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誰譴風沙暗南浦,誰遣風沙暗南浦的意思

點燈人2023-02-19 14:20故事49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誰譴風沙暗南浦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誰遣風沙暗南浦的意思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少年游·江南三月聽鶯天原文_翻譯及賞析

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晚筍余花,綠陰青子,春老夕陽前。欲尋舊夢前溪去,過了柳三眠。桑徑人稀,吳蠶才動,寒倚一梯煙。——清代·吳錫麒《少年游·江南三月聽鶯天》 少年游·江南三月聽鶯天 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晚筍余花,綠陰青子,春老夕陽前。

欲尋舊夢前溪去,過了柳三眠。桑徑人稀,吳蠶才動,寒倚一梯煙。 婉約 , 傷春 , 感嘆時光 注釋 ①吳蠶:吳地盛養蠶,因稱良蠶為吳蠶。 評解 江南三月,紅瘦綠肥,鶯啼蝶飛,春光老去。欲尋舊夢,再到前溪,柳過三眠,桑徑人稀。結句“寒倚一梯煙”,極有情致,耐人尋味。全詞風流秀逸,流麗自然。 吳錫麒(1746~1818)清代文學家。字圣征,號谷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曾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后兩度充會試同考官,擢右贊善,入直上書房,轉侍講侍讀,升國子監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趨權貴,但名著公卿間。在上書房時,與皇曾孫相處甚洽,成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畫,必一起題跋,深受禮遇。后以親老乞養歸里。主講揚州安定樂儀書院安定、爰山、云間等書院至終,時時注意提拔有才之士。有子吳清皋、吳清鵬。

吳錫麒

吳錫麒(1746~1818)清代文學家。字圣征,號谷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曾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后兩度充會試同考官,擢右贊善,入直上書房,轉侍講侍讀,升國子監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趨權貴,但名著公卿間。在上書房時,與皇曾孫相處甚洽,成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畫,必一起題跋,深受禮遇。后以親老乞養歸里。主講揚州安定樂儀書院安定、爰山、云間等書院至終,時時注意提拔有才之士。有子吳清皋、吳清鵬。? 6篇詩文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宋代·張炎《解連環·孤雁》

解連環·孤雁

宋代 : 張炎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

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宋詞精選 , 婉約 , 詠物 , 寫鳥 , 抒懷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宋代·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蘭陵王·丙子送春

宋代 :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豪放 , 送別 簾漏滴,卻是春歸訊息。帶雨牡丹無氣力,黃鸝愁雨濕。爭著洛陽春色,忘卻連天草碧。南浦綠波雙槳急,沙頭人佇立。——宋代·汪莘《謁金門·簾漏滴》

謁金門·簾漏滴

簾漏滴,卻是春歸訊息。帶雨牡丹無氣力,黃鸝愁雨濕。

爭著洛陽春色,忘卻連天草碧。南浦綠波雙槳急,沙頭人佇立。 婉約 , 春天 , 寫景懷人

蘭陵王·丙子送春原文_翻譯及賞析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宋代·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蘭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豪放送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欲送春天歸去,可是整個人間沒有春的歸路。空掛著的秋千之外,芳草連著天空的遠處。哪里刮來的風沙,昏暗籠罩著南浦。心如亂麻,說不清是怎樣的痛苦,徒自憶念著流落海崖的人們,如同無著無落四處飄飛的柳絮。一陣亂鴉過后,斗轉星移,時移事去,帝城中荒涼凄寂。再也看不見來時試燈的熱鬧繁麗。

春已歸去,誰最憂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鴻雁,沉落在荒僻的邊土。梁間的棲燕沒有故主,杜鵑悲切的蹄聲里,荒宮廢苑迎來昏暮。那珍貴的玉樹長埋泥土,那金銅仙人的承露盤中,盛滿如淚的清露。在他被遷走離開咸陽時,不忍遠離二頻頻回顧。那令人哀傷的黃昏時分,怎樣才能挨得過去!

