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神弦曲如何翻譯,神弦曲 李賀 翻譯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賀的神弦曲如何翻譯,以及神弦曲 李賀 翻譯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神曲社會搖的英文名字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同名名人有1940年出生的當代英語教授等。
詳細信息:
姓名:李賀 別名:詩鬼、李昌谷 國籍:中國-唐朝 出生地: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 出生日期:790年(庚午年) 逝世日期:816年 職業:詩人 主要成就:開創“長吉體”詩歌 代表作品:《李憑箜篌引》、《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秋來》
目錄李賀—唐代詩人李賀軼事詩詞特色史書傳記詩作概覽李賀年譜重要箋注傳世精品李賀故里紀念建筑展開李賀—唐代詩人李賀軼事詩詞特色史書傳記詩作概覽李賀年譜重要箋注傳世精品李賀故里紀念建筑展開
關于李賀的故事: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評論《水滸傳》時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嘔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這里所說“嘔血”一事,跟晉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親喪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來并“因吐血”之事大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隱所寫《李長吉傳》里的李賀少年寫詩故事。
李賀天才早熟,他在七歲時便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當即就名動京城。其時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大文豪韓愈及侍郎皇甫湜聽說有這種奇事后,開始還不大相信,說:“要是古人,那還罷了;而今天居然有這樣的奇人,那我們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說罷,二人便聯袂著要去探訪個究竟了。
見到李賀還是個小不點兒的孩子時,兩位大人當即遂出題讓他寫作,以便驗證李賀到底有無真才實學。這李賀卻也并不驚慌,向兩位大人深施一禮,然后便援筆寫了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名作《高軒過》,這首古詩說的是: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韓愈他們見李賀詩中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自信和淵博,謙虛和恭敬,是他們很久都沒有見到過的,當即便驚喜萬分地對之夸贊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虛傳哪!”在離開時,他們還熱忱地邀請李賀到他們府第中作客。經過這次來訪,李賀的詩名遂越發大了。但許多嫉妒李賀的人說他父親名字叫“李晉肅”,其中的“晉”跟進士的“進”同音,那是“家諱”,是不能去參加進士考試的;這害得大文豪韓愈寫了一篇著名的《諱辨》來為之辨解。然而,李賀此后的仕途竟因這些小人的惡意中傷,終究沒能去參加進士考試,從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貧困的因子。
但李賀的寫作狀態卻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贊嘆的。他寫詩不急著立題,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發現題材,挖掘題材。他經常騎著一匹瘦馬,帶著家中的小童子,邊走邊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來了靈感,他便把所想到的靈感火花急速記錄下來,并把它們投進小童子所背負著的小錦囊里。一到家里,他連飯也來不及吃,遂從小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進去的斷章零句,當即進行整理,并把它們寫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詩作。他母親看到這種情況,既心疼又欣慰地說道:“唉,看來我這寶貝孩子寫作時非要嘔出心吐出血來,才肯罷休的呀!你怎么竟連飯也要忘記了去吃呢?”
