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怎么沒有全文,御街行小說未刪減
今天給各位分享御街行怎么沒有全文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御街行小說未刪減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及譯文
《御街行·秋日懷舊》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下面是我整理的《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代: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當次夜深人靜之時,那悉悉索索的落葉聲更增添了秋天的涼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錦簾,華麗的樓閣上空空蕩蕩,只見到高天淡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素綃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夜已深,燈已殘,燈火明滅之間,只好斜靠枕頭,聊作睡去,這無休無止的孤棲,真讓人嘗盡了孤獨相似的滋味。算來這苦苦的`等待尚遙遙無期,雖說是終日眉頭緊鎖,心緒萬千,也沒有一點辦法可以解脫回避。
注釋
1、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2、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3、真珠:珍珠。
4、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5、月華:月光。
6、練:白色的絲綢。
7、無由:無法。
8、明滅:忽明忽暗。
9、欹(qī):傾斜,斜靠。
10、諳(ān)盡:嘗盡。
11、都來:算來。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及翻譯賞析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御街行·秋日懷舊翻譯及注釋
翻譯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當次夜深人靜之時,那悉悉索索的落葉聲更增添了秋天的涼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錦簾,華麗的樓閣上空空蕩蕩,只見到高天淡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素綃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夜已深,燈已殘,燈火明滅之間,只好斜靠枕頭,聊作睡去,這無休無止的孤棲,真讓人嘗盡了孤獨相似的滋味。算來這苦苦的等待尚遙遙無期,雖說是終日眉頭緊鎖,心緒萬千,也沒有一點辦法可以解脫回避。
注釋 1、香砌:有落花的臺階。2、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3、真珠:珍珠。4、天淡:天空清澈無云。5、月華:月光。6、練:白色的絲綢。7、無由:無法。8、明滅:忽明忽暗。9、欹(qī):傾斜,斜靠。10、諳(ān)盡:嘗盡。11、都來:算來。
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像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御街行·秋日懷舊簡析
本詞又題作「秋日懷舊」,是抒寫秋夜離情愁緒之作。
詞的上片以秋景感懷。開頭「紛紛」三句,特感秋聲之刺耳。因夜之寂靜,故覺香砌墜葉,聲聲可聞。「真珠」五句。特覺秋月之皎潔。因見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親朋,更何況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難為情。
詞的下片為抒愁。過片「愁腸」以下三句,寫愁腸只在舉酒未飲之時;「殘燈」二句,寫愁眠只在殘燈枕之際;「都來」三句,寫愁思只在心上眉宇之間,純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韻。
這首詞寫離人在秋月之夜的離愁別恨。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他那豐富的內心感情世界!
全詞由景入情,情隨景生,自然渾成。上片以景寓情,境界疏闊,尤其「天淡銀河垂地」一句,顯得奔放激越,氣象恢宏;下片徑直抒情,一個「愁」字,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全詩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可謂情極之語,真可謂善寫愁思者也。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里脫胎。
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二
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一葉落而知秋」,詞人先從落葉寫起。枯黃的落葉輕盈落在地上,聲音輕而細碎,然而詞人僅憑耳朵就能聽到這些輕細的聲音,說明詞人的內心極度孤寂,也反襯了夜的岑靜。「寒聲碎」一句,詞人意在告訴讀者這細碎的聲響不僅帶著寒冷的秋意,更傳達著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詞人通過開頭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詞人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只見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飛瀉遠方。詞人本是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剛毅男子,然而,在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觸發他內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來就抒寫了詞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潔如練,可惜意中人遠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賞良辰美景,實在令人惆悵不已。此時感情的激流洶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盡致地抒發內心的情感。于是,詞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傾吐愁思。
詞的下片抒寫詞人長夜不寐,無法排遣幽愁別恨的情景和心態。因見不到思念的人兒,詞人只好借酒澆愁,可愁到深處,已是腸斷,酒也無法來麻醉,酒尚未飲下,已先化作了眼淚。比起入腸化淚,更進一層,足見詞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濃濃的愁苦本已侵擾著離人,可一盞如豆的青燈忽明忽暗,與室外月明如晝兩相映襯,自然更添凄涼,倍加酸楚,使人無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頭,寂然凝思,黯然神傷。「諳盡孤眠滋味」中的「諳盡」與上片的「年年」遙相呼應,再次說明愁緒由來已久。詞的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像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這首詞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所處環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感,并抒發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下片抒情為主,通過寫作者長期客居他鄉,不免被如素練般的月光感發出陣陣思愁,將懷人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末尾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作結,把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詞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歷來的評詞者均認為此詞情景兩到。另外,詞中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表達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御街行·秋日懷舊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的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關于此詞的創作意圖,歷來說法各異:
唐圭璋認為此詞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鄉的愁苦觸景生情而作。
靳極蒼認為此詞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時(也許是在防西夏守邊時,也許是貶官時),還念朝廷無人,君王無佐,憂心如焚,因此創作此詞來抒 *** 感」。
汪中認為此詞是「為思念室家之作」。
詩詞作品: 御街行·秋日懷舊 詩詞作者:【 宋代 】 范仲淹 詩詞歸類: 【宋詞精選】、【婉約】、【秋天】、【寫景】、【懷人】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翻譯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當次夜深人靜之時,那悉悉索索的落葉聲更增添了秋天的涼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錦簾,華麗的樓閣上空空蕩蕩,只見到高天淡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素綃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夜已深,燈已殘,燈火明滅之間,只好斜靠枕頭,聊作睡去,這無休無止的孤棲,真讓人嘗盡了孤獨相似的滋味。算來這苦苦的等待尚遙遙無期,雖說是終日眉頭緊鎖,心緒萬千,也沒有一點辦法可以解脫回避。
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欹:傾斜,斜靠。
諳盡:嘗盡。
都來:算來。
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簡析
本詞又題作“秋日懷舊”,是抒寫秋夜離情愁緒之作。
詞的上片以秋景感懷。開頭“紛紛”三句,特感秋聲之刺耳。因夜之寂靜,故覺香砌墜葉,聲聲可聞。“真珠”五句。特覺秋月之皎潔。因見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親朋,更何況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難為情。
詞的下片為抒愁。過片“愁腸”以下三句,寫愁腸只在舉酒未飲之時;“殘燈”二句,寫愁眠只在殘燈枕之際;“都來”三句,寫愁思只在心上眉宇之間,純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韻。
這首詞寫離人在秋月之夜的離愁別恨。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他那豐富的內心感情世界!
全詞由景入情,情隨景生,自然渾成。上片以景寓情,境界疏闊,尤其“天淡銀河垂地”一句,顯得奔放激越,氣象恢宏;下片徑直抒情,一個“愁”字,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全詩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可謂情極之語,真可謂善寫愁思者也。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里脫胎。
賞析二
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一葉落而知秋”,詞人先從落葉寫起。枯黃的落葉輕盈落在地上,聲音輕而細碎,然而詞人僅憑耳朵就能聽到這些輕細的聲音,說明詞人的內心極度孤寂,也反襯了夜的岑靜。“寒聲碎”一句,詞人意在告訴讀者這細碎的聲響不僅帶著寒冷的秋意,更傳達著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詞人通過開頭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詞人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只見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飛瀉遠方。詞人本是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剛毅男子,然而,在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觸發他內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來就抒寫了詞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潔如練,可惜意中人遠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賞良辰美景,實在令人惆悵不已。此時感情的激流洶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盡致地抒發內心的情感。于是,詞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傾吐愁思。
詞的下片抒寫詞人長夜不寐,無法排遣幽愁別恨的情景和心態。因見不到思念的人兒,詞人只好借酒澆愁,可愁到深處,已是腸斷,酒也無法來麻醉,酒尚未飲下,已先化作了眼淚。比起入腸化淚,更進一層,足見詞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濃濃的愁苦本已侵擾著離人,可一盞如豆的青燈忽明忽暗,與室外月明如晝兩相映襯,自然更添凄涼,倍加酸楚,使人無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頭,寂然凝思,黯然神傷。“諳盡孤眠滋味”中的“諳盡”與上片的“年年”遙相呼應,再次說明愁緒由來已久。詞的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這首詞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所處環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感,并抒發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下片抒情為主,通過寫作者長期客居他鄉,不免被如素練般的月光感發出陣陣思愁,將懷人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末尾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作結,把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詞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歷來的評詞者均認為此詞情景兩到。另外,詞中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表達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的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關于此詞的創作意圖,歷來說法各異:唐圭璋認為此詞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鄉的愁苦觸景生情而作。靳極蒼認為此詞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時還念朝廷無人,君王無佐,憂心如焚,因此創作此詞來抒發情感”。汪中認為此詞是“為思念室家之作”。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2
