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送別的古文有哪些,表示送別的古文有哪些詞語
很多朋友對于表示送別的古文有哪些和表示送別的古文有哪些詞語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離別的文言文
1. 關于離別的文言文
一、唐代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二、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亙城北,白水流過東城。
我們就要在此分別,一去萬里,將要登上孤獨的行程。
那飄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陽卻是老朋友的眷戀之情。
此刻揮手離去,我耳邊只聽到離群之馬的哀鳴。
三、唐代王維 《送沈子福之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譯文:
楊柳飄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搖蕩著船槳一直駛向臨圻。
只有相思的別恨像無邊的春色,不論江南江北時刻送你把家歸。
四、唐代白居易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譯文:
在南浦凄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五、唐代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2. 關于離別的文言文
陶淵明:自祭文
歲惟丁卯,律中無射。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于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薦以清酌。候顏已冥,聆音愈漠。嗚呼哀哉!茫茫大塊,悠悠高畏,是生萬物,余得為人。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絺绤冬陳。含歡谷汲,行歌負薪,翳翳柴門,事我宵晨,春秋代謝,有務中園,載耘載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犢,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勞,心有常閑。樂天委分,以至百年。惟此百年,夫人愛之,懼彼無成,愒日惜時。存為世珍,歿亦見思。嗟我獨邁,曾是異茲。寵非己榮,涅豈吾緇?捽兀窮廬,酣飲賦詩。識運知命,疇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無恨。壽涉百齡,身慕肥遁,從老得終,奚所復戀!寒暑愈邁,亡既異存,外姻晨來,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蕭蕭墓門,奢恥宋臣,儉笑王孫,廓兮已滅,慨焉已遐,不封不樹,日月遂過。匪貴前譽,孰重后歌?人生實難,死如之何?鳴呼哀哉!
3. 求送別,離別的文言文,謝謝~~
查了一下古文,有關送別、離別的文言文,除了魏晉南北朝江淹的《別賦》以外,唐代韓愈寫得較多,比如《送窮文》、《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石處士序》、《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等。
現選一篇韓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如下:【原文】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鑒賞】這是韓愈寫給友人董邵南的一篇贈序。
朋友要出遠門,寫一篇序送給他,說一番勉勵和寬慰的話,或者借此發揮點議論,這是當時文人的一種風尚。 這篇序全文僅百余字,由于作者是文章高手,不但寫得內容深刻,而且吞吐曲折,波瀾起伏,顯示出出色的技巧。
首段即有三層意思。“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是第一層。
第一句就不同凡響。這就是前人所說的“前層落墨,起筆不凡”。
具有提挈、籠罩全文的作用。“董生舉進士”至“郁郁適茲土”是第二層,主要是說董邵南到河北去的緣由。
又說明了他此去是出于不得已。“吾知其必有合也”是第三層,話說得十分肯定。
這就回應了前文“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感慨悲歌之士”,泛指荊軻、高漸離一流人物。
荊軻、高漸離都是好俠尚義之士,在歷史上留下過美談。在古代的燕、趙,這樣的人物很多。
而董邵南也是一個重節操、有才能的人。韓愈詩中有一首詩,題為《嗟哉董生行》,詩中稱贊董邵南的俠義和孝行。
這樣的人到燕、趙去,自然是會得到賞識和重用的了。 次段也可分兩層。
“夫以子之不遇時”至“出乎其性者哉”是第一層,意思還是在說祝愿董邵南此行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接著筆鋒一轉,轉到第二層,提出“風俗與化移易”的問題。
韓愈的意思是要說一個地方的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董邵南到古代的燕、趙去,是一定會“有合”的,但是到今天的河北去,能不能“有合”,就不一定了。
那么今天的河北變得如何呢?韓愈沒有說,也不便說,他只是提出“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的疑問,并要董邵南去證實一下。話雖不明說,但他真正的意思已隱含其中。
韓愈的本意,是不贊成董邵南去河北的,因為當時的河北,已是藩鎮割據的地方。唐代自安史之亂后,藩鎮之禍延續了數十年,唐憲宗即位討平吳、蜀叛亂,力圖統一國內。
但河北地區,仍然保持著割據一方的局面。這種封建割據,破壞了唐朝的安定統一,是與歷史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相違背的。
韓愈是反對封建割據的,所以他不贊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為藩鎮效力。他雖然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但出于對他的愛護,還是向他提出忠告,勸他在政治上不要走入歧路。
因為是送行,韓愈不便把話說得太直露,只能含蓄委婉地規勸,但言外之意還是很明白的。 末段進一步表示不贊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的意思,不過話仍然說得十分含蓄。
請他去憑吊樂毅之墓,就是希望他向這位古代忠義之士學習,繼承其遺風。對有才能但還隱居不仕的屠狗者,我尚且要你告訴他們到朝廷里來做官,那么你就更應該留在京城,為朝廷出力了。
這篇短文寫出了那么多豐富的內容,而且層次清晰,轉接自然,層層深入,變化無窮。它的成功之處,在于宛轉含蓄,頗為得體,符合送行時的氣氛,又不晦澀,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它的結構異常緊密,行文錯綜變化,加上反復唱嘆,使文章更耐讀、有味。這些,都增強了這篇序文的魅力。
