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滿庭芳用哪些手法,中呂滿庭芳中呂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中呂滿庭芳用哪些手法,以及中呂滿庭芳中呂是什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滿庭芳》古詩原文及鑒賞
滿庭芳
秦觀
曉色云開,春隨人意,驟雨才過還晴。
古臺芳榭,飛燕蹴紅英。
舞困榆錢自落,秋千外、綠水橋平。
東風里,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
多情,行樂處,珠鈿翠蓋,玉轡紅纓。
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
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
鑒賞
此詞當寫于紹圣四年(1097)作者初被謫時所寫。
詞分今昔兩層寫,寫作上運用了倒敘手法,先寫往日光景,再寫今日情景,反襯今日的落寞情懷。整首詞語言清麗,形象鮮明,感情豐富。
上片從寫景開端,寫的是春末的風光。天破曉了,驟雨剛過,云開天晴,天從人愿,可以外出春游了。
作者從廣闊的空間,大筆揮灑,春景的美好,人意的舒暢,融成一體。作者園林里游賞,開曠的古臺旁,建筑著臨水的樓閣,周圍繁花似錦,一片燦爛。飛燕穿花,把粉紅色的紅瓣紛紛踢落;榆莢隨風飛舞,慢悠悠地把一片片飛落下來。河中的綠水也已高漲到與橋相平了。燕舞花飛,綠水盈岸,處處洋溢著迷人的春光。作者的筆已由遼闊的遠景轉到了近景。“秋千外”,最后凝聚到一點,另外開拓出一個境界來。秋千設置人家花園內,這里用了一個“外”字,表示園處所見。這里點出秋千,由園林景色轉入朱門歌舞。從那柳絲掩映的朱門里,隨著溫煦的樂風,傳出低按小秦箏的音樂聲。至此,一個辨音識曲,盈盈雅麗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
過片以“多情”承上片的“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也緊接下片的`行樂生活。作者以“珠鈿”兩句極寫揚州春游之盛。古代女子乘車,男子騎馬。她乘的車,有珠子的嵌金裝飾,車蓋上還綴有翠羽;他騎的馬,用玉裝飾馬韁繩,還垂著紅色的穗子。“珠鈿翠蓋”指車,以代女子:“玉轡紅纓”指馬,以代男子。男女共同出游,盡情歡樂,逐漸至酒空人倦,方才罷休。“漸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蓬瀛”本仙境,借指行樂之地,“花”是指同游的女子。下面“豆蔻梢頭舊恨,十年夢、屈指堪驚”兩句一反前意,點出以上所寫,皆屬前塵舊夢。兩句用杜牧“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詩意。十年如夢,屈指一算,使人感到心驚。“堪驚”兩字,點破感傷往事的主題。
結語“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由追憶往日舊游轉入抒寫今日感情。作者憑欄久立,惟見傍晚時分薄薄的霧氣和淡淡的斜陽向城墻落下。對比前文的明媚春光,歡娛游事,一種人事全非的悵惘油然而生。這首詞寫今昔景況,但不換頭轉換詞意,而從起筆到“花困落蓬瀛”追敘昔日游樂情景,自“豆蔻梢頭”以下寫而今落寞情懷。其中描寫往日的物態人情,精細入微。全詞章法上對比鮮明,反襯有力,大起大落,構織綿密。
趙顯宏的滿庭芳`牧的賞析
[中呂]滿庭芳·牧 趙顯宏 閑中放牛,天連野草,水接平蕪。 終朝飽玩江山秀,樂以忘憂。 青蒻笠西風渡口,綠蓑衣暮雨滄洲。 黃昏后,長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賞析;本篇描寫田園放牧生活的情趣。畫面簡潔,寫景如繪。一個“閑”字總領全篇,無論是描繪曠野風景,抑或是刻畫牧人形象,作者著力突出的正是閑適二字,表達出詩人擺脫名韁利鎖,歸返自然后的不盡樂趣。但“樂中忘憂”并非無“憂”,西風暮雨中獨披蓑笠的形象,秋色黃昏里橫吹長笛的場景,雖有沉浸于江山秀色的欣悅和無拘無束的逍遙,也悄悄滲透出一種孤寂落寞的情緒。曲中既有明言直語的表白,也有含蓄蘊藉的點染。本色和文采相融相映,讀來韻致別出。
宋詞《滿庭芳》上闕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對句/對聯
起拍開端“山抹微云,天連衰草”,雅俗共賞,只此一個對句,便足以流芳詞史了。