事實上,正是李賀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之中,所以他所創作的大量詩作都成為后人一再贊嘆的對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③
這首五言絕句,絕大多數人在小學時就已讀到過的。而人們面對那些惡劣環境下的現實時,動輒就會說“這真是‘黑云壓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對知名作家余秋雨進行攻擊時所集納的一本名叫《石破天驚逗秋雨》的書,如同上述列舉的,究其實,這書名如同上述所引詩句也都是李賀詩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見,李賀詩篇的應用機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賀之所以能有這么個令人欣喜的結果,跟他當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進行“嘔心瀝血”的創作態度大有關系。[2]
詩詞特色:
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 李賀題跋像[3],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煉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云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說,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稱為"詩鬼"。
長吉詩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較多地寫古體詩、寫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詩作無一首七律。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借古寓今,或諷或嘆,靈活多變,渙然有新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籍)、王(建)”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隱、溫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辟的道路。宋人賀鑄、周邦彥、劉克莊、謝翱、文天祥,元人薩都剌、楊維楨,明人湯顯祖,清人曹雪芹、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
杜牧(《李長吉歌詩敘》)贊之為“騷之苗裔。”王夫之(《唐詩評選》)說:“長吉于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毛先舒《詩辨坻》說:“大歷以后,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語,渾于用意。”薛雪(《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溫助教(即溫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棅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匯》);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注凡例》);黎簡甚至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毛澤東主席與陳毅元帥探討詩詞時也曾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致陳毅》)
毋庸諱言,李賀的詩也有不少缺點。一方面由于過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語意晦澀、堆砌詞藻,藝術形象欠完整,情思脈絡欠連貫。杜牧含蓄地說:“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錢鐘書評曰:“長吉穿幽入仄,慘淡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4]《談藝錄》另一方面由于李賀仕進無路,體弱多病,盡管是一個青年詩人,術特色李賀的詩想象力豐富,意境詭異華麗,常用些險韻奇字,作品中出現的“死”字達20多個﹐“老”字達50多個,風格同唐朝其他詩人迥然不同。他的詩作內容有一部分承襲了屈原《楚辭》中《山鬼》,《國殤》等篇的傳統,如《神弦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另一部分則很有現實主義風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貧民生活的艱苦。同時他的詩中也流露出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貶李者說是“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甚至認為是“詩之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 王世貞用一個“過”字來簡要概括長吉詩,還是很有道理的。
詩作概括:
李賀一生,以詩為業。他的《高軒過》贊韓愈和皇甫湜的詩文“筆補造化天無功”,也可以作為他的自我評贊。他的詩,包括四方面內容:
(1)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他寫這類作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早年家居昌谷,鄰近洛陽到長安的大道,征調運輸所必經,使他對人民所受重賦剝削,統治階級所為淫奢惡行,有所見聞;后來京城羈旅,游歷南北,貴族官僚的腐朽驕奢,宦官集團的亂政無能,藩鎮割據的禍國殃民,貪官污吏的橫行不法,下層人民的受苦受難,進一步激發詩人的憤慨。李賀所寫這一類詩篇,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相當廣闊,有的是直陳時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隱射抨擊永貞宮變的,如《漢唐姬飲酒歌》;②批判唐憲宗沉湎迷信、追求長生的,如《仙人》《昆侖使者》《神弦》《苦晝短》《官街鼓》;③擁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的,如《秦王飲酒》《雁門太守行》《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④揭露藩鎮禍國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無門》;⑤ 反映權貴驕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榮華樂》《秦宮詩》《牡丹神曲》《夜飲朝眠曲》《貴公子夜闌曲》《嘲少年》《梁臺古愁》;⑥諷刺宦官專權、亂政無能的,如《呂將軍歌》《感諷五首》(其二)《感諷六首》(其二、四);⑦反映邊塞敵人侵擾、抗敵士兵艱苦生活的,如《摩多樓子》;⑧揭露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諷五首》(其一);⑨同情妃嬪悲苦生活的,如《宮娃歌》《堂堂》;⑩反映少數民族軍事活動的,如《黃家洞》。
