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春去幾時回,送春歸去
大家好,關于送春春去幾時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送春歸去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原文_翻譯及賞析
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宋代·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宋詞三百首 , 婉約傷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手執酒杯細聽那《水調歌》聲聲,午間醉酒雖醒愁還沒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時再回來?臨近傍晚照鏡,感傷逝去的年景,如煙往事在日后空自讓人沉吟。
鴛鴦于黃昏后在池邊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簾幕密密地遮住燈光,風兒還沒有停,人聲已安靜,明日落花定然鋪滿園中小徑。
賞析
這是北宋詞中名篇之一,也是張先享譽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則由于詞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之句。據陳師道《后山詩話》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所引各家評論,都說張先所創的詞中以三句帶有“影”字的佳句為世所稱,人們譽之為“張三影”。
這首詞下有注云:“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說明詞人感到疲怠,百無聊賴,對酣歌妙舞的府會不敢興趣,這首詞寫的就是這種心情。
作者未嘗不想借聽歌飲酒來解愁。但在這首詞里,作者卻寫他在家里品著酒聽了幾句曲子之后,不僅沒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煩了。于是在吃了幾杯悶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覺醒來,日已過午,醉意雖消,愁卻未曾稍減。馮延巳《鵲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這同樣是寫“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閑愁。只不過馮是在酒闌人散,舞休歌罷之后寫第二天的蕭索情懷,而張先則一想到笙歌散盡之后可能愁緒更多,所以根本連宴會也不去參加了。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幾時回”的感嘆來。這首詞乃是臨老傷春之作,但傷春的內容卻依然是年輕時風流繾綣之事。理由是:一、從“往事后期空記省”一句微逗出個中訊息;二、下片特意點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說鴛鴦一類水鳥,天一黑就雙棲并宿,燕婉親昵,如有情人之終成眷屬。而自己則是形影相吊,索居塊處。因此,“送春春去幾時回”的上下兩個“春”字,也就有了不盡相同的涵義。上一個“春”指季節,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僅指年華的易逝,還蘊涵著對青春時期風流韻事的追憶和惋惜。這就與下文“往事后期空記省”一句緊密聯系起來。作者所“記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嘆流光的易逝,或傷人事之無憑,而是有其具體內容的。只是作者說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地讓讀者憑想像去補充。
“臨晚鏡,傷流景”。杜牧《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詩有句云:“自悲臨曉鏡,誰與惜流年?”張反用小杜詩句,以“晚”對“曉”,主要在于寫實。小杜是寫女子晨起梳妝,感嘆年華易逝,用“曉”字;而張先詞則于午醉之后,又倦臥半晌,此時已近黃昏,總躺在那兒仍不能消解憂愁,便起來“臨晚鏡”了。這個“晚”既是天晚之晚,當然也隱指晚年之晚,這同上文兩個“春”字各具不同涵義是一樣的,只是此處僅用了一個“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層意思通過“傷流景”三字給補充出來了。
“往事后期空記省”句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從詞意含蓄看,“悠悠”空靈而“后期”質實,前者自有其傳神入妙之處。但“后期”二字雖嫌樸拙,卻與上文“愁”、“傷”等詞語綰合得更緊密些。“后期”有兩層意思。一層說往事過了時,這就不得不感慨系之,故用了個“空”字;另一層意思則是指失去了機會或錯過了機緣。所謂“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會引起人無限悵惘之情,后者則使人一想起來就加重思想負擔。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為好事的,卻由于自己錯過機緣,把一個預先定妥的期約給耽誤了(即所謂后期),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正如李商隱說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隨著時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記省”中去尋求。但尋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煩惱。這就是自己為什么連把酒聽歌也不能消愁,從而嗟老傷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會也不想去參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卻偏把這個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反繳的手法寫出,乍看起來竟像是事情的結果,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寫得格外惆悵動人,表面上卻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極盡婉約之能事了。
