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浙右現在是哪里,古時候的浙東是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代浙右現在是哪里,以及古時候的浙東是哪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衢州市是哪個市的
衢州是浙江省轄地級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衢盆地西端,截至2017年底,總面積8844.79平方千米,下轄17個街道、44個鎮、39個鄉,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稱。
衢州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境內擁有江郎山、廿八都古鎮等旅游景點。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衢州獲評為四線城市。[1]
中文名
衢州
面積
8844.79平方千米
外文名
Quzhou City
人口數量
常住人口221.8萬人(2019年)
別名
柯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地區生產總值
1573.51億元(2019年)
國家/地區
中國華東 浙江省
人均生產總值
71087元(2019年)
下轄地區
2個區、3個縣、1個縣級市
政府駐地
柯城區白云街道三江東路28號
主要民族
漢族
電話區號
0570
郵政編碼
324000
著名景點
江山江郎山、江山廿八都古鎮、龍游石窟、爛柯山、藥王山
地理位置
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
機場
衢州機場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火車站
衢州火車站
方言
吳語-金衢片-衢州話、吳語-上麗片
車牌代碼
浙H
地理坐標
東經118°01′-119°20′,北緯28°14′-29°30′
行政區劃代碼
330800
截至2017年底,衢州市轄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龍游縣、常山縣和開化縣,合計為17街道、44鎮、39鄉、92社區居委會、1483行政村。[3]衢州市人民政府駐地柯城區白云街道三江東路28號。
位置境域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金(華)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連江西上饒、景德鎮,北鄰安徽黃山,東與省內金華、麗水、杭州三市相交。“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陽之肘腋,制閩越之喉吭,通宣歙之聲勢”。川陸所會,四省通衢。地理坐標為位于東經118°01′15″~119°20′20″,北緯28°15′26″~29°30′00″。東西寬127.5千米,南北長140.25千米,總面積8844.6平方千米。[4]
地形地貌
衢州市境域為金衢盆地西段,北東向延伸的走廊式盆地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其特征為以衢江為軸心向南北對稱展布,海拔高度逐級提升。衢江兩側為河谷,外延為丘陵低山,再擴展上升為低山與中山。東南緣為仙霞嶺山脈,有境內最高峰大龍崗,海拔1500.3米。西北及北部邊緣為白際山脈南段與千里崗山脈之部分。西部多丘陵低山。中部河谷平原,低丘崗地交錯分布。東部以河谷平原為主,地勢平緩。境內最低處為龍游縣下童村,海拔33米。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丘陵山地面積達7560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的85.44%。境內山地面積4336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的49%,分布在盆地外側西北緣和東南緣。其中低山約2400多平方千米,中山約1900多平方千米。其形態較為復雜,流水侵蝕作用顯著,加上盆地的分隔,山嶺走向復雜多變且延伸短促,坡陡谷陜,嶺谷交錯,地形破碎。
地質
衢州市全境橫跨北東一南西向的江山一紹興深斷裂,分屬揚子準地臺和華南褶皺系兩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地質環境復雜,構造形態多樣,地層及巖漿巖發育良好,是省內最具地質特色的地區。境內地殼,經歷了地槽一地臺一陸緣活動三大發育階段,形成了相應的碎屑沉積巖、海底火山噴發巖為主的海相、濱海相碎屑巖、碳酸鹽巖為主的陸相火山噴發巖和陸緣粗碎屑堆積三大沉積建造系列。出露有中元古代至第四紀地層,其中除前震旦系、泥盆系、三疊系、侏羅系和第三系部分或全部缺失外,其余各時代地層均有存在,共有12個系27個統58個組。地質構造屬江南古陸南側,華夏古陸北緣,即跨越兩個一級構造單元,中部為錢塘江凹陷地帶。地勢特征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東部低,中部為浙江省最大的內陸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東逐漸展寬。
