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寺在哪里,陸游與云門寺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陸游寺在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陸游與云門寺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陸游夜游古寺,與老僧話舊,寫下了哪一首七律?
陸游夜游古寺,與老僧話舊,寫下了哪一首七律?
在歷史上你知道陸游夜游古寺,與老僧話舊,寫下了哪一首七律嗎我們一起來聊聊吧。
身為南宋詩壇領袖,陸游的詩風雄渾奔放,宛轉明快,時常給人“提刀獨立顧八荒”的感覺。不過在他創作的中期,開始師法六朝舊詩,作品中透露出恬淡虛靜的佛道思想。陸游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他年少時就渴望上陣殺敵、為國盡忠。后來終于有一次機會讓他親臨沙場,可是迅即又被調離到后方,從此以后他再也沒有機會手執金戈、身披戎裝。晚年的放翁每當想起那些難忘的過往,都會感到無限惆悵。在他失意的時候,除了詩書作伴、以酒澆愁,恐怕只有外出郊游,才能緩解一下煩躁不安的心情。
《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是陸游在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東歸臨安途中,路過九江,夜宿東林寺時,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在這首詩的開篇兩句中,陸游便以議論入詩,表達了自己對宦海浮沉的看法,表現出豁達的人生態度,可以說讓人醍醐灌頂。同時陸游在這首詩中,也透過與老僧的話舊,抒發了對東林寺的深厚感情。首聯“看盡江湖千萬峰,不嫌云夢芥吾胸”,意思是說,我看遍了江河湖海,登過了千萬山峰,這小小的云夢澤,我又哪里會芥蒂在胸,心有不快?從寫法上看,陸游開篇兩句起的突兀,但又不是完全脫離事實。實際上,陸游從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后,便是八年之久的宦海浮沉,他先由夔州到南鄭,再被調往成都府,后又在蜀州、嘉州任官。
路過江西九江的東林寺時,他就寫下了這一首七律。從詩的頭兩句看,陸游仿佛因為愛國熱情遭受打擊,完全放棄了北伐的理想,以至于世間的美景都看淡了。陸游不僅閱盡了巴山蜀水,即使是漢中、云棧、劍閣等地,也無不跋涉。長江、漢水,浩渺的洞庭湖也在他的游賞之中。所以陸游在開篇兩句中說自己“看盡江湖千萬峰”,是有事實依據的。也就是說,在陸游心中云夢澤就是一個小小的水澤而已,不會心存芥蒂。言外之意,便是宦海浮沉,相對于一生來說,算不得什么。可是當他睡覺到半夜的時候,卻聽到了月下的窗外,大自然傳來了一種更神奇的聲音。仿佛是農家在舂米,可是東林寺的四周,分明就沒有人。
西塞山,是古代水戰的要塞,在湖北省大冶縣東,山臨長江,陸游入蜀時路過此處。陸游在這里提到那里的明月,說明對其情有獨鐘,再結合東林寺中的鐘聲,一方面增添了美感,另一方面寺院的鐘聲可以發人深省。其實人生就是一場長途跋涉,只要一息尚存,就是人在旅途。所以放翁此嘆并非空穴來風。他正默默沉思,忽然一片落葉在眼前飄落,悠悠蕩蕩,仿佛還非常留戀枝頭,就像詩人難忘當年的羈旅生涯。陸游的這首七律,語言直白,抒寫曉暢,沒有放翁很多作品中的浪漫想象。詩人開篇就直抒胸臆,然后回憶宦途的往事,感慨如今的雪鬢,更對年輕人寄予無限期望。
經過以上大概的講述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陸游所處的時代背景資料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陸游出生于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陸游的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
陸游的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轉運副使。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述職,偕夫人唐氏由水路進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陸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開封),北宋滅亡(靖康之恥),陸宰遂攜家眷逃回老家山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
擴展資料:
陸游一生創作頗豐,據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有古近體詩9138首);《放翁遺稿》3卷等。
陸游早年故居云門草堂,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平水鎮平江村,為云門寺三在副寺之一。陸游之父陸宰曾隱居云門,陸游青少年時讀書處就在“云門草堂”;
32歲赴任福建做主簿時曾作《留題云門草堂》。明嘉靖、清康熙年間,曾二度重建。現因年久失修,佛殿塌圯,僅剩斷墻殘壁和幾間舊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陸游
紹興的哪里是陸游寫 釵頭鳳 的地方
禹跡寺南沈園。
《釵頭鳳·紅酥手》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詞作。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琬)的愛情悲劇,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后,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
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癡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全詞情感真摯,多用對比,節奏急促,聲韻凄緊。
全詩如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譯文:紅潤酥膩的手里,捧著盛上黃縢酒的杯子。滿城蕩漾著春天的景色,你卻早已像宮墻中的綠柳那般遙不可及。春風多么可惡,歡情被吹得那樣稀薄。滿杯酒像是一杯憂愁的情緒,離別幾年來的生活十分蕭索。錯,錯,錯!
