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里綠好在哪里,泊船瓜洲里面的綠是什么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泊船瓜洲里綠好在哪里和泊船瓜洲里面的綠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泊船瓜洲中的"綠"字好在哪里?
泊船瓜洲賞析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泊:停船靠岸.
2.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4.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數重:幾層.
6.綠:吹綠了.
7.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本詩是“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的著名例證.
還字最能體現想家.又字體現出詩人等待之漫長.還可以看出詩人思鄉但不能返鄉.詩人是無奈的,月明思鄉,人之常情,無法返鄉,身不由己.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有《臨川先生文集》.
《泊船瓜洲》中“綠”的精妙之處
詩中的“綠”字用得巧妙,自古以來廣為稱道.據南宋洪邁(《容齋隨筆》續筆卷八)記載,王安石先后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后才選定這個“綠”字.那么,這個“綠”字究竟好在哪呢?原來這個“綠”字是一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中變成了使動用法的動詞,有色彩感和動態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
從修辭上講這是一種移覺手法,也叫通感.風一般只能以聽覺和感覺辨別,但春天卻是惠風和暢,吹面不寒,過耳無聲的.現在用“綠”去描寫它,化不十分容易傳達的聽覺、感覺而為視覺,即見出春風的到來,又表現出春風到后江南水鄉的變化,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
泊船瓜洲中的"綠"字好在哪里
用“綠”字有如下四點好處:(1)能使較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說“到”、“過”、“入”、“滿”,都不免抽象,看不到,摸不著。“綠”字好在比較具體、形象,是眼睛能夠看到的。(2)能調整全篇色彩。作詩猶如繪畫,著色太濃,會使人感到眼花繚亂,情意反被沖淡;著色太淡,難免讓人感到單調,一般人都喜歡濃淡相當?!熬G”字,不濃不淡,自然本色,能起到調整全篇色彩的作用。(3)“綠”字是入聲字,是響字?!对娙擞裥肌肪砣岢鲞^“眼用響字”的理論,就是一句之中謂語所用的字,要念起來響亮一些。古人把上、去、入三聲統稱為仄聲,又根據韻母收音的特點,把平、上、去三聲統稱為舒聲,把入聲稱為促聲。平聲字,念起來高而平,尾音便于拉長,可確定為響字,這一點大家一般容易理解。促聲韻的字,一發即塞,這樣倒給人“脆”的感覺,念起來,比上聲、去聲字似乎要響亮一些。所以這個“綠”字念起來干脆而又響亮,讓人耳目為之一新。(4)能喚起切合詩歌主旨的聯想?!熬G”字用法唐詩屢見。如立為《題農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李白《侍從宜春苑賦柳色聽新鶯百囀歌》:“東風已綠瀛洲草”。常建《閑齋臥雨行藥至山館稍次湖亭》:“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主人出門綠,小隱湖中花”。為什么唐人的詩句均含“綠”而不出名。而王安石的這句詩卻十分出名,原因有二:其一,是修改了十多次才定“綠”字,是重修改煉字的典型例子,成了文學創作中用字的佳話。其二,就是“綠”字能喚起切合詩歌主旨的聯想。王維《送別》詩:“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說明春草綠時容易引起思歸的念頭,說“又綠江南岸”,就很自然引起下句“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感慨。
王安石寫的《泊船瓜洲》中的“綠”好在哪里?
告訴您最簡單的答案:
“綠”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把春風擬人化了,更增添了動態美。
有春天的色彩感覺,讓人滿目綠色,春天氣息感受無遺。
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泊船瓜洲》詩中的“綠”是什么意思?好在哪里?
《泊船瓜洲》中的“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用“綠”,有春天的色彩感覺,生動形象,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也很有動感,好像春風將綠色帶到江南,吹過,然后江南便開始變綠。
1.《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這首詩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暖和的春風啊,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
3.《泊船瓜洲》創作背景是: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隨父王益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有著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為 同平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泊船瓜洲》的寫作時間長期以來也有爭議,雖然都認為寫于王安石晚期,但具體的說法主要有三種意見:
①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后所作;
②神宗熙寧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
③神宗熙寧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
4.毋庸諱言,用綠字描寫春風,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晴聽新鶯百囀歌》:“春風已綠瀛洲草,紫段紅樓覺春好?!?丘為《?題農父廬舍》:“春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溫庭筠《敬答李先生》:“綠昏晴氣春風岸,紅漾輕輪野水天”,?常建的《閑齋臥雨行藥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等,都為王安石提供了借鑒,但從表現思想感情的深度來說,上述數例,而“山門”“山”“草”皆可綠,而江南岸的綠卻是頗有動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 綠 字好在哪里
"綠"本來是顏色的形容詞,用在泊船瓜洲這首詩里就成了動詞,把“江南岸”的動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表達出來了.既能表達春風來了,又能表達景物的變化.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