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人有哪些,唐宋名人有哪些名字
大家好,關于唐宋名人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唐宋名人有哪些名字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唐宋八大家都有誰?為什么那么多名人就只有這把人?
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
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后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
以后不久,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萬歷七年(1579年),《唐宋八大家文抄》由其侄茅一桂初刊于杭州,世稱“虎林本”。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
由于這八位作家的文學觀點比較接近,都主張實用,反對駢體,他們的散文創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經提出,便為后人普遍接受,成為文學史上的專有名詞,給予當時和后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擴展資料
“唐宋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蘇轍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合稱“三蘇”,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
雖是父子兄弟,但三人秉性風格迥異。“大蘇”蘇軾的文學成就最高,名氣最大;弟弟“小蘇”擅長政論和史論,縱談天下事,官做得最大,政績斐然。
四川眉山地靈人杰,兩宋期間,共有886人考取進士,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進士之鄉”。在唐朝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進士不但要測試考生經史典籍,還要考核治國能力及詩詞歌賦,考試過程繁瑣,還要皇帝親自點選,錄取率為百分之二三,五十歲能考中的人,還算“年輕人”。蘇軾二十歲,蘇轍十八歲考中進士,卓爾不凡。
蘇家先祖蘇味道,打小天資聰穎,二十歲考中進士,在武則天稱帝時做了宰相,與同時代文學家杜審言(杜甫的祖父)、崔融、李嶠并稱“文章四友”;蘇轍的祖父蘇序樂善好施,處事有條不紊,雖年老開始作詩,進展極快,可惜他的詩并未流傳下來。
蘇洵不喜歡走仕途之路,參加一次科舉考試未中,便不再攻讀經史,醉心山水,實打實的“宋代驢友”;蘇轍的母親程氏“喜讀書”、“識大義”,家境富有。
蘇軾年幼時不愛讀書,帶著弟弟游走于眉山的山水之間,其父的極力勸說不起任何作用。某一天蘇洵靈光閃過,想到了一個法子:挑選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書籍“躲”在角落品讀,當兩個孩子圍攏過來時,故意把書“藏”起來。這不由得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待蘇軾外出,倆人把書“偷”出來認真閱讀,漸漸地對讀書產生了興趣,養成了勤奮讀書的好習慣。
雖是親兄弟,蘇軾和蘇轍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大兒子熱情奔放,心直口快,小兒子沉靜恬淡,謹慎持重。登山臨水時,蘇軾總是率先而行,而蘇轍要觀察一番,才肯踱步;一幅好字畫置于眼前,蘇軾會歡呼雀躍,而蘇轍會淡然接受,喜悅之情從不會掛在臉上。
蘇洵深知孩子的脾氣,對兩人的名字也極為講究,名字里大有乾坤。
“軾”是車上的前排扶手,在車的最顯眼處,最易惹禍處,每遇不平事,不吐不快,無意中得罪不少人。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顧后,三思而后行;“轍”是車輪軋出的痕跡,有功不賞,有難不擔,善處福禍之間也。字“子由”,希望“動輒由他”,不必擔心福禍。
盡管蘇洵沒有在科舉考試當中取得成功,但其兄弟都是科舉出身,蘇家有著很好的家學傳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作家網--清代選壇上的唐宋八大家
唐詩宋詞有哪些代表人物
唐詩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白、杜甫、王勃、王維、孟浩然等;宋詞代表人物有有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晏殊等詞人。不論是唐詩還是宋詞,都是我國文化史上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一,唐詩代表人物
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李白留給后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
2.杜甫:杜甫詩風老成穩健,傾向現實主義。他的全部詩作,一方面反映了一個誠實的知識分子一生的遭際,同時也是唐帝國由盛轉衰那段歷史的真實寫照。
3.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4.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5.孟浩然: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
二,宋詞代表人物:
1.蘇軾: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2.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詩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3.柳永:婉約派代表人物,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4.李清照: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5.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宋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唐詩
唐宋八大家分別是誰 唐朝有幾位
唐宋八大家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唐朝有兩位,是柳宗元和韓愈。
唐宋八大家個人簡介
一、柳宗元 ,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二、韓愈 ,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有《韓昌黎集》傳世。
三、歐陽修 ,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四、蘇洵 ,字明允,一說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擅長于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
五、蘇軾 ,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六、蘇轍 ,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時期官員、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欒城集》等行于世。
七、王安石 ,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吊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
八、曾鞏 ,字子固,江西撫州南豐人,出生于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后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唐宋名人有哪些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唐宋名人有哪些名字、唐宋名人有哪些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