春天啊,你此次歸去,是否還能回到這里?我像江淹一樣怨恨離別,像庾信一樣寫下愁賦得語句。蘇堤上,天天都是凄風苦雨。嘆惜故國的美好時光,只能在夢境中再去游歷。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記住。人生流落到這種情形,只能在深夜里,與兒子相對話語。

賞析

這首詞共三闋。上闋由“送春去”開頭,“人間無路”極寫辛酸悲咽。“斗轉城荒”訴說臨安陷落,“不見來時試燈處”尤有深意。中闋由“春去誰最苦”的設問,講述宋亡而愛國軍民最為痛苦的事實。“送客屢回顧”狀寫宋宮室被擄掠的凄慘境遇。下闋由“春去尚來否”的設問,暗示宋朝大勢已去,恢復無望。全詞凄絕哀怨,寄托很深。

《蘭陵王》是詞中的長調,共分三段。第一段寫臨安失陷后的衰敗景象及詞人的感受。“春去人間無路”是全詞的主題句,詞中各段發端,均以“春去”領起,并圍繞這一中心從不同方面加以發揮。“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用對比手法寫出臨安失陷前后的不同畫面,“芳草”、“秋千”,寫出元軍陷城前的景況。“芳草”,又暗喻送別。這首詞的“芳草”卻不是隱喻一般的離情,而是送別一個朝代,漢家王朝倉皇南奔,故國何在?凄苦之情,怎能自己。“風沙暗南浦”,則意味著元軍攻陷臨安后的摧殘踐踏,又象征著南逃群臣們的危厄前景。“南浦”本指分別之地,此處卻暗指南宋故土,補充了“春去人間無路”“慢憶海門飛絮”寫詞人掛念著的宋室君臣,想像他們如柳絮一般飄泊無處歸依。作者首先著筆于“海門”,說明他寄希望于南逃的端宗,也反映了作者有隨端宗南行之愿,但卻因風沙隔阻,無路可通。“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三句轉寫眼前的現實,臨安一派殘破衰敗之象:狂噪的鴉君在頹城上空掠過,北斗失向,城池頹圮;元宵前夕本應是華燈照耀的都城,到此時已黑暗一片尋不到燈的蹤跡。“亂鴉”,暗喻元軍,“斗轉”,暗示南宋王朝的隕落。“試燈”,元宵前的張燈預賞。臨安失陷于二月,春來時尚可見元宵燈景,至三月春歸,則南宋已亡,所以說“不見來時試燈處”。

第二段寫春天歸去以后,南宋君臣與庶民百姓所遭受的亡國之痛。“春去,最誰苦?”以設問句過渡,“苦”字用得醒目尖銳。下面連用三個分句,分寫三個方面形象回答:“箭雁沉邊”,寫被擄北去的君臣,如同被射中的大雁,墜落到遙遠北方,永無歸日,“梁燕無主”,以“無主”的“梁燕”喻南宋臣民,大廈將傾,凄惶天依“杜鵑聲里長門暮”,寫臨安宮苑凄慘悲涼景象,暮色之中,“長門”閉鎖,唯有杜鵑啼血而已。三個分句,用“但”字領起,一氣呵成。“玉樹”三句,緊承前三句的意韻。摹寫亡國的悲痛之情。“玉樹”本指漢宮中之物,王朝傾覆,故“玉樹凋土”,就連那金銅仙人也不免有辭離故國的悲傷。“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二句,用“衰蘭送客咸陽道”(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意。“玉樹”、“淚盤”,都用來喻宋。“斜日未能度”,指“銅仙”,依依不舍,行動緩慢,標志著被迫北去的君臣對故國的無限留戀,與詞題“送春”之意。

第三段寫故國之思。仍以設問總起:“春去,尚來否?”“來”字重如千鈞,懷有深深眷念之情。下面接著以江總、庾信之事來抒寫亡國之痛。江總在陳后主時仕至尚書令,故稱“江令”;陳亡后,他入隋北去。庾信本仕梁,曾出使西魏梁亡,被留長安,北周代魏,又不予放還;著有《愁賦》,以抒郁抑之情。

