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緝熙敬止什么意思,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於緝熙敬止什么意思,以及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的后半句,緝 、熙 如何解釋,這句話又如何解釋?
偶翻了一下 《禮記·大學》 里面的解釋是: 穆穆,儀表堂堂,端莊恭敬的樣子。 緝,繼續。 熙,光明。 止,語氣助詞。 句子的意思是: 儀表堂堂端莊謙恭的周文王,他光明的美德使人們無不崇敬。
於緝熙敬止 文言文翻譯這句話什么意思
譯文: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
出自先秦佚名《文王》,原文如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厥作祼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譯文:
文王神靈升上天,在天上光明顯耀。周雖是古老的邦國,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這周朝光輝榮耀,上天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靈升降天庭,在天帝身邊多么崇高。
勤勉進取的文王,美名永遠傳揚人間。上天厚賜他興起周邦,也賞賜子孫宏福無邊。文王的子孫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綿延。凡周朝繼承爵祿的卿士,累世都光榮尊顯。
累世都光榮尊顯,深謀遠慮恭謹辛勤。賢良優秀的眾多人才,在這個王國降生。王國得以成長發展,他們是周朝棟梁之臣。眾多人才濟濟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寧。
文王的風度莊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偉大的天命所決定,商的子孫成了周的屬臣。商的那些子孫后代,人數眾多算不清。上天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順應天命。
商的子孫臣服周朝,可見天命無常會改變。歸順的殷貴族服役勤敏,在京師祭饗作陪伴。他們在祼禮上服役,身穿祭服頭戴殷冕。為王獻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養自身的德行。長久地順應天命,才能求得多種福分。商沒有失去民心時,也能與天意相稱。應該以殷為戒鑒,天命不是不會變更。
天命不是不會改變,你自身不要自絕于天。傳布顯揚美好的名聲,依據天意審慎恭虔。上天行事總是這樣,沒聲音沒氣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樣,天下萬國信服永遠。
鑒賞:
《詩經》中有多篇歌頌文王的詩,而序次以此篇為首,因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頌揚為“圣人”的周公,詩的內容表達了重大的政治主題,對西周統治階級具有現實的和長遠的重要政治意義。
歌頌文王,是《雅》、《頌》的基本主題之一。這是因為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偉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國的締造者。姬昌積五十年的艱苦奮斗,使僻處于西北的一個農業小國,逐漸發展為與殷商王朝抗衡的新興強國,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礎。
他又是聯合被侵略被壓迫的各民族,結成統一戰線,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統治的政治聯盟的領袖;他組織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他生前已經完成對殷王朝的三面包圍,完成了滅商的決戰準備;他采取比較開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對暴政實行“仁德”為旗幟。
適合當時各民族各階級反對暴虐統治與奴隸要求解放的時代潮流,因而得到各族人民的擁護。他死后三年,武王繼承他的遺志,運用他組織的力量,抬著他的木主伐商,一戰成功,推翻了殷商奴隸主政權,建立了比較開明的周王朝。
文王是當之無愧的周王國國父,對他的歌頌,自然成為許多詩篇的共同主題。每個時代都曾產生自己時代的頌歌,歌頌自己時代深受愛戴的政治領袖,歌頌為自己的民族、階級、國家建立功業的英雄,歌頌文王的詩篇,就是在上述現實基礎上理所當然的歷史產物。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的意思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的意思是文王的風度莊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這句話出自先秦佚名的《文王》。
原文節選: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譯文:文王的風度莊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偉大的天命所決定,商的子孫成了周的屬臣。商的那些子孫后代,人數眾多算不清。上天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順應天命。
賞析:這篇詩是《大雅》的首篇,歌頌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這篇詩與其他的文王頌歌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除了歌頌之外,作者還以深謀遠慮、富有政治經驗的政治家的識見,向時王和全宗族的既得利益者,提出敬天法祖、以殷為鑒的告戒,以求得周王朝的長治永安。
從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到與國人交,止于信的翻譯
穆穆:深厚廣博的意思。 於:嘆詞。
緝:綿綿不息熙:光明通達。 敬止:所行無有不敬,而得其所止。
智慧深厚廣博的美文王啊!他的德性實在是綿綿不息,而光明通達。他的行止是無所不敬,無不合于至善之道。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作為君主能做到仁,做大臣能做到敬……
——這一句沒什么難理解的。
仁,敬,孝,慈,信。是我們信德中本來就圓滿具足的。圣賢之信德,磊落正大,靈明顯露。至誠于中,自然形儀發于外。仁,敬,孝,慈,信隨之而立。于一切行止動靜沒有不合于中道至善的。
於緝熙敬止如何斷句
斷句:於/緝熙敬止。
斷句技巧:
①要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文章大概講了啥,我知道了。
②仔細體會詞語的含義與詞語之間的關系。這點就考驗平時積累。
③斷句時,先易后難。逐漸縮小范圍。別跟自己死磕。
出自《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朱子解釋說,『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這個于不念魚,這個字是寫成于是的于,但是這里念烏,它是嘆息的詞,是嘆美、贊嘆,語氣助詞。這篇詩文是在「大雅o文王」篇。這里講穆穆文王,「穆穆,深遠之意」,深遠是形容周文王德行高遠,他的舉止非常莊敬、深沉,所以講緝熙敬止。緝,朱子解釋是繼續的意思,熙是光明的意思,敬止是「言其無不敬而安所止也」,也就是他能夠做到處處恭敬,安止在哪里?安止在一個敬字上,一切恭敬,這是人當止的地方。所以底下講,「引此而言圣人知止,無非至善」,圣人他安止在哪里?像文王那樣莊敬、奮勉,而能夠持續光大他的明德,敬守其所止的至善之地,這是我們應當效法的。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的后半句,緝 、熙 這句話又如何解釋?
偶翻了一下 《禮記·大學》 里面的解釋是:
穆穆,儀表堂堂,端莊恭敬的樣子.
緝,繼續.
熙,光明.
止,語氣助詞.
句子的意思是:
儀表堂堂端莊謙恭的周文王,他光明的美德使人們無不崇敬.
於緝熙敬止什么意思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於緝熙敬止什么意思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