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導為什么會隨著溫嶠一起流淚(溫嶠辭別王導為什么高興)
大家好,關于王導為什么會隨著溫嶠一起流淚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溫嶠辭別王導為什么高興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翻譯 江左夷吾
一、譯文:溫嶠出任劉琨的使者初到江南來。這時候,江南的政權剛開始建立,綱目法紀還沒有制定。溫嶠初到,對這種種情況很是憂慮。隨即拜見丞相王導,訴說晉(愍)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廟被焚燒、先帝陵寢被毀壞的慘狀,表現出亡國的哀痛。溫嶠言語間忠誠憤慨、感情激烈,邊說邊涕泗橫流,丞相王導也隨著他一起哭泣。溫嶠敘述實際情況完畢后,便真誠地提出結交的意愿,王丞相也真誠地予以接納。
溫嶠出來后,高興地說:“江南自有像管夷吾那樣的人,我還有什么擔憂的呢?”
二、原文
選自 南朝 劉義慶等《世說新語》
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于時,江左營建始爾,綱紀未舉。溫新至,深有諸慮,既詣王丞相,陳主上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溫忠慨深烈,言與泗懼,丞相亦與之對泣。敘情既畢,便深自陳結,丞相亦厚相酬納。既出,歡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復何憂!”
擴展資料
一、作品簡介
《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后只有三卷。
二、人物介紹
1、溫嶠(288~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東晉名將,司徒溫羨之侄。
出身太原溫氏,聰敏博學,為人孝悌。初授司隸校尉都官從事,進入并州刺史劉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長史。西晉滅亡后,南下擁戴晉元帝即位,拜散騎常侍。遷太子中庶子,輔佐東宮,與太子(晉明帝)結為布衣之交。晉明帝即位,拜侍中,轉中書令,從平王敦之亂。晉明帝病重,隨王導、郗覽等同受顧命,拜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從平蘇峻之亂,拜驃騎將軍,封始安郡公。
咸和四年(329年),病逝,時年四十二,追贈侍中、大將軍、使持節,謚號忠武。
2、管夷吾,春秋初期齊國主政之卿,又名: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后代、管仲是中國古代著名 : 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法學家、改革家、思想家、史學家、稅收創始者、娼妓開創者、等,被譽為法家先驅、圣人 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又稱管敬仲。字仲,以管仲之名而廣為人知。
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潁上(潁水之濱)。青年時曾經商、從軍,又三次為小官,均被辭。
文言文問題!
答:他能夠體會別人的心情,設身處地,能夠和溫嶠一起流淚,他同時也是一個愛國之人,能夠根據時勢做出準確的判斷。
翻譯古文(世說新語)
溫嶠出任劉琨的使節剛到江南來。這時,江南的政權建立工作剛著手,法紀還沒有制定,社會秩序不穩定。溫嶠初到,對這種種情況很是擔憂。接著便去拜訪丞相王導,訴說晉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廟被焚燒、先帝陵墓被毀壞的酷烈情況,表現出亡國的哀痛。溫嶠忠誠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邊說邊哭,王導也隨著他一起流淚。溫嶠敘述完實際情況以后,就真誠地訴說結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納他的心愿。出來以后,他高興地說:“江南自有管夷吾那樣的人,這還擔心什么呢!”
關于王導為什么會隨著溫嶠一起流淚和溫嶠辭別王導為什么高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