上片寫作者的思想活動,是靜態;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動態。靜態得平淡之趣,而動態有空靈之美。作者未參加府會,便在暮色中將臨時到小園中閑步,藉以排遣從午前一直滯留在心頭的愁悶。天很快就暗下來了,水禽已并眠在池邊沙岸上,夜幕逐漸籠罩著大地。這個晚上原應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嘗不想趁月色以賞夜景,才步入園中的。不料云滿夜空,并無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這時,意外的景色變化在眼前出現了。風起了,霎那間吹開了云層,月光透露出來了,而花被風所吹動,也竟自在月光臨照下婆娑弄影。這就給作者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此句之所以傳誦千古,不僅在于修辭煉句的功夫,主要還在于詞人把經過整天的憂傷苦悶之后,在一天將盡品嘗到即將流逝的盎然春意這一曲折復雜的心情,通過生動嫵媚的形象給曲曲傳繪出來,讓讀者從而也分享到一點欣悅和無限美感。
王國維《人間詞話》則就遣詞造句評論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這已是權威性的評語。沈祖棻說:“其好處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極其生動細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動:都暗示有風,為以下‘遮燈’、‘滿徑’埋下伏線。”拈出“破”、“弄”兩字而不只談一“弄”字,確有過人之處,然還要注意到一句詩或詞中的某一個字與整個意境的聯系。即如王國維所舉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如果沒有“紅”、“春”二詞規定了當時當地情景,單憑一個“鬧”字是不足以見其“境界全出”的。張先的這句詞,沒有上面的“云破月來”(特別是“破”與“來”這兩個動詞),這個“弄”字就肯定不這么突出了。“弄”之主語為“花”,賓語為“影”,特別是那個“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關鍵所在,除沈祖棻談到的起了風這一層意思外,還有好幾方面需要補充說明的。第一,當時所以無月,乃云層厚暗所致。而風之初起,自不可能頓掃沉霾而驟然出現晴空萬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層吹破了一部分,在這罅隙處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過了一會兒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開之處。這樣,“破”與“來”這兩個字就不宜用別的字來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賞花,后來雖到園中,又由于陰云籠罩,暮色迷茫,花的風姿神采也未必能盡情地表現出來。及至天色已暝,群動漸息,作者也意興闌珊,準備回到室內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開天際,大地上頓時呈現皎潔的月光,再加上風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掃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嬌艷麗質一下子搖曳生姿,這自然給作者帶來了意外的欣慰。
創作背景 根據詞前小序,作者寫這首詞的時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興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詞賞析》的說法,張先在嘉禾作判官,約在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年五十二。但詞中所寫情事,與小序內容很不相干。這個小序可能是時人偶記詞乃何地何時所作,被誤認為詞題,傳了下來。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張先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看津樹隱離舟。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 鄉夢不曾休,惹甚閑愁?忠州過了又涪州。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天仙子中“送春春去幾時回”2個“春”的含義
“送春春去幾時回”中前后兩個“春”字,意思不盡相同。
前一個“春”指春天這個季節,“送春”就是送走春天的意思;
而后面的“春”指的是青春年華,“春去”指年華的易逝,更是對青春時期風流韻事的追憶和惋惜。
送春春去幾時回什么季節 送春春去幾時回的季節
1、送春春去幾時回是春季;
2、出自《天仙子》張先;
3、原文: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晚春的詩句
1. 范成大關于晚春的詩句
范成大關于晚春的詩句 1.關于晚春的詩句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注釋】"百般紅紫"句:指萬紫千紅、爭奇斗艷的情景。惟解:只知道。
[解說]
這首詩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色。各種各樣的花草爭芳斗艷,萬紫千紅,只有樸素的楊花、榆莢與眾不同,只會像雪花那樣飄揚飛舞。
【會心一悟】百花爭艷才是春,而晚春中的楊花榆莢,并沒有增春的才姿,但也要去湊熱鬧,結果弄巧成拙,在姹紫嫣紅的春天中形成不和諧之景。做人當引以為戒。
(四)觸景感世
【導語及意境】"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有心人總是觸景感世,并能一葉知秋。所感之世,多是歷史的脈動;所知之秋,不乏社會的時事。感懷者必是心有所系,知秋者總會事有所憂。故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若非大賢篤志,孰能如此?也只有平時感時憂國者,才有不同常人的眼光,不同常人的見識,才能在花草、車馬、時曲、習俗之中,補察時政,泄導人情,體會出政治得失和時事遷變的大道理。 素之子、??啊哈!!