氣候
衢州市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光熱充足、降水豐沛、氣溫適中、無霜期長,具有“春早秋短、夏冬長,溫適、光足,旱澇明顯”的特征。全年冬季風強于夏季風,最多風向市區、常山為東北偏東風向,龍游、江山為東北風,開化為北風。境內地貌多樣,春夏之交,復雜的地形條件有助于靜止鋒的滯留,增加降水機遇。盛夏之際,臺風較難深入境內,影響較小,靜熱天氣較多。
衢州市年平均氣溫為16.3℃(開化)~17.4℃(市區)。1月平均氣溫4.5℃~5.3℃;7月平均氣溫27.6℃~29.2℃;10℃活動積溫5152~5508℃,持續時間237~248天,歷年平均初霜日期11月19日,終霜日期3月5日,無霜期251~261天。境內極端最高氣溫41.8℃(常山天馬鎮),極端最低氣溫-11.4℃(龍游縣龍游鎮),海拔440米的梧村,曾記錄過-13.9℃。
衢州市降水量從1月份開始逐月增加,春季受華南靜止鋒影響,各地3月~4月份雨量在395毫米~440毫米,占全年的23%~26%。5月初到6月底,正值春末初夏季節替換,雨量、雨日劇增,總雨量在500毫米~610毫米,是全年降水量最多又最集中的時段,容易引發洪澇災害。7月上旬開始,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全市進入盛夏高溫季節。9月份以后,冬季風勢力增強,降水量逐漸減少,10月到翌年2月降水量全市在370毫米~392毫米,為全年的21%~23%。7月、8月、9月三個月的總降水量全市為337毫米~407毫米,占年降水的20%~22%。這時期由于氣溫高、蒸發大,容易發生旱情,又稱為干旱期。[4]
水文
衢州市境域為錢塘江上游。河流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源近流短,、過境水量少,天然入境水量26.2億立方米,出境水量124.77億立方米。徑流受季風控制,季節變化大,水位受降水影響,暴漲暴落。侵蝕切割深。境內河流主要屬錢塘江水系。流域面積8332.9平方千米,占全境土地面積的94.2%。與贛、閩交界處,有部分小溪流入長江鄱陽湖水系的樂安江和信江,流域面積515.8平方千米。出境水量119.64億立方米流入錢塘江水系,5.13億立方米流往長江鄱陽湖流域。河網結構為羽狀。山區性河流河床狹窄,比降大,上游多“V”型峽谷,多瀑布。河流匯入盆地底部,河床展開.漸趨平緩,多淺灘。從開化城關到出境全長170余千米,有淺灘‘198處。衢江上游馬金溪比降約1‰,河寬60一120米,衢江下游河床比降為0.5‰,河寬達300米。境內河流水流湍急,侵蝕強烈,自凈能力強。受降水控制,徑流季節變化大。水位易。漲易落。其流量、水位、泥沙、水質都有季節性變化的特點。境內河流年均流量月分配過程呈單型,汛期大,枯水期小。季峰出現在梅雨期。洪峰流量與枯水流量相差懸殊。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衢州市礦產賦存種類多,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32種,礦產地96處,其中大型礦床5處,中型礦床15處。 已探明礦產中居全省前列的有石煤、石灰巖、黃鐵礦、葉蠟石、大理巖、耐火粘土、鈾礦等。位居全國前十位的有石煤、石灰巖礦。主要礦產及累計探明儲量有:煤813萬噸,石煤7.37億噸(預測總量61億噸)、石灰巖5.81億噸(預測總量31.3 億噸)、黃鐵礦3345萬噸(有省內最大的硫鐵礦生產礦山)、葉蠟石270萬噸、瑩石301萬噸、大理巖1726萬立方米,耐火粘土181.9萬噸、含鉀砂巖702萬噸,磷礦494萬噸、釩礦(石煤層中伴生五氧化二釩)310 萬噸、鈾礦4500噸。此外,金屬礦產也探明部分儲量:銅礦2.22萬噸(2處)、鉛礦(5處)2.91萬噸、鋅礦(5處)8.89萬噸、鎢礦(2處)1842噸、錫礦(2處)1927噸、銀礦(伴生)153噸、黃金(2處)84公斤。 天然飲用礦泉水源地3處。[4]
生物資源
境內植物區系兼有南北相承的特征,動植物種類繁多。南部有木本植物87科、634種,蕨類植物9科、22種,草本植物36科、100余種;北部有木本植物91科、610余種。珍稀樹種多,南部山區有屬國家保護的銀杏、金錢松、香果樹、厚樸、小葉黃楊、浙江紅花油茶等珍貴樹種24種,北部還另有蓮香樹、浙江楠、木荷樟樹、水青岡等珍貴樹種40多種。野生動物有30多種。
浙右啥意
浙右:浙江西部,大致為浙江衢州地區,而并非指東部。現代地圖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古代恰恰相反----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另外,指南針之所以叫指南針(包括指南針的前身“司南”),也是與“以南為上”的規定有關。
明朝時榆林有哪些學校?