(2)個人發憤抒情。李賀有積極用世的政治懷抱,雖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纏身,存在“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開愁歌華下作》)的消沉情緒,但也有許多詩篇反映對“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滿,表現“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淪,發出“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的豪言壯語,更滿懷著“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雄心壯志。《贈陳商》、《送沈亞之歌》《野歌》《致酒行》等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3)寫神仙鬼魅的題材。長吉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奔放熱烈的浪漫主義情懷,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話人物,銀河、月宮等天國風光,出現在《天上謠》《夢天》等名作中,極盡奇麗譎幻之觀。但長吉詩也有另一種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灑空草”(《感諷五首》其三)、“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百年老梟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弦曲》),這也是后人稱其為“詩鬼”的重要原因。李賀詩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為他極度坎坷的人生有時令他極度的迷茫苦悶,然而更多的是體現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天上謠》),“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浩歌》)等詩肯定了萬事萬物的變化,指出了滄海桑田、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神弦》、《苦晝短》等詩更是直接寫出神鬼的虛誕,矛頭直指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唐憲宗,抨擊他一心追求長生不老的荒唐。杜牧說:“梗莽邱隴,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敘》),是對這類詩篇的總評。
(4)詠物等其他題材。其中如《李憑箜篌引》《申胡子觱篥歌》《聽穎師彈琴歌》等,通過“石破天驚”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繪音樂家的高超技藝和動人的音樂美,并抒發了作者的懷抱,給人以很深的感受。《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贊頌了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手工藝。《羅浮山人與葛篇》,描寫織布老人織雨剪湘的絕技。還有《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借詠筍以贊美青春的活力;《馬詩二十三首》(長吉屬馬),借詠馬以反映現實政治,抒發作者的憤激心情。后兩組詩并且運用了李賀不常用的絕句形式。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頭歌》一類作品,則體現了作者對貴族婦女生活的態度(一說新婚燕爾描寫自己的妻子)。[6]
傳世精品:
《高軒過》
《夢天》
《雁門太守行》
《致酒行》
《李憑箜篌引》
《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
《秦王飲酒》
《老夫采玉歌》
《野歌》
《苦晝短》
《馬詩二十三首》
《仁和里雜敘皇甫湜》
《感諷五首》
《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羅浮山人與葛篇》
《天上謠》
《浩歌》
《秋來》
《蘇小小墓》
李賀故里:
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故里在當今宜陽縣三鄉鄉的昌谷。
宜陽三鄉村東的連昌河源于陜縣,自西北向東南穿谷而過,經洛寧縣東北境入宜陽三鄉,注入洛河,昌谷就在連昌河與洛河的匯合處,昌谷之名即以連昌河谷而得。舊《宜陽縣志》載:“長吉(李賀)多才,棲息昌谷”。在李賀的詩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為題的作品。據《南園十三首·其二》的“宮北田塍曉氣酣”句,宮即連昌宮,為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建,又有玉陽宮、蘭昌宮之稱。連昌宮的遺址,就在連昌河谷,李賀的故宅離連昌宮不遠。西有“漢剎云山”(光武廟),南有女幾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連昌河西岸。當年的眾多權貴名人,如武則天、唐玄宗、張九齡、岑參、韓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這里都有吟詠唱和的詩文。
紀念建筑:李賀死后葬隴西(今在甘肅省隴西縣昌谷鄉袁家灣),俗稱“學士墳”。《鞏昌府志》記載:“仁壽山在南一里,其山系秦嶺支脈,逶迤千余里,至郡之陽而止。右有懸泉,如匹練,近無矣。其上有文昌閣、魁星樓,其背有李賀墓。”乾隆版《隴西縣志》亦載:“仁壽山在城西南里許……其上有李賀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興修農田水利時墳丘被毀。
重要箋注:
1杜牧《李長吉歌詩敘》
2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
3《新唐書 文藝志》(其中記載李賀詩集有五卷本,較之“小李杜”的記載多出了一卷,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賀歌詩編》
5南宋本《李長吉文集》
(主要有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后兩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還多出了一個外集)
