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dāng)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nèi)容

欲識潮頭高幾許,聞道潮頭一丈高

說了好多2023-01-23 02:00故事54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欲識潮頭高幾許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聞道潮頭一丈高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譯文 | 注釋 | 賞析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宋代] 蘇軾

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fēng)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流向月中看。

萬人鼓噪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寫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準(zhǔn)知道今晚的月亮十分團圓,江潮欲來秋風(fēng)已帶著九月的清寒。寄語九重天門請不要上鎖,我要留住月色把夜潮觀看。

江潮如萬軍擊鼓唿叫,壯大的聲威使吳人震恐驚嚇,就好像當(dāng)年王濬率領(lǐng)著水兵順流東下。要知道潮頭有多么高,連越山都完全被吞沒在浪花。

我身世悠悠如同江水起起落落,長此以往也像滄海波濤那樣白頭浪人。造物者也知道人是很容易老去的,所以讓那江水向西流。

吳地男兒生長在江邊十分喜愛江海波濤,貪得官中利物冒險踏波而不知警戒。海神若知道當(dāng)代君王的意旨,應(yīng)該讓海邊鹽鹵之地變成肥沃的桑田。

江神河伯泛起微波不過是兩只小蠓蟲而已,海神挾帶潮水洶涌東來氣勢真如吞吐虹霓。哪兒能找到吳王夫差的兵士個個身穿水犀甲衣?三千支強勁的弓箭,定把高高的潮頭射低。

創(chuàng)作背景

劉禹錫的關(guān)于潮水的詩句

1.關(guān)于潮水的古詩

劉禹錫《浪淘沙》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如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上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處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梳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霧海,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去,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fù)舊痕。

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

已添無數(shù)鳥,爭浴故相喧。

《潯陽觀水》

【唐】李群玉

朝宗漢水接陽臺,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見九江平穩(wěn)去,還從三峽嶮巇來。

南經(jīng)夢澤寬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滄溟涵貯盡,深沉不動浸昭回。

《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驚雷,從風(fēng)忽驟來。

浪驅(qū)三島至,江拆二儀開。

勢恐圓樞折,聲疑厚軸摧。

冥心問元化,天眼幾時回。

2.關(guān)于潮水的詩句

八月十五日看潮 宋·蘇 軾 定知玉免十分圓,已作霜風(fēng)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萬人鼓噪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駑身潮低。觀潮 送劉監(jiān)至江上作 宋·陸 游 江平無風(fēng)面如鏡,日午樓船帆影正。

忽看千尺涌濤頭,頗動老子乘桴興。濤頭洶洶雪山傾,江流卻作鏡面平。

向來壯觀雖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嗟余往來不知數(shù),慣見買符官發(fā)渡。

云根小筑幸可歸,勿為浮名老行路。紹圣二年八月十八觀潮浙江亭 宋·米 芾 怒勢豪聲迸海門,舟人傳是子胥魂。

天排云陣千雷震,地卷銀山萬馬奔。高與月輪參朔望,信如壺漏報朝昏。

吳爭越戰(zhàn)成何事,一曲漁歌過遠(yuǎn)村。錢塘江潮 唐·羅 隱 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翻覆向平流。狂拋巨浸疑傾底,猛過西陵似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 尾問陽侯。紹圣二年八月十八觀潮浙江亭 宋·米 芾 怒勢豪聲迸海門,舟人傳是子胥魂。

天排云陣千雷震,地卷銀山萬馬奔。高與月輪參朔望,信如壺漏報朝昏。

吳爭越戰(zhàn)成何事,一曲漁歌過遠(yuǎn)村。浪 淘 沙 唐·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觀潮 明·徐 渭 魚鱗金甲屯牙帳,翻身卻指潮頭上。

秋風(fēng)吹雪下江門,萬里瓊花卷陣?yán)恕鞯绤峭醵稍綍r,三千強弩射潮低。

今朝筵上看傳令,暫放胥濤掣水犀。潮 唐·白居易 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獨光陰朝復(fù)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十七日觀潮 宋·陳師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潮頭初出海門山,千里平沙轉(zhuǎn)面間。