4. 求別離古文
梁·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柳耆卿《雨霖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王勃的:“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范仲淹的“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5. 古文的送別詩有那幾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渡荊門送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王維 、《夜雨寄北》李商隱、《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贈汪倫》 李白《別董大》高適《送別 》王之渙《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等等下附詩文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餞別王十一南游(唐 劉長卿) 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送友人(唐 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送靈澈上人(唐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唐 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送李端 (唐 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唐 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到三湘。
世情已隨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五岡,送君不沒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大抵只是應酬。
人在官場,少不免有應酬。但應酬要寫詩時,卻又要顯出獨特修養來才好。
《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這類應酬詩,王維其實不少.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仍連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6. 關于“離別思念”的文言文有哪些
1、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木蘭花》晏殊
釋義:天涯地角雖然遙遠,也終有到頭的時候,只有這相思呵,竟無窮無盡、無時無處不在。
2、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長亭怨慢》王沂孫
釋義:獨處天涯,歸夢何其短暫,想他是早已忘掉故鄉的綺窗雕欄。
3、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水調歌頭》蘇 軾
釋義:]: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4、不如桃杏,猶解嫁區風。----- 《一眾花》 張 先
釋義:我的命運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們倒還能嫁給東風,隨風而去呢。
5、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望湘人》 賀 鑄
釋義:我登上岸邊高高的樓觀,終日里凝神眺看,無一音信,只有雙燕歸來以解相思。
6、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 ------《媚嫵 ·新月》王沂孫
釋義:我嘆息吳剛徙然磨快玉斧,也難以將此輪殘月補全。
7、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姜夔《暗香》
釋義:常記得我們在西湖攜手同游,賞玩那千樹萬樹的梅花緊靠湖邊的情景,那湖水是一片碧綠澄清。
送別文言文
1. 求送別,離別的文言文,謝謝~~
查了一下古文,有關送別、離別的文言文,除了魏晉南北朝江淹的《別賦》以外,唐代韓愈寫得較多,比如《送窮文》、《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石處士序》、《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等。
現選一篇韓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如下:【原文】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鑒賞】這是韓愈寫給友人董邵南的一篇贈序。
朋友要出遠門,寫一篇序送給他,說一番勉勵和寬慰的話,或者借此發揮點議論,這是當時文人的一種風尚。 這篇序全文僅百余字,由于作者是文章高手,不但寫得內容深刻,而且吞吐曲折,波瀾起伏,顯示出出色的技巧。
首段即有三層意思。“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是第一層。
第一句就不同凡響。這就是前人所說的“前層落墨,起筆不凡”。
具有提挈、籠罩全文的作用。“董生舉進士”至“郁郁適茲土”是第二層,主要是說董邵南到河北去的緣由。
又說明了他此去是出于不得已。“吾知其必有合也”是第三層,話說得十分肯定。
這就回應了前文“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感慨悲歌之士”,泛指荊軻、高漸離一流人物。
荊軻、高漸離都是好俠尚義之士,在歷史上留下過美談。在古代的燕、趙,這樣的人物很多。
而董邵南也是一個重節操、有才能的人。韓愈詩中有一首詩,題為《嗟哉董生行》,詩中稱贊董邵南的俠義和孝行。
這樣的人到燕、趙去,自然是會得到賞識和重用的了。 次段也可分兩層。
“夫以子之不遇時”至“出乎其性者哉”是第一層,意思還是在說祝愿董邵南此行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接著筆鋒一轉,轉到第二層,提出“風俗與化移易”的問題。
韓愈的意思是要說一個地方的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董邵南到古代的燕、趙去,是一定會“有合”的,但是到今天的河北去,能不能“有合”,就不一定了。
那么今天的河北變得如何呢?韓愈沒有說,也不便說,他只是提出“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的疑問,并要董邵南去證實一下。話雖不明說,但他真正的意思已隱含其中。
