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是哪里,早春是哪個朝代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早春呈是哪里,以及早春是哪個朝代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出自哪位詩人啊?而這首詩中的名句是哪一句啊?詩里那一句是描寫春天的啊?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詩中千古名句是: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描寫春天的是: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古詩全文及意思?這是什么意思這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七言絕句。此詩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欣悅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
長安街上細密的春雨潤滑如酥,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早春呈水部是把圓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唐代詩人韓愈寫給張籍的兩首七言絕句,是作者的經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前一首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欣悅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后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早春呈⑴水部張十八員外
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⑽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⑿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⑴呈:恭敬地送給。
⑵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⑶天街:京城街道。
⑷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⑸最是:正是。
⑹處:時。
⑺絕勝:遠遠勝過。
⑻皇都:帝都,這里指長安。
⑼官忙身老大:韓愈寫此詩時任吏部侍郎,公務繁忙,故云“官忙”;韓愈時年56歲,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紀大。
⑽即:已經。
⑾憑:這里作“請”講。
⑿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東南角,為游覽勝地,遺址在今陜西西安東南部。
白話譯文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其二
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里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其一
詩人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作者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作者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來的第三、四句是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边@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其二
第一首寫景,第二首則注重抒情。
后一首也是極力寫“早”字。詩以江邊春天的柳色映襯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撲蝶戲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機趣。而老大逐春就別是一番況味了。官事冗雜,世事滄桑,在充分體嘗了人間的坎坷困頓之后,忙里偷閑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樂。此時此刻,貴在童心未泯,貴在能于常物之中發現其豐富蘊涵。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