猶有江神憐北客,欲將奇觀破衰顏。七絕 觀 潮 (1957年9月) 現(xiàn)代·毛澤東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

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以下是詞 南歌子 八月十八日觀潮 宋·蘇 軾 海上乘槎侶,仙人萼綠華。

飛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頭來處渺天涯。雷輥夫差國,云翻海若海。

坐中安得弄琴牙,寫取馀聲歸向水仙夸。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

寓身此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漁人一葉家。早知身世兩聱牙。

好伴騎鯨公子賦雄夸。摸魚兒 觀潮上葉丞相 宋·辛棄疾 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

截江組練驅(qū)山去,鏖戰(zhàn)未收貔虎。朝又暮。

悄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fēng)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

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干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

堪恨處:人道是,屬鏤怨憤終千古。功名自誤。

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滿江紅 中秋夜潮 宋·史達(dá)祖 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

偏只到、涼秋半破,斗成雙絕。有物揩磨金鏡凈,何人拿攫銀河決。

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

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氣已能驅(qū)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

待明朝、說似眾兒曹,心應(yīng)折。瑞鷓鴣*觀 潮 宋·蘇 軾 碧山影里小紅旗,儂是江南踏浪兒。

拍手欲嘲山簡醉,齊聲爭唱浪婆詞。西興渡口帆初落,漁浦山頭日未欹。

儂欲送潮歌底曲?尊前還唱使君詩。謁金門*吳山觀潮 宋·周 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春色。

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fēng)吹海立。數(shù)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

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望海潮 八月十五日錢塘觀潮 宋·趙 鼎:雙峰還促,回波奔注,茫茫濺雨飛沙。

霜凜劍戈,風(fēng)生陣馬,如聞萬鼓齊撾。兒戲笑夫差,謾水犀強弩,一戰(zhàn)魚蝦。

依舊群龍、怒卷銀漢下天涯。雷驅(qū)電熾雄夸。

似云垂鵬背,雪噴鯨牙。須臾變滅,天容水色,瓊田萬頃無瑕。

俗眼但驚嗟。試望中仿佛,三島煙霞。

舊隱依然,幾時歸去泛靈槎。滿江紅*錢塘觀潮 清·朱彝尊 羅剎江空,設(shè)險有海門雙闕。

日未午,樟亭一望,樹多於發(fā)。乍見云濤銀屋涌,俄頃地軸轟雷發(fā)。

算陰陽呼吸本天然,分吳越。遺廟古,馀霜雪;殘碑在,無年月。

迓?lián)P波重水,后先奇絕。齊向?qū)夔U鋒下死,英魂毅魄難消歇。

趁高秋、白馬素車來,同弭節(jié)。蝶 戀 花*近代·王國維:辛苦錢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東趨海。

終古越山 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氣?說與江潮應(yīng)不至,潮落潮生,幾換人間世。千載荒臺麋鹿死,靈胥抱憤終何是!虞 美 人*近代·王國維:杜鵑千里啼春晚,故國春心斷。

海門空闊月皚皚,依舊白馬素車夜潮來。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須臾誤。

人間孤憤最難平,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

3.描寫潮水的古詩詩句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雜曲歌辭·浪淘沙】劉禹錫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錢塘江潮】羅隱 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 【秋過錢塘江】貫休 巨浸東隅極,山吞大野平。

因知吳相恨,不盡海濤聲。 黑氣騰蛟窟,秋云入戰(zhàn)城。

游人千萬里,過此白髭生。 錢塘江待潮 全宋詩-胡仲弓 潮至千艘動,濤喧萬鼓鳴。

江翻晴雪卷,海漲石塘平。 帆影林端見,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吳越,相峙兩含情。 錢塘觀潮 全宋詩-劉黻 此是東南形勝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不知幾點英雄淚,翻作千年憤怒濤。 雷鼓遠(yuǎn)驚江怪蟄,雪車橫駕海門高。

吳兒視命輕猶葉,爭舞潮頭意氣豪。 憶錢塘江 全宋詩-李覯 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前山日半銜。