6 南宋 吳正子《李長吉詩箋注》(這是現存的李賀詩歌的最早注釋本,其中的內容有題解、校勘、注釋、箋疏四個部分,吳氏還詳細論證了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的流變與特點)
7《四庫全書》中將劉辰翁評與吳正子評合為一本,題名為《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四庫館臣評此二書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鑿其說,猶勝諸家之淆亂。辰翁論詩以幽雋為宗,逗后來竟陵弊體。所評杜詩,每舍其大而求其細。王士禛顧極稱之。好惡之偏,殆不可解。惟評賀詩,其宗派見解,乃頗相近,故所得較多。”
8明代 徐渭 董懋策 評注的《唐李長吉詩集》
9明代 曾益 注釋的《昌谷集》
10明代 余光解 《昌谷詩集》
11明代 黃淳耀 評注的《李長吉集》
12明清之際 由姚佺箋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孫之蔚等七人評注的《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
13清代 姚文燮 注《昌谷集注》
14清代 劉嗣奇 輯評之《李長吉詩刪注》
15清代 李汝棟 選注《昌谷集注》
16清代 王琦 箋注之《李長吉詩匯解》(此作為李賀詩歌評點集大成者,分為校注、匯解兩大部分,錄詩分卷,均依吳正子的注本。明清以來成就最高,流傳最廣。四卷并外集共收詩二百四十一首,又從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靜女春曙曲》和《少年樂》,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為李賀集各種舊注本中存詩最多者)
17清代 吳汝綸 評注之《李長吉詩評注》
18清代 方世舉 批點之《李長吉詩集批注》(方世舉的評點也值得一讀,所評點的長吉詩,過尋于姚佺等人箋注《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評詩一百九十首,有總批數則,批語中特以“以長吉之近律者與律同為標明”)
19清代 黎簡 評點黃淳耀評本之《李長吉集》
20清代 陳本禮 注《協律鉤玄》
21清代 李裕 辯注《昌谷集辯注》
22葉蔥奇 疏注之《李賀詩集》(此作十分重要,與南宋吳正子的《李長吉詩箋注》,清代王琦的《李長吉詩匯解》為三座里程碑)
23李衍 箋注之《李賀詩校箋證異》
24劉斯翰 選注之《李賀詩選》
25吳企明、尤振中先析之《李賀詩選析》
26楊抱樸 《詩鬼之詩》
27傅經順 主編之《李賀詩歌賞析集》
28朱自清《李賀年譜》及《補記》
不寫了,再寫手就殘;
李憑箜篌引原文及翻譯
李憑箜篌引的作者是:李賀,朝代:唐朝。
李憑箜篌引原文: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李憑箜篌引翻譯: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云凝聚起來不再飄游。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樂聲直沖云霄,沖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
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幻覺中仿佛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帶雨的七言古詩詞
1.帶有雨字的古詩50首
帶有雨字的古詩50首: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約客》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過伶仃洋》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王禹偁《點絳唇》 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
-毛熙震《清平樂》 寫雨的詩詞佳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晴卻有晴。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春雨過楓橋。
雨狂風正惡,勿厭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支春帶雨。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江雨靡靡江草齊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來風滿樓 雨過天青云破處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大雨落幽燕 白雨亂珠跳入船 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風雨》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兩漢樂府《上邪》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兩漢樂府《迢迢牽牛星》 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
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南北朝·何遜《臨行與故游夜別》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南北朝·何遜【相送》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唐·白居易《長恨歌》 青草湖中萬里程,黃梅雨里一人行。
愁見灘頭夜泊處,風翻暗浪打船聲。——唐·白居易《浪淘沙》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
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唐·白居易《楊柳枝》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唐·白居易《夜雨》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簌簌,江蘺濕葉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唐。
2.帶“雨”字古詩詞 包括題目,作者越多越好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詩 名: 八月二十二日寓直玉堂,雨后頓涼 類 別: 七言絕句 作 者: 范成大 雨意蒸云暗夕陽,濃薰滿院落花香。
