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嶠的詩有多少首,李嶠的詩大部分是什么詩
很多朋友對于李嶠的詩有多少首和李嶠的詩大部分是什么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李嶠的古詩
我來介紹5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風(唐代·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2、中秋夜(唐代·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3、同賦山居七夕(唐代·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開粉席,云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4、書(唐代·李嶠)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河圖八卦出,洛范九疇初。 垂露春光滿,崩云骨氣馀。 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5、龍(唐代·李嶠)
銜燭耀幽都, 含章擬鳳雛。 西秦飲渭水, 東洛薦河圖。 帶火移星陸, 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 庭闕正晨趨。
唐代姓李的詩人有哪些人
唐代詩人眾多,那么唐代詩人中姓李的還有很有名的詩人有誰?下面是我為你 收集 整理的唐代姓李的詩人有哪些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代詩人李白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中國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大李杜”。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五歲時開始發蒙讀書,十五歲就已經作有多首詩賦,得到了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公元724年,李白離開故鄉開始遠游,這一年二十四歲,先后到成都、峨眉山、渝州、揚州、汝州、安陸等地,李白的一生也大都在漫游中度過。后得玉真公主與賀知章的稱贊,使唐玄宗對其產生了 興趣 ,召見之后發現他果然有才情,于是令他供奉翰林。
李白一生顛沛流離,多次為官又多次被貶,生活窮困潦倒,卻為后世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李白在樂府、歌行和絕句上的成就最高,他的風格豪邁奔放,又不失清新飄逸,且 想象力 非常豐富,語言輕快,意境奇妙,故有“詩仙”之稱,是在屈原之后中國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喜愛飲酒,大多作品都是在醉時所寫,有《李太白詩集》流傳于世,另有代表作《望廬山瀑布》、《將進酒》、《行路難》、《早發白帝城》、《蜀道難》、《梁甫吟》等多首,為中國詩詞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公元762年,李白病重不愈,臨終前賦《臨終歌》,將詩文的手稿交給了李陽冰,時年六十二歲。
唐代詩人李嶠簡介
李嶠,唐太宗時期出生,武后、中宗時期成名,成為了唐朝 歷史 上著名的一位詩人。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唐代詩人李嶠。唐代詩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他出生的那個年代,剛好是承接初唐四杰等人的詩風,然后過渡到李白等中唐時期詩歌鼎盛。
李嶠與杜審言、崔融、蘇味道等三人一起并稱為“文章四友”。等到那三人陸續逝世后,李嶠就成為了文壇的老宿,在當時的文壇地位非常高,并且受人景仰。李嶠的詩大部分都是近體詩,而且以五言居多。在“文章四友”中,與蘇味道的風格最接近,但是文采又要比蘇味道好很多。在唐朝時,世人都喜歡將漢朝時期的蘇武和李陵拿來與蘇味道和李嶠相比,都將他們稱為“蘇李”。
李嶠有120首詠物詩,幾乎囊括了世上萬物。包括風云月露、飛鳥礦物、 動物 植物 、工具器皿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東西,李嶠幾乎都寫了。歷年來,各個朝代的文人對李嶠的評價也是各有千秋。明代文學家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認為李嶠的詩詞藻是十分華麗的。而清朝文學家王夫之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主要是認為李嶠的詩只是表面看著不錯,但內容還不夠有深度。
而李嶠最為出名的詩,應該是這首五言詩《風》,下面我們來細細品讀一下。《風》原文: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唐代詩人李商隱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著名的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并稱“溫李”。
李商隱幼年喪父,只能跟隨母親回鄉,生活比較清貧,他又是家中的長子,所以少時經常幫別人抄書來換錢,以貼補家用,幸得一位堂叔教他五經詩文,使他寫得一手好文章。公元829年,李商隱一家遷到了洛陽,結識了白居易與令狐楚等人,并得到了令狐楚的器重。后令狐楚調職,李商隱返鄉,曾到王屋山學過道。
公元837年,李商隱考取了進士,但他的為官之路并不順利,期間還被卷入了牛李爭斗的 政治 漩渦中,一生不得志。公元858年,抑郁寡歡的李商隱在鄭州病故。
關于李嶠的古詩
李嶠代表作品:
《風》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嶠。其全文古詩如下: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月》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嶠。其全文古詩如下:
桂滿三五夕,蓂開二八時。
清輝飛鵲鑒,新影學蛾眉。
皎潔臨疏牖,玲瓏鑒薄帷。
愿言從愛客,清夜幸同嬉。
《中秋月》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嶠。其全文古詩如下:
第一首:
盈缺青冥外,東風萬古吹。
何人種丹桂,不長出輪枝。
第二首: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中秋夜》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嶠。其古詩全文如下: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譯文】
寒冷的高空升起一輪圓圓的明月,人們都說每個地方的月色都是一樣的。哪里知道遠在千里之外,就沒有驟雨暴風呢。
《秋山望月酬李騎曹》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嶠。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愁客坐山隈,懷抱自悠哉。況復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層臺。色帶銀河滿,光含玉露開。
淡云籠影度,虛暈抱輪回。谷邃涼陰靜,山空夜響哀。
寒催數雁過,風送一螢來。獨軫離居恨,遙想故人杯。
《早發苦竹館》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嶠。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合沓巖嶂深,朦朧煙霧曉。荒阡下樵客,野猿驚山鳥。
開門聽潺湲,入徑尋窈窕。棲鼯抱寒木,流螢飛暗筱。
早霞稍霏霏,殘月猶皎皎。行看遠星稀,漸覺游氛少。
我行撫軺傳,兼得傍林沼。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徒憐野心曠,詎惻浮年小。方解寵辱情,永托累塵表。
李嶠(644~713) ,唐朝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石像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