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朝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御街行·秋日懷舊》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那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嘗盡了孤眠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在心間,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
《御街行·秋日懷舊》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欹(qī):傾斜,斜靠。
諳(ān)盡:嘗盡。
都來:算來。
《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者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者入情,情者交融。
寫秋夜者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階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點知到葉墜階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點知落葉聲,由落葉而點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點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點受,又是孤寒處境的點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點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出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關雎》“悠加悠加,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點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御街行·秋日懷舊》賞析二
“紛紛墜天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開頭三句是說,紛紛凋零的樹天飄上香階,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風吹落天細碎的聲息。
一天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天大多變黃飄落。樹天紛紛飄墜在香階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知寂,而是說四無人聲;聲還是有的,是寒聲,就是秋聲。這聲音不在樹間,卻來自樹間。就是樹上飄來的黃天墜在階上,沙沙作響。夜里,樹天飄落是看不見的,即便是月色如晝,也是看不清楚的。這里寫“紛紛墜天”是憑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卻知到天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告訴我們這細碎的聲響就是落天的的聲音,而且告訴我們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卻知落天聲,由落天而卻知秋之聲,由秋聲而卻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季季候的卻受,又是孤寒處境的卻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這兩句是說,高樓空寂,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天色清明,銀河斜墜到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上片后三句是說,年年今夜,月色都如白綢一般皎潔,人卻常常遠隔千里。
玉樓觀月的一段描寫,卻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遺風,然而在骨子里,卻自有一股清剛之氣。寫珠簾、寫銀河、寫月色,奔放雄壯,深沉激越。寫到這里卻情已似激流洪波,以景寓情不足以表達,很自然的轉入下片的直接抒情,切吐愁思。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下片前三句是說,我如何能用沉醉來忘卻,酒到不了已斷的愁腸,先就變成淚水。
寫斟酒垂淚的愁意。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以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這兩句是說,深夜里殘燈忽明忽暗,斜靠枕頭,我嘗盡孤眠的滋味。
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視狀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是象,更加生動。然后補一句:“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末三句是說,你看這離愁別怨,不是來在眉間,便是潛入心底,我簡直無法將它回避。
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愁,在內為愁腸愁心,在外為愁眉苦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像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說得比較全面。
這首詞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所處環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卻,并抒發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下片抒情為主,通過寫作者長期客居他鄉,不免被如素練般的月光卻發出陣陣思愁,將懷人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末尾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作結,把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詞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歷來的評詞者均認為此詞情景兩到。另外,詞中比喻、通卻、白描等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表達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御街行·秋日懷舊》簡析
本詞又題作“秋日懷舊”,是抒寫秋夜離情愁緒之作。
詞的上片以秋景感懷。開頭“紛紛”三句,特感秋聲之刺耳。因夜之寂靜,故覺香砌墜葉,聲聲可聞。“真珠”五句。特覺秋月之皎潔。因見明月而思及千之外的親朋,更何況年年今夜,莫不如此,令人愈難為情。
詞的下片為抒愁。過片“愁腸”以下三句,寫愁腸只在舉酒未飲之時;“殘燈”二句,寫愁眠只在殘燈枕之際;“都來”三句,寫愁思只在心上眉宇之間,純用白描手法,而能得其神韻。
這首詞寫離人在秋月之夜的離愁別恨。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他那豐富的內心感情世界!
