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虛閣在哪里,澄鮮閣在哪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澄虛閣在哪里,以及澄鮮閣在哪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歐陽修《真州東園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歐陽修:真州東園記
歐陽修
真為州,當東南之水會,故為江淮兩浙荊湖發運使之治所。龍圖閣直學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許君子春之為使也,得監察御史里行馬君仲涂為其判官。三人者,樂其相得之歡,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監軍廢營,以作東園,而日往游焉。
歲秋八月,子春以其職事走京師,圖其所謂東園者,來以示予曰:“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臺,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虛之閣;水,吾泛以畫舫之舟。敞其中以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為射賓之圃。芙蕖芰荷之的歷,幽蘭白芷之芬芳,與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陰。此前日之蒼煙白露而荊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影,動搖而上下。其寬閑深靚,可以答遠響而生清風。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風雨、雕鼯鳥獸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圖之所載,蓋其一二之略也。若遭升于高以望江山之遠近,嬉于水而逐魚鳥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畫者,吾亦不能言也。其為我書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沖也。四方之賓客往來者,吾與之共樂于此,豈獨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臺日益以新,草樹日益以茂,四方之士無日而不來,而吾三人者有時而皆去也。豈不眷眷于是哉!不為之記,則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謂三君子之材賢足以相濟,而又協于其職,知所后先,使上下給足,而東南六路之人,無辛苦愁怨之聲。然后休其余閑,又與四方之賢士大夫,共樂于此。是皆可嘉也。乃為之書。廬陵歐陽修記。
古代山水游記,種類甚多,論其內容,有的是自己所躬親游歷的山水,也有不少并非自己所身游目擊。原因是游記作者官高名顯,那些附庸風雅的人自然便要假良工之筆,以傳不朽,于是就出現了應請捉筆的游記文學。歐陽修確實不愧為一代文宗,他的《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等篇,均記自己所筑所游,傳神寫照,趣意盎然。然而即使應請捉筆如《真州東園記》,也堪稱大匠運斤,路數自有妙處。
真州,宋置,元仍之,治所在揚子縣。明廢州置儀征縣。即今江蘇之儀征。作者一開始便開門見山地點出真州在政治,軍事、文化以及地理上的重要性:“當東南之水會,故為江淮兩浙荊湖發運使之治所。”因此,為州牧者的政教風化絕對關系著一郡的安危治亂。恰好兩位發運使與一位判官“相得”甚歡,說明他們精誠團結,政績可觀。于是便因“暇日”、得“廢營”以“作東園而日往游焉”,字里行間無一不在暗示他們并非不務政事,漁肉百姓,而是于閑暇之日,登覽游觀,陶冶情操。第一段指出了“真州東園”的緣作,繳足了題面,并為末一段張本。
第二段,乃本《記》之主干。真州東園之具體情狀景致,歐公未得身游目存,所以只好由子春來加以描繪。先說東園形勢:園廣百畝,一派氣象。前有流水橫亙,右有碧池蕩漾,北面高臺聳之。臺之上有“拂云亭”,可以仰望蒼穹;池之旁有“澄虛閣”,能夠俯察游魚,水之中有“畫舫”,何妨泛游清歌。園之正中,寬敞悅目,建有“清宴之堂”,以供游人茶酒清談;園之后面,開闊空曠,辟為“射賓之圃”,足令游客娛樂嬉戲。寥寥數語,已將東園之大概活脫端出。
下面,又將今日東園之美景與昔日之荒涼凄慘作比照,從效果上烘托了東園之美和建園功德。修整之后的東園,芙蓉芰荷,賞心悅目;幽蘭白芷,芬芳撲鼻;佳花美木,交相輝映。而這百花園圃,以前竟是蒼煙白露,荊棘叢生之地。如今高樓巨閣,寬敞閑靜,清風徐徐而生,水光瀲滟,深靚清徹,可以回遠響而生清風。如此清麗之境,以前竟是廢墟斷垣,荒溝頹塹之處。而今每逢嘉時令節,士女游賞,歌管響徹云霄。而此極樂世界,以前卻是風雨晦冥,鳥獸出沒之所! 以上三個對比,重在突出末一個,要說明“三人者”建園林,非獨樂也,而是與賓客賢士同樂,這和《醉翁亭記》所揚美的樂民之所樂,醉能同其樂,有著共同的情感。
以上所寫東園景色,燦然如畫,俱在目前,讀者已有身臨其境之感。然而作者并不就此打住,又借子春的述介說:“凡圖之所載,蓋其一二之略也”,將東園之美景頓增千倍。因為圖中所畫,既然只不過是一二大略而已,那末全部園景必是更多更美。于是再借其語作進一步描繪說,至于登覽游眺,嬉水逐樂,則“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正是良工畫不出,“吾亦不能言”,只在登覽者領悟味賞而已。此處采用烘云托月之法,突出了東園的風神和情韻。末尾一句,點明子春求為作記的愿望。
