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芾甘棠暗示什么,蔽芾苷棠讀音
大家好,關于蔽芾甘棠暗示什么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蔽芾苷棠讀音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和甘棠有關的成語
甘棠遺愛
出自《詩經·周南》
周武王滅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他死后,把江山傳給了兒子周成王。周成王即位的時候年幼,幸好有兩個賢臣輔佐他。這兩個賢臣,一個是周公,一個是召公。召公配合周公做工作,他為輔佐周朝嘔心瀝血,政績也非常顯赫,因此大家又尊稱召公為召伯。
召公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到基層去,深入各地方去辦公。有一次,召公到他的分地召地(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南)去辦公。當時天氣炎熱,召公就不在屋里待著,而是每天在一棵甘棠樹(在今岐山縣劉家塬村學校內)下辦公。召公在當地待了不少天,處理民間事務;他辦事非常認真公正,給老百姓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具體難題。他走了之后,老百姓十分懷念他,說:"這樣的好官太少了。不僅到我們百姓中來,而且就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辦完了公,也不吃我們老百姓的東西,也不喝我們老百姓的東西。如果天下的官員都像他這樣的話,不就太好了嗎?"
由于百姓非常懷念他,所以不許任何人動他曾經辦公過的那棵甘棠樹?!对娊洝防镉幸欢蚊枋鲞@件事情:"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什么意思呢?"蔽芾甘棠"是說甘棠樹剛剛長出小樹苗。由于召公是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的,"召伯所茇",所以,在這些甘棠樹還沒長成大樹的時候,不要把它伐了,也不要傷了它的樹枝,這就是"勿剪勿伐"。第二句"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就是說要把甘棠樹好好養著,別讓它枯死了。為什么?因為"召伯所憩",就是召公曾經在這個地方休息過。第三句,說"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就是說一定要好好地侍弄這樹,因為"召伯所說","說"在古時就是住宿,就是說召公曾經在這里住宿過。從《詩經》這幾句詩,我們可以看出,召伯作為一個國家官員,在基層百姓中享有多么高的威望。召公通過認真替百姓做事,換來了百姓對他的愛戴,也留下了這條成語
“蔽芾甘棠”是什么意思?
蔽芾”形容枝葉小,所以“芾”字在這里讀作fèi;而不是fú?!败馈弊肿x作fú的意思不同,指的是草木茂盛
出自《詩經》中?!墩倌稀じ侍摹吩唬骸氨诬栏侍?,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意思是:“可愛的甘棠樹,不要砍伐它!召公在這里露宿過??蓯鄣母侍臉洌灰獋λ?!召公在這里休息過??蓯鄣母侍臉洌灰收鬯?!召公在這里暫住過?!?/p>
甘棠遺愛——《詩經·召南》第五首《甘棠》賞析
原詩:
《詩經·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注釋:
(1)蔽芾(fèi):樹木高大、樹葉茂密的樣子。蔽:詩中就是遮避風雨的意思。芾:指樹葉出生的樣子?!对娊洝ば⊙拧の倚衅湟啊分杏校骸拔倚衅湟?,蔽芾其樗。”的句子。
(2)甘棠:木本植物名,落葉喬木,即棠梨樹,又名杜梨樹,花粉紅色,果實呈扁圓狀,可以食用,味道甜,所以叫甘棠。
(3)翦:同“剪”。詩中指剪其枝葉。
(4)召(shào)伯:即召公,姬姓,名奭(shì),西周開國功臣,建立臣屬于西周的諸侯國燕,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采邑于召(今陜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召伯、召公奭。
(5)茇(bá):本義為草舍,此處用為動詞,指居住在草舍里。
(6)?。悍?,毀壞。
(7)憩(qì):休息。
(8)拜(bá):“扒”字的通假字,一說屈、折。
(9)說(shuì):“稅”字的通假字,休憩,止息。
我自作譯文:
棠梨樹枝繁葉茂,綠葉婆娑,不要去剪不要去砍,要愛護它,召伯曾在樹下面居住過。
棠梨樹枝繁葉茂,綠葉婆娑,不要去剪不要去折,要愛護它,召伯曾在樹下面休息過。
棠梨樹枝繁葉茂,綠葉婆娑,不要去剪不要去攀,要愛護它,召伯曾在樹下面停留過。
歷代詩旨辨析:
毛詩序:“《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國?!编嵐{云:“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p>
《左傳·襄公十四年》:“ 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其甘棠,況其子乎?” 杜預 注:“ 召公奭聽訟,舍於甘棠之下, 周人思之,不害其樹,而作勿伐之詩,在《召南》?!?/p>
朱熹《詩集傳》云:“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p>
歷代文人墨客也寫下了大量歌詠召公及“甘棠遺愛”的詩文,其中尤以薛成兌的七絕《召伯甘棠》流傳最廣,原詩:“蔽芾詩章留古今,召公仁政得民心。甘棠剪伐猶知護,足見當年遺愛深。”
我自作詩意賞析:
這首詩通過勸告的口吻告訴人們不要去砍伐攀折甘棠樹,以對甘棠樹的愛護的正面描寫,側面寫出了人們對召公的懷念,這種由寫樹到懷人的表達方式,就是愛屋及烏的表現,也是一種深愛的表達方式。寫樹而不寫人,又表達地極其含蓄委婉。通過懷人的表達進一步贊美了召公的賢能和美德。
甘棠樹下祖祖輩輩生活的的人們通過口口相傳,而讓一代代的人們記住這棵樹是召公當年歇息過的地方,我們可以設想,甘棠樹到了春季,枝繁葉茂,滿樹的梨花盛開,肯定會有不懂事的小孩子攀折,那么大人就會告訴小孩子,這棵樹是召公當年歇息過的樹,不能攀折,要愛護樹木。到了秋季,滿樹的梨子成熟了,碩果累累,嘴饞的小孩子肯定會攀上甘棠樹,采摘梨子,一不小心就會弄折枝條,大人們也會告誡小孩子,不要去攀折這棵甘棠樹,這是召公當年休息過的地方,當不懂事的小孩子慢慢長大后,他也就知道了召公是誰了,也就從父輩或者祖輩的口中知道了召公的賢能和美德,召公的賢能或許就這樣通過這棵甘棠樹而代代心口相傳下去。