詞人此時此刻的憂恨之情與古人相同,因此以“正”字領出“江令恨別,庾信愁賦”兩四字對句。同時,借風雨盡日襲擊蘇堤來渲染氣氛,與第一段“斗轉城荒”相綰合,使臨安的景色更加凄迷荒涼。蘇堤在杭州西湖外湖與里湖之間,堤上有六橋,桃柳成蔭。此處以蘇堤在風雨中飄搖之態,來暗指淪陷后的臨安亦如蘇堤一樣,陷于風雨飄搖之中。在“送春”之際,作者只能“神游故國”,此二句扣緊“送春”,并對“尚來否”作了回答,說明故國的新春只能夢里依稀得見了。“花記前度”,由“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意僅來表示對故國的懷念之情。最后,“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一句,表示“人間無路”,以只能跟“孺子”共話亡國之痛結尾。“孺子”,指作者的兒子劉將孫。

創作背景 這首詞題為“丙子送春”。丙子指的是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元軍在這年攻入臨安,宋帝奉表請降。三月,元兵擄去恭帝和太后、宰相及部分宗室。五月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立端宗趙昰繼續與抗元。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為《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一百卷,已佚。? 683篇詩文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裝歡 通:妝)——宋代·唐婉《釵頭鳳·世情薄》

釵頭鳳·世情薄

宋代 :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裝 歡 通:妝)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愛情 , 相思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宋代·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

清平樂·紅箋小字

宋代 :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宋詞三百首 , 愛情 , 懷人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唐代·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

憶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宋詞三百首 , 國小古詩 , 婉約 , 景點早教古詩100首

搗練子令·深院靜原文_翻譯及賞析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五代·李煜《搗練子令·深院靜》 搗練子令·深院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宋詞三百首 , 婉約孤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風送來了斷續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聲穿進簾櫳,更使人聯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鑒賞

“搗練子”既是詞牌,又是這首小詞的題目。練是一種白絲熟絹,須用木杵在砧石上捶擊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思。作者在這首僅有二十七個字的小令中,著力表現秋夜搗練聲給一個因孤獨苦悶而徹夜難眠者帶來的內心感受,含而不露地傳達了一種難言的心理隱秘與情緒氣氛。

境界的鮮明如畫與意象的深蘊含蓄是這首詞在意境創造上的主要特征。作者采取了類似電影推攝的手法,運用遠、近景跳切鏡頭,從全景到近景,逐漸推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寫。前面兩個三字句,“院”與“庭”的遣詞實際上并非同義反復,那是兩個遠、近景跳切鏡頭的巧妙組合。“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謂“侯門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幾許”是也。這是著眼于全景。“小庭”則是這整體中的一個單元,即千重萬落中的一個獨立小院,一個小天井。鏡頭從全景推近,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入畫面,置身于一個具體可感的環境之中。以上還只是畫面的形,屬于表層特征,還未抓住其中的“神”,即畫面所蘊內在的深層特征。兩幅畫面分別用兩個極平凡的字“靜”和“空”來點化,應細加體味。借大宅院之“靜”,當不僅僅是客觀外在的安靜、清靜,在詞語的深層結構中融入了強烈的主觀情緒。那是靜得讓人恐懼,靜得讓人透不過氣,是在心理壓抑下而產生的一種深在的靜謐感。小庭“空”,更明顯不是客觀意義的空空蕩蕩。這樣的貴族之家,仆人丫鬟總不會太少,花木池臺、金井玉欄大約也是有的,作者偏偏用個“空”字,一筆抹去,就只能說是他的主觀感覺在作怪,一切都視而不見了。原來,處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個小天井,本身就帶有一種壓抑感和冷落感,一個寂寥空虛,百無聊賴的人處身于這種氛圍,那當然會加倍感到難以忍受的孤獨、郁悶和焦慮。

賞析二

這是一首本義詞。白練是古代一種絲織品,其制作要經過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搗這道工序,而這工序一般都是由婦女操作的。這首詞的詞牌即因其內容以搗練為題材而得名。