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 錢塘江潮 全宋詩-釋文珦 初聞萬馬聲,漸覺似長城。

遠(yuǎn)自三山起,高連兩岸平。 凌風(fēng)添怒勢,映日作虛明。

若是吳胥魄,如何渡越兵。 錢塘江上 全宋詩-楊蟠 一氣連江色,寥寥萬古清。

客心兼浪涌,時事與潮生。 路轉(zhuǎn)青山出,沙空白鳥行。

幾年滄海夢,吟罷獨含情。 錢塘江 全宋詩-朱繼芳 極浦無高樹,蒼茫只遠(yuǎn)空。

潮來江水黑,日出海門紅。 兩岸東西浙,千帆來去風(fēng)。

中原山色外,殘夢逐歸鴻。 酒泉子(十之十) 【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濤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望海潮(八月十五日錢塘觀潮)【趙鼎】 雙峰遙促,回波奔注,茫茫濺雨飛沙。霜涼劍戈,風(fēng)生陣馬,如聞萬鼓齊撾。

兒戲笑夫差。謾水犀強弩,一戰(zhàn)魚蝦。

依舊群龍,怒卷銀漢下天涯。 雷驅(qū)電熾雄夸。

似云垂鵬背,雪噴鯨牙。須臾變滅,天容水色,瓊田萬頃無瑕。

俗眼但驚嗟。試望中仿佛,三島煙霞。

舊隱依然,幾時歸去泛靈槎。 明 張?zhí)镆皇?潮去潮來春復(fù)秋,錢塘江水通湖頭。

愿郎也似江潮水,暮去朝來不斷流。 【登子胥廟因觀錢塘江潮】 明 方行 吳越中分兩岸開,怒濤千古響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踐終非霸主材。 歲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壯麗我重來。

鴟夷鐵箭俱安在,目斷洪波萬里回。 月望后至海寧州登海塘觀潮 清 阮元 錢塘江潮秋最巨,未抵鹽官十之五。

我來鹽官塘上立,月初生霸日蹉午。江水忽凝不敢東,海口哆張反西吐。

潮不推行直上飛,水不平流自僵豎。海若憑陵日再怒,地中回振千雷鼓。

馬銜高坐蛟鼉舞,拔箭倒發(fā)錢王弩。須臾直撼塘根去,搖動千人萬人股。

如卷黑云旋風(fēng)雨,如騁陣馬斗貔虎。如陰陽炭海底煮,如決瓠子不能御。

三千水擊徙滄溟,十二城墮倒天柱。氣欲平吞于越天,勢將一洗余杭土。

吁嗟乎,地缺難得媧皇補,大功未畢悲神禹。此是東南不足處,豈為區(qū)區(qū)文與伍。

滄海桑田隔一堤,魚龍黧首相鄰處。我皇功德及環(huán)瀛,親筑長防俾安堵。

全用金錢疊作塘,不使蒼生沐咸鹵。邇來龕赭漲橫沙,卻指尖山作門戶。

雁齒長樁十萬行,魚鱗巨石三層礎(chǔ)。王充論前有古跡,枚乘發(fā)后無奇語。

吁嗟乎,此塘此潮共千古,詞人心樂帝心苦。 晚渡錢塘江 清 王蔭槐 羅剎江聲殷似雷,扁舟搖兀怒濤堆。

身從大地孤鷗泛,潮挾群山萬馬來。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陽哀。

古懷牢落真無懶,呼取余杭酒一杯。 錢塘觀潮 清 湯金釗 一聲初轉(zhuǎn)海門雷,萬疊真如雪作堆。

盛氣已吞文種墓,余波猶上子陵臺。底教金寇全師去,合借錢王射手來。

欲寫壯觀愁筆弱,銀山飽看只空回。 錢塘觀潮 清 林以寧 氣以三秋肅,江因九折名。

海門環(huán)鳳闕,半曜拱神京。舟楫三都會,魚鹽百貨盈。

涼飆隨舵發(fā),新月傍船行。共指潮生候,爭看霧氣橫。

篙師屏息待,漁子放舟迎。海外千山合,江邊萬谷鳴。

蜃樓驚變幻,鮫室忽晶瑩。魚沫翻珠佩,腥涎噴水精。

玉山高作壘,雪浪儼如城。似有馮夷鼓,長驅(qū)掉尾鯨。

前茅從赤鯉,后隊亦青旌。自可吞溟渤,何煩洗甲兵。

蛟宮圖廣袤,蟻垤敢爭衡。久欲尋天漢,頻思訪玉清。

乘槎常不達(dá),浮海竟無成。近睹三江險,方知六宇平。

奇觀書短韻,尺幅海濤生。

4.寫潮水的詩句

1、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qū)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情此景那兩得。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蘇軾《觀浙江濤》

