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多少字數(雨霖鈴有多少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雨霖鈴多少字數,以及雨霖鈴有多少字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雨霖鈴多少字
雨霖鈴,上段50個字,下段52個字,全詞共102個字。但是,古人都算作了103個字,不知是何故?
有沒有總共二十九個字的詞牌名?
一、沒有總共二十九字的詞牌名
二、詞牌名的內容字數: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調笑令32字
如夢令33字 相見歡(亦稱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點絳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謁金門45字 九回腸(又名好女兒)45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夜歸 46字 阮郎歸47字 畫堂春 47字
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賀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南鄉子56字 玉樓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臨江仙60字
釵頭鳳(亦稱折紅英)60字 唐多令60字 河傳61字 漁家傲62字
蘇幕遮62字 定風波62字 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離亭燕72字 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鳳凰臺上憶吹簫97字 鳳求凰98字
晝夜樂98字 雙雙燕98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 六洲歌頭143字
鶯啼序240字
三、詞牌名: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為了便于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有時候,因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個格式又有幾個詞牌。詞句、句子。
WHO KNOW:柳永《雨霖鈴》一詞共有多少字?(不算標點)
102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柳永,雨鈴霖的全文及注解
《雨霖鈴》①
宋 柳永
【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②都門帳飲無緒,③留戀處,④蘭舟催發.⑤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⑥念去去、千里煙波,⑦暮靄沉沉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⑨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⑩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④留戀處:一作“方留亦處”.
⑤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作船的美稱.
⑥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來越遠.
⑧暮靄:傍晚的云氣.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⑨經年:經過一年或多年.
⑩風情:男女戀情.
【譯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凄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停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篷里喝著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凄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鑒賞】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柳 永·《雨霖鈴》評解及賞析
[編輯本段]
★評解
寒蟬凄切①,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②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
看淚眼,竟無語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
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④.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⑤,
更與何人說.
【作者簡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進士.在北
宋著名詞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詞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
的作者,也是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諧婉.他的詞,鋪敘展
衍,不事雕飾.
在宋詞的發展中,有開疆拓土之功.他的詞通俗淺近,旖旎近情.深受人們的喜愛.
【注釋】
①凄切:凄涼急促.
②都門:指汴京.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④經年:年復一年.
⑤風情:風流情意.
【評解】
《雨霖鈴》被稱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鈴》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詳,字耆卿,初名三變,排行第七,故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鶴沖天》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等詞句.仁宗知道后認為柳永過于狂妄,不準錄取,而招致他屢試不第.一生窮困潦倒,仕途坎坷,以致頹廢放縱.晚年才考取進士,做過屯田員外郎一類的小官,世稱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時代大量制作慢詞的第一人.他通曉音律,熟悉舊調,并善于吸收民間語言,明白曉暢,流傳甚廣.“凡有井水飲處,既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作品概括為三類:一是寫都市生活的繁華,二是男女情愛的苦痛,三是羈旅行役的悲傷.其作品往往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使慢詞發展成為與小令雙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學樣式.作品集《樂章集》.
《雨霖鈴》這首詞以冷落秋景為襯托,淋漓渲染了惜別的場景,進而推測別后的銘心刻骨的思念.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現了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劉熙載〈〈藝概〉〉)但全詞情調過于纏綿,低沉傷感,有消極影響.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目錄清晰.開首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清秋節令的“寒蟬”,襯托著“凄切”悲涼秋景.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惜別的長亭,凄涼的深秋.壯士分別尚且悲傷,更何況這對一別可能成永訣的戀人呢?“都門”三句,寫離別時的心情.設宴帳中,本欲多“留戀”片刻,怎奈“蘭舟催發”,這樣的餞別酒,飲起來怎能不“無緒”?欲留不得,欲飲無緒,矛盾之極.“蘭舟”,相傳魯班刻木蘭樹為舟(見〈〈述異記〉〉),后用蘭舟作船的美稱.“執手”兩句,將惜別推向高潮.手拉著手面對依依惜別的戀人,淚眼對著淚眼,縱有千言萬語,因悲痛氣塞而一句也說不出來.這是分別時的情景.對照蘇東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節極盡了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兩句,則承上啟下,筆隨意轉,有如浩瀚長江,一瀉千里.千里煙波,楚天空闊,設想到別后的道路遙遠而漫長.就此一別,人各東西,對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煙波,伴隨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傷離別”起承上下文.人間最苦是情種,“離別”是導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節”之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入愁腸愁更愁,詞人因“無緒”而飲的悶酒極易使人沉醉.設想一下,詞人追隨載著情人的蘭舟,沿著栽滿楊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殘月西沉,曉風漸起,才吹醒癡情的詞人.楊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別之物,故汴水兩岸廣栽楊柳.“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詞通俗,以白描見長的風格.宋代俞文豹《吹劍錄》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指蘇東坡的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段話說明柳詞婉約纏綿,蘇詞豪放曠達兩種詞風.“此去經年----"由今夕推及經年,由眼前的“無語凝咽”設想到“暮藹沉沉楚天闊”,更推及“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一波三嘆,想象別后相思的苦況,更深一層.“凄、苦、慘、悲、痛、恨、愁”貫穿始終,令人不忍再讀.這首詞寫來極有層次、曲折回環,以千種風情襯盡了羈旅愁苦,人間別恨.真可謂想見難,別更難.