“甘棠遺愛”和其意義:
召公的賢能和美德,體現在一個叫做“甘棠遺愛”的故事里。司馬遷在《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得比較明確:“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边@就是“甘棠遺愛”這個故事的來源。
《史記》中說召公治理管轄的地方,實行禮樂之政,經常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察訪民間疾苦,召公出行一切從簡,休息時從不占用來百姓的房子,召公有一次來到宜陽縣,只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樹下停車駐馬、搭建草舍,白天就在甘棠樹下聽訟決獄,聽政理政,解決民生疾苦,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老百姓,召公都一律平等對待,晚上的時候召公就在甘棠樹下搭建的草舍中過夜。
召公以身作則,勤勉政事,一視同仁的行政作風,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百姓,而為民眾排憂解難的品德,使當地的人民深受感動。召公治理過的地方,人們都各安其位,各盡其責,發展生產,社會也很穩定,人民也很團結。召公死后,人們懷念召公,感其恩而戴其德,也許是睹物思人吧,召公曾在下面休息過的這棵甘棠樹就成了人們的念想,人們還做了一首《甘棠》詩用以懷念召公德?!案侍倪z愛”的故事也成了為百姓遮風擋雨,為百姓排憂解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惠政于民的象征。
古老的甘棠古村,至今還流傳著召公聽政的三個故事。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志的資料中也都記載著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其中“甘棠遺愛”的故事更是源遠流長。
第一個是“懷保小民”的故事:召公通過察訪獲悉,一個下人因為損壞了勞動工具,他的主人就把他捆綁起來責打。召伯就把他叫來,并諄諄教導,下人損壞勞動工具是小事,而你責打他,是不對的。責打勞動者,是損壞創造財富的行為。禮制要求不同分工的人,都要各安其位,各盡其責,社會方能繁榮發展?!皯驯P∶瘛斌w現了召公體察百姓疾苦,見微知著,悉心愛護普通勞動者的美德。只有“懷保小民”才能使社會安定、人民團結。
第二個是“婚嫁六禮”的故事:召公在鄉間巡視期間,見兩名男子為奪妻而斗毆打架。西周之前,女子的婚嫁是沒有任何的儀式的,無證無憑,因而容易引起爭論。召公為了解決這一現象,也為穩定家庭秩序,確立夫妻名份,從而制定出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婚嫁六禮”,“婚嫁六禮”為婚姻的莊嚴神圣和夫妻雙方的義務責任,提供了有法可依,有據可循的婚姻制度。
第三個就是“甘棠遺愛”的故事:召伯巡視鄉里,不占用來百姓的房子,搭建草舍于甘棠樹下。他說:“不勞一身,而勞百姓,不是仁政?!睘榱税傩瞻矊?,寧可自己吃苦受累,這才是官員應該有的樣子。甘棠,成了為百姓遮風擋雨,為百姓排憂解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惠政于民的象征。棠陰,已成良吏政績的代稱。
結語:
通過以上三個有關召公的故事,尤其是“甘棠遺愛”的故事,確實能看出召公的賢能與美德,召公作為位列三公的高級官員,能夠與普通的老百姓深入交流,面對面的溝通,親自了解民生問題,也不講排場,擺官架子,這一點就深得民心;能夠以身作則,勤勉政事,一視同仁,使人各得其所,這就是施行善政的表現;能夠做到不攪擾老百姓,而在甘棠樹下修筑草舍、聽政休息,這就是關愛老百姓的表現??梢娨粋€真正地為老百姓做好事,真正的為政清廉的人,老百姓是不會忘記他的。
《甘棠》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qì)。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shuì)。
《甘棠》一詩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認為是諷刺召伯之作,其他幾乎眾口一辭,均認為是懷念召伯的詩作。如《毛詩序》云:"《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國。"鄭箋云:"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朱熹《詩集傳》云:"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在《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得比較明確:"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志中的資料也都足以證明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流播廣遠。召伯南巡,所到之處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聽訟決獄、搭棚過夜,這種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民間,而為民眾排憂釋紛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全詩三章,每章三句,全詩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愛物,人、物交融為一。對甘棠樹的一枝一葉,從不要砍伐、不要毀壞到不要折枝,可謂愛之有加,這種愛源于對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誡人們不要損傷樹木,再說明其中原因,筆意有波折亦見詩人措辭之妙。方玉潤《詩經原始》說:"他詩練字一層深一層,此詩一層輕一層,然以輕愈見其珍重耳。"顧廣譽《學詩詳說》說:"丕言愛其人,而言愛其所茇之樹,則其感戴者益深;不言當時之愛,而言事后之愛,則懷其思者尤遠。"陳震《讀詩識小錄》說:"突將愛慕意說在甘棠上,末將召伯一點,是運實于虛法。纏綿篤摯,隱躍言外。"對此詩的技巧、語言都有精辟的論述,讀者可以善加體味。全詩純用賦體鋪陳排衍,物象簡明,而寓意深遠,真摯懇切,所以吳闿生《詩義會通》引舊評許為"千古去思之祖"。
關于蔽芾甘棠暗示什么和蔽芾苷棠讀音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