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是詞牌名嗎,虞美人是詞牌名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虞美人是詞牌名嗎,以及虞美人是詞牌名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虞美人是詞么?如果它是詞為什么沒有詞牌名?
虞美人就是詞牌名,有好幾首詞,其中以【南唐】李煜寫的最有出名。
相傳虞美人花與項羽的美人虞姬有關。虞姬自殺后血染之地長出了一種鮮紅的花,后人把這種花稱作“虞美人”。后人欽佩美人虞姬節烈可嘉,創制詞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為曲名,訴一縷衷腸。“虞美人”因以為名,逐漸演化為詞牌名。
虞美人這個詞牌名的由來?
關于“虞美人”名稱的來源,有多種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項羽之姬妾,常隨侍軍中。漢兵圍項羽于垓下,羽夜起飲帳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
又草名,別稱麗春花、錦被花,花有紅、紫、白等色;傳說此花聞《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動。王灼《碧雞漫志》卷四:“《虞美人》,《脞說》稱起于項籍‘虞兮’之歌。予謂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唐時,非也。
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作劍光飛,青血化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舊曲聞來似斂眉。’又云:‘當時遺事久成空,慷慨尊前為起舞。……然舊曲三,其一屬中呂調,其一中呂宮,近世轉入黃鐘宮。”
擴展資料:
《虞美人》最有名的作品當屬千古詞帝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為亡國之君,李煜詞基調哀傷,凄絕,而這也似乎也奠定了《虞美人》詞牌的哀傷,后世詞人們和作《虞美人》,也多是哀傷之語。
作為千古詞帝的李煜,他的詞浸潤著命運無常的哀傷,讀來讓人身臨其境,頓感凄楚,抒發了亡國之后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詞語言明凈、凝練,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作者凄楚的愁思貫穿其中,感人至深。
納蘭性德的《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人生悲傷之事,還有天人永隔。納蘭性德與妻子素來恩愛,可妻子早逝,留給納蘭性德無限的思念。
這首詩開篇回憶自己與妻子相戀時的情景,接著述說妻子離開后,自己半生孤獨,眼淚經常沾濕枕頭。詩中的這些生活化的描寫將作者的思念之情表達得十分深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虞美人
虞美人是詞嗎?
虞美人,詞牌名;
詞牌名『虞美人』的來歷 :
近日查了虞美人的來歷,終于證實詞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
唐代有無名氏所作的《虞美人》一詞,就是寫虞姬的:
帳中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攬衣推枕愴離情,遠風吹下楚歌聲。正三更。
烏騅欲上重相顧,艷態花無主。手中蓮鍔凜秋霜,九重歸去是仙鄉。恨茫茫。
辛棄疾《虞美人》也是:
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 ,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驀然斂袂 ,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部分詞牌出處:
1: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珊屯瘢?髡呔徒?饈狀拭??棟迪恪貳?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4: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5: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6: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稱《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7: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8: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0: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后取用為詞調。
11: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常用于詠水仙。
15:六丑周邦彥自創。后人覺《六丑》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說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說: “這曲子叫《六丑》,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丑》?”周邦彥答道:“因為它沖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 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16: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17: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18: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19: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20: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21: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
22: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后改用為詞牌。
23: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24:青玉案 詞牌名。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25: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偽托。
26: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27:如夢令 相傳后唐莊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臺山采藥遇仙女的典
29: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30:少年游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31: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于《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32: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34: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35: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后進入教坊。
36: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37: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后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40: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游仙詠》等。
41: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據說取名于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42: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43: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說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44: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45: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說《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閱后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虞美人詞牌名來歷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此調原為唐教坊曲,該詞牌名來歷是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虞美人》詞牌名的來歷:相傳虞美人花與美人虞姬有關。楚漢相爭,西楚霸王兵敗烏江,聽四面楚歌,自知難以突出重圍,便勸所愛的虞姬另尋生路。虞姬執意追隨,拔劍自刎,香消玉殞。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了一種鮮紅色的花,后人便把這種花稱作“虞美人”。后人欽佩美人虞姬節烈可嘉,創制詞曲時,變常以“虞美人”三字作為曲名,以訴衷腸。
虞美人因此逐漸演化為詞牌名。
虞美人的意思
虞美人是詞牌名。
虞美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以李煜詞毛文錫詞為正體,李詞為雙調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毛詞為雙調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兩仄韻,三平韻。
另有五十六字兩仄韻兩平韻,五十八字五平韻,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韻,后段五句兩仄韻三平韻的變體。
代表作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等。
擴展資料:
作品介紹:
一、《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后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1、全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二、《虞美人·春怨》
《虞美人·春怨》是南唐后主李煜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書寫傷春懷舊之情,上片寫春景,并由此引出對過去的回憶;下片寫往日的歡欣與今日的凄苦。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