美麗的春景依然如舊,只是人卻白白相思地消瘦。淚水洗盡臉上的胭脂紅,又把薄綢的手帕全都濕透。滿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靜空曠的池塘樓閣上。永遠相愛的誓言還在,可是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莫,莫,莫!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詞作背景
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唐氏(一說唐氏即陸游的表妹唐琬)。結婚以后,他們“伉儷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對情投意和的恩愛夫妻。
而陸母恐陸游兒女情長,荒疏功業,時遷怒唐婉,責罵不已。不到三年,棒打鴛鴦。最初陸游暗想雪藏唐婉,但陸母當下,給兒子另娶王氏成妻,二人終于在母命難違的逼迫下,被迫分離,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趙士程,彼此之間音訊全無。
七年以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與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見人感事,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于園壁之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釵頭鳳·紅酥手
陸游再進沈園在那個城市
沈園在紹興市。
沈園是國家5A級景區,位于紹興市越城區春波弄,宋代著名園林,沈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沈園,又名“沈氏園”,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始建于宋代,初成時規模很大,占地七十畝之多。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江南景色。沈園為國家5A級景區,是紹興歷代眾多古典園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
陸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詩篇《釵頭鳳》。詞于壁間,極言"離索"之痛。唐琬見而和之,情意凄絕,不久抑郁而逝。晚年陸游數度訪沈園,賦詩述懷。公元1192年重游沈園,又賦詩一首,寫道:"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于石,讀之悵然"。
沈園在什么地方
陸游被譽為“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嘗自稱“老夫壯氣橫九州”(《冬暖》),渴望“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是一個豪氣沖天的大丈夫,寫有大量天風海雨般的作品.但這只是其人其詩之一面(當然是主導方面).他還有另一面,即個人家庭的悲歡離合,兒女之情的纏綿悱側.他抒發此類感情的作品,寫得哀婉動人.他一生最大的個人不幸就是與結發妻唐琬的愛情悲劇.據《齊東野語》等書記載與近人考證:陸游于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二十歲時與母舅之女唐琬結琴瑟之好,婚后“伉儷相得”,但陸母并不喜歡兒媳,終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離異.后唐氏改嫁趙士程,陸游亦另娶王氏.紹興二十五年春,陸游三十一歲,偶然與唐琬夫婦“相遇于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肴.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壁間”.唐氏見后亦奉和一首,從此郁郁寡歡,不久便抱恨而死.陸游自此更加重了心靈的創傷,悲悼之情始終郁積于懷,五十余年間,陸續寫了多首悼亡詩,《沈園》即是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兩首.
《齊東野語》日:“翁居鑒湖之三山,晚歲每人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又賦二絕云:(引詩略).蓋慶元己未也.”慶元己未為公元1199年,是年陸游七十五歲.《沈園》乃詩人觸景生情之作,此時距沈園邂逅唐氏已四十五年,但繾綣之情絲毫未減,反而隨歲月之增而加深.
《沈園》之一回憶沈園相逢之事,悲傷之情充溢楮墨之間.
“城上斜陽”,不僅點明傍晚的時間,而且渲染出一種悲涼氛圍,作為全詩的背景.斜陽慘淡,給沈園也涂抹上一層悲涼的感情色彩.于此視覺形象之外,又配以“畫角哀”的聽覺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畫角”是一種彩繪的管樂器,古時軍中用以警昏曉,其聲高亢凄厲.此“哀”字更是詩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當時心境的反映.這一句造成了有聲有色的悲境,作為沈園的陪襯.
次句即引出處于悲哀氛圍中的“沈園”.詩人于光宗紹熙三年(1192)六十八歲時所寫的《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序》日:“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按:實為三十八年)嘗題小詞壁間,偶復一到,園已三易主,讀之悵然.”詩中并有“壞壁醉題塵漠漠”之句.那時沈園已有很大變化;而現在又過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僅“三易主”,且池臺景物也不復可認.詩人對沈園具有特殊的感情,這是他與唐氏離異后唯一相見之處,也是永訣之所.這里留下了他剎那間的毛喜與永久的悲,《釵頭鳳》這首
陸游為什么寫夜宿布金寺呢!
《夜宿布金寺》的創作背景: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 1170 年),陸游入川,成為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任四川宣撫使干 辦公事兼檢法官。王炎幕府解散后,乾道九年(公元 1173 年),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陸游隨任蜀 州通判。淳熙元年(公元 1174 年),范成大到蜀州,陸游陪同到蜀州治下圓通寺(今崇州市元通鎮) 巡游。在與廟中和尚閑談時,對《易》學中的陰陽卜筮頗有研究的陸游對圓通寺上接三江,下達東海的風水大加贊嘆。和尚見陸游對風水有此興趣,便向他介紹離圓通寺十里的布金寺。布金寺乃白鶴穴, 北方有石橋通向寺廟,名高橋,是鶴的鼻梁;橋兩邊各有一泉,常年清流不斷,是鶴的雙眼;寺的兩 側各有一片林地,是鶴的雙翼;大殿前一方水塘,泉出汨汨,乃鶴的心臟;南邊竹林中,又有一泉出 處,則是泄處。見和尚說得如此神奇,陸游準備一探究竟。 第二天,陸游叫小和尚帶路,來到布金寺,一切正如和尚所言。但見濃蔭蔽日,古木參天,殿堂 三重,典雅別致,塑像逼真,神態安詳,池中龜出,林上鶴舞。如此祥和的氣氛,勾起了詩人對北方失地的懷念,遂題詩于壁: “幾點飛霜浸眉頭,北望九州過蜀州。 寶像花現風低處,老僧寂寥撞晚鐘。”
關于陸游寺在哪里和陸游與云門寺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