作者通過對一個失眠者夜聽砧上搗練之聲的描繪,寫出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焦躁煩惱。但作者卻為這種忐忑不寧的心情安排了一個十分幽靜寂寥、空虛冷漠的環境。頭兩句乍一看仿佛是重復的,后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里就寫出“人立小庭深院”的句子,把“深院”和“小庭”基本上看成同義詞。其實這兩句似重復而并不重復。第一句是訴諸聽覺,第二句是訴諸視覺。然而盡管耳在聽目在看,卻什么也沒有聽到和看到。這樣,“靜”和“空”這兩個字,不僅在感受上給人以差別,而且也看出作者在斟酌用詞時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至于“深院”,是寫居住的人遠離塵囂;“小庭”則寫所居之地只有一個空蕩蕩的小小天井,不僅幽靜,而且空虛。頭兩句看似寫景,實際是襯托出主人公內心的寂寞無聊。只有在這絕對安靜的環境里,遠處被斷續風聲吹來的砧上搗練之聲才有可能被這小庭深院的主人聽到。

第三句是這首詞的核心。自古以來,砧上搗衣或搗練的聲音一直成為夫婦或情人彼此相思回憶的詩料;久而久之,也就成為詩詞里的典故。比如李白在《子夜吳歌》的第三首里寫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杜甫的一首題為《搗衣》的五律也說:“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寧辭搗衣倦,一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李杜兩家所寫,是從搗衣人的角度出發的。而李煜這首詞卻是從聽砧聲的人的角度來寫的。這個聽砧的人不管是男是女,總之是會因聽到這種聲音而引起相思離別之情的。不過,第三句雖連用兩次“斷續”字樣,含義卻不盡相同。一般地說,在砧上搗衣或搗練,總是有節奏的,因此一聲與一聲之間總有短暫的間歇,而這種斷續的有節奏的搗練聲并沒有從頭至尾一聲不漏地送入小庭深院中來。這是因為風力時強時弱,風時有時無,這就使身居小庭深院中的聽砧者有時聽得到,有時聽不到。正因為“風”有斷續,才使得砧聲時有時無,若斷若續。這就把一種訴諸聽覺的板滯沉悶的靜態給寫活了。下面兩旬,明明是人因搗練的砧聲攪亂了自己的萬千思緒,因而心潮起伏,無法安眠;作者卻偏偏翻轉過來倒果為因,說人由于夜長無奈而睡不著覺,這才使砧聲時斷時續地達于耳畔。而且夜深了,砧聲還在斷斷續續地響,是伴隨著月光傳入簾櫳的。這就又把聽覺和視覺相互結合起來,做到了聲色交融——秋月的清光和搗練的音響合在一起,共同觸動著這位“不寐”者的心弦。然而作者并沒有繪聲繪色,大事渲染,只是用單調的砧聲和素樸的月光喚起了讀者對一個孤獨無眠者的同情。這正是李煜寫詞真正見功力的地方。

創作背景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后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搗練子令·深院靜》屬于李煜后期的作品,寫出了詞人因寒夜搗衣之聲而引起的各種離懷愁緒。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秋涼 一作:新涼)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宋代·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 : 蘇軾

宋詞三百首 , 宋詞精選 , 婉約 , 中秋節 , 貶謫 , 感嘆人生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宋代·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蘭陵王·丙子送春

宋代 : 劉辰翁

展開閱讀全文∨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豪放送別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元宵節寫人

《蘭陵王 丙子送春·劉辰翁》原文與賞析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春去。誰最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此詞寫于德祐二年(1276)。這年二月,元軍攻陷臨安。題為“送春”,實抒亡國之痛,故國之思。

三迭皆以“春去”發端,曲折抒懷而各有重點,一唱三嘆,辭情哀怨。

首片,總寫“春去”的情勢。起筆暗寓人間已無歸路,春將去何處? “秋千外”三句承“無路”,一是連天的芳草遮斷了歸路;一是送別之地彌漫在風沙之中。“風沙”與下文“亂鴉”,比喻統治者。” “漫憶”句,以“飛絮”喻輾轉閩廣一帶的抗元力量,謂其微弱和飄泊不定,且表達了對南下幼帝的深切關懷。“亂鴉過”三句,慨嘆經劇變后當年之繁華已無覓處。