上闋寫景,引出別意,妙在“抹”與“連”兩個動詞表現出風景畫中的精神,顯出高曠與遼闊中的冷峻與衰颯,與全詞凄婉的情調吻合。接著將“多少蓬萊舊事”消彌在紛紛煙靄之中,概括地表現離別雙方內心的傷感與迷茫。“斜陽外”三句宕開寫景,別意深蘊其中。
《中呂·滿庭芳·山中雜興》注釋及簡析
《中呂·滿庭芳·山中雜興》為張可久所作元曲二首,此曲以“山中雜興”為題,寄托歸隱之思。全曲語言明麗暢朗,音節響亮優美;活用典故,多處化用前人詩句,皆自然得體。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呂·滿庭芳·山中雜興》注釋及簡析,歡迎閱讀。
中呂·滿庭芳·山中雜興 (二首)
作者:張可久
人生可憐,流光一瞬[一],華表千年[二]。江山好處追游遍,古意翛然[三]。琵琶恨青衫樂天[四],洄簫寒赤壁坡仙[五]。村酒好溪魚賤,芙蓉岸邊,醉上釣魚船。
風波幾場[六],急疏利鎖,頓解名韁[七]。故園老樹應無恙,夢繞滄浪[八]。伴赤松歸歟子房[九],賦寒梅瘦卻何郎[十]。溪橋上,東風暗香,浮動月昏黃[十一]。
注釋
[一]流光一瞬:言光陰如流水一般的逝去。
[二]華表千年:《搜神后記》載:傳說丁令威在靈虛山學道成仙后,化鶴歸來,落于城門華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鶴乃飛鳴作人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塜累累。”華表,古代設在宮殿、城垣或陵墓前的大柱。
[三] 翛(xiao)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
[四]“琵琶恨”句:白居易,字樂天。他在《琵琶行》中,敘述一個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的`故事,末云:“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五]“洞簫寒”句:蘇軾,號東坡,人們呼為坡仙。他在黃州貶所曾經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并作了前、后《赤壁賦》。在《前赤壁賦》中說:“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此用其事。
[六]風波:指人世間的是非沉浮糾葛。
[七]利鎖、名韁:喻為名利所控制。柳永《夏云峰》詞:“向此免名韁利鎖,虛費光陰。”
[八]滄浪:這里代避世隱居。《楚辭·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王逸章句:“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
[九]“伴赤松”句:赤松,指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史記·留侯世家》:“(張良)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學辟谷,導引輕身,”子房,即張良。
[十]“賦寒梅”句:何郎,指何遜,南朝梁的著名文學家。他有《詠早梅》詩:“沖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是這首詩的佳句。清江昉刻《何水部集》此詩下有注運云:“遜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夕吟詠其下,賦詩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請其任,抵揚州,花方盛開,遜對花盤醒終日不能去。”瘦卻:因日夕吟詠而瘦。
[十一]“東風暗香”二句: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勞月黃昏”。這里是從林詩中翻新出來的。
其二簡析
此曲以“山中雜興”為題,寄托歸隱之思。開頭作者寫自己經過了幾場人海風波,解脫名韁利鎖。一個“急”字,一個“頓”字,充分表達了疏解利鎖名韁、急欲歸隱故園的情懷。接著,從回憶昔日家居生活開始敘理述懷,化用典故,表明歸隱和返回故里之心。最后三句,則突然轉出一清幽之境界。全曲語言明麗暢朗,音節響亮優美;活用典故,化用前人詩句,皆自然得體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