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作品有哪些,古詩文作品有哪些名稱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古詩文作品有哪些,以及古詩文作品有哪些名稱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詩都有哪些?
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詩。
答:1、王安石的《元日》描寫春節(jié)除舊迎新的景象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描寫元宵節(jié)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3、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寫中秋節(jié)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4、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寫的重陽節(ji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華經典古詩文有哪些?
1 《觀刈麥》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2《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賣炭翁》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古詩詞有哪些?
你好!
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
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⑴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①楚辭體:
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所創(chuàng)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②樂府:
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變成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和唐代及其以后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成為樂府和擬樂府。如《敕勒歌》《木蘭詩》《短歌行》(曹操)。一般來說,樂府詩的標題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體:
是樂府詩的一種變體。漢、魏以后的樂府詩,題名為“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都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以后遂有“歌行”體。到了唐代,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另立新題,雖辭為樂府,已不限于聲律,故稱新樂府。此類詩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發(fā)展。如,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許多作品,其形式采用樂府歌行體,大多三言、七言錯雜運用。
⑵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guī)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lián)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lián)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xù)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lián)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lián),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⑶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⑷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
⑴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3]??,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⑵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
⑶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⑷戰(zhàn)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仍頻,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⑸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xiāng),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⑹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為9種:1諷刺 2愛情 3哲理 4送別 5風景 6抱負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優(yōu)秀古詩詞有哪些
中國最高水平古詩詞 排行榜
01.《離騷》·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節(jié)兮,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
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注:各個版本的一些句和字有區(qū)別(全詩字數:2888 行數:188)。《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魯迅曾贊之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總之,由屈原開創(chuàng)的楚辭,同《詩經》共同構成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文學形成無窮的影響。《離騷》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02.《孔雀東南飛》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南朝陳國徐陵(507-583)編《玉臺新詠》卷一。《樂府詩集》原題為《焦仲卿妻》。現(xiàn)今一般取此詩的首句作為篇名。這首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共350多句,1700多字,是漢樂府民歌的杰作。《孔雀東南飛》原為建安時期的民間創(chuàng)作,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可能經過后人的修飾。《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與南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及“敘事詩雙璧”。后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
03.《將進酒》·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04.《天問》·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
厥嚴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處,爰何云? 荊勛作師,夫何長?
悟過改更,我又何言?
吳光爭國,久余是勝。 何環(huán)穿自閭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長。 何試上自予,忠名彌彰?
在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學作品里,《天問》是一篇非常獨特的詩篇。這是因為,該作品乃是一種空前絕后的文學形式,全文自始至終,完全以問句構成,令人讀來興趣盎然,絕無枯燥之感。《天問》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詩373句,1560字,清代學者劉獻庭在《離騷經講錄》中贊其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05.《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贊譽和喜歡。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yōu)美,富于哲理,情感動人,而絕唱至今。
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古人評論說:詞的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先著《詞詰》),其實通篇風調又何嘗不是這樣。許多評論家認為是詞中之《天問》,又有李白之仙心。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
06.《沁園春·雪》·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其詞風格雄渾壯偉,汪洋恣肆,縱橫淋漓,盡顯偉人風采,王者風范,給人以力與美的藝術享受,令人稱絕。范文瀾先生稱該詞“氣魄的雄健奇?zhèn)ィo句的深切精妙,不止蘇辛低頭,定評為詞中第一首。”柳亞子先生說:“展讀之余,嘆為中國有詞以來的第一作耳,雖蘇、辛猶未能抗耳,況余子乎?”又說:“毛潤之《沁園春》一闋,余推為千古絕唱。”《沁園春·雪》讓我們領略了一種絕美,這是真正的指點江山,這是真正的激揚文字,這是真正的神來之筆。這是詩中極品,只能夢尋偶得,絕非刻意雕琢;這是千古絕唱,源于靈感噴發(fā),可遇而不可求。試問中華詩詞的巔峰在哪里?李白的《將進酒》可比作昆侖,蘇軾的《水調歌頭》可喻為太行,而《沁園春·雪》就是當之無愧的珠穆朗瑪!
07.《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這首《念奴嬌》,無疑是宋詞中有數之作,立足點如此之高,寫歷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詞壇罕見,在詩國也是不可多得的。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zhèn)バ蹓训木吧蜕铄錈o比的歷史沉思中。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杰出的代表
08.《三吏三別》·杜甫
新婚別
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fā)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
杜詩被譽為“詩史”。聲名顯赫的“三吏”、“三別”是“詩史”的最核心部分,是杜甫的絕對代表作,也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典范性作品。“三吏”、“三別”是指《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和《無家別》。
這六首詩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計劃、有安排寫成的作品,故以一組詩的形式進入排行榜。當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于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統(tǒng)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xiàn)象,懷著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這六首詩作。“
09.《長恨歌》·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顛峰人物。同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鬼李賀等,白居易被稱為“詩魔”。
假使白居易傳世的作品只有《長恨歌》和《琵琶行》,甚或只有其中一篇,也將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樣,孤篇橫絕,自成大家,絲毫無損他的詩名。
10.《琵琶行》·白居易
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生平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抺復挑,初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妬。武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喞喞。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長恨歌》和《琵琶行》真是雙峰插云,直上云霄。唐宣宗贊他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膾炙人口、千古名篇。)
1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明人胡應麟說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這首《靜夜思》就是這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此詩極為流行,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這首詩。
古詩文有哪些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唐·李白)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唐·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李商隱)
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唐·李商隱)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