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龜是什么字,元和龜是什么字怎么讀
很多朋友對于元和龜是什么字和元和龜是什么字怎么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元和龜組成的字念什么
黽
讀音:yuán
釋義:大鱉:黽魚。癩頭黽。黽鳴鱉應(喻一唱一應)。
簡介:黿(學名:Pelochelys cantorii)又名沙鱉、藍團魚,是黿屬動物下三個物種中的一種,也是鱉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可長到6英尺長(約2米)。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曾經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巴布亞新幾內亞,由于過度捕殺,已經極度瀕危,屬于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Ⅱ級。
“元”字頭下面給個“龜”是什么字?
黿:
拼音:yuán
1、繁體字:黿?(黿)
2、釋義:大鱉:黿魚。癩頭黿。黿鳴鱉應(喻一唱一應)。
3、出處:【名】?
動物名,亦稱“綠團魚”,俗稱“癩頭黿”〖soft-shelledturtle〗,爬行綱,鱉科。吻突而短,長不及眼徑的一半。腳上有較寬的蹼?
魚鱉黿鼉。——《墨子·公輸》?
又如:黿鼎(烹黿的鼎);黿鼉(大黿與鼉龍);黿橋(以黿鼉為橋梁。形容帝王出駕行列之盛大)
4、組詞:
(1)玄黿
基本解釋:蜥蜴。
(2)黿漦
基本解釋:古代傳說神龍的唾液化為玄黿,玄黿爬進周厲王后宮,童妾遭之而孕,后生褒姒。見《史記.周本紀》。后世因用"黿漦"比喻禍國的女子。
(3)黿臛 ?
基本解釋:黿羹。泛指美食。
(4) 黿壑 ?
基本解釋:黿所居的穴。指大海深處。 ?
(5)黿鼎 ?
基本解釋:春秋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以享諸大夫。子公(公子宋)入﹐先動食指,公聞而弗與。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事見《左傳.宣公四年》﹑《史記.鄭世家》。后用以為典。
元下面加一個烏龜的龜念什么?
黿字,讀音:yuán
黿拼音:yuán,注音:ㄩㄢˊ,部首:黽部,部外筆畫:0畫,總筆畫:12畫
五筆:FQKN,倉頡:MMUU,鄭碼:BDKZ,四角:10716
筆順:一一ノフ丨フ一丨フ一一フ
釋義:大鱉:黿魚。癩頭黿。黿鳴鱉應(喻一唱一應)。
擴展資料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黿鼈[yuán biē]
鱉類。
2、玄黿[xuán yuán]
蜥蜴。
3、黿魚[yuán yú]
爬行動物,外形像龜,吻短,背甲暗綠色,近圓形,長有許多小疙瘩。生活在水中。也作元魚。也叫癩頭黿。
4、老黿[lǎo yuán]
黿的俗稱。
5、黿橋[yuán qiáo]
即黿梁。
6、黿鼉[yuán tuó]
大鱉和豬婆龍。
上面元下面龜念什么字
[ yuán ]?
黿
解釋
大鱉?:~魚。癩頭~。~鳴鱉應(喻一唱一應)。是龜鱉科中的一屬,特點是體型大,體重可達100公斤。該屬共有3種,其中2種生活在新幾內亞島,另外一種生活在亞洲。
組詞
1.黿鳴鱉應[ yuán míng biē yìng ]:比喻互相感應,一倡一和。
2.黿臛[ yuán huò ]:黿羹。泛指美食。
3.黿梁[ yuán liáng ]:《竹書紀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伐 楚 ,大起九師,東至于 九江 ,叱黿鼉以為梁。”后因以“黿梁”借指帝王的行駕。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賦》:“視鱣岫之吐翕,看黿梁之交積。”
4.老黿[ lǎo yuán]: 黿的俗稱。
造句
1.《左傳》記有公子宋奪食進恭黿肉的故事,“染指”一詞也來源于此。
2.請大夫們吃黿肉,請了子公而又不給他吃,“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
3.黿肉多膠質,夏天會自然成膠凍,其食用價值居猴腦、熊掌之上,但禁止食用。
4.狗肉與黿肉全部賣光了,只剩下一鍋原(黿)汁湯,樊噲就用黿湯煮狗肉,味道仍為鮮美,留下了獨特的工藝配方,被稱為“黿汁狗肉”,世代相傳至今。
5.樊噲為了不讓劉邦再尾隨混吃狗肉,一天,他背著劉邦,帶著打狗用的繩套,將老黿捉住拖回家中,當夜就把老黿宰了,又殺了幾條狗與老黿同煮,不料,狗肉更為鮮美異常,黿肉一熟,濃香傳遍全城四鄰村莊。
6.黿全身是寶,肉性溫、營養價值高,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用炙黿甲泡黃酒,可治瘰癘、惡瘡、痔瘺、風頑疥瘡及殺蟲,驅風之效”;內臟用于殺百蟲、解丹毒、續筋骨、治婦人血熱;脂可治麻風;膽性寒有毒、化生姜薄荷葉,可作催吐劑,亦可治喉痛,富于腹汁的黿裙與熊掌并列,為最名貴佳肴,難怪《左傳》中有鄭靈公和公子宋為爭食黿肉,染指于鼎的記載。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