2.有關晚春的詩句
晚春
[ 唐 ] 薛能
惡憐風景極交親,每恨年年作瘦人。
臥晚不曾拋好夜,情多唯欲哭殘春。
陰成杏葉才通日,雨著楊花已污塵。
無限后期知有在,只愁煩作總戎身。
晚春
[ 唐 ] 韋莊
花開疑乍富,花落似初貧。
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峨峨秦氏髻,皎皎洛川神。
風月應相笑,年年醉病身。
晚春
[ 宋 ] 吳洞明
瘦盡紅曲綠已肥,杜鵑何事苦催歸。
未甘淑景堂堂去,更挈壺觴上翠微。
晚春
[ 宋 ] 陸游
莫笑花前醉墮巾,放翁又看一年春。
尋巢燕熟頻穿戶,釀蜜蜂喧不避人。
楚廟羔豚初散社,稽山筍蕨正嘗新。
要知不負年光處,南陌東阡自在身。
晚春
[ 宋 ] 王安石
春殘葉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盞疏。
斜倚屏風搔首坐,滿簪華發一床書。
3.描寫晚春的詩句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6、《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8、《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4.描寫晚春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晚春的詩句如下:
1、《晚春》唐-元稹
晝靜簾疏燕語頻,雙雙斗雀動階塵。
柴扉日暮隨風掩,落盡閑花不見人。
2、《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唐-劉長卿
溪上殘春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3、《晚春》宋-王安石
春殘葉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盞疏。
斜倚屏風搔首坐,滿簪華發一床書。
4、《晚春其一》宋-張耒
薔薇倒架筍過鄰,夢澤茫茫欲晚春。
綠暗紅稀君莫嘆,滿枝梅杏欲嘗新。
5、《晚春閑思》宋-陳亮
門巷客來稀,閑居靜掩扉。微風花自落,細雨燕雙飛。
向曉披遺帙,迎暄換袷衣。年年此時節,惆悵送春歸。
5.關于晚春的詩
摸魚兒 辛棄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天仙子?送春 〔北宋〕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清玉案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水龍吟 蘇軾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6.范成大描寫季節的詩句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其二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晌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其十五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其二十四
烏鳥投林過客稀,前山煙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葉,獨自編闌鴨陣歸。
其三十一(夏)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其三十五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其三十八
朱門巧夕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
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邀福渡河星。
其四十四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其四十五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兩鐘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
其五十八
黃紙蠲租白紙催,皂衣旁午下鄉來。
“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錢買酒回。”
夏日田園雜興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冬日田園雜興
放船閑看雪山晴,風定奇寒晚更凝。
坐聽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總按】《四時田園雜興》組詩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養病時開始創作,“野外即事,輒書一絕,終歲得六十篇”,并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錢鐘書《宋詩選注》評價這些田園詩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
【土膏】泥土滋潤狀。言多場紛紛春雨之后,土地潤澤松動。
【一晌】片刻,一會兒。
【荒畦】荒地
【鞭筍】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莖。鞭筍指竹根生出的新筍。
【日長無客】表面一片寂靜,實際反襯田家的繁忙。春末夏初,白晝漸長,正是農忙時候,哪有閑暇串門呢?
【竇】指狗洞
【投林】回到樹林
【煙暝】暮靄云氣
【柴扉】柴門,用樹條編扎的簡陋院門。
【棹】船槳
【舟如葉】形容舟小
【編闌】阻攔,趕攔
【耘田】除去田間的雜草。
【績麻】將麻捻成麻線。
【各當家】承擔農家耕織,各做各的事。
【未解】不懂
【供】從事
【傍】靠近
【桑陰】桑樹的綠蔭。
【鬼質枯】形容人消瘦不成人樣。
【種水】湖中種菱。
【朱門】富貴人家。
【巧夕】農歷七月初七,舊時民俗,婦女在這天晚上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扃】門
【渡河星】七夕牛郎織女天河相會。
【鏡面平】形容打稻的場地平如鏡。
【輕雷動】指打稻的響聲如雷。
【連枷】打稻的農具,使稻粒脫落,有長柄,上以軸轉動枷板,舉柄揮枷,旋轉擊稻。
【租船】繳納租米的民船。
【候】等候,等官府開倉收租。
【不惜】不要哀痛。
【兩鐘輸一斛】輸,繳納。原本一斛的租實際要交兩鐘的糧。十斗一斛,六斛四斗為一鐘。
【贏】剩余。
【糠核】碎米糠皮。
【黃紙】皇帝昭書。
【蠲租】免除租稅。
【白紙】地方官的文告。
【皂衣】官府隸役的黑衣。
【旁午】交錯紛繁。
【冬烘】糊涂迂腐。
【長官句】用皂衣的話自曝官差的腐敗無恥。
【日長籬落無人過】夏收在望,農事繁忙,籬笆邊當然無人往來。
【坐聽】但聽
【珠玉碎】形容船篙觸冰的聲音
7.范成大的《晚春田園雜興》知有行商來買茶還是知有行商來賣茶范成大
這首詩描寫了農村晚春恬靜的景色,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詩的前兩句,寫日常農村靜景.蝴蝶雙雙在菜花田里飛來飛去;白晝慢慢顯得長了,田戶人家沒有客人來臨,村子里十分恬靜.這是從正面描寫日常農村景物,首句也說明是晚春,詩的后兩句寫茶商來到時的動景.茶商來是為了采購茶葉,但卻連雞犬都為之震動,這反襯出平時極少有外人到來,來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這是動景,卻是進一步說明農村的恬靜.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以動來反襯靜.首句寫動景,但它卻加深了“日長無客到田家”的靜.三、四句寫動景,卻反襯了整首詩所描寫的靜.其次,“蝴蝶雙雙入菜花”是抓住了農村靜景的細節特點來描寫的.。
8.描寫晚春的美景詩句