題詩弄筆北窗下,將此工夫報答涼。 詩 名: 八月望夕雨 類 別: 七言絕句 作 者: 徐凝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蕭蕭不可聞。
如練如霜在何處,吳山越水萬重云。 詩 名: 八月五日喜雨,初陽臺上作 類 別: 七言律詩 作 者: 楊維楨 敲門空過太史宅,曳杖卻上初陽臺。
雷從葛仙井底起,雨自黃妃塔上來。 官軍捷報銅鉈陌,山人酒瀉白螺杯。
憑誰得知詩句好,山東李勛今有才。 詩 名: 八月一日微雨驟涼 類 別: 七言古詩 作 者: 陸游 流汗沾衣喘不供,孰知有此快哉風! 新涼忽覺從天下,殘暑真成掃地空。
恰轉輕雷過林塢,已吹好雨到簾櫳。 幽人病愈閑無事,剩賦歌詩樂歲豐。
詩 名: 巴東遇小雨(一) 類 別: 七言絕句 作 者: 陸游 暫借清溪伴釣翁,沙邊微雨濕孤篷。 從今詩在巴東縣,不屬灞橋風雪中。
詩 名: 芭蕉雨 類 別: 其它 作 者: 楊萬里 芭蕉得雨便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 細聲巧學蠅觸紙,大聲鏘若山落泉。
三點五點俱可聽,萬籟不生秋夕靜。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即休。
詩 名: 白樂天有渭上雨中獨樂 類 別: 五言古詩 作 者: 張耒 罷官臥窮巷,值此云物稠。 連延經旬雨,城市欲行舟。
柱礎變坳塘,瓦溝成暴流。 蕭然殘暑退,寒事戒衣裘。
老人朝睡足,起坐梳白頭。 呼童飭晨餐,薪濕爨婦愁。
洗我朱提杯,不復具肴羞。 一觴已徑醉,萬事良悠悠。
詩 名: 白馬津阻雨 類 別: 七言律詩 作 者: 司馬扎 津樹蕭蕭旅館空,坐看疏葉繞階紅。 故鄉千里楚云外,歸雁一聲煙雨中。
漳浦病多愁易老,茂陵書在信難通。 功名倘遂身無事,終向溪頭伴釣翁。
詩 名: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類 別: 五言律詩 作 者: 杜甫 吾舅政如此,古人誰復過。 碧山晴又濕,白水雨偏多。
精禱既不昧,歡娛將謂何。 湯年旱頗甚,今日醉弦歌。
詩 名: 寶公祈雨感應 類 別: 七言律詩 作 者: 范成大 膴原龜坼暮春時,夾路爐薰共禱祠。 喚起云頭千嶂涌,飛來雨腳萬絲垂。
無情梅塢猶紅綻,有意秧田盡綠滋。 大施門開須滿愿,愿均此施匝天涯。
詩 名: 暴雨 類 別: 五言古詩 作 者: 陸游 風怒欲掀屋,雨來如決堤。 孤燈映窗滅,羈鳥就檐棲。
暑令方炎赫,秋聲忽慘凄。 傳聞漲江水,已斷瀼東西。
詩 名: 暴雨 類 別: 七言絕句 作 者: 韋莊 江村入夏多雷雨,曉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幾許,南湖今與北湖平。
3.以雨開頭的四句七言律詩
雨過天青云破處,者(這)般顏色作將來(著色如雨過天青)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東樓》 雨過天青云破處,者(這)般顏色作將來(著色如雨過天青)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李商隱《無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七律《臨安春雨初霽》 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 》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杜牧 唐《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春雨過楓橋——唐張祜《楓橋》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樂》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支春帶雨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江雨靡靡江草齊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4.帶雨的詩句
帶雨的詩句包括:
1、唐代王維《渭城曲》
原文: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2、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啊!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3、唐代杜牧《清明》
原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4、唐代韋應物《滁州西澗》
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
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
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5、南宋趙師秀《約客》
原文: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
梅子黃時,家家都被籠罩在雨中,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
時間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震落了點油燈時燈芯結出的疙瘩。
6、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7、南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
原文: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8、南宋翁卷《鄉村四月》
原文: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月到了,沒有人閑著,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9、南宋楊萬里《舟過安仁》
原文: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
一只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槳,坐在船中。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原來他們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10、南宋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
原文: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譯文:
衣服上沾滿了旅途上的灰塵和雜亂的酒的痕跡。出門在外去很遠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沒有一處是不讓人心神暗淡和感傷的。
我這一輩子就應該做一個詩人嗎?為什么騎上瘦驢在細雨中到劍門關去?