韓愈的本意,是不贊成董邵南去河北的,因為當時的河北,已是藩鎮割據的地方。唐代自安史之亂后,藩鎮之禍延續了數十年,唐憲宗即位討平吳、蜀叛亂,力圖統一國內。
但河北地區,仍然保持著割據一方的局面。這種封建割據,破壞了唐朝的安定統一,是與歷史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相違背的。
韓愈是反對封建割據的,所以他不贊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為藩鎮效力。他雖然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但出于對他的愛護,還是向他提出忠告,勸他在政治上不要走入歧路。
因為是送行,韓愈不便把話說得太直露,只能含蓄委婉地規勸,但言外之意還是很明白的。 末段進一步表示不贊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的意思,不過話仍然說得十分含蓄。
請他去憑吊樂毅之墓,就是希望他向這位古代忠義之士學習,繼承其遺風。對有才能但還隱居不仕的屠狗者,我尚且要你告訴他們到朝廷里來做官,那么你就更應該留在京城,為朝廷出力了。
這篇短文寫出了那么多豐富的內容,而且層次清晰,轉接自然,層層深入,變化無窮。它的成功之處,在于宛轉含蓄,頗為得體,符合送行時的氣氛,又不晦澀,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它的結構異常緊密,行文錯綜變化,加上反復唱嘆,使文章更耐讀、有味。這些,都增強了這篇序文的魅力。
2. 關于離別的文言文
一、唐代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二、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亙城北,白水流過東城。
我們就要在此分別,一去萬里,將要登上孤獨的行程。
那飄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陽卻是老朋友的眷戀之情。
此刻揮手離去,我耳邊只聽到離群之馬的哀鳴。
三、唐代王維 《送沈子福之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譯文:
楊柳飄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搖蕩著船槳一直駛向臨圻。
只有相思的別恨像無邊的春色,不論江南江北時刻送你把家歸。
四、唐代白居易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譯文:
在南浦凄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五、唐代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3. 關于離別的文言文
陶淵明:自祭文 歲惟丁卯,律中無射。
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于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
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薦以清酌。
候顏已冥,聆音愈漠。嗚呼哀哉!茫茫大塊,悠悠高畏,是生萬物,余得為人。
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絺绤冬陳。含歡谷汲,行歌負薪,翳翳柴門,事我宵晨,春秋代謝,有務中園,載耘載籽,乃育乃繁。
欣以素犢,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勤靡余勞,心有常閑。樂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愛之,懼彼無成,愒日惜時。存為世珍,歿亦見思。
嗟我獨邁,曾是異茲。寵非己榮,涅豈吾緇?捽兀窮廬,酣飲賦詩。
識運知命,疇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無恨。
壽涉百齡,身慕肥遁,從老得終,奚所復戀!寒暑愈邁,亡既異存,外姻晨來,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蕭蕭墓門,奢恥宋臣,儉笑王孫,廓兮已滅,慨焉已遐,不封不樹,日月遂過。
匪貴前譽,孰重后歌?人生實難,死如之何?鳴呼哀哉。
4. 文言文【長亭外送別】翻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在郊外長亭的古道邊,芳草萋萋,郁郁蔥蔥的綠一直蔓延到天際。)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溫柔的晚風輕拂細柳,短笛吹出的樂曲時斷時續,在落日余暉中映著層層疊疊的山峰)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在天的盡頭,還是在地的角落,我那些知心的朋友啊,如今已經四散不見)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請喝一杯離別的酒吧,雖然不那么清澈,但是還說盡我們的快樂,而離別后,你將在今夜的夢中獨自抵御寂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郊外長亭的古道邊,芳草萋萋,郁郁蔥蔥的綠一直蔓延到天際。)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溫柔的晚風輕拂細柳,短笛吹出的樂曲時斷時續,在落日余暉中映著層層疊疊的山峰)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在天的盡頭,還是在地的角落,我那些知心的朋友啊,如今已經四散不見)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請喝一杯離別的酒吧,雖然不那么清澈,但是還說盡我們的快樂,而離別后,你將在今夜的夢中獨自抵御寂寞。)。
離別的古文
離別的古文佳句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王昌齡《送柴侍御》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二首》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辛棄疾《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張鳴善《普天樂·詠世》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賀鑄《金銅仙人辭漢歌》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云《別詩》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劉禹錫《楊柳枝 / 柳枝詞》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蘇軾《鵲橋仙·七夕》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呂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許渾《謝亭送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 / 山中送別 / 送友》