二片,寫“春去”的景象,以“誰最苦”領起,以下圍繞“苦”字,從不同側面加以鋪寫。“箭雁”,比喻被虜北去的南宋君臣; “梁燕”,借指流散失所的南宋士大夫;而以“杜鵑”象征死難忠烈的泣血哀鳴。再通過“想”字直貫而下。“玉樹凋土”,化用《晉書·庾亮傳》: “亮將葬,何充嘆曰: ‘埋玉樹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這里借指那些為國犧牲的人。每念及此,“淚盤如露”,沉郁中含無限哀思。“咸陽送客”,語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衰蘭送客咸陽道”,指被俘北上的南宋君臣。著一“屢”字,指明這些人難堪的故國之思與依依不舍之情。“斜日未能度”,日暮時分尤其是最難消磨的時刻。

三片,寫“春去”的感受。“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其中作者自注云: “二人皆北去。”江令,指江總,他原為南朝陳后主時尚書令,陳亡,北上歸隋。庾信初任南朝梁,奉使西魏,被扣留不放還。用此二典,抒發對故國的情懷。“蘇堤”句,以景襯情,更見哀愁。“神游”八字,化用蘇軾、劉禹錫詩句,著一“嘆”字,感慨深沉,意謂即使回來,也只能記取“前度”的如花美景。歇拍三句,思鄉戀闕,更把痛悼國家之亡與個人之命運融合在一起,悲憤滿懷,可發浩嘆。

這首詞始終扣緊“春去”,雖經轉折,仍處處照應,流轉自如。同時化用了許多前人的詩句、典故,形象地烘托亡國的哀痛。寫景與寓意相互交織,渾成一體,沉郁頓挫,堪稱“苦調”。

“送春去”二句,悲絕。‘春去。誰最苦’四句,凄清何減夜猿。第三迭,悠揚悱惻,以為小雅,楚騷可也。(卓人月《古今詞統》)

厲樊榭《論詞絕句》: “送春苦調劉須溪”,信然。(張宗橚《詞林紀事》)

摸魚兒·東皋寓居原文_翻譯及賞析

買陂塘、鏇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宋代·晁補之《摸魚兒·東皋寓居》 摸魚兒·東皋寓居 買陂塘、鏇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宋詞三百首 , 寫景 , 田園抒懷 注釋 ⑴東皋寓居:詞題。東皋指晁補之晚年居住的金鄉(今屬山東)歸來園。

⑵陂(bēi)塘:池塘。鏇:很快,不久。

⑶依稀:好像是。

⑷嘉雨:一場好雨。

⑸沙觜(zuǐ):從水中突出和陸地相連的沙灘。

⑹渚(zhǔ):水中的小洲(島)。

⑺翠幄(wò):綠色的帳子。這里指楊柳。

⑻柔茵:柔軟的褥子。這里指草地。藉:鋪墊。

⑼青綾被:漢朝時,尚書郎值夜班,官家給青縑白綾被褥使用。

⑽金閨:漢朝宮門的名稱,又叫金馬門,是學士們著作和草擬文稿的地方。此指朝廷。晁補之曾做過校書郎、著作佐郎這樣的官。

⑾“儒冠曾把身誤”:說讀書、做官耽誤了自己。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有“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的句子,這里是借用。

⑿弓刀千騎( jì):說達官貴人出行時護衛侍從很多。邵平瓜圃:邵平是秦朝的官員。秦朝滅亡后,他就做老百姓,在城外種瓜。

⒀覷(qù):細看。

⒁“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說從鏡子里看到,自己的鬢發已經白了不少。青鏡:古代鏡子多用青銅制成,故稱青鏡。星星:指頭發花白的樣子。如許:這么多。

⒂浪語:空話,廢話。

⒃“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說像班超那樣,雖然做了高官,回歸故鄉時已經年歲老大,有些晚了。漢朝班超少年有大志,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封了侯,在外30多年,回到京城洛陽時已經70多歲,不久便死了。遲暮,晚年,此指歸來已晚。 賞析