明朝時,全國共有13個省,當時的延安府和延綏鎮都屬于陜西省。延安府“領州三縣十六。”其中屬于今天榆林市的州縣有7個:綏德州,清澗縣和米脂縣;葭州,吳堡縣、神木縣和府谷縣。換句話說,明朝時榆林有行政建制的就這兩個州五個縣,都屬于延安府管轄。
《延安府志》(弘治十七年(1504)刻本)對當時三州十六縣的學校有一個比較詳實的分類記載,陰陽學、醫學和社學都在“公署”條目中記載;儒學則在“學校”條目中記載。陰陽學的教材以《周易》為主;醫學主要是中醫中藥學,培養中醫師和中藥師,主要教材自然離不開《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這兩種學校都采用師徒傳授,代代傳承的辦法延續,直至民國時期。
元、明、清三代,榆林地區辦過一些屬于社會教育性質的學校,元代50戶人家為一社,立一所學校,故稱這類學校為社學。主要教15歲以下的兒童。教育的內容除儒家經典外,還有皇帝的大誥、朝廷的律令及各種禮節。
現將《延安府志》中有關榆林二州五縣學校的記載擇錄如次:
綏德州:陰陽學(在州門左,正統間建)醫學(在州門右,景泰間建)州學(在州治東嵯峨山南一百步,洪武間建,景泰間知州張?重修殿廡堂齋門庫號房射圃,弘治間知州王??增修號房十間,置冠祭射禮器俱悉備)社學(舊在州前,因地勢狹隘改于九真觀側)
清澗縣:陰陽學(在縣治西五十步)醫學(在縣治西五十五步)縣學(在縣治西南五十步,洪武間知縣鄒宗彝建,廟廡堂齋號房射圃等備;景泰間知縣張定重修)社學(在縣治西南八十步)
米脂縣:陰陽學(在縣治東北九十七步)醫學(在縣治東北一百步)縣學(在縣治東北七十步,元至元間主簿馮安國建,洪武間知縣解彝重修,殿廡堂齋號房射圃等備)社學(在縣治北隅)
葭州:陰陽學(在州治東南五十步)醫學(在州治東南四十步)州學(舊在州治南一里四十步故城內山之陽,成化間建按察司副使周鼎命知州劉毓改建于山之陰,制度草創;弘治間知州沈理修,殿廡堂齋門庫宅舍射圃悉備)社學(在儒學南,弘治間知州沈理建)
吳堡縣:陰陽學(在縣治南)醫學(在縣治西南)縣學(在縣治西南,洪武間知縣范平仲建,殿廡堂齋號房宅舍射圃備;宣德間知縣袁禮、成化間知縣劉儀繼修)社學(在城內西隅)
神木縣:陰陽學(在縣治南)醫學(在縣治西)縣學(在縣治東南九十六步,洪武間知縣任奉先建,正統間知縣彭佐重修,殿廡堂齋號房射圃等備)社學(在縣治東)
府谷縣:陰陽學(在縣治東南十五步)醫學(在縣治西南十五步)縣學(在縣治東,洪武間知縣齊翔建,天順間知縣秦?修,殿廡堂齋門號射圃等備)社學(六處,弘治間知縣白質建)
(文中的“殿”,指高大的建筑,凡孔廟,主體建筑就叫大成殿,榆林市境內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就是府谷縣榮河書院的大成殿。“廡”指大的房子,即大殿兩邊的帶有廊的房子。“堂”指帶有后室的房子,即教師辦公室;“齋”就是學舍,即生員學習的地方,相當于教室。“號房”,就是標明順序的房子,也就是學生宿舍。“射圃”,是生員活動的地方,相當于現在的操場。“射”的本意是放箭,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之一;圃:花園或者菜園子。)
