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總共有多少首,唐詩一共有多少首具體
大家好,關(guān)于唐詩總共有多少首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唐詩一共有多少首具體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唐詩總共有多少首
《全唐詩》共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唐詩,泛指唐朝詩人創(chuàng)作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詩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六種。詩作派別分為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詩派
全唐詩總共有多少首
1、全唐詩總共有四萬八千九百余首。
2、全唐詩簡介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10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1] 共計900卷,目錄12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編,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奏上。全書架構(gòu)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tǒng)簽》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chǔ)上,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樂章〉、〈樂府〉次之,又以年代為限﹐列出唐代詩人,附以作者小傳。接著是〈聯(lián)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最后為〈補遺〉、〈詞綴〉。
中華書局編《全唐詩外編》,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寧(市河寬齋)的《全唐詩逸》3卷,王重民輯《補全唐詩》,收詩104首,孫望《全唐詩補逸》20卷、童養(yǎng)年《全唐詩續(xù)補遺》21卷等4種。另外,劉師培有《全唐詩發(fā)微》,岑仲勉有《讀全唐詩札記》。張忱石編《全唐詩作者索引》。
《唐詩三百首》全集一共有多少首詩?
共311首。
《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于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fā)揮。
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等。?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甚至更早。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早在唐代,流傳的唐詩選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種,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類型和版本的唐詩選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簡去繁的原則。
從中選取了膾炙人口的唐詩名篇,輯錄而成《唐詩三百首》。清代康熙年間編訂的《全唐詩》,收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難以全讀。
此后 沈德潛以《全唐詩》為藍本,編選《唐詩別裁》,收錄詩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難以全讀。
于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編選《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三百一十首,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本。
詩集部分詩人介紹:
1、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xiàn)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
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現(xiàn)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fēng)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fēng)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
風(fēng)格與高適相近,后人多并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3、崔顥
崔顥(公元704年—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氏,唐玄宗開元11年(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長于寫詩,系盛唐詩人,《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
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
4、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詩三百首
唐詩共有多少首?
《全唐詩》記載,有四萬八千九百首,因為還有很多失傳的,具體數(shù)字有爭議,隨著新古籍文獻的發(fā)現(xiàn),唐詩數(shù)量會有增多。
擴展資料:
唐詩,泛指創(chuàng)作于唐朝詩人所作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對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fēng)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唐詩
唐詩大約有多少首
問題一:《全唐詩》共有多少首詩t 5分 《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唐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共收錄唐代詩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詩作四萬二千八百六十三首(有待爭議,又言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或四萬八千九百余首)。清康熙四十四年曹寅、彭定求、沈立曾、楊中訥等奉敕編纂,成書于次年十月。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詩歌總集。
這部卷帙浩繁的大書,能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nèi)編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編《唐詩》和胡震亨編《唐音統(tǒng)簽》的成果。
由于成書倉促,存在問題也很多。當時朱彝尊已有“業(yè)經(jīng)進呈,成書不說”之嘆。其主要有如下數(shù)端:一、未及廣檢群書,故缺漏甚多;二、考訂粗疏,多有誤收,今人考訂其誤收他朝詩即達數(shù)百首之多,唐人張冠李戴、重收復(fù)出之作亦不少,三、小傳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亂;四、諸詩皆不注出處,征引者難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詩題及詩句錯誤較多。這些也都是當時一般官修書不愿深究的積習(xí)。