上片寫景,描繪出一幅沖淡平和 ,閑適寧靜的風景畫:陂塘楊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兩岸,湘江之濱的青山綠水。東皋新雨,草木蔥蘢,山間溪水的漲痕清晰可辨,沙州上聚集著白鷺、鷗鳥,一片靜穆明凈的景色 。 開頭,“買陂塘、鏇栽楊柳,依稀淮岸江浦。”買到池塘,在岸邊栽上楊柳,看上去好似淮岸江邊,風光極為秀美。“沙觜”,沙嘴,即突出在水中的沙洲。“翠幄”,綠色的帳幕,指池岸邊的垂柳。“柔茵”,軟草。“東皋”句以下九句是說,剛下過雨,鷺、鷗在池塘中間的沙洲上聚集,很是好看;池岸邊的垂柳,遮住了天空;池塘四周,綠草如茵。作者一個人,坐在池塘邊上,自斟自飲。描寫了田園優美恬靜、爽朗明快的風光。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此美景由衷的喜愛,從而,襯托出他潔身自好的情懷。“東皋嘉雨新痕漲”、“一川夜月光流渚”,均系作者從心底深處有感而發的佳句。 然而其中最令人神往的 ,莫過于滿山明月映照著溪流 ,將那一川溪水與點點沙洲裹上了一層銀裝 。以“ 一川”形容夜月,可見月色朗潔,清輝遍照。“光流渚”三字則將寧謐的月色寫得流動活躍,水與月渾然一體,那滔滔汩汩流動著的,難以辯識那是溪水還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動靜諧和的山中月夜圖。面對著此景,詞人翩然起舞,頭上是濃綠的樹幕,腳底有如茵的柔草,偌大的世界好象只剩下他一個人,他盡情地領略這池塘月色 ,酒盡了還不忍離開。詞之上片,寓情于景 。表現了歸隱的樂趣。繪色繪影的描寫中,可見到作者“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 。”的高超藝術表現力 。詞中用了由大及細 ,由抽象到具體的寫法,先說園內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處落墨,總述全貌 。接著寫雨至水漲,鷗鷺悠閑,是水邊常見景物,但已見其明麗清幽。最后以“堪愛處”、“最好是”引出野居幽棲的最佳景象。

下片抒情。“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青綾被,漢代制度規定,尚書郎值夜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錦被。這里用來代表做官時的物質享受。金閨,金馬門的別稱。江淹《別賦》:“金閨之諸彥。”李善注:“金閨,金馬門也。”這里泛指朝廷。儒冠,指讀書人。杜甫《奉贈韋左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這三句是說不要留戀過去的仕宦生涯,讀書做官是耽誤了自己。“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弓刀千騎,指地方官手下佩帶武器的衛隊。邵平:秦時人,曾被封為東陵侯。秦亡,在長安城東種瓜,瓜有五色,味很甜美。世稱東陵瓜。這三句是說自己曾做過地方官,但仍一事無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園荒蕪。“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覷,細觀。青鏡,青銅鏡。細看鏡中鬢發,已經是兩鬢花白了。

創作背景 此詞為作者的代表作,作于晁氏貶謫回鄉后居于東山“歸去來園”時。詞中不僅描寫了園中勝景,而且抒發全詞借議論抒懷,情真意摯、氣勢豪邁、連用典故而能流轉自如、一氣貫注。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937篇詩文

郊原初過雨。見敗葉零亂,風定猶舞。斜陽掛深樹。映濃愁淺黛,遙山眉嫵。來時舊路。尚巖花、嬌黃半吐。到而今,唯有溪邊流水,見人如故。 無語。郵亭深靜,下馬還尋,舊曾題處。無聊倦旅。傷離恨,最愁苦。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閣幽窗,有時夢去。——宋代·袁去華《瑞鶴仙·郊原初過雨》

瑞鶴仙·郊原初過雨

宋代 : 袁去華

郊原初過雨。見敗葉零亂,風定猶舞。斜陽掛深樹。映濃愁淺黛,遙山眉嫵。來時舊路。尚巖花、嬌黃半吐。到而今,唯有溪邊流水,見人如故。

無語。郵亭深靜,下馬還尋,舊曾題處。無聊倦旅。傷離恨,最愁苦。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閣幽窗,有時夢去。 宋詞三百首 , 寫景 , 離別 , 抒情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宋代·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蘭陵王·丙子送春