2、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瀲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4、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杜甫

5、浙江悠悠海西綠,驚濤日夜兩翻覆。錢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頭看不足。——徐凝《觀浙江濤》

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李廓《憶錢塘》

7、海神東過惡風(fēng)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李白《橫江詞》

8、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范仲淹

9、早寒時,暮寒時,江上春潮平岸時,謝庭書到時。

10、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劉禹錫《浪淘沙》

11、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王在晉《望江臺》

12、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寬。()驚濤來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

1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4、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fù)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白居易《潮》

15、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楊萬里《浙江觀潮》

16、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宋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

17、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

5.關(guān)于潮水的詩句

八月十五日看潮宋·蘇 軾定知玉免十分圓,已作霜風(fēng)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萬人鼓噪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駑身潮低.觀潮 送劉監(jiān)至江上作宋·陸 游江平無風(fēng)面如鏡,日午樓船帆影正.忽看千尺涌濤頭,頗動老子乘桴興.濤頭洶洶雪山傾,江流卻作鏡面平.向來壯觀雖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嗟余往來不知數(shù),慣見買符官發(fā)渡.云根小筑幸可歸,勿為浮名老行路.紹圣二年八月十八觀潮浙江亭宋·米 芾怒勢豪聲迸海門,舟人傳是子胥魂.天排云陣千雷震,地卷銀山萬馬奔.高與月輪參朔望,信如壺漏報朝昏.吳爭越戰(zhàn)成何事,一曲漁歌過遠(yuǎn)村.錢塘江潮唐·羅 隱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翻覆向平流.狂拋巨浸疑傾底,猛過西陵似有頭.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 尾問陽侯.紹圣二年八月十八觀潮浙江亭宋·米 芾怒勢豪聲迸海門,舟人傳是子胥魂.天排云陣千雷震,地卷銀山萬馬奔.高與月輪參朔望,信如壺漏報朝昏.吳爭越戰(zhàn)成何事,一曲漁歌過遠(yuǎn)村.浪 淘 沙唐·劉禹錫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觀潮明·徐 渭魚鱗金甲屯牙帳,翻身卻指潮頭上.秋風(fēng)吹雪下江門,萬里瓊花卷陣?yán)?傳道吳王渡越時,三千強弩射潮低.今朝筵上看傳令,暫放胥濤掣水犀.潮唐·白居易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fù)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十七日觀潮宋·陳師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潮頭初出海門山,千里平沙轉(zhuǎn)面間.猶有江神憐北客,欲將奇觀破衰顏.七絕 觀 潮(1957年9月)現(xiàn)代·毛澤東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以下是詞南歌子 八月十八日觀潮宋·蘇 軾海上乘槎侶,仙人萼綠華.飛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頭來處渺天涯.雷輥夫差國,云翻海若海.坐中安得弄琴牙,寫取馀聲歸向水仙夸.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此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方士三山路,漁人一葉家.早知身世兩聱牙.好伴騎鯨公子賦雄夸.摸魚兒 觀潮上葉丞相宋·辛棄疾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qū)山去,鏖戰(zhàn)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fēng)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干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屬鏤怨憤終千古.功名自誤.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滿江紅 中秋夜潮宋·史達(dá)祖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偏只到、涼秋半破,斗成雙絕.有物揩磨金鏡凈,何人拿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氣已能驅(qū)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說似眾兒曹,心應(yīng)折.瑞鷓鴣*觀 潮宋·蘇 軾碧山影里小紅旗,儂是江南踏浪兒.拍手欲嘲山簡醉,齊聲爭唱浪婆詞.西興渡口帆初落,漁浦山頭日未欹.儂欲送潮歌底曲?尊前還唱使君詩.謁金門*吳山觀潮宋·周 密天水碧,染就一江春色.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fēng)吹海立.數(shù)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望海潮 八月十五日錢塘觀潮宋·趙 鼎:雙峰還促,回波奔注,茫茫濺雨飛沙.霜凜劍戈,風(fēng)生陣馬,如聞萬鼓齊撾.兒戲笑夫差,謾水犀強弩,一戰(zhàn)魚蝦.依舊群龍、怒卷銀漢下天涯.雷驅(qū)電熾雄夸.似云垂鵬背,雪噴鯨牙.須臾變滅,天容水色,瓊田萬頃無瑕.俗眼但驚嗟.試望中仿佛,三島煙霞.舊隱依然,幾時歸去泛靈槎.滿江紅*錢塘觀潮清·朱彝尊羅剎江空,設(shè)險有海門雙闕.日未午,樟亭一望,樹多於發(fā).乍見云濤銀屋涌,俄頃地軸轟雷發(fā).算陰陽呼吸本天然,分吳越.遺廟古,馀霜雪;殘碑在,無年月.迓?lián)P波重水,后先奇絕.齊向?qū)夔U鋒下死,英魂毅魄難消歇.趁高秋、白馬素車來,同弭節(jié).蝶 戀 花*近代·王國維:辛苦錢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東趨海.終古越山 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氣?說與江潮應(yīng)不至,潮落潮生,幾換人間世.千載荒臺麋鹿死,靈胥抱憤終何是!虞 美 人*近代·王國維:杜鵑千里啼春晚,故國春心斷.海門空闊月皚皚,依舊白馬素車夜潮來.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須臾誤.人間孤憤最難平,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

