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數峰青好在哪里,江上數峰青的所有詩句
大家好,關于江上數峰青好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江上數峰青的所有詩句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如何賞析“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賞析:
上文緊扣題目,反復渲染,已經把湘靈鼓瑟描寫得淋漓盡致了.傾聽妙曲,想見伊人,于是詩人筆鋒一轉,直指美麗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終人不見”,只聞其聲,不見伊人,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悵惘,真可說是神來之筆。
而更具神韻的是,“人不見”以后卻以“江上數峰青”收結.這五個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為由湘靈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絢麗多彩的世界,一瞬間都煙消云散,讓人回到了現實世界.這個現實世界還是湘江,還是湘靈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帶,數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靜,給人留下悠悠的思戀。
原文:
省試湘靈鼓瑟
錢起
善鼓云和瑟, 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 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 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峰青.
蘇軾《江城子》“人不見,數峰青”所具有的意境特點
出自北宋蘇軾的《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 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一步渲染樂曲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云彩為之收色;最后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里,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后,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采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用唐代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在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數峰青”又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真可謂言盡而味永。
江清引秋懷中問有何妙處
“問”字用擬人的手法把西風人格化,表面上寫出了西風對我的提問,實際上形象而生動的寫出了作者漂泊在外內心的孤寂之感和思鄉之情。意思對都行。
該文章出自清江引·詠所見。十六七歲的小姐在后花園內,見到兩只蝴蝶結伴兒嬉戲,互相追隨。她肩靠著粉墻,不住用手抹淚。吩咐丫鬟:把它們趕走,到別處兒去飛。
本篇題稱“詠所見”,當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經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確實讓讀者有所見,且對這位十六七歲“姐兒”在愛情婚姻上不能順遂的遭際產生同情,這正說明了作品新巧構思的成功。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