5.帶“雨”字古詩詞 包括題目,作者越多越好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 名: 八月二十二日寓直玉堂,雨后頓涼 類 別: 七言絕句 作 者: 范成大 雨意蒸云暗夕陽,濃薰滿院落花香。
題詩弄筆北窗下,將此工夫報答涼。 詩 名: 八月望夕雨 類 別: 七言絕句 作 者: 徐凝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蕭蕭不可聞。
如練如霜在何處,吳山越水萬重云。 詩 名: 八月五日喜雨,初陽臺上作 類 別: 七言律詩 作 者: 楊維楨 敲門空過太史宅,曳杖卻上初陽臺。
雷從葛仙井底起,雨自黃妃塔上來。 官軍捷報銅鉈陌,山人酒瀉白螺杯。
憑誰得知詩句好,山東李勛今有才。 詩 名: 八月一日微雨驟涼 類 別: 七言古詩 作 者: 陸游 流汗沾衣喘不供,孰知有此快哉風! 新涼忽覺從天下,殘暑真成掃地空。
恰轉輕雷過林塢,已吹好雨到簾櫳。 幽人病愈閑無事,剩賦歌詩樂歲豐。
詩 名: 巴東遇小雨(一) 類 別: 七言絕句 作 者: 陸游 暫借清溪伴釣翁,沙邊微雨濕孤篷。 從今詩在巴東縣,不屬灞橋風雪中。
詩 名: 芭蕉雨 類 別: 其它 作 者: 楊萬里 芭蕉得雨便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 細聲巧學蠅觸紙,大聲鏘若山落泉。
三點五點俱可聽,萬籟不生秋夕靜。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即休。
詩 名: 白樂天有渭上雨中獨樂 類 別: 五言古詩 作 者: 張耒 罷官臥窮巷,值此云物稠。 連延經旬雨,城市欲行舟。
柱礎變坳塘,瓦溝成暴流。 蕭然殘暑退,寒事戒衣裘。
老人朝睡足,起坐梳白頭。 呼童飭晨餐,薪濕爨婦愁。
洗我朱提杯,不復具肴羞。 一觴已徑醉,萬事良悠悠。
詩 名: 白馬津阻雨 類 別: 七言律詩 作 者: 司馬扎 津樹蕭蕭旅館空,坐看疏葉繞階紅。 故鄉千里楚云外,歸雁一聲煙雨中。
漳浦病多愁易老,茂陵書在信難通。 功名倘遂身無事,終向溪頭伴釣翁。
詩 名: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類 別: 五言律詩 作 者: 杜甫 吾舅政如此,古人誰復過。 碧山晴又濕,白水雨偏多。
精禱既不昧,歡娛將謂何。 湯年旱頗甚,今日醉弦歌。
詩 名: 寶公祈雨感應 類 別: 七言律詩 作 者: 范成大 膴原龜坼暮春時,夾路爐薰共禱祠。 喚起云頭千嶂涌,飛來雨腳萬絲垂。
無情梅塢猶紅綻,有意秧田盡綠滋。 大施門開須滿愿,愿均此施匝天涯。
詩 名: 暴雨 類 別: 五言古詩 作 者: 陸游 風怒欲掀屋,雨來如決堤。 孤燈映窗滅,羈鳥就檐棲。
暑令方炎赫,秋聲忽慘凄。 傳聞漲江水,已斷瀼東西。
詩 名: 暴雨 類 別: 七言絕句 作 者: 韋莊 江村入夏多雷雨,曉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幾許,南湖今與北湖平。
6.帶“雨”字的古詩詞
太多了,找到的一些在下面了: 北山之什·大田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桑扈之什·角弓 雨雪瀌瀌 見晛曰消 莫肯下遺 式居婁驕 桑扈之什·角弓 雨雪浮浮 見晛曰流 如蠻如髦 我是用憂 查慎行 雨過桐廬 雨蓑煙笠嚴陵近, 曹操 對酒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江總 雨雪曲 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
虞世南 奉和幽山雨后應令 雨歇連峰翠, 王勃 郊興 雨去花光濕, 陳子昂 答韓使同在邊 雨雪顏容改。 孟郊 游終南龍池寺 雨開山更鮮。
張籍 江村行 雨中移秧顏色鮮。 張籍 寄和州劉使君 雨后山光滿郭青。