全詞由景入情,情隨景生,自然渾成。上片以景寓情,境界疏闊,尤其“天淡銀河垂地”一句,顯得奔放激越,氣象恢宏;下片徑直抒情,一個“愁”字,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全詩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可謂情極之語,真可謂善寫愁思者也。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即從這里脫胎。
《御街行·秋日懷舊》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的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關于此詞的創作意圖,歷來說法各異:唐圭璋認為此詞是作者因久久客居他鄉的愁苦觸景生情而作。靳極蒼認為此詞是“思君之作”,“作者在外任時還念朝廷無人,君王無佐,憂心如焚,因此創作此詞來抒發情感”。汪中認為此詞是“為思念室家之作”。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翻譯及賞析3
御街行·秋日懷舊原文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譯文及注釋
紛紛墜葉飄香砌(qì)。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那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真珠:珍珠。天淡:天空清澈無云。月華:月光。練:白色的絲綢。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qī),諳(ān)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嘗盡了孤眠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在心間,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
無由:無法。明滅:忽明忽暗。欹:傾斜,斜靠。諳盡:嘗盡。都來:算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鋪滿殘花的石階上,寒夜一片寂靜,只聽見那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珍珠的簾幕高高卷起,玉樓空空無人跡。夜色清淡,爍爍閃光的銀河直垂大地。每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如綢緞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未喝,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殘燈閃爍,枕頭歪斜,嘗盡了孤眠滋味。算來這相思之苦,積聚在眉頭,凝結在心間,實在沒有辦法可以回避。
注釋
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真珠:珍珠。
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月華:月光。
練:白色的絲綢。
無由:無法。
明滅:忽明忽暗。
夜(qī):傾斜,斜靠。
諳(ān)盡:嘗盡。
都來:算來。
賞析
此詞是一首懷人之作,其間洋溢著一片柔情。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寫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聲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這里寫“紛紛墜葉”,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葉墜香階的。“寒聲碎”這三個字,不僅明說這細碎的聲響就是墜葉的聲音,而且點出這聲響是帶著寒意的秋聲。由沙沙響而感知落葉聲,由落葉而感知秋時之聲,由秋聲而感知寒意。這個“寒”字下得極妙,既是秋寒節候的感受,又是孤寒處境的感受,兼寫物境與心境。
“真珠簾卷玉樓空”,空寂的高樓之上,卷起珠簾,觀看夜色。這段玉樓觀月的描寫,感情細膩,色澤綺麗,有花間詞人的遺風,更有一股清剛之氣。
這里寫玉樓之上,將珠簾高高卷起,環視天宇,顯得奔放。“天淡銀河垂地”,評點家視為佳句,皆因這六個字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實不減杜甫“星垂平野闊”之氣勢。因為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以月寫相思便成為古詩詞常用之意境。“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寫的也是這種意境,其聲情頓挫,骨力遒勁。珠簾、銀河、月色都寫得奔放雄壯,深沉激越。
下片以一個“愁”字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挑燈倚枕的愁態,攢眉揪心的愁容,形態畢肖。古來借酒解憂解愁成了詩詞中常詠的題材。范仲淹寫酒化為淚,不僅反用其意,而且翻進一層,別出心裁,自出新意。他《蘇幕遮》中就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詞里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比起入腸化淚,又添一折,又進一層,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夜”,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夜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柳永《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原文及翻譯賞析