1、晚春二首·其一(唐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草樹 一作:草木)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2、晚春二首·其二(唐 韓愈)
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
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
譯文
是誰將要把這春景收回去,紅紅綠綠的花草已是半開放半凋謝了。
一陣風過,樹梢的榆莢只能隨著那柳絮在空中到處飄蕩游走。
3、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 暮春歸故山草堂詩(唐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譯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殘,黃鶯兒的叫聲幾乎聽不到了,迎春花早已開過,只有片片杏花飛落芳塵。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實在幽雅,惹人憐愛;它依舊蒼勁蔥蘢,等待著我的歸來。
4、春中喜王九相尋 / 晚春(唐 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譯文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戶戶春意盎然,鳥兒快樂地鳴叫。樹林里的花兒開了又謝,掃也掃不完;小徑上翠綠的青草呀,充滿了勃勃生機,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長起來。我的酒友又來喊我去喝酒了,我們拿出酒杯啊,打開酒甕。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們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優美動人啊,千萬不要停下來啊!
5、晚春別(唐 韓琮)
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鄉時。
譯文
夕陽西下,含山欲墜,天邊的云霞經夕陽映照,色彩斑斕。遠處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風吹青了河邊的芳草,綠油油的一片,順著河畔延伸開來。現在還不是望鄉思家的時候啊。
9.描寫晚春的古詩
江南春】 青門柳枝軟無力, 東風吹作黃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 滿眼春愁消不得。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白居易 ----------------------- 【南湖春早】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白居易 ------------------ 【嘆花】 自是尋春去較遲, 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 綠葉成陰子滿枝。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杜牧 ----------------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歸,[1]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飛雪。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韓愈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韓愈 ------------------ 【春光好】 頻葉軟,杏花明,畫船輕。
雙浴鴛鴦出綠汀,棹歌聲。 春水無風無浪,春天半雨半晴。
紅粉相隨南浦晚,幾含情。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和凝 --------------- 【春光好】 紗窗暖,畫屏閑,□云□。
睡起四肢無力,半春間。 玉指剪裁羅勝,金盤點綴酥山, 窺宋深心無限事,小眉彎。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和凝 ------------------- 【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黃, 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欲, 春日偏能惹恨長。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賈至 ---------------- 【落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出處】: 中華詩詞-唐五代-李商隱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
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
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
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
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
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
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
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
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
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
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
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是一首送春詞。上闋寫春愁無限及人生遺憾。五句話寫五件傷怨的情事:《水調》歌怨聲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歸去不知何時能回;臨鏡而傷年光飛逝,回憶往事歷歷,只有空懷舊夢。下闋通過“并禽”寫自己孤獨,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無奈;以“落紅應滿徑”暗喻作者情緒的低落。全詞調子沉郁傷感,情蘊景中。“云破月來花弄影”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首詞是為人稱道的佳作。王國維贊:“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其妙處在于詞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間的現象,攝入詞中。
詞人自己最為欣賞的就是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自稱為平生得意之作。自號張三影即由此出
送春春去幾時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送春歸去、送春春去幾時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