宋代 :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豪放 , 送別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宋代·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揚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宋詞三百首 , 寫景抒情

送楊山人歸嵩山原文_翻譯及賞析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唐代·李白《送楊山人歸嵩山》 送楊山人歸嵩山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送別 , 友人感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有萬古不壞的仙宅,那就是嵩山之陽的玉女峰。

那掛在東溪松間的一片明月,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楊先生您又要去那里采集仙草,去攫食紫花的昌蒲保持青春的面容。

年底時我將到嵩山之陽拜訪您,您可能正在青天上乘著白龍來相迎。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作于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初年,當時李白在長安。楊山人大約是李白早年“訪道”嵩山時結識的朋友。在朱紫盈門的境遇里,與之言行契合的只有這位楊山人,可見兩人情誼之深。如今這位志同道合者就要離去,詩人撫今憶昔,感慨倍增,因作此詩以贈。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從頭至尾不寫離愁別恨,而主要是描寫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寫嵩山景色的部分,清幽高遠;寫楊山人歸山后的生活,恬靜安適。通篇緊扣詩題,通過色彩鮮明的畫面,把送別之意、惜別之情表達出來。借用前人的話說,就是用景語代替情語。

全詩可分三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寫嵩山的景色,抒發了詩人對嵩山以及對昔日遁跡山林、尋仙訪道生活的眷念之情。首聯寫峰巒,起句豪邁。一個“我”字頗有“萬物皆備于我”的氣概。李白當年訪道嵩山,未必就棲身于玉女峰,這里選用“玉女”的峰名,是為了與上句的“萬古宅”相對應。“萬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異的氣氛更加濃厚,也更加令人向往。三、四句展示的境界更加美麗神奇。月不可留,而要“長留”,并且使它處在最恰當、最美好的位置上。晶瑩的月亮懸掛在蒼翠挺拔的松樹之上,下面是長流不斷的溪水。它不只生動地顯現了嵩山秀麗的景色,而且寄托著隱居者高潔的情懷。

五、六句為第二層,寫楊山人歸山后的活動。詩人想像楊山人歸去后將采摘仙草,而嵩山玉女峰一帶就散布著開滿紫花的菖蒲。這種菖蒲“一寸九節,服之長生”(《神仙傳》),正可滿足他求仙的欲望。這聯上句寫人,下句寫山。人之于山,猶魚之于水,顯然有“得其所哉”的寓意。“爾”字又和前面的“我”字呼應,渲染出濃郁的別離氣氛。

末二句為第三層,詩人向好友表示“歲晚或相訪”要和他一起去過求仙訪道、嘯傲山林的生活。結句把這種思想情緒化為具體的形象:仿佛在湛藍的天空中,一條白龍在向前蜿蜒游動,龍身上騎坐著風度瀟灑的詩人,他那仙風道骨與“青天”“白龍”相表里,構成了美麗和諧的意境。這種騎龍相訪的神奇畫面,顯得豪放飄逸。

此詩所寫的“景”,既為外在的景物,也為內在的感情,是“情與景偕,思與境共”的統一體。例如描繪嵩山秀麗的景色,抒發了詩人對它的愛慕之情,就寓有懷念楊山人和向往棲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內。三者迭合在一起,惜別的情意,就顯得十分濃烈。惜別而不感傷,一往情深,而又表現得超奇曠達,這樣的送別詩是非常罕見的。它構思新奇,如鏡花水月,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時空觀念的束縛,不為常人的思想感情所左右,更不因襲模仿,落入前人的窠臼,表現了詩作者驚人的創造力。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宋代·黃庭堅《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節 , 送別勸慰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宋代·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蘭陵王·丙子送春

宋代 : 劉辰翁

展開閱讀全文∨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斗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沈邊,梁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 宋詞三百首 , 婉約 , 豪放送別數日西風,打秋林棗熟,還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擬看星度。匆匆便倒離尊,悵遇合、云銷萍聚。留連,有殘蟬韻晚,時歌金縷。 綠水暫如許。奈南墻冷落,竹煙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吳江,正水佩霓裳無數。眉嫵。問別來、解相思否。——宋代·吳文英《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數日西風,打秋林棗熟,還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擬看星度。匆匆便倒離尊,悵遇合、云銷萍聚。留連,有殘蟬韻晚,時歌金縷。

綠水暫如許。奈南墻冷落,竹煙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吳江,正水佩霓裳無數。眉嫵。問別來、解相思否。 七夕節送別

關于誰譴風沙暗南浦和誰遣風沙暗南浦的意思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4463.html

分享給朋友:

“誰譴風沙暗南浦,誰遣風沙暗南浦的意思” 的相關文章

王安石寫的古詩有哪些(王安石寫的古詩有哪些?答案寫完整!)