第三段雖然仍是子春所說,但已由上面對景物的描繪轉入人事的發揮。真州居天下之要沖,東西南北,賓客如云,凡至東園者,都共樂于此,可見并不是這“三人”以及“州人士女”獨樂的地方。東園乃天下人之東園,池臺日新,草樹日茂,名聲也就一天大似一天,天下的士人沒有一天不來的。但這三人卻總有一天要調任他職離去的,而依依眷戀之心豈不日益加深呢!于是說:“不為之記,則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宛轉地解釋了求記的目的和意義。
第四段,乃是歐陽公由子春語中所提煉升華的評語,與首段遙相呼應。三君子“才賢”“相濟”,而又“協于其職,知所后先,使上下給足”,而東南之地,民“無辛苦愁怨之聲”。此處先從政績入手,捉住根本。接著又強調“休其余閑”,與天下人“共樂于此”。如此政通人和,風俗清美,與民同樂,的確堪為為政者楷模,所以說“是可嘉也”。
通觀全篇,雖在作記,然突出強調的是為政者應先務政績,再講逸樂,而且是與天下同樂。游覽風景,而不忘天下,其美好的心靈境界已躍然紙上,震蕩著千古讀者。
圓明園有什么著名景點
1、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殿位于圓明園正宮門內,為圓明園四十景之首,正大光明景區包括正大光明殿及大宮門區,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
正大光明殿,其名是說相近開闊,正氣凜然。這部分的建筑是完全依照紫禁城里太和殿復制而成的。這里既是朝會聽政的地方同時又是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每年萬壽宴(皇帝生日)、千秋宴(皇后生日)都要在這里舉行。
2、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號稱園中小廬山,仿照江西廬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觀魚,仿照杭州西湖勝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擺設巧宴盛會。西面隔河為小匡廬,后有龍王廟。東為含韻軒、一堂和氣、自得軒、嵐鏡舫,北部花港觀魚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的意境。
3、方壺勝境
方壺勝境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方壺勝境基本建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位于福海東北岸灣內,四宜書屋之東,涵虛朗鑒之北。是后代眾多學者考證后公認的圓明園中最為宏偉美麗的建筑,是以人們想象中的仙山樓閣為題材而建造的。
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樓閣中供奉著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偉輝煌,是一處仙山瓊閣般著名景觀,主題閣樓實為一座寺廟建筑。
4、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該景位于福海北岸,與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輕音樂同名,是圓明園內西湖十景之一。西鄰廓然大公,北靠四宜書屋,東接雙峰插云和藏密樓。
5、海岳開襟
海岳開襟建于圓明園中長春園的西湖內,臺基為圓形,直徑近百米,上下兩層,漢白玉石憑欄圍繞。正樓為四出軒式的三層樓閣,下層為海岳開襟,南檐題“青瑤嶼”三字;中層為得金閣,題“天心水面”四字;最上層題“乘六龍”三字;臺的四面各設牌樓一座。外側對稱布置配殿、牌坊、方亭和圓廊,是一處輝煌端莊的建筑景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正大光明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峰秀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方壺勝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平湖秋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海岳開襟
箘圃隔囂紛,閑來衣練裙是什么意思
“箘圃隔囂紛,閑來衣練裙”的意思是:竹園隔住了外面的喧囂和紛擾,閑來無事穿上那白色絹裙。這兩句詩描寫了一副清凈悠閑的園田景象,表達了一種安逸舒適的自由生活。
這兩句詩出自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的一首五言律詩《澄虛閣》。全詩如下:
箘圃隔囂紛,閑來衣練裙。
檻邊生靜意,水底見微云。
斜照回晴景,幽芳襲薄薰。
主人多賦詠,不減沈休文。
作者簡介: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關于澄虛閣在哪里和澄鮮閣在哪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