6.描寫潮水的詩句

1、海神東過惡風(fēng)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李白《橫江詞》

2、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七絕·觀潮》

3、初聞萬馬聲,漸覺似長城。遠(yuǎn)自三山起,高連兩岸平。凌風(fēng)添怒勢,映日作虛明。若是吳胥魄,如何渡越兵。——釋文珦《錢塘江潮》

4、濤來勢轉(zhuǎn)雄,獵獵駕長風(fēng)。雷震云霓里,山飛霜雪中。——宋昱《樟亭觀潮》

5、重到錢塘異昔時,潮頭東擊遠(yuǎn)洲移。人間莫往三千歲,滄海桑田幾許悲。——張以寧《浙江亭沙漲十里》

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李廊《憶錢塘》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原文_翻譯及賞析

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fēng)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流向月中看。萬人鼓噪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宋代·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宋代 : 蘇軾

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fēng)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流向月中看。

萬人鼓噪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

寫水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準(zhǔn)知道今晚的月亮十分團圓,江潮欲來秋風(fēng)已帶著九月的清寒。

寄語九重天門請不要上鎖,我要留住月色把夜潮觀看。

江潮如萬軍擊鼓呼叫,壯大的聲威使吳人震恐驚嚇,就好像當(dāng)年王濬率領(lǐng)著水兵順流東下。

要知道潮頭有多么高,連越山都完全被吞沒在浪花。

我身世悠悠如同江水起起落落,長此以往也像滄海波濤那樣白頭浪人。

造物者也知道人是很容易老去的,所以讓那江水向西流。

吳地男兒生長在江邊十分喜愛江海波濤,貪得官中利物冒險踏波而不知警戒。

海神若知道當(dāng)代君王的意旨,應(yīng)該讓海邊鹽鹵之地變成肥沃的桑田。

江神河伯泛起微波不過是兩只小蠓蟲而已,海神挾帶潮水洶涌東來氣勢真如吞吐虹霓。

哪兒能找到吳王夫差的兵士個個身穿水犀甲衣?三千支強勁的弓箭,定把高高的潮頭射低。

創(chuàng)作背景 這五首錢塘看潮七絕,是蘇軾作于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中秋,作者當(dāng)時任杭州通判。每當(dāng)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潮勢洶涌澎湃,比平時大潮更加奇特,潮頭如萬馬奔騰,山飛云走,撼人心目。歷代詩人,多有題詠。蘇軾這組七絕,是其中的名作。 賞析

