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詩歌現(xiàn)存多少首,陶淵明的詩歌現(xiàn)存多少首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勌諟Y明的詩歌現(xiàn)存多少首,以及陶淵明的詩歌現(xiàn)存多少首詩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陶淵明一生寫了多少首詩?
陶淵明今存詩歌共125首,計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他的四言詩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幾乎很少先例的田園詩。陶詩的藝術(shù)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
陶淵明的詩有多少個·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11
卷之一 詩四言:《停云(并序)》《時運(并序)》《榮木(并序)》《贈長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龐參軍(并序)》《勸農(nóng)》《命子》《歸鳥》卷之二 詩五言:《形影神(并序)》《九日閑居(并序)》《歸園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乞食》《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答龐參軍(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連雨獨飲》《移居二首》《和劉柴桑》、《酬劉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撫軍座送客》《與殷晉安別(并序)》《贈羊長史(并序)》《歲暮和張常侍》《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悲從弟仲德》卷之三 詩五:《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還舊居》《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己酉歲九月九日》《庚戌歲九月中西田獲早稻》《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飲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責子》《有會而作》《臘日》卷之四 詩五言:《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詠貧士七首》《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擬挽歌辭三首》
陶淵明詩有多少?
《飲酒·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陶淵明的的代表作之一,對于許多人來說并不陌生。詩的開頭四句很耐人回味,身處鬧市,卻沒有被車馬的喧囂所打擾,這是因為“心遠”,內(nèi)心的寧靜,有著出世的念想,這不正印證了古人所說的“大隱隱于市”。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古名句,它寫出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熱愛自然的情趣,尤其是這個“見”字凸顯了詩人無意之舉,無意間,山入眼簾,蘇軾對此句曾說道:“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這首詩是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 描繪了詩人隱居之后躬耕勞動的情景。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子,可卻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歸,盡管勞作很辛苦,但是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心情很是愉快。
《雜詩·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zhuǎn),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的《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這首詩具有很強的哲學性。詩的前四句感嘆人生之無常,像是路上的塵土,隨風飄轉(zhuǎn),透露著無奈,這種心境與當時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當時戰(zhàn)亂頻繁,人們流離失所,生命無常。 中間四句寫詩人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尋找生活的歡樂。 最后四句我們常常用來做格言,勉勵人要抓緊時機,珍惜光陰。
陶淵明一共有幾首詩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卷名 作品 卷名 作品
卷之一 詩四言 《停云并序》 卷之二 詩五言 《形影神并序》
《時運并序》
《榮木并序》
《贈長沙公族祖并序》
《酬丁柴桑》 《九日閑居并序》
《答龐參軍并序》 《歸園田居五首》
《勸農(nóng)》 《游斜川》
《命子》 《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歸鳥》 《乞食》
卷之三 詩五 《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 《怨詩楚調(diào)示龐主簿鄧治中》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口》 《答龐參軍并序》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連雨獨飲》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 《移居二首》
《還舊居》 《和劉柴桑》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酬劉柴桑》
《己酉歲九月九日》 《和郭主簿二首》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于王撫軍座送客》
《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 《與殷晉安別并序》
飲酒二十首并序 《贈羊長史并序》
《止酒》 《歲暮和張常侍》
《述酒》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責子》 《悲從弟仲德》
《有會而作》 卷之四 詩五言 擬古九首
《臘日》 《雜詩十二首》
卷之五 賦辭 《感士不遇賦(并序)》 《詠貧士七首》
《閑情賦》 《詠二疏》
《歸去來兮辭》 《詠三良》
卷之六 記傳贊述 桃花源記并詩 《詠荊軻》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
五柳先生傳 擬挽歌辭三首
扇上畫贊 聯(lián)句
讀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與子儼等疏
祭程氏妹文
祭從弟敬遠文
自祭文
陶淵明的作品,現(xiàn)存詩歌
陶淵明的田園詩
作者:陶淵明
代表作: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1 導言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別是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jié)合起來描述農(nóng)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
陶淵明的詩,可以分為述懷、哲理和田園詩三部分,共約六十首左右,而田園詩三十首左右,約占一半。陶淵明的田園詩在中國詩史上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中國田園詩的奠基之作。他繼承了古代農(nóng)事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擴大了詩歌題材,并在思想藝術(shù)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詩彌漫的東晉詩壇上,獨樹一幟,為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園詩創(chuàng)作著稱的詩人和詩作陸續(xù)涌現(xiàn),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
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東晉末年產(chǎn)生,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緊密相關(guān)。魏晉時期,地主莊園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永嘉之亂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東晉政權(quán)的庇護下,廣置田園,掠奪土地,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中,崇自然、尚清談的玄學風氣極盛,加上佛教的廣泛傳播,儒家經(jīng)學暫時沒落。當時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爛,意志頹廢,精神上紛紛向“玄之又玄”的老莊道學尋求寄托,有的縱情山水,以隱居逃避現(xiàn)實,所以文學領(lǐng)域玄言詩、山水詩盛行一時。與此相反,一部分不滿現(xiàn)實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棄官歸隱,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諦,尋求個人安生立命的場所,漸漸與統(tǒng)治集團有了距離,因而更接近于廣大勞苦大眾。陶淵明就是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淵明的田園詩創(chuàng)作,還有其獨特的個人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基礎(chǔ)。他出身于一個沒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農(nóng)村環(huán)境,家鄉(xiāng)故園的風光,這些都對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料。仕宦歸來,他“未嘗有所造詣,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游觀而已”(《晉書·隱逸傳》)。他的后半生更是長期活動在百里之內(nèi)的農(nóng)村,接觸的多是田野村夫,議論的多是稻麥桑麻,過著粗衣淡食的貧士生活。長期的農(nóng)村生活實踐,為他的田園詩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生活源泉。
另外,個人的人生志向?qū)λ奶飯@詩創(chuàng)作有重要的影響。“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之一),道出了他從小就喜愛“丘山”的志向。“望云漸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表達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雖然我們不能單純強調(diào)作家個人氣質(zhì)對生活道路的選擇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但我們也沒有理由忽視這一點。
陶淵明現(xiàn)存有多少首詩?自傳散文有《 》表達歸隱決心的辭賦是《》
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自傳散文有《桃花源記(并詩)》《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五柳先生傳》。表達歸隱決心的辭賦是《歸去來兮辭》。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