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塞外的古詩有哪些,描寫塞外的詞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描寫塞外的古詩有哪些,以及描寫塞外的詞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邊塞的詩句古詩
描寫邊塞的詩句古詩如下:
1、《登單于臺》(唐)張蠙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這首詩描寫邊塞風光,表現了塞外生活的艱苦和詩人在邊關經歷的真情實感。頷聯將“白日”、”黃河’”對舉,在遼闊蒼茫之中,有壯麗多彩之感。頸聯繼續寫景,運用比擬手法,寫出風如雷響,驚心動魄;沙似浪翻,歷歷在目。尾聯寫詩人從單于臺上向北眺望陰山,但見雄關似鐵,緊閉不開,戒備森嚴。語句渾樸,境界開闊,有“盛唐氣象”。
2、《書邊事》(唐)張喬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漢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
此詩是寫作者游歷邊塞的所見所聞。全詩抒寫詩人于邊關的所聞、所見、所望、所感,意境高闊而深遠,氣韻直貫而又有抑揚頓挫,運筆如高山流水,奔騰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蕩氣回腸,韻味無窮。
3、《紫騮馬》(唐)李白
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
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
白雪關山遠,黃云海戍迷。
揮鞭萬里去,安得念春閨。
此詩創作于盛唐時期,描寫了一位征人遠戍,思念在家的妻子的形象。前四句寫征人所乘之紫騮馬,后四句寫征人想念在家的妻子。詩人用一往情深的筆觸,真摯熱烈的情懷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抒發了征人對妻子的愛戀與懷念之情。
描寫邊塞的古詩有哪些
描寫邊塞的古詩如下: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2、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曾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3、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王昌齡《塞下曲·其二》
邊塞
我國四大邊塞詩人是: 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唐代邊塞詩人主要的代表作家是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崔顥等。
隋唐以來一百幾十年中,由于邊境戰爭的頻繁,疆土的擴大,以及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人們對邊塞生活漸漸關心,對邊塞的知識也豐富了,他們對邊塞不僅不感到那么荒涼可怕,而且還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邊塞當作求助功名的新出路。 在這些社會歷史條件下,從隋代以來,邊塞詩不斷增多,四杰和陳子昂對邊塞詩又有新的發展。
到盛唐時期,邊塞生活已經成為詩人們共同注意的主題。但在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邊塞生活體驗的高適和岑參,王昌齡、李頎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績。他們從各方面深入表現邊塞生活,在藝術上也有新的創造,大大地促進了盛唐詩歌的繁榮。但上述詩人的優秀作品也并不限于邊塞詩。
描寫塞外的古詩詞有哪些?
(1)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2)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3)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尸,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4)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5)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6)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 一作:向月)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7)月夜憶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8)逢入京使
唐代: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9)從軍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譯文:
身經沙場百戰鐵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敵人重重包圍。
突進營壘,射殺呼延大將,獨自率領殘兵千騎而歸。
(10)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云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描寫塞外的詩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題解】
此詩是作者最負盛名的邊塞詩佳作之一,作于唐天寶十四載(755),時作者任職于北庭都護、持節充伊西節度使封常清幕中。詩描寫塞外雪天冰地壯麗景象。全篇充滿奇情妙思,給人以瑰異壯美的感受。武判官,不詳。