關于離別的文言文
一、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二、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亙城北,白水流過東城。
我們就要在此分別,一去萬里,將要登上孤獨的行程。
那飄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陽卻是老朋友的眷戀之情。
此刻揮手離去,我耳邊只聽到離群之馬的哀鳴。
三、唐代王維?《送沈子福之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譯文:
楊柳飄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搖蕩著船槳一直駛向臨圻。
只有相思的別恨像無邊的春色,不論江南江北時刻送你把家歸。
四、唐代白居易?《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譯文:
在南浦凄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五、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文言文形容離別
1. 關于離別的文言文
一、唐代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二、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山橫亙城北,白水流過東城。
我們就要在此分別,一去萬里,將要登上孤獨的行程。
那飄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陽卻是老朋友的眷戀之情。
此刻揮手離去,我耳邊只聽到離群之馬的哀鳴。
三、唐代王維 《送沈子福之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譯文:
楊柳飄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搖蕩著船槳一直駛向臨圻。
只有相思的別恨像無邊的春色,不論江南江北時刻送你把家歸。
四、唐代白居易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譯文:
在南浦凄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五、唐代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譯文: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2. 關于分別的文言文句子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3. 關于離別的古文和古詩(摘一句即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 關于“離別思念”的文言文有哪些
1、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木蘭花》晏殊
釋義:天涯地角雖然遙遠,也終有到頭的時候,只有這相思呵,竟無窮無盡、無時無處不在。
2、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長亭怨慢》王沂孫
釋義:獨處天涯,歸夢何其短暫,想他是早已忘掉故鄉的綺窗雕欄。
3、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水調歌頭》蘇 軾
釋義:]: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4、不如桃杏,猶解嫁區風。----- 《一眾花》 張 先
釋義:我的命運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們倒還能嫁給東風,隨風而去呢。
5、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望湘人》 賀 鑄
釋義:我登上岸邊高高的樓觀,終日里凝神眺看,無一音信,只有雙燕歸來以解相思。
6、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 ------《媚嫵 ·新月》王沂孫
釋義:我嘆息吳剛徙然磨快玉斧,也難以將此輪殘月補全。
7、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姜夔《暗香》
釋義:常記得我們在西湖攜手同游,賞玩那千樹萬樹的梅花緊靠湖邊的情景,那湖水是一片碧綠澄清。
5. 求送別,離別的文言文,謝謝~~
查了一下古文,有關送別、離別的文言文,除了魏晉南北朝江淹的《別賦》以外,唐代韓愈寫得較多,比如《送窮文》、《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石處士序》、《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等。
現選一篇韓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如下:【原文】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鑒賞】這是韓愈寫給友人董邵南的一篇贈序。
朋友要出遠門,寫一篇序送給他,說一番勉勵和寬慰的話,或者借此發揮點議論,這是當時文人的一種風尚。 這篇序全文僅百余字,由于作者是文章高手,不但寫得內容深刻,而且吞吐曲折,波瀾起伏,顯示出出色的技巧。
首段即有三層意思。“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是第一層。
第一句就不同凡響。這就是前人所說的“前層落墨,起筆不凡”。
具有提挈、籠罩全文的作用。“董生舉進士”至“郁郁適茲土”是第二層,主要是說董邵南到河北去的緣由。
又說明了他此去是出于不得已。“吾知其必有合也”是第三層,話說得十分肯定。
這就回應了前文“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感慨悲歌之士”,泛指荊軻、高漸離一流人物。
荊軻、高漸離都是好俠尚義之士,在歷史上留下過美談。在古代的燕、趙,這樣的人物很多。
而董邵南也是一個重節操、有才能的人。韓愈詩中有一首詩,題為《嗟哉董生行》,詩中稱贊董邵南的俠義和孝行。
這樣的人到燕、趙去,自然是會得到賞識和重用的了。 次段也可分兩層。