第一首開頭兩句:“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fēng)九月寒。”首句點明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這一年中秋,適逢晴朗,所以作者預(yù)知月亮?xí)軋A,心情也倍加欣喜。次句寫晴秋的夜晚,風(fēng)里帶有霜氣,雖在仲秋,因地近錢塘江入海之口,已有九月的寒意。作者構(gòu)想在月夜看潮,海濱一定是比較清冷的,而景象一定也更加奇妙。三四兩句:“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作者此時住在郡齋,所以招呼管門的小吏說:“這重門休得上鎖,我將要在月夜看潮呢!”白居易有憶杭州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著潮頭。”(《憶江南》)蘇軾和白居易不同,他要親臨海塘看取潮勢,并在中秋月夜看潮,這興致比白居易的“郡亭枕上看潮頭”顯得更高了。這一首只是作出看潮的打算,是一組詩的開頭。

第二首前兩句:“萬人鼓噪懾吳儂,猶似浮江老阿童。”連用兩個比喻,描繪潮來的威勢。先寫所聞,次寫所見。怒潮掀天揭地呼嘯而來,潮頭奔涌,聲響洪大,有如萬人鼓噪,使弄潮和觀潮的“吳儂”,無不為之震懾。這第一句中,暗用了春秋時代吳越戰(zhàn)爭中的一個故事。前478年(魯哀公十七年),越國軍隊在深夜中進攻吳軍的中軍,就在戰(zhàn)鼓聲中,萬軍呼喊前進,使吳軍主力于震驚之余,一敗涂地。作者借用這一戰(zhàn)役越軍迅猛攻堅的聲威,來比喻奔嘯的潮頭,非常形象。在第二句中,作者又用另一個威勢壯猛的比喻,說是怒潮之來,有如當(dāng)年王阿童統(tǒng)率長江上游的水軍,浮江東下,樓船千里,一舉攻下吳都建業(yè)(今江蘇南京)。阿童是西晉名將王浚的小名,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曾描述他當(dāng)日的軍威:“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這兩個借喻,都從海潮的氣勢著筆,是實景虛寫,藉以開拓人們的想像力。第三四句:“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是實景實寫。前兩句寫潮勢之大,這兩句寫潮頭之高。“欲識”句故作設(shè)問,以引出“越山”句的回答。這潮頭很高,越山竟好似浮在浪花中間了。越山近指吳山和鳳凰山,遠(yuǎn)指龕山和赭山,龕山、赭山在蕭山境內(nèi)對峙,形成海門。在詩人看來,海門在蒼茫浩瀚的潮水中,潮頭似卷越山而去,白浪滔天,怒潮如箭,詩的境界,也如同圖畫一樣展現(xiàn)在人的眼前了。

第三首,抒寫看潮后興起的感慨。作者乘興觀潮,原本是為縱覽海潮的壯觀而來,此刻卻頓起身世之感。他感嘆自己由京城調(diào)任在外,身世悠悠,渾無定所,和江邊的潮水一樣,潮去潮來起落不定。所以起句說“江邊身世兩悠悠”,以示悠然長往,不知何時能有歸宿。而年華易逝,白發(fā)易生,他只怕長此以往,也像滄海波濤那樣,不時掀起白頭雪浪,自己也要成為“白頭浪里白頭人”了。第二句,“久與滄波共白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感想。后兩句:“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作者看到海潮上溯,竟能逼使江水隨潮西流。江水本不能西流,但因不能與潮勢相敵,于是出現(xiàn)西流的情景。作者構(gòu)想,這可能是造物者體會到人有易老的心情,遂教江水也有西流之日,以示人生未必?zé)o再少之時,將來返回朝廷仍然有望。從歷史背景來看,作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對當(dāng)時王安石推行新政持有不同的意見。