王安石寫的古詩有哪些(王安石寫的古詩有哪些?答案寫完整!)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王安石寫的古詩有哪些,以及王安石寫的古詩有哪些?答案寫完整!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王安石的古詩有哪些? 王安石的詩有《明妃曲二首》《書湖陰先生壁》《泊船瓜洲》《春夜》《登飛來峰》《千秋歲引》《梅花》《...

宋代的詩和詩人有哪些(宋代的詩和詩人有哪些關系)

宋代的詩和詩人有哪些(宋代的詩和詩人有哪些關系)

很多朋友對于宋代的詩和詩人有哪些和宋代的詩和詩人有哪些關系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宋朝的詩人有哪些 宋朝的詩人有:辛棄疾,周邦彥,陸游,王禹,范仲淹,范成大,晏殊,楊萬里,黃庭堅,堪稱藝術巨匠的蘇軾和他的兄弟蘇轍,王安石,宋祁,還有以史學家著稱的司馬...

葉紹翁作過的詩有哪些(葉紹翁作的詩還有哪些)

葉紹翁作過的詩有哪些(葉紹翁作的詩還有哪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葉紹翁作過的詩有哪些,以及葉紹翁作的詩還有哪些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葉紹翁寫過哪些詩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祖籍建陽。原姓李,后嗣于龍泉葉氏,祖父李穎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

詩人辛棄疾有哪些詩(辛棄疾什么詩人)

詩人辛棄疾有哪些詩(辛棄疾什么詩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詩人辛棄疾有哪些詩,以及辛棄疾什么詩人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辛棄疾十大著名詩詞 辛棄疾十大著名詩詞如下: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如何鑒賞壯志難酬的詩(壯志難酬詩歌鑒賞)

如何鑒賞壯志難酬的詩(壯志難酬詩歌鑒賞)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鑒賞壯志難酬的詩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壯志難酬詩歌鑒賞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壯志難酬的古詩 1、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古詩詞字典有哪些(古詩詞字典有哪些)

古詩詞字典有哪些(古詩詞字典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詩詞字典有哪些,以及古詩詞字典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詞有哪些? 【古詩】1. 《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

觀潮的詩句有哪些(觀潮的詩詞有哪些)

觀潮的詩句有哪些(觀潮的詩詞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觀潮的詩句有哪些,以及觀潮的詩詞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關于觀潮的詩句有哪些 1.有關觀潮的詩句有哪些 杭州觀潮 姚合 樓有章亭號,濤來自古今。 勢連滄海闊,色比白云深。怒雪驅寒氣,狂雷散...

陸游有哪些詩或詩句(關于陸游的詩句有哪些)

陸游有哪些詩或詩句(關于陸游的詩句有哪些)

很多朋友對于陸游有哪些詩或詩句和關于陸游的詩句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陸游寫的詩句 1.關于陸游寫的詩 陸游寫的著名詩句 1、《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

有哪些宋詞(有哪些宋詞很難配樂演唱)

有哪些宋詞(有哪些宋詞很難配樂演唱)

很多朋友對于有哪些宋詞和有哪些宋詞很難配樂演唱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宋詞代表作有哪些? 宋詞代表作: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

朱熹的作品古詩有哪些 朱熹的作品古詩有哪些三年級

朱熹的作品古詩有哪些 朱熹的作品古詩有哪些三年級

大家好,關于朱熹的作品古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朱熹的作品古詩有哪些三年級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宋朝朱熹的詩有哪些 朱熹,中國古代先哲,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亦稱朱文公...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