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原文:
前時小飲春庭院。悔放笙歌散。歸來中夜酒醺醺,惹起舊愁無限。雖看墜樓換馬,爭奈不是鴛鴦伴。朦朧暗想如花面。欲夢還驚斷。和衣擁被不成眠,一枕萬回千轉。惟有畫梁,新來雙燕,徹曙聞長歡。
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翻譯及注釋
翻譯 那是從前的一個春天,我在一處庭院里小酌,這里有歌相隨,有舞相伴,并有幸和她邂逅。可是,我現在悔恨當初輕易放手讓她離我而去。回到家里,半夜時分,我酣然大醉,引起過去無限的愁緒。雖然石崇所愛的綠珠可以為石崇墜樓而死,韋生的愛妾可以以身換取韋生所喜愛的駿馬紫叱撥,無奈他們都不能像鴛鴦一樣永遠相伴。我神志迷糊,默默地想著她如花似玉的面容,想在夢中與她相聚,但又突然從夢中驚醒,難以圓夢。我在床上穿著外衣抱著被子,千輾萬轉,怎么也睡不著。只有棲息在那屋梁上新來的一對燕子,在通宵達旦地聽著我深深的嘆息。
注釋 1御街行:詞牌名,柳永《樂章集》注「夾鐘宮」,《古今詞話》無名氏詞有「聽孤雁聲嘹唳」句,更名《孤雁兒》。2前時:從前,以前。《史記·項羽本紀》:「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辯,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服。」3笙歌:此指酒筵歌席。4中夜:半夜。《尚書·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5醺醺:形容醉態。6墜樓換馬:墜樓,指石崇愛妾綠珠,曾為石崇墜樓而死。《晉書·石崇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竟不許。秀怒,乃勸倫誅崇、建……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樓下而死。」換馬,指用馬換愛妾。《異聞集》:「酒徒鮑生多蓄聲妓,外弟韋生好乘駿馬。經行四方,各求甚好。一日相遇于途,宿于山寺,各出所有互易之,乃以女妓善四弦者換紫叱撥。」7爭奈:怎奈。8和衣擁被:穿著衣服,裹著被子。9徹曙:直到天亮。
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創作背景
此詞具體創作年份暫不可考。因為此詞內容涉及歌妓而未談論官場見聞,故此詞應該是作于柳永未出仕之前的某次酒宴之后。
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賞析
這首詞由回憶起筆,直接寫在妓院飲酒聽歌的情景:「前時小飲春庭院。」「前時」,表明是回憶剛剛發生不久的事;「小飲」,說明人不多,場面也不大,非常隨意;「春庭院」,春意融融的院落,這是暗指妓院。悠閑地小酌幾杯美酒聽妙齡歌妓:吹笙唱歌,興盡而歸,對一個風流浪子而言,本也是件快意的事。但接下來的一句「悔放笙歌散」,開頭用了一個「悔」字,詞人為何會后悔呢?詞人在此設下了一個疑團。接下來,「歸來中夜酒醺醺,惹起舊愁無限。」原來,他夜半時分醉意盎然地回到住處,回憶剛才的情景,引起了對往事的無限愁思。不過,這兩句對「悔」仍然解釋不了,「不放笙歌散」就不會「惹起舊愁」了嗎?所謂的「舊愁」到底指的是什么?然后,「雖看墜樓換馬,爭奈不是鴛鴦伴。」至此,「悔」這個謎團終于解開了,原來他是有感于適才酒席筵上的歌妓雖色藝雙絕,卻不是自己的心上人,不能和自己成雙作對,相親相愛。詞人先肯定有綠珠、換馬愛妾這類資質美艷而又多才多藝的歌妓,再由「雖」「爭奈」一轉,表現了他對所愛者的一往情深,既解釋了「舊愁無限」的根由,也自然地引出了詞作懷人的主題。
下片「朦朧暗想如花面,欲夢還驚」緊承上片末兩句的內容,直抒自己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實際上,此句也與上面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個是「雖看……爭奈不是……」,一個是「暗想"、「欲夢」,詞人對后者用情之深可以想見。由酒意「醺醺」中的「舊愁無限」,到朦朦朧朧中的凝神「暗想」,再到夢中欲見,然而夢未成又被驚斷,行文自然奔涌而又波瀾起伏,顯示了柳永鋪敘委婉的詞風。接下來「和衣擁被不成眠,一枕萬回千轉」,兩句純用白描手法寫他徹夜難眠。詞人一會兒披上衣服圍著被子,苦思癡念,郁郁難眠;一會兒又躺在枕上輾轉反側,好夢難成。這就將他飽受相思之苦,心緒煩亂、孤寂無聊、無法入睡的情態刻畫得淋漓盡致。與《詩經》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優哉,輾轉反側」有異曲同工之妙。「惟有畫梁,新來雙燕,徹曙聞長嘆。」隨著時間的推移,黑夜過去了,黎明來到了,一雙剛飛來的燕子映入了詞人的眼簾。「新來雙燕」不但照應了上片的「春」,也反襯了詞人的形單影孤,更加深了對心上人銘心刻骨的相思之情。而給「雙燕"著「聞」字,不從自身著筆,說自己天亮了還睡意全無,盯著梁上雙燕長吁短嘆,反從雙燕著筆,說雙燕自夜至曉都聽著自己的嘆息聲,通過設想的外物的感受來表現自身的情態,實屬意出天外的奇筆。以之收束全詞,妙不可言。
這首詞文思細密,結構謹嚴,敘事曲折卻一絲不亂,又能在層層鋪敘中筆筆帶情,層層相扣,一波三折,曲盡其意。劉熙載所謂「耆卿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敘事,有過前人。」實非虛語也。
詩詞作品: 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 詩詞作者:【 宋代 】 柳永 詩詞歸類: 【追憶】、【抒情】、【相思】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