第四首,是作者以地方官的身份,因看潮而抒發(fā)的議論。這首詩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憐借弄潮人的重利輕生,一是諷喻當(dāng)時朝廷興建水利多不切實際,害多利少,難有成效。前兩句說:“吳兒生長狎濤淵,重利輕生不自憐。”因為弄潮的人,貪得官中利物,他們冒險踏波,常有被溺死的危險。但吳越兒郎,多習(xí)于水,狎玩浪潮,不知警戒。雖然當(dāng)時也曾有旨禁止弄潮,但終不能遏止。作者時為杭州通判,對吳越人的重利輕生,產(chǎn)生憐憫的心情。后兩句詩說:“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作者揭露了當(dāng)時官府里的一種矛盾,即一方面是明令禁止弄潮,一方面主上又好興水利,好大喜功,不衡量利害得失。導(dǎo)致弄潮者又被吸引到這種水利工程中來,所以朝旨禁斷,絕無成效。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東海的海神,倘若知道當(dāng)代君王的意旨,應(yīng)該讓海邊鹽鹵之地,一齊變成肥腴的桑田,那么弄潮人就可以不必再行弄潮,而興辦海濱水利之事,也就可以大顯成效了。”詩句中帶有諷刺的意昧,因為斥鹵變?yōu)樯L铮话阏f來,只是神話,是屬于不可能成功的事。既然斷難有成,而又興辦不止,則弄潮人的災(zāi)難,也就難以擺脫。在這組詩中,只有這兩句含有譏諷。但后來的“烏臺詩案”,卻把全詩都系于其內(nèi),指控他為謗訕朝廷,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更聯(lián)系蘇軾居官時的其他詩作,大肆誣陷,想把作者置于死地,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詩獄,并累及作者的許多友人。通過此詩,可以了解宋代黨禍冤酷的一個側(cè)面。

在第五首中,作者再次抒發(fā)觀潮所得的感想,這首是組詩的最后一章,詩人純從想像落筆。前兩句:“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似霓。”是由觀潮想到《莊子·秋水》所寫河伯“望洋興嘆”這個故事。“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不見涯涘。”河伯自以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等到他東行至海,著到汪洋浩瀚的大海濤瀾,這才向海神表示自己的渺小。江神倘若東臨大海,也會有同樣的感受。長江大河也都有潮頭。詩人表示如以江河的潮水,和這樣雄偉的海潮威勢相比,那么江神河伯就像小小醯雞(即蛾蚋),是微不足道的。海若從東方駕潮而來,潮水噴吐,就像虹霓一樣,映著中秋的月色,這怒潮就更為壯觀。詩人這種來自看潮以后的觀感,雖然是以神奇想像的筆思寫出來的,但也是以事實為依據(jù)的。后兩句:“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詩人感到如此威勢巨大的潮水,要把它壓低下來,使之為人民造福,是非常不易的。詩中說,倘若能得到當(dāng)年夫差穿著水犀之甲的猛士,用上錢武肅王(錢镠)射潮的三千強弩,把它射服就范,興許是個好事。

“安得”兩字,表明詩人的愿望,也是詩人的想像。這兩句把兩個歷史故事,巧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給人以強烈的印象,“水犀手”的故事,出自《國語·越語》:“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因而戰(zhàn)勝了越國,成為一時的霸主。射潮的故事,出自孫光憲《北夢瑣言》的記載:吳越王錢镠,在建筑捍海塘的時候,為洶涌的怒潮所阻,版筑無成。后來錢王下令,造了三千勁箭,在疊雪樓命水犀軍駕五百強弩,猛射潮頭,迫使潮水趨向西陵而去,終于建成了海塘。這故事雖近神話,但說明了“人定勝天”的道理。詩人把夫差水犀軍和錢王射潮兩件事融為一體,雖然引用上稍有出入,但構(gòu)想是頗為神奇的。詩人為官杭州,也曾在西湖中建成蘇堤,攔阻湖西群山澗壑注入西湖之水,或使停蓄、或使宣泄,使之造福杭州民眾。這說明詩人也重視興修水利,只不過是從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好大喜功、害多利少罷了。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 通:缺;重巖 一作:重巒)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溯 同:溯;暮到 一作:暮至)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獻)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南北朝·酈道元《三峽》

三峽

南北朝 :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 通:缺;重巖 一作:重巒)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溯 同:溯;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 通:缺;重巖 一作:重巒)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溯 同:溯;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獻)

國中文言文 , 寫水 , 長江 , 寫景熱愛風(fēng)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fù)明。亂點碎紅山杏發(fā),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唐代·白居易《南湖早春》

南湖早春

風(fēng)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fù)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fā),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春天 , 寫水 , 寫景抒情鑿崖泄奔湍,古稱神禹跡。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zhuǎn)空山驚?貽之道門歸,了此物我情。——唐代·韋應(yīng)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

鑿崖泄奔湍,古稱神禹跡。

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zhuǎn)空山驚?

