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法一卒是多少人,司馬法中一卒為多少人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司馬法一卒是多少人,以及司馬法中一卒為多少人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根據古司馬法的記載一乘為多少人制?
根據古司馬法的記載,一乘為75人制。
乘,古代戰車的基本編制單位。分為攻車和守車兩種。每攻車1乘,載甲士3人,按左、中、右排列,居左的甲士持弓,主射,稱“車左”或“甲首”;居右的甲士持矛,主擊刺,稱“車右”;居中的甲士駕御戰車,稱“御者”。另配馬4匹、牛12頭,步卒72人,兵力共為75人。即《司馬法》所言:“長轂一乘,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演變
《漢書·刑法志》亦云:“戎馬四匹,兵車一乘,牛十二頭,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每守車一乘,據《孫子》注引曹操《新書》云:“炊子十人,守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另有一說,每攻車一乘的兵力,前后有變化,西周時為甲士10人,步卒30人,共40人,后來演變為甲士3人,步卒72人。
古代一乘是多少人?
?一乘100人,其中包括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記:“廣有一卒,卒偏之兩”。一卒,《司馬法》說:“百人為卒。”就是說楚軍一乘攻車(廣)配備一百名步卒,比中原七十五人的編制要多。一卒,包括三名甲士在內。另外,據說一輛守車有二十五名役徒,從屬于攻車。
這樣,楚軍一乘兵力總計就為一百二十五人了。二十五人為一兩,二兩一偏,二偏一卒。兩下有伍,五人為伍。卒、偏、兩、伍即楚軍年戰兵的結構層次。
乘字詳解:
乘(拼音:chéng、shèng),現代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于商代甲骨文。乘是會意字,其字形像一個人在樹上,“乘”的本意就是登上去,讀chéng。由此引申,指坐車船,人在車上叫“乘車”,在船上叫“乘船”。
“乘”還有順應和趁著的意思,如:乘風破浪、乘虛而入。“乘”又指乘法,其含義為一個數字在另一個數字之上。“乘”又讀shèng,古代稱四馬一車的兵車為一乘;春秋時晉國的史書稱“乘”,后來通稱一般的史書。
誰譯下,或說下:主要是不懂"卒","行".
卒(zú):軍隊編制。《周禮·地官》以百人為卒,卒有卒長。《司馬法》亦以“百人為卒”。《國語·齊語》以二百人為卒,由連長統率。
行(háng):古代的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為一行。“陳勝、吳廣皆次當行。”《史記?陳涉世家》
于是讓跟從出征的人,每一百人為一卒,出一頭豬;每二十人為一行,出狗和雞各一只,召令巫史寫出征表文,用咒語詛咒它。
古代一乘代表多少人?三百乘是多少?
千乘之國:乘,音shèng,意為輛,戰車。這里指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車的國家,即諸侯國。
一乘即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共計100人。
三百乘即車上甲士900人,車下步卒21600人,后勤人員7500人,共計30000人。
常有根據諸侯國的兵力將各國稱為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說法,皇帝也因此而常被稱為“萬乘至尊”
擴展資料:
古代的車除了供貴族乘坐外,主要是用來作戰。一個國家兵車的多少,常常成為綜合國力的象征。因此就有了“百乘(shèng)之國”、“千乘之國”甚至“萬乘之國”的說法。指古代稱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乘”作為乘車是一車四馬;作為戰車,應理解為一個戰斗單位。
車上有御(駕車的)、射(主要攻擊力量)、車右(防衛的)3人,車下75個步兵,一乘指75人的兵員。
古代乘車很講究禮儀。貴族出行所用的車,左為尊者,中間是御者(駕車的人),右邊是陪乘人稱驂乘(參乘),其任務在于隨侍尊者,防備車輛傾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千乘之國
古代打仗出三百車什么的,一車代表什么意思?有多少人?
一說35人,一說75人甚至100多人
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早期軍隊的主力是戰車兵。商周時當時的一輛戰車乘員3人,左側的“車左”持弓箭射擊,是主要的攻擊力量,為一車之長,號為甲首;右側的“車右”持戈矛,以勾刺殺敵,又稱“驂乘”;中間的甲士為馭手,駕駛戰車。春春秋時期步兵逐漸成為獨立的兵種,與車兵并列。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仍有戰車兵,與步兵混編,依舊是作戰兵種。西漢也仍然有“車士”的編制,以及在直屬朝廷的北軍中有專門的“虎賁校尉”,有“車騎將軍”名號。后世車兵沒落,東漢后車兵不再是獨立的兵種。直到約1500年以后,隨著火器的發展,明代軍隊又出現 “車兵”兵種。嘉靖(1522—1565)后直屬朝廷的“三大營”全都有車兵編制。
楚軍一乘戰車的編制,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記:“廣有一卒,卒偏之兩”。一卒,《司馬法》說:“百人為卒。”就是說楚軍一乘攻車(廣)配備一百名步卒,比中原七十五人的編制要多。一卒,包括三名甲士在內。另外,據說一輛守車有二十五名役徒,從屬于攻車。這樣,楚軍一乘兵力總計就為一百二十五人了。二十五人為一兩,二兩一偏,二偏一卒。兩下有伍,五人為伍。卒、偏、兩、伍即楚軍年戰兵的結構層次。楚軍一乘比中原多一兩,正是楚人歷來重視少兵的反映。
司馬法一卒是多少人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司馬法中一卒為多少人、司馬法一卒是多少人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