玄燁為《全唐詩》所作序中,謂全書共“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從其說。其實,玄燁所舉數(shù)并不精確,近年日本學(xué)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tǒng)計,結(jié)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個數(shù)字是相當鄲靠的。
此外據(jù)考證得知,唐詩作品存世者正式已知詩達五萬五千七百三十首,句計三千零六十條;所涉唐代詩人三千七八百位。
問題二:唐詩一共有多少首 唐朝是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流傳到現(xiàn)在的有2000多為作者,約5萬多首詩
記得采納啊
問題三:古詩一共有多少首? 流傳下來的有五萬多首。
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fēng);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后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于格律聲韻之分。
問題四:古詩唐詩三百首一共有多少首? 三百首啊、
問題五:古詩唐詩三百首一共有多少首 當然不只三百首啦
《唐詩三百首》只是清代蘅塘退士編的一個選本。
《全唐詩》收了四萬八千九百余首,不過這個具體數(shù)字是有爭議的,有人考證是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
中華書局還有《全唐詩外編》,不過有重復(fù)現(xiàn)象。
此外還有《全唐詩補編》又收了六千三百七十二首
以及隨著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唐詩的數(shù)量還在不斷增加。
估計來看目前的現(xiàn)存唐詩應(yīng)該有五萬五千首上下。
問題六:全唐詩一共有多少首詩 《全唐詩》,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揚州詩局刻本。半頁11行,行21字,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版框16.6cm×11.5cm。《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唐一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 玄燁為《全唐詩》所作序中,謂全書共“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從其說。其實,玄燁所舉數(shù)并不精確,近年日本學(xué)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tǒng)計,結(jié)論是:該書共收詩49403首,句1555條,作者共2873人。這個數(shù)字是相當可靠的。
滿意請采納
問題七:唐詩現(xiàn)存多少首? 敦煌的黃沙下面還買有很多
現(xiàn)在能丁到的完整唐詩9000多首,其余多為斷簡殘篇
唐詩多少首 唐詩有多少首
《全唐詩》共有多少首詩﹖ 5分
《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唐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共收錄唐代詩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詩作四萬二千八百六十首(有爭議,又言四萬九千四百三首或四八千九百余首)。清康熙四十四年曹寅、彭定求、沈曾、楊中訥等奉敕編纂,書于次年十月。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一部詩歌總。
這部卷帙浩繁的大書,能在短短一年多間內(nèi)編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編《唐詩》和胡震亨編《唐音統(tǒng)簽》的成果。
由于成書倉促,存在問題也多。當時朱彝尊已有“業(yè)經(jīng)呈,成書不說”之嘆。其主要如下數(shù)端:一、未及廣檢群書,故缺漏甚多;二、考訂粗疏,多有誤收,今人考訂其誤收他朝詩即達百首之多,唐人張冠李戴、重收復(fù)出之作不少,三、小傳較疏舛,作先后第亦多混亂;四、諸詩皆不注出處,征引者難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詩題詩句錯誤較多。這些也都是當時一般官修書不愿深究的積習(xí)。
玄燁為《全唐詩》所作序中,全書共“得詩萬八九百余首,凡二千二余人”,后人多從其說。其實,玄燁所舉數(shù)并不精確,近年日本學(xué)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了統(tǒng)計,結(jié)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個數(shù)字是相當鄲靠的。
此外據(jù)考證得知,唐詩作品存世者正已詩五萬五千
唐詩共有多少首?
一共有4萬2千首詩。
《全唐詩》凡900卷,目錄12卷,共計收詩48900余首,作者2龔00余人。連同本學(xué)者毛河世寧纂集之《全唐詩逸》、一九九二年月出版的《全唐詩補》,共收唐、五代三千三余名詩的詩詞作品五萬四千余首。這是目前為止所能見到的唐代詩歌的全貌。
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為樂章、樂府;接著是歷朝者,基本按時代先后編,附以作者小傳;最是聯(lián)句、逸句、句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而以補遺、詞綴于末。不但集了全部唐代著名詩人的集子,而且廣泛搜羅了一般作家及類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詩的繁榮景象。亦可見唐代歌創(chuàng)作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徐樹本、汪繹等10奉敕編校,由曹寅負責(zé)刊刻事宜。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tǒng)簽》和清初季振宜《唐詩》的基礎(chǔ)上,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所載,拾遺補缺,網(wǎng)羅了唐五代的詩歌,包括集者及散佚
全唐詩總共有多少首
《全唐詩》,900卷,共收錄唐代詩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詩作四萬二千八百六三首。全唐詩900卷,作者2200余人。
唐詩三百首到底多少首
七言律詩50首,七絕句51首,府46首,其中五言古詩33首《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諸
標簽:作文經(jīng)典 上一篇:掃黑除惡宣傳標語口號 掃黑除惡 宣傳標語 下一篇:一只小黑狗打一個字 一只小黑狗打一字
唐詩現(xiàn)存多少首?
敦煌的黃沙下面還
唐詩一共有多少首
唐朝是中國詩歌發(fā)展
古詩一共有多少首?
流傳下來的有五萬多首。
古詩是代漢族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近體詩又稱體詩。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后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格
中國古代大概有多少首詩詞?
據(jù)《全唐詩》,唐詩作品存世五萬五千七百三十首。據(jù)《全宋詞》宋詞留世詞作約 20000首。這些只是當時以及后人編錄的數(shù)目,里面都是詩詞精華之作,尚有大遺珠。想而知,歷時天空中詩詞總數(shù)應(yīng)如我們現(xiàn)在頭頂?shù)纳n穹一樣--星
古詩唐詩三百首一共有多少首?
三百首啊、
唐詩 有多少首
1、根據(jù)可查資料統(tǒng)計:流傳到現(xiàn)在有2千多作者,約近5萬詩 。 2、資料一: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1月第一版《康熙御定·全唐詩》,總計收詩49403首,作者2873人,900卷。3、
標簽:作文經(jīng)典 上一篇:掃黑除惡宣傳標語口號 掃黑除惡 宣傳標語 下一篇:一只小黑狗打一個字 一只小黑狗打一字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