貽之道門歸,了此物我情。 寫水哲理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0501.html

“欲識潮頭高幾許,聞道潮頭一丈高” 的相關(guān)文章

千秋節(jié)是什么,古代千秋節(jié)又是什么節(jié)

千秋節(jié)是什么,古代千秋節(jié)又是什么節(jié)

今天給各位分享千秋節(jié)是什么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古代千秋節(jié)又是什么節(ji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古代千秋節(jié)這天是重陽節(jié)?還是清明節(jié)? 千秋節(jié),既不是重陽節(jié),也不是清明節(jié),而是八月初五。千秋節(jié)始自唐玄宗開元十七年,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為“千秋節(jié)”(后又稱“...

浮槎是幾月,浮槎是哪里

浮槎是幾月,浮槎是哪里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浮槎是幾月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浮槎是哪里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浮槎為什么加上月份??比如九月浮槎,八月浮槎。 如果直接翻譯可以翻譯成“四月的天空如果不扯裂了布帛來,五月拿什么為心愛的人做夾衣呢?”%...

包含胡天八月即飛雪是哪里的詞條

包含胡天八月即飛雪是哪里的詞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胡天八月即飛雪是哪里,以及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胡天八月即飛雪”的“胡天”指的是青海、新疆等地還是指蒙古、東北或俄羅斯等地? 胡指塞外,即玉門關(guān)以西,長城以北,今內(nèi)蒙西部,八月應(yīng)該是陰歷八月,那里氣...

君下巴陵是什么意思,君陵天下是什么意思

君下巴陵是什么意思,君陵天下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君下巴陵是什么意思,以及君陵天下是什么意思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下三巴是什么意思 三巴,地名,指巴郡、巴東、巴西,均在今四川省東部,早晚下三巴,預(yù)將書報家。這三巴是男主人公回家必經(jīng)的路。也籠統(tǒng)地代指家...

關(guān)于觀潮的古詩有哪些,蘇軾觀潮

關(guān)于觀潮的古詩有哪些,蘇軾觀潮

大家好,關(guān)于關(guān)于觀潮的古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蘇軾觀潮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guān)于觀潮的詩句有哪些 1.有關(guān)“觀潮”的詩句有哪些 1、海神東過惡風(fēng)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

思君下巴陵什么意思,思君下巴陵上一句

思君下巴陵什么意思,思君下巴陵上一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思君下巴陵什么意思,以及思君下巴陵上一句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回首處,不見西洲夢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把我的思念讓風(fēng)吹到西周。南風(fēng)若知道我的情意,請把我的夢吹到西洲(與她相聚)。是南朝樂府民歌名,也是樂府...

關(guān)于圓月的詩詞有哪些 關(guān)于圓月的古詩大全

關(guān)于圓月的詩詞有哪些 關(guān)于圓月的古詩大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勱P(guān)于圓月的詩詞有哪些,以及關(guān)于圓月的古詩大全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圓月的詩句 圓月的詩句如下: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6、明月出天山...

詩經(jīng)關(guān)于月的詩句有哪些 詩經(jīng)中與月有關(guān)的詩句

詩經(jīng)關(guān)于月的詩句有哪些 詩經(jīng)中與月有關(guān)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詩經(jīng)關(guān)于月的詩句有哪些,以及詩經(jīng)中與月有關(guān)的詩句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經(jīng)中關(guān)于八月的詩句 1. 詩經(jīng)關(guān)于八月的詩句 詩經(jīng)關(guān)于八月的詩句 1.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8月的詩/ 七月流火,...

林白詩有哪些 林白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林白詩有哪些 林白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林白詩有哪些,以及林白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讀詩 林白《過程》 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你是青天的云——林白《過程》 《過程》的作者林白的詳細(xì)資料。她還有什么詩...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