《雨霖鈴》抒寫柳永在汴京同戀人分手時的離愁別恨,藝術手法相當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廣用白描.如“寒蟬凄切”“驟雨初歇”“千里煙波、暮藹沉沉楚天闊”.本詞白描手法相當好.刻畫人物神態,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臨別時千言萬語,竟無從說起.幾筆勾勒,傳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時那一剎那,內心世界相當豐富.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托物言情,展現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將曉的情景;楊柳岸使人聯想到折柳贈別的習俗,依依楊柳,綿綿別情.二、點綴渲染,恰到好處.劉熙載《藝概》中談到:詞有點(點綴)、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兩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它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畫法論詞,從中可看出柳詞中有畫,反復渲染.即精雕細刻,又大膽潑墨,前后照應,委婉自如.柳詞的點染技巧,確實達到很高的成就.柳詞對蘇軾、秦觀、周邦彥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響.但也應看到柳詞有的句子過于平俗,尚欠文雅.
★賞析
【賞析一】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杰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后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歷七月.然而詞人并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刀,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凄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后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肴,詞人毫無興致.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沖突何其類銳!這里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敵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里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后“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 ;既曰“千里”,又曰“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舍的別情.
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 ,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后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后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遙應上片“ 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于意境的營造.詞人善于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賞析二】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謔語.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于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并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后,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于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表現男女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確實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緣由,固然與作者坎坷的身世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我認為,《雨霖鈴》的成功還在于其獨到的表現手法:層次分明,語意明確,鋪敘景物,傾吐心情,絕少掩飾;善于用“點染”法,反復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鈴》作一粗淺分析: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埃 卦詮蠢棧肪常淮渦蠢氡鶚焙潁 卦諉櫳辭樘 輝儺幢鷙笙胂螅卦誑袒 睦懟H 霾憒危 悴閔釗耄 硬煌 忝嬪閑淳±肭楸鸚鰨 商疚 壑埂?br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別.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出凄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凄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凄涼的氛圍.“都門”兩句,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手”兩句,再加深涂抹,在“執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以上兩層極盡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念去去”以后,則大氣包舉,一瀉千里,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念”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別后的道路遼遠,“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換頭以情起,嘆息從古到今離別之可哀,“傷離別”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句又將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呢,這是多么難以忍受啊!這是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別后的凄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別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采薇》)也是寫離別的.離別的人一看到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昔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楊柳岸”三字明寫眼前景而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余味.幾如身歷其境,忘其是設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別后長久的寂寞,虛度美好年華.“便縱有”兩句,再從上兩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嘆后會難期,風情無人訴說,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層真是“余恨無窮,余味不盡”(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后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后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又有人認為“‘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愿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李攀龍《草堂詩余雋》)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但我覺得劉熙載在《藝概》中的“點染”之說,更是值得稱述的.他認為:
詞有點染,耆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否則警句亦成死灰矣.
劉熙載的這段評論,實際上是以畫法論詞,看出在柳詞中的加深描繪,反復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膽潑墨.也就是柳詞中抒情與寫景在章法和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詞中有畫.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清秋離別,多情那堪?感情極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傷心而又凄涼,情景妙合無痕,這一別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點化而得,前后照應,委婉自如.柳詞在點染方面的技巧運用,確是達到很高的成就的,在這首詞里最為突出.(段秉武)
《雨霖鈴》這個詞牌到底幾個字?
也許樓主看的版本少了上片一個“方”字,應該是“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雨霖鈴有多少字?
3個字。。
第一個字是雨,第二個字是霖,第三個字是鈴。。。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