韓愈 石鼓歌 雨淋日炙野火燎, 韓愈 雨中寄張博士籍侯主簿喜 雨慣曾無節, 李賀 秋來 雨冷香魂吊書客。 李賀 羅浮山人與葛篇 雨中六月蘭臺風。
李賀 神弦曲 雨工騎入秋潭水。 孟浩然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雨后宜返照。
孟浩然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 雨隨階下云。 王昌齡 巴陵別劉處士 雨雪候音旨。
王昌齡 九江口作 雨開浸陽秋。 王維 秋夜獨坐 雨中山果落, 王維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雨中春樹萬人家。
王維 輞川別業 雨中草色綠堪染, 崔顥 雁門胡人歌 雨里孤峰濕作煙。 白居易 讀《漢書》 雨來同日滋。
白居易 村居臥病三首其三 雨來苗漸大。 白居易 司馬宅 雨徑綠蕪合, 白居易 續古詩十首其四 雨長彼何因。
白居易 續古詩十首其四 雨露長纖草, 白居易 有木詩八首其一 雨露助華滋。 白居易 捕蝗 雨飛蠶食千里間, 白居易 陵園妾 雨露之恩不及者,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其四 雨多落為萁。
雨來苦愁悲。 雨來亦怨咨。
雨冷不成絲。 白居易 朝歸書寄元八 雨后清和天。
白居易 禁中秋宿 雨冷通中枕。 白居易 客路感秋寄明準上人 雨霽山河清。
白居易 醉后走筆酬劉五主薄長句之贈,兼簡張大、賈二十四先輩昆季 雨天連宿草堂中, 白居易 答韋八 雨多紅萼稀。 白居易 宿桐廬館同崔存度醉后作 雨滴梧桐山館秋。
白居易 長安早春旅懷 雨灑輕黃柳條濕。 白居易 微之宅殘牡丹 雨打風摧花不全。
白居易 秋蟲 雨夜愁人耳。 白居易 感元九悼亡詩因為代答三首-答謝家最小偏憐女 雨荒春圃唯生草, 白居易 微之到通州日授館未安見塵壁間有數行字讀之即仆舊詩其落句云綠水紅蓮一朵開千花百草無顏色然不知題者何人也微之吟嘆不足因綴一章兼錄仆詩本同寄省其詩乃是十五年前初及第時贈長安妓人阿軟絕句緬思往事杳若夢中懷舊感今因酬長句 雨淋江館破墻頭。
白居易 醉后題李馬二妓 雨中神女月中仙。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庾三十二補闕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員外竇七校書 雨露各沾濡。
白居易 初到江州寄翰林張李杜三學士 雨露施恩無厚薄, 白居易 春末夏初閑游江郭二首其一 雨埋釣舟小, 白居易 百花亭晚望夜歸 雨聲蕭颯渡江來。 白居易 四十五 雨鬢半蒼蒼。
白居易 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 因敘嶺南方物以諭之,并擬微之送崔二十一之作。 雨黑長楓人。
白居易 潯陽春三首-春去 雨度江頭送暮春。 白居易 元十八從事南海欲出廬山臨別舊居有戀泉聲之什因以投和兼伸別情 雨露初承黃紙詔, 白居易 后宮詞 雨露由來一點恩,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雨師習習灑, 雨衙少辭牒, 白居易 秋池二首其二 雨余蟬聲歇。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 雨來萌盡達, 白居易 過元家履信宅 雨淋歌閣欲傾欹。 白居易 池上小宴問程秀才 雨滴篷聲青雀舫, 白居易 裴常侍以題薔薇架十八韻見示因廣為三十韻以和之 雨夜泣蕭娘。
白居易 閑園獨賞 因夢得所寄蜂鶴之詠,因成此篇以和之。 雨添山氣色,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見招早出赴會馬上先寄六韻 雨暗三秋日, 白居易 閑適 雨雪寒供飲宴時。