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榆林地區教育志》對榆林衛以及榆林、橫山、靖邊、定邊的教育是這樣記述的:明成化七年(1471)都御史王悅將榆林驛改置榆林衛。巡撫右副都御史余子俊經過兩年時間,將延綏鎮(一級軍事機構)治所由綏德遷至榆林城內,并于成化八年(1472)向禮部呈送了“開設學校疏”,建議設立榆林衛學,包括儒學、陰陽學和醫學各一所。余子俊確立了修建學宮的地點在“城之西,衛之右”,但因調遷未能實施。成化十二年(1476)春,浙右巡撫丁大容開始修建榆林衛儒學,到成化十四年(1478),建成明倫堂,及志道、據道、依仁、游藝四齋。“一時子弟環睹盛事,莫不忻忻然,愿學眾至數百人,遂禮鄉進士紀溫習教事。”(明大學士劉翊《新建榆林衛廟學記》)。此后,巡撫楊浩又在明倫堂后建成尊經閣。明正德十年(1515)按察司閆鐸重修學宮,改置文會堂,在尊經閣東建教授宅,閣西建訓導宅。明末毀于兵火。
明代,今西三縣(靖邊、定邊、橫山)所屬10城堡共有一所儒學,即靖邊所儒學,建于萬歷元年(1573),地址在新城堡(靖邊營治所)城內山上。萬歷二十八年(1600)又移建學宮于山下,但仍初具規模,直到萬歷三十六年(1608)才修建完備,學宮建制都仿照綏德州儒學的式樣。延綏巡撫涂宗浚曾為此寫下了《重建靖邊所儒學記》。
榆林衛的陰陽學起先建在榆林城南門外,明末毀于兵火,清初移到城內。醫學一直在在城內。明朝時,陰陽學和醫學雖然納入衙門管理,但在教學方式上主要采用師徒傳授,經費自籌,從某種意義上講,屬于社會力量辦學。
本文來源于榆林日報
太尉朱崖公 翻譯
太尉(官職名)朱崖,兩次出任浙右(浙江東部地區)的長官。第一次罷官的時候,去甘露寺游玩,借機拜訪并道別司里的老和尚。朱崖說:"我奉朝廷命令到西部去,和你告別。"老和尚對于接待官人非常熟練,談話時大多都是佛教里他所擅長的東西,不多說別的事。但是朱崖對他感到欣賞和尊敬。喝茶完畢,最有就要道別了。朱崖說:"從前我有個客人送給我一條筇竹(一種竹子)杖,姑且送給您表示告別了。"令人馬上取來,一回就拿來了。這條拐杖雖然是竹子做的但是杖身是方的,把手以上,節眼、根須,從四面對稱的長出來,天生就很可愛。這是朱崖所珍惜的寶物,一看就能知道。朱崖離開后沒幾年,再次到朱方(地名)做官,過了三天,又來到甘露寺,問老和尚從前送給他的拐杖在哪里。老和尚或:"至今我還珍藏著。"朱崖請求他拿出來看看,(拿來一看)原來老和尚已經把它刮園并涂上漆了!朱崖整天感嘆悔恨。從此不再去見這個老和尚了。朱崖存了許多古代久遠的東西,說"拐杖是大宛國人所送的竹子,只有這一根是方的。"從前有個朋友曾經對我說:"去年在江上行船遇到風的阻攔,不能前進,沿著江岸散布,向著出山嶺(山名)走去。忽然發現蘭若(蘭花)很多,和尚們看到有人來,都關門不開,只有一個院子,大敞著們,看到一個和尚蹺這腿睡覺,用手在空中比劃,經過的人都不關心"。我的朋友暗自尋思,在空中比劃說明有喚鵝的本事,蹺著腳像在平坦的床上一樣,這一定是個高僧。直接走進去拜訪他,和尚雖然勉強起身,卻很不高興。朋友不得已而問他說:"從前有高人寫詩說,’書空蹺足睡,路險側身行。’和尚你不就是這樣嗎"和尚說:"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然后鎖上房門拔掉鑰匙,把客人扔在院子里,不說話就走出去了。啊!天下的見聞言談,顛倒矛盾的對話。所以附錄在這里。
關于古代浙右現在是哪里和古時候的浙東是哪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