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攘一雞中的已矣如何解釋,月攘一雞
大家好,關于月攘一雞中的已矣如何解釋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月攘一雞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月攘一雞文言文翻譯
孟子善于運用比喻來說明自己的主張。孟子說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問題,并不是他能不能做。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月攘一雞文言文翻譯,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原文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 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釋
(1)攘:rǎng 竊取,偷。
(2)其:代詞,他的。
(3)之:1.助詞,的。2.代詞,他。
(4)或:有人。
(5)告:勸告。
(6)是非:這不是。
(7)君子:這里指行為端正的'人 。
(8)道:此處指行為道德。
(9)損:減少,減小
(10)月攘一雞:每月偷一只雞。 月:每月,一個月。 攘:偷。一雞:一只雞。
(12)以:連詞。用法相當于“而”。
(13)待:等到。
(14)來年:明年。
(15)然:這樣。
(16)后:以后。
(17)已:停止。
(18)如:既然。
(19)知:知道。
(20)其:代詞,代那件事。
(21)非義:不符合道德、事理。
(22)斯:連詞。那么,就。
(23)速:馬上。
(24)矣:了。
(25)何:為什么。
譯文
有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一只雞的人。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行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擁有的道德。”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為吧,(以后)每個月偷只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雞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揭示道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當機立斷,不能給自己找借口。發現自己的錯誤后就應痛下決心,堅決改正。拖泥帶水往往會帶來更多麻煩。
我們知道錯誤后應該馬上改正,并且我們不應該再去做這件錯事。
月攘一雞文言文翻譯 月攘一雞的意思
月攘一雞,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原文為: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意思是:有一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一只雞的人。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行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擁有的道德。”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為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雞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知道自己是錯的,就要馬上改正,不要給自己找任何推脫的理由。
月攘一雞譯文以待來年后已的已什么意思
《月攘一雞》的譯文,以待來年后已的已,動詞,意思是停止。
月攘一雞的文言文翻譯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月攘一雞的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譯文
有一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一只雞的人。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行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擁有的道德。”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為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雞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注釋
(1)攘:rǎng竊取,偷。
(2)其:代詞,他的.。
(3)之:1、助詞,的。2、代詞,他。
(4)或:有人。
(5)告:勸告。
(6)是非:這不是。
(7)君子:這里指行為端正的人。
(8)道:此處指行為道德。
(9)損:減少,減小
(10)月攘一雞:每月偷一只雞。月:每月,一個月。攘:偷。一雞:一只雞。
(12)以:連詞。用法相當于“而”。
(13)待:等到。
(14)來年:明年。
(15)然:這樣。
(16)后:以后。
(17)已:停止。
(18)如:既然。
(19)知:知道。
(20)其:代詞,代那件事。
(21)非義:不符合道德、事理。
(22)斯:連詞。那么,就。
(23)速:馬上。
(24)矣:了。
(25)何:為什么。
寓言寓意
既然知道自己是錯的,就應該果斷徹底的斬斷錯誤之根,徹底解決錯誤的行為。錯誤無論大小都是錯誤,并沒有本質的區別;更不應談什么循序漸進的改正。本文批評了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借口,拖延時間的人,實際上并沒有改過的真心。
揭示道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當機立斷,不能給自己找借口。發現自己的錯誤后就應痛下決心,堅決改正。拖泥帶水往往會帶來更多麻煩。
我們知道錯誤后應該馬上改正,并且我們不應該再去做這件錯事。
月攘一雞文言文然后已翻譯
1. 月攘一雞文言文翻譯
月攘一雞翻譯:
有一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一只雞的人。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行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擁有的道德。”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為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雞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原文: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此文出自春秋·孟子所寫的《孟子·滕文公下》。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孟子,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孟子也曾帶領學生游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并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我們所見的《孟子》七篇,每篇分為上下,約三萬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比現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趙岐在為《孟子》作注時,對十一篇進行了鑒別,認為七篇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為偽篇。東漢以后,這幾篇便相繼失佚了。
孟子善于運用比喻來說明自己的主張。孟子說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問題,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齊宣王問:“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區別?”
孟子說:“挾著太山跨越北海,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為長輩折條樹枝,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國家沒有挾太山超北海那樣難,只是折條樹枝那樣簡單。
贍養我的父母,從而贍養別人的父母,愛護我的孩子,從而愛護別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國大夫戴盈之決定減免百姓的部分捐稅,但又說:“今年年內還辦不到,請讓我先稍微減一些,等到明年再徹底實行,怎么樣?”