白居易 五年秋病后獨宿香山寺三絕句其二 雨散云飛盡不回。 白居易 閑坐看書貽諸少年 雨砌長寒蕪, 李紳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 雨寒日暖常斯須。
李紳 別連理樹 雨露曾沾自不枯。 李紳 渡西陵十六韻 雨送奔濤遠, 李紳 拜三川守 雨晴郊藪謬隨車。
李紳 端州江亭得家書二首 其一 雨中鵲語喧江樹,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 雨蒸蟲沸渭, 元稹 陪張湖南宴望岳樓,稹為監察御史,張中丞知雜事 雨籠衡岳是南山。 元稹 夜坐 雨滯更愁南瘴毒, 元稹 雨聲 雨點荷心暗復明。
元稹 酬樂天雨后見憶 雨滑危梁性命愁, 元稹 樂府古題出門行 雨澤隨客意。 元稹 夢游春七十韻 雨來春欲暮。
杜甫 攜妓納涼晚際遇雨(其二) 雨來沾席上 杜甫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絕奉答二絕 雨映行宮辱贈詩 杜甫 夔州歌十絕句 雨隨神女下朝朝 杜甫 答鄭十七郎一絕 雨后過畦潤 杜甫 九日寄岑參 雨腳但如舊。 杜甫 秋雨嘆三首其一 雨中百草秋爛死, 杜甫 北征 雨露之所濡, 杜甫 夏日嘆 雨降不濡物, 杜甫 宿贊公房 雨荒深院菊, 杜甫 狂夫 雨□(裹里換邑)紅蕖冉冉香。
杜甫 石筍行 雨多往往得瑟瑟, 杜甫 朝雨 雨燕集深條。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雨腳如麻未斷絕。
杜甫 重游何氏五首其四 雨拋金鎖甲, 杜甫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其二 雨來沾席上, 杜甫 秋雨嘆三首其三 雨聲颼颼催早寒, 杜甫 大云寺贊公房四首其二 雨瀉暮檐竹, 杜甫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其一 雨映行宮辱贈詩, 李白 妾薄命 雨落不上天。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其二。
神弦曲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神弦曲
[作者] 李賀 ? [朝代] 唐代
西山日沒東山昏,鏇風吹馬馬踏云。畫弦素管聲淺繁,
花裙繂(纟蔡)步秋塵步秋塵。桂葉刷風桂墜子,青貍哭血寒狐死。
古壁彩虬金帖尾,雨工騎入秋潭水。百年老鸮成木魅,
笑聲碧火巢中起。
《神弦曲》作者李賀簡介
李賀(公元790年——816年),字長吉,漢族,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20歲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后由于文學名氣很高,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賀本來胸懷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這樣一個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稱病辭去官職,回福昌老家過上隱居生活。李賀常騎著一頭跛腳的驢子,背著一個破舊的錦囊,出外尋找靈感。他的詩作想像極為豐富,經常套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過早地殞落了,年僅27歲。
李賀的其它作品
○ 雁門太守行
○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 南園十三首·其五
○ 李憑箜篌引
○ 將進酒·琉璃鐘
○ 李賀更多作品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