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三秋什么意思,三秋是指秋天還是晚秋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晚三秋什么意思,以及三秋是指秋天還是晚秋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三秋指的是什么?
一般就用金秋啊
下面是引用的分析,借鑒
三秋:古時人們將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別稱為孟秋、仲秋、季秋,合稱“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時亦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九月,如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之句。
九秋:整個秋季共分為九旬,故古人有時也用“九秋”來代稱秋天。如晉代詩人張協的《七命》詩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風飆。”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屬金,故稱“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奉和圣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一詩中就有這樣的句子:“金天凈兮麗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詩陳子昂亦有詩曰:“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
素秋或素節:古人認為,秋天的顏色為五色(青赤白黑黃)中的“白”,故稱。有時指重陽節,有時則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有詩云:“我來夏云初,素節今已屆”(《水谷夜行寄蘇子美》)。
金素: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編撰的《昭明文選》輯南朝宋代山水詩人謝靈運《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術職期闌署,理棹變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商秋:因晚秋寒風凄厲,故以五音(宮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應,故名。晉代潘尼《安石榴賦》中有句云:“商秋授氣,收畢斂實。”
勁秋:指肅殺的寒秋,因秋風勁吹,故名。晉代陸機《文賦》中有句曰:“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
泰秋:泰,物豐,謂其時安泰吉祥。《管子·出國軋》有這樣的記載:“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發。”
西陸:古代指太陽運行到西方七宿的區域,本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別稱,后亦代稱秋天。如晉代司馬彪《讀漢書》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陸之秋”之句,唐初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中亦曰:“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學說,秋色為白,秋又為收獲儲藏季節,故稱。如《爾雅·釋天》曰:“秋為白藏,冬為玄英。”
爽節:秋季天高氣爽,故有此稱。南朝齊詩人謝目兆《奉和隨王殿下詩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靜,神居肅且深……淵情協爽節,詠言興德音”的句子,有時亦代指重陽節,如唐代李適《重陽日中外同歡,以詩言志,因示群官》一詩中有句曰:“爽節在重九,物華新雨余。”
三秋是指什么
詩句“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出自唐代詩人李嶠的《風》
風
作者:李嶠
年代:唐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
注釋:
解落:散落。
三秋:秋季三個月,即指整個秋天。
二月:早春,農歷二月。
翻譯:風吹落了很多的秋葉,催開了早春二月的鮮花;吹過江,卷起千層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萬竿的竹子。
簡析:
秋風一吹來,便會使枝葉零落,令人感到蕭瑟、凄涼;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風一起,花朵綻放花蕾,大地又充滿了生機。有時大風從江面上吹過,掀起千尺巨浪,有時微風吹入竹林,千萬根竹子隨著風東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是一首歌詠風的詩。在詩人眼中,風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會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面貌,給人不一樣的感受。詩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觀察。
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中“三秋“的出處釋義來自哪里?
"三秋"理解為“九月”,或“年半”,兩種皆有可能。
這句話出于《詩.采葛》。全詩是——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可知,“三秋”一定不指三個月,前一句說到“三月”了。、“三秋”是“三年”么,肯定也不是,后一句也說了“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古時,有“孟秋”“仲秋”“季秋”說法。一年四季,一季三月。若“三秋”是指“孟秋”“仲秋”“季秋”,實際上還是三個月,又繞回去了。
《毛詩正義》注曰:“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此解不無道理。一年四季,每季三月,“秋季”亦三月。所以,“三秋”,即三個秋季,“謂九月也”。這是“三秋”為九個月說法的由來。
殷商歷法,只有“春”“秋”兩季。有人認為,從卜辭看,晚商或有三季。但此說似乎證據尚不充分。西周立國,沿用殷歷,仍然是“春”“秋”兩季。“春”“秋”兩季為一歲,一季就是半年了。
《采葛》,歸于《詩.王風》,是平王東遷后洛邑一帶的民歌,這樣看,此時的“秋”,很可能指一年中刨去“秋”的半年而剩下的半年。“三秋”,就是一年半了。這是說“三秋”為“年半”的原因。
《采葛》詩中所云“三秋”,或為“九月”或為“年半”,這兩種可能性都有。有一點可以確定,所云之“秋”,都是指“季”,恰好在詩中前面“三月”和后面“三年”之間,“月”“季”“年”依次排列,這才說得通。
金風吹過三秋晚,重陽佳節九日歡。這句詩中的“三秋晚”、“九日歡”是什么意思?
從“金風”來看,指金秋,所以節令在秋天,三秋還是指秋,故“三秋晚”應指金秋之夜,“九日”即指重陽節這一天,故“九日歡”應指重陽節這一天的歡樂。這首詩多用互文手法,但語意似顯重復過多,不算上上佳作。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