“夫以子之不遇時”至“出乎其性者哉”是第一層,意思還是在說祝愿董邵南此行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接著筆鋒一轉,轉到第二層,提出“風俗與化移易”的問題。
韓愈的意思是要說一個地方的風俗是隨著教化而改變的。董邵南到古代的燕、趙去,是一定會“有合”的,但是到今天的河北去,能不能“有合”,就不一定了。
那么今天的河北變得如何呢?韓愈沒有說,也不便說,他只是提出“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的疑問,并要董邵南去證實一下。話雖不明說,但他真正的意思已隱含其中。
韓愈的本意,是不贊成董邵南去河北的,因為當時的河北,已是藩鎮割據的地方。唐代自安史之亂后,藩鎮之禍延續了數十年,唐憲宗即位討平吳、蜀叛亂,力圖統一國內。
但河北地區,仍然保持著割據一方的局面。這種封建割據,破壞了唐朝的安定統一,是與歷史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相違背的。
韓愈是反對封建割據的,所以他不贊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為藩鎮效力。他雖然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但出于對他的愛護,還是向他提出忠告,勸他在政治上不要走入歧路。
因為是送行,韓愈不便把話說得太直露,只能含蓄委婉地規勸,但言外之意還是很明白的。 末段進一步表示不贊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的意思,不過話仍然說得十分含蓄。
請他去憑吊樂毅之墓,就是希望他向這位古代忠義之士學習,繼承其遺風。對有才能但還隱居不仕的屠狗者,我尚且要你告訴他們到朝廷里來做官,那么你就更應該留在京城,為朝廷出力了。
這篇短文寫出了那么多豐富的內容,而且層次清晰,轉接自然,層層深入,變化無窮。它的成功之處,在于宛轉含蓄,頗為得體,符合送行時的氣氛,又不晦澀,達到了規勸的目的。
它的結構異常緊密,行文錯綜變化,加上反復唱嘆,使文章更耐讀、有味。這些,都增強了這篇序文的魅力。
6. 求古代詩句 文言文中表達愛情離別孤單的傷感語句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望夫石 (唐古代經典愛情詩)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卜算子 答施 (宋)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拼了終難拼。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卜算子 (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采桑子(宋古代經典愛情詩)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宋)李清照《一翦梅》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宋)張先《千秋歲》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宋)朱淑真《生查子》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吳文英《唐多令》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元好問《摸魚兒》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唐)李白《三五七言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相信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水深!白居易《長相思》 夜長酒闌燈花長,燈花落地復落床:似我別淚三四行,滴群君滿坐之衣裳。
與君別后淚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唐)元稹《離思》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淚還惜別,為君垂淚到天明。
(唐)杜牧《贈別》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唐)劉禹錫《竹枝》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唐)張籍《節婦吟》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溫庭筠《更漏子》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唐)溫庭筠《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上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斷腸白蘋洲!溫庭筠《望江南》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唐)李商隱《無題》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五代)李煜《更漏子》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烏夜啼》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宋)歐陽修《玉樓春》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浪淘沙》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持子之手,與子偕老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孔雀東南飛》) 我儂兩個 忒煞情多 將一塊泥兒 捏一個你捏一個我 忽然歡喜呵 將它來打破 重新下水 再團再煉再調和 再捏一個你 再塑一個我 那其間那其間 我身子里有了你 你身子里也有了我《儂我詞》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婦貴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孟郊《列女操 》)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缺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宋)柳永《雨霖鈴》 3.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關于表示送別的古文有哪些和表示送別的古文有哪些詞語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