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只雞,有人勸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好吧,我知道這不好了。
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一只,以后改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徹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這種行為不合 于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月懷一雞”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
2. 告訴我《月攘一雞》的翻譯,是文言文
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出自《孟子》 [譯文] 現在有這么一個人,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只雞。
有人勸告他說:“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說:“那我就逐漸改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看到這個,我就想起以前自己寫的那些個什么計劃,總是想著這一年該怎么怎么,結果后來是空有計劃,沒有行動,于是乎就想,明年(下周)再開始按計劃執行吧,結果么,就不多說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成事者,必當機立斷。 是:這(代詞,代偷雞)。
3. 月攘一雞 古文翻譯
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出自《孟子》
[譯文]
現在有這么一個人,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只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說:“那我就逐漸改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看到這個,我就想起以前自己寫的那些個什么計劃,總是想著這一年該怎么怎么,結果后來是空有計劃,沒有行動,于是乎就想,明年(下周)再開始按計劃執行吧,結果么,就不多說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成事者,必當機立斷。
是:這(代詞,代偷雞)。
4. 月攘一雞文言文原文
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今(1)有人攘(2)其(3)鄰之(4)雞者。 或(5)告(6)之(7)曰:‘是非君子(8)之道。
’曰:'請損(9)之,月攘一雞(10),以待來年(11)然后已(12)。'如(13)知其非義(14),斯速已矣(15),何待來年(16)?” (1)今:從前 (2)攘:竊取,偷。
(3)其:代詞,他的。 (4)之:助詞,的。
(5)或:有人 (6)告:勸告 (7)之:代詞,代他 (8)是:這。 曰:說。
君子:這里指行為端正的人 道:此處指行為道德。 (9)損:減少 (10)月攘一雞:每月偷一只雞。
月:每月,一個月。 攘:偷。
一雞:一只雞。 (11)以:來。
待:等到。 來年:明年。
(12)然:這樣。 后:以后。
已:停止。 (13)如:既然。
(14)知:知道。 其:代詞,代那。
非義:不符合道德、事理。 (15) 斯:應該。
速:馬上。 已:停止。
矣:了。 (16)何:為什么。
示例 而青苗之事,乃猶因舊稍加損益,欲行抮臂徐徐~之道。(宋·蘇轍《繳駁青苗法疏》) ① 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題目是編者加的。攘,盜竊,竊取。
② [戴盈之]宋國大夫。 ③ [什一]古代田賦法,即征收農產品的十分之一。
④ [去關市之征]去掉在市場上征收的商業稅。去,去掉。
關市,位于交通要道的集市。征,抽稅。
⑤ [今茲]今年。 ⑥ [輕之]使田賦和關市之征減輕些。
輕,用作動詞,使……減輕。之,指上文的“什一”和“關市之征”。
⑦ [以待來年然后已]等到明年再完全廢除。來年,明年。
已,停止。 ⑧ [日攘其鄰之雞]每天偷他的鄰居一只雞。
這是假設之辭。 ⑨ [或告之]有人告訴他。
或,有人。之,指“日攘其鄰之雞”者。
⑩ [請損之]請允許(我)減少偷雞的次數。 損;減少。
減小 (11) [斯速已矣]應該馬上停止。斯,應該。
速,立即,馬上。已,停止。
矣:了。典故 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出自《孟子》譯文 從前有一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一只雞的人。
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行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改正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偷雞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啟示 既然知道自己是錯的,就應該果斷徹底的斬斷錯誤之根,徹底解決錯誤的行為。錯誤無論大小都是錯誤,并沒有本質的區別;更不應談什么循序漸進的改正。
那種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借口,拖延時間的人,實際上是沒有改過的真心。寓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當機立斷,不能給自己找借口。
發現自己的錯誤后就應該馬上改正。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5. 月攘一雞古文翻譯加注釋
原文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以待來年然后已]等到明年再完全廢除。
來年,明年。已,停止,指完全廢除。
[日攘其鄰之雞]每天偷鄰居一只雞。這是假設之辭
[或告之]有人告訴他。或,有人。之,指“日攘其鄰之雞”者。
[請損之]請允許我減少(偷雞的次數)。 損;減少。減小
[斯速已矣]就(應該)馬上停止。斯,就,則。速,立即,馬上。已,停止。
譯文
戴盈之說:“田租十分取一,取消關卡市場的租稅,現在還不能辦到,請先減輕,等到明年再停止,怎么樣。”孟子說;“從前有一個人,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只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君子的做法。’他回答說:‘那讓我就逐漸減少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鄰居說:既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啟示
既然知道自己是錯的,就應該果斷徹底的斬斷錯誤之根,徹底解決錯誤的行為。錯誤無論大小都是錯誤,并沒有本質的區別;更不應談什么循序漸進的改正。那種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借口,拖延時間的人,實際上是沒有改過的真心。
孟子的這個比喻淺顯。簡短,貼切,深刻,使論辯賦予形象性,同時從問題本質著眼,諷刺和揭露了關市之爭的本質,指出了它和偷雞一樣,都是非的。
寓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當機立斷,不能給自己找借口。發現自己的錯誤后就應該馬上改正。
6. 月攘一雞文言文
月攘一雞月攘一雞 (yuè rǎng yī jī) 解釋:攘:偷。
比喻容忍錯誤,只肯逐步改正。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示例:而青苗之事,乃猶因舊稍加損益,欲行抮臂徐徐~之道。(宋·蘇轍《繳駁青苗法疏》) 典故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出自《孟子》 [譯文] 現在有這么一個人,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一只雞。
有人勸告他說:“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說:“那我就逐漸改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