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送春什么,風雨送春的意思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風雨送春什么,以及風雨送春的意思是什么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風雨送春歸”的下一句是什么?
是:“飛雪迎春到?!?/p>
原文: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近現代〕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品讀了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寫了這首詞。
風雨將春天送走了,飛雪又把春光迎來。正是懸崖結下百丈冰柱的時節,但仍然有花枝俏麗競放。
俏麗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來報告。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梅花卻在花叢中歡笑。
擴展資料:
卜算子·詠梅
陸游 〔宋代〕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情感?
解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的意思是:風風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
出處:《卜算子·詠梅》
原文: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風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艷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賞析
:此詞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的形象,鼓勵人們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樂觀主義精神。上闋主要寫梅花傲寒開放的美好身姿,描繪梅花的美麗、積極與堅貞;下闋主要寫梅花的精神風貌,表現了梅花堅強不屈、不畏寒冷,對春天充滿信心和謙虛的風格。
作者將梅花的自然美與人的德善美有機地融為一,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詞中象征、擬人、襯托、比喻、夸張、對仗、頂針等多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寫出了梅花富于挑戰性的個性和謙遜無私的高風亮節,較完美地實現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全詩
卜算子·詠梅
偉人
原文 譯文對照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雨把春天送歸這里,飛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候,懸崖邊上還盛開著俏麗的梅花。梅花雖然俏麗,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消息。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會感到無比欣慰。
注釋
1、冰:形容極度寒冷。
2、叢中笑:百花盛開時,感到欣慰和高興。
3、猶:還,仍然。
4、俏:俊俏,美好的樣子;(此處既能表現梅花的俏麗,又能表現革命者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美好情操。)
5、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文中指花全部盛開的樣子
賞析
該詞是偉人讀陸游同題詞,反其意而作。寫于1961年12月,最早發表于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
梅花,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審美情趣的差別、吟詠時心緒不一,他們筆下梅花的風姿與味道卻各異其趣。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偉人在這里所據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大意境與大調子都差不多;偉人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偉人這首詞前有引語:“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北砻髁藙撟髌鯔C。“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痹~的起句就以健筆凌云之勢,表現出了與陸游明顯的不同的胸襟與氣魄?!帮L雨”、“飛雪”點出了四季的變化,時間的更替,“春歸”、“春到”著眼于事物的運動,既給全篇造成了一種時間的流動感,又為下邊寫雪中之梅作了飽歷滄桑的準備,詞句挺拔,氣勢昂揚。
接下來“已是懸崖百丈冰”一句,描繪出寒冬中梅花嚴酷的生存環境。但就在逼人的環境和險惡的氛圍中,竟然“猶有花枝俏”?!皯已隆北砻鳝h境是如此險峻,“百丈冰”顯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這冰凝百丈、絕壁懸崖上俏麗地開放著,一個“俏”字,不僅描畫出梅花的艷麗形態,更?,F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氣質。作者筆下的梅花充滿著自豪感,堅冰不能損其骨,飛雪不能掩其俏,險境不能摧其志,這和陸游筆下“寂寞開無主”、“黃昏獨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結合偉人這首詞的寫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畫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時正值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原蘇聯領導人有挑起中蘇論戰,對中國施加政治上的、經濟上的、軍事上的壓力,內憂外困,共和國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已是懸崖百丈冰”正是那時政治環境的象征。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偉人,寫這首詞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決心,在險惡的環境下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戰,直到取得最后勝利。雖然“已是懸崖百丈冰”,但“猶有花枝俏”--中國共產黨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麗的“花枝”。
年復一年,風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縣崖峭壁上結下百丈冰棱,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然也依古訓,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當口(即:當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爭),詩人以隆冬里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向梅花學習,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了。這是喜悅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取、永不屈服。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為報春的使者,進一步熱情禮贊。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唱到:“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遙遠嗎?”嚴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報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種無私無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為豐滿。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作結,將詞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層。春天來臨了,人間充滿了柔和溫暖的氣息,懸崖上終于山花爛漫,一片絢麗。梅花以自己的赤誠迎來了燦爛的春天。原來一枝獨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沒有絲毫的妒意,卻很欣慰安詳地隱于爛漫的春色之中?!皡仓行Α比郑詡魃裰P寫出了梅花與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悅,特別是“笑”字,寫出了梅花的神韻--既謙遜脫俗、又豁達大度的精神風采,極大升華了詞的藝術境界。在陸游的原詞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與眾花是對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現了他孤芳自賞、離群索居的情緒。該詞的結尾,突出梅花“叢中笑”的風度,從自喻的角度看,內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進一步引申,則表現了共產黨人斗爭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獻精神。
這首詠梅詞,結構精致和諧,在塑造梅花形象時,上片重點寫背景,以背景反襯對象,使梅花具有錚錚鐵骨和挑戰精神;下片則濃墨重彩寫對象,突出梅花甘愿隱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開朗至剛無欲的品格。一個“俏”字,成為過渡的橋梁,使詞的境界渾然天成。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下一句是什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下一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卜算子·詠梅》是南宋詞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詞。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詞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達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全文: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風雨雨把去春送走,滿天飛雪又把來春迎到,在那懸崖峭壁凍結了百丈冰柱的嚴寒下仍然有梅的花枝綻放著俊俏、艷麗的梅花,傲迎風雪。
梅花雖然俏麗艷放,卻不同誰爭奇春日的光輝,只是把春的信息向群芳預報。等到滿山遍野都開滿了色彩絢麗的鮮花,梅花在群芳花叢中微笑。
擴展資料:
此詞通過對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英勇無畏,謙虛磊落,藐視各種困難的情懷,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同修正主義和一切反動勢力作不屈不撓的斗爭,堅定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會實現的信心。
這首詞借用陸游的原調原題,但整首詞所反映出來的意境卻截然不同,故作者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詞前小序說明這首詞是逆向思維,反向立論。毛澤東是充分肯定陸游詠梅詞的愛國主義主題的。
“反其意”“主要是反憂傷、悲觀之意為積極樂觀、奮發有為的革命情懷;反寂寞、無出路之意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戰斗精神;反孤芳自賞、個人奮斗之意為同春共樂、大公無私的集體主義高貴品質。”毛澤東曾在一封信中說:“近作詠梅詞一首,是反修正主義的?!边@說出了創作這首詞的主觀意圖。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