【作者】
岑參,唐代詩人,生平見前遼寧《營州歌》詩。
【注釋】
①白草:西北地區所特產的一種草名,即芨芨草。②胡天:指西北地區的天氣。③忽如:一作“忽然”。④梨花:喻雪。⑤珠簾:裝飾著珠子的門簾。羅幕:絲織的帳幕。⑥狐裘:狐皮衣服。錦衾:織綿被。⑦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控:引、拉。⑧都護:唐朝于西北邊疆設都護使。此處都護和將軍均為泛指。⑨瀚海:中國北方東起興安嶺西麓,西至天山東麓的大沙漠,東北至西南綿延2000多公里,浩瀚如海,故名,也以之代指西域廣漠的地區。闌干:縱橫。⑩愁云:指陰云。慘淡:凄涼暗淡。⑾中軍:原是主帥親自率領的軍隊,這里借指主帥的營帳。⑿此句謂用少數民族樂器演奏勸酒。⒀轅門:軍營門。⒁掣:扯動。翻:飄動。⒂輪臺:唐時輪臺縣舊址在今新疆米泉縣境。⒃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中國新疆中部,西端伸入中亞細亞,全長2500公里。
【今譯】
狂風席卷著大漠北塞,
吹折堅韌的白草,倒落如踩。
北疆的八月,
就有大雪將天地鋪蓋。
好似突然一夜之間春風吹來,
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飄飄而落,
打濕了簾珠,結冰在帷幕綺羅。
狐皮裘再不覺暖和,
錦緞被褥也覺單薄。
將軍的獸角硬弓也凍得拉不開,
都護的鎧甲鐵衣難穿著。
浩瀚的沙漠處處縱橫
百丈巨冰,
慘淡的愁云凝滯
仿佛壓低了天空。
中軍帥中擺下酒筵,
為武判官歸京送行,
胡琴、琵琶伴著羌笛,
起舞和鳴。
紛紛揚揚的暮雪
飄落在軍營轅門,
寒風狂舞著紅旗,
紅旗被凍挺凝結
成為一抹靜止的紅云。
山回路轉,再也見不到
遠行的人,
雪地上空留下一排,
馬兒行走的蹄痕。
【賞析】
送別詩,唐人膾炙人口的佳作可謂多矣,而像這首把雪景與別 情,——而且是塞外如此奇偉壯麗的雪景與別情融為一體之作, 似屬絕無僅有。
開篇兩句,以“北風”引出“飛雪”;“八月即飛雪”寫了塞外早雪 的特點。下兩句,曰“忽如”,見得風起雪至,來得又是這樣的迅疾, 極言氣候變化之大,暗寫塞外特點;“千樹萬樹”,雪壓枝條,宛如春 風送暖,梨花盛開,描繪了塞外的奇麗風光。不但寫景真切,又顯 示出詩人驚嘆贊賞的心情與豪爽豁達的襟懷。這兩句歷來被人稱 道,絕非偶然。以上四句,緊扣“雪”字寫塞外特點,無處不奇,下文 則從“寒”字落筆繼續寫“雪”。“散入”句,忽以細致的描摹寫飛雪 入幕,從而也把讀者帶進中軍帳內。
下面三句著眼于帳內“將軍”、 “都護”諸人的感覺,以夸飾手法多層次地描寫了大雪帶來的嚴寒: 狐裘不暖,錦衾嫌薄,角弓難控,鐵衣難著。帳內如此,帳外又當如 何,讀者自不難得之言外。以上四句是從感受寫寒。“瀚海”兩句, 再將鏡頭從帳內拉出,一下一上,一地一天,天空仍是陰云凝聚,而 地面卻已被堅冰復蓋了。這兩句是從自然景物寫寒。由雪壓枝條 而堅冰復地,寫景中已暗寓時間的推移過程于其間,意味著別時已 近。所以在寫滿天陰云時卻說“愁云”,已微逗別情,接著便自然轉 入送武歸京。在這樣的時刻與環境中送別友人,不也有點不尋常 的奇味么?“中軍”兩句,寫設宴餞行,席間鼓樂齊奏,帳中寒意頓 消,可見宴間情緒之熱烈,送者之殷切。“紛紛”兩句,寫轅門外的 雪景,意味著武氏將行,送者心里別是一番滋味。這時寫景,設色 巧麗,白中有紅,冷中有熱,巧妙地表現了惜別與祝愿相共的心理。 末四句寫武判官終于在一望無際的雪海中別去。“山回路轉不見 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凝望友人,以至于身影消失,唯見雪上馬蹄 的遺跡,此中不但可以看到一個佇立不歸的形象,其依依惜別的誠 摯情誼也溢于言外。滿目皆雪,一股涼意混和著別緒不禁浸潤 心田。
全詩以雪起,以雪終,中間寫寒,實則也是寫雪,塞外奇麗的雪 景貫串終始,并以深摯的別情鑲嵌其中,既情意含蓄,又奇恣酣暢, 境界雄闊,這也是岑參對邊塞詩有創新的表現。
描寫邊塞的古詩10首
描寫邊塞的古詩10首有《塞下曲》、《折楊柳》、《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暖川》、《鎮西》、《觀獵》、《夜上受降城聞笛》、《涼州詞》、《雁門太守行》、《關山月》。
1、《塞下曲》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寫軍令整肅,次首寫戰事之烈,末寫軍中慶功之宴,詩語皆有頌美之意,與他作描寫邊塞寒苦者不同。
2、《折楊柳》
和花香雪九重城,夾路春陰十萬營。惟向邊頭不堪望,一株憔悴少人行。楊慎《升庵詩話》評此詩云:此詩意言粉飾太平于京都,而廢弛防守于邊塞也。按楊評是也,蓋用對比作法,不明言作意而自見。
3、《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火來即舉烽火,寫邊塞戍卒之苦,極蒼涼之致。
4、《暖川》
胡風凍合鸊鵜泉,牛馬千群逐暖川。塞外征行無盡日,年年移帳雪中天。首二句寫游牧民族生活中偉大畫面,三四寫征戍軍人在冰天雪地中度著漫長歲月。兩相對照,使人生南來軍士不及北地牛馬之感。
5、《鎮西》
天邊物色更無春,只有牛羊與馬群。誰家營里吹羌笛,哀怨教人不忍聞。唐代詩人《塞上》、《塞下》諸曲,其所描繪邊塞寒苦與軍士勤勞之作,皆有不滿之意見于言外。
6、《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此王維《觀獵》詩前四句,一作張祜作。
7、《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首二句先將邊塞荒寒夜景寫出,在此時此際忽聞何處胡笳聲,引起征人萬里離鄉之感,故盡望鄉也。
8、《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是一首邊塞詩,但與別的邊塞詩不同,它寫的不是黃沙漫漫、旌旗飛揚的戰場,而是將士們一次難得的歡聚。
9、《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是為數不多運用大量環境描寫來襯托,尤其是這種壓抑的環境來襯托將士作戰。
10、《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運用夸張手法,描寫了邊塞的勁風。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