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哪里,李清照的如夢令是什么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李清照如夢令哪里,以及李清照的如夢令是什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碧水清波,荷塘春色,宛若一幅詩意的山水畫。微風輕拂,吹散淺淺荷香,水面也襲來陣陣涼意,攪動著清水泛著漣漪,魚兒在水下嬉戲,當看到碧波蕩漾,心想去把玩一番。畫中只有景沒有人,一定會顯得十分單調。這時,一位翩翩少女搖槳而來,前來采摘那陣陣荷香,她隨意地在水中行進,哼著曲、唱著歌,和魚兒一起在荷花中游戲,夕陽悄然來臨,水也變成了晚霞的顏色,荷葉在夕陽的映照下,變幻著色彩,似乎在歡迎夕陽的到來。
這一幕,別有一番風味,飲下一杯酒,與夕陽共醉,這樣的邂逅讓人流連忘返,我只愿在這荷葉中游玩,直到盡興。只是,似乎美景有意要把我留下來,在我準備離去的時候,忽然發現我已找不到來時的路,我只得急急忙忙地劃船,沒想到卻破壞到了這里的寧靜,水灘上的飛鳥被我的聲音驚到,爭相地飛走了,徒留碧波蕩漾,真是有趣極了!
這是李清照十分著名的一首小令,《如夢令》也是李清照最擅長的詞牌名之一,短短三十三個字,卻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幅輕松愉悅的采蓮圖,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妙齡少女愜意的生活狀態,感受到了自然的和諧與美好。
通讀她的這首詞,我們不禁去想,我們在十六歲的時候,有沒有像她一樣,沉醉過大好河山,我們可曾知道,少年時的流光,不需要粉飾,只有純粹,我們是純粹的,自然是純粹的,世界也是純粹的,朝暉夕陽,春花秋月,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奔跑,迎接屬于我們的每一天,去揮霍我們的青春,尚翊翎曾有這樣一句詩:不在乎時光地打磨,不在乎青春突然轉舵,因為生活有你有我。是啊!曾經我們擁有一個朋友時候就可以不在乎任何事情,可如今,我們身邊的朋友太多了,但我們年少時的純真似乎失掉了。
滁州西澗、約客、(李清照)如夢令的出處以及主題
《滁州西澗》,作者韋應物,選自《韋蘇州集》,主題應該是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無所作為的憂傷,著重于“自”字;
《約客》,作者趙師秀,選自《清苑齋集》,主題應該是因夜的靜謐,愈加體現作者閑適的心情,著重于“閑”字;
李清照的《如夢令》,選自《漱玉集》:
其一,常記溪亭日暮篇,體現了了作者青春年少歡快自在的心情;
其二,昨夜雨疏風驟篇,作者傷春惜花,于言語的詼諧中暗藏憂傷。
以上為個人所見,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如夢令的作者是李清照這首詞到什么地方郊游而作
如夢令的作者是李清照 宋 代的 ,詞中 誤入藕花深處 告訴我們郊游的季節是夏 ,從 興盡晚回舟 可以看出詞人玩得 很愉快 ,這首詞表現了 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疾橹R點:文學常識文學常識的拓展與延伸:李清照作品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的作者是李清照 宋 代的 ,詞中 誤入藕花深處 告訴我們郊游的季節是夏 ,從 興盡晚回舟 可以看出詞人玩得 很愉快 ,這首詞表現了 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時常記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過沉醉而忘記回家的路。
玩到盡興天卻黑了,劃小舟回去,卻不小心進入藕花塘的深處。
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一不小心卻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出自《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如夢令》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
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
如夢令 李清照 全詩
一、回答:李清照《如夢令》有兩首,以下分別列出
1、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二、擴展知識:
1、作品簡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其主要內容為:春夜里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全詞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后人對此詞評價甚高,尤其是“綠肥紅瘦”一句,更為歷代文人所激賞。
2、作品簡介:《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這首《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3、作者簡介: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并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