,具體刻畫出芙蓉的“妖艷”:“明媚欲回春”,是芙蓉所引起的強烈感受,它似乎能把蕭瑟的秋季化作美好的春天。結拍二句承上抒懷:不要把這美玉般的花兒隨便地摘下來,還是留著它贈送給意中人吧r花及人,因人惜花,惜花亦惜人,此句為點睛之筆。

這首詠物詞,詠木芙蓉的同時,自有詞人的感情。詞人要把這凌霜耐冷、獨傲秋庭的花兒送給意中人,實際上寄托著作者對堅貞高潔之品德的肯定與贊賞。

【宋詞-《少年游》-晏幾道】

少年游

晏幾道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

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猶到夢魂中。

可憐人意,薄于云水,佳會更難重。

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今番同。

晏幾道詞作鑒賞

此詞抒離別怨情,上片分寫云、水,以水雖離多而終能相逢、云雖無定猶能到夢中,為下片反襯作好鋪墊。過片總云、水言之而又能翻進一層,說人意薄于云水。開篇先以雙水分流設喻:“離多最是,東西流水。”以流水喻訣別,其語本于傳為卓文君被棄所作的《白頭吟》:“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第三句卻略反其意,說水分東西,終會再流到一處,等于說流水不足喻兩情的訣別,第一層比喻便自行取消。于是再設一喻:“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用行云無憑喻對方一去杳無信息,似更妥貼。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夢神女“朝為行云”之典,謂行云雖無憑準,還能入夢,將第二個比喻也予取消。短短六句,語意翻復,有柔腸百折之感。

過片總云、水言之而又翻進一層,言人意薄于云水。流水行云本為無情之物,可是它們或終能相逢,或猶到夢中,似乎又并非一味無情。苦于“佳會更難重”的人兒心目中,人情之薄遠甚于云水。翻無情為有情,原是為了加倍突出人情之難堪。結拍三句直抒情懷,語極沉痛:仔細回想,過去最為傷心的時候,也不能與今番相比。此三句是抒情主人公內心世界直截了當的表露和宣泄,感情極為深沉、厚重,讀來蕩氣回腸,一唱三嘆。

近人夏敬觀評此詞:“云水意相對,上分述而又總之,作法變幻。”作者詞中正是運用這種藝術手法,造成回旋往復的詞境,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

【宋詞-《少年游》-蘇軾】

少年游

潤州作,代人寄遠

蘇軾

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

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

恰似笎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

蘇軾詞作鑒賞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蘇軾因賑濟災民而遠潤州時(今江蘇鎮江)。為寄托自己對妻子王潤之的思念之情,他寫下了這首詞。此詞是作者假托妻子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轉地表現了夫妻雙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寫夫妻別離時間之久,訴說親人不當別而別、當歸而未歸。前三句分別點明離別的時間——“去年相送”;離別的地點——“余杭門外”;分別時的氣候——“飛雪似楊花”。把分別的時間與地點說得如此之分明,說明夫妻間無時無刻不惦念。大雪紛飛本不是出門的日子,可是公務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發,這種凄涼氣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與前三句對舉,同樣點明時間——“今年春盡”,氣候——“楊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別的丈夫“猶不見還家”。原以為此次行役的時間不長,當春即可還家,可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卻不見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這一段引入了《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楊花”、“楊花似雪”兩句,比擬既工,語亦精巧,可謂推陳出新的絕妙好辭。

下片轉寫夜晚,著意刻畫妻子對月思己的孤寂、惆悵。“對酒卷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說的是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卷起簾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窗紗,撲入襟懷。結尾三句是說,妻子人間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宮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樣。姮娥憐愛雙棲燕子,把她的光輝與柔情斜斜地灑向那畫梁上的燕巢,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羨慕雙燕,而更思念遠方的親人。

詞中將“姮娥”與作者之妻類比,以虛襯實,以虛證實,襯托妻子的孤寂無伴;又以對比襯托法,通過描寫雙燕相伴的畫面,反襯出天上孤寂無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無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這一高超的藝術手法,與上片飛雪與楊花互喻的手法一道,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魂。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9443.html

分享給朋友:

“少年游晏幾道,晏幾道 少年游” 的相關文章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

很多朋友對于黃庭堅有多少首詩和黃庭堅最著名的一首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的詩有哪些?速求回答! 以下均為黃庭堅的詩詞:1、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

王維寫古詩有哪些(王維寫了的古詩有哪些)

王維寫古詩有哪些(王維寫了的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王維寫古詩有哪些,以及王維寫了的古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王維都寫了哪些詩 1. 《山中》- 王維 - 唐代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王維 - 唐代3. 《畫》- 王...

柳永都做過哪些詩(柳永的代表詩)

柳永都做過哪些詩(柳永的代表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柳永都做過哪些詩,以及柳永的代表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柳永最著名的5首詩 柳永最著名的5首詩《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雨霖鈴·秋別》、《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望海潮·東南形勝》、《鶴沖天·...

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洞庭湖 的詩句)

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洞庭湖 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洞庭湖相關的詩句有哪些,以及洞庭湖 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洞庭湖詩句有哪些? 描寫洞庭湖詩句有如下:1、《望洞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集)

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集)

很多朋友對于黃庭堅有多少首詩和黃庭堅有多少首詩集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著名詩句有哪些? 1)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黃庭堅《寄黃幾復》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如今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2)落木...

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

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滕王閣序詩句有多少字,以及滕王閣序 有多少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騰王閣序全文共多少字 773個字。《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名篇。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

很多朋友對于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和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摸魚兒(又名雁丘詞) 作者:元好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多少游春意(春游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多少游春意(春游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多少游春意,以及春游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清照的清明詩詞 1. 李清照關于清明的詩句 李清照關于清明的詩句 1. 李清照寫的關于清明的詩句,張志和寫的關于春天到了,桃花芬芳的 李清照關于清...

用西江月開頭的詩有哪些(西江月的古詩有哪些)

用西江月開頭的詩有哪些(西江月的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用西江月開頭的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西江月的古詩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求所有以西江月為詞牌的詞~越多越好~不要賞析~ 1.【西江月 北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

蝶戀花如何表現離別之悲(蝶戀花的情感)

蝶戀花如何表現離別之悲(蝶戀花的情感)

大家好,關于蝶戀花如何表現離別之悲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蝶戀花的情感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蝶戀花,晏殊如何借燕子,明月表現離別之苦 這首詞寫離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細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寫...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