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詩詩句有哪些,蘇軾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蘇軾的詩詩句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蘇軾的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蘇軾的古詩有哪些
蘇軾的詩如下:
1、《飲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麗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不管是淡淡的梳妝,或是濃妝的粉黛總是很得體。
2、《題西林壁》北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看廬山的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人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啊。
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北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邊兩三枝桃花初綻開放,春天江水變暖了,鴨子最先感覺到。
蔞蒿遍地生長,蘆葦的嫩芽剛吐出,恰好是河豚將要浮上水面的時候。
4、《海棠》北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譯文:
春風輕拂著海棠花,花兒透出美妙的光華,迷茫的夜霧中彌漫著醉人的花香,朦朧的月光轉過曲折的回廊。
夜已經很深了,只因為擔心眼前的海棠會像人一樣因深夜而睡去,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5、《贈劉景文》北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
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正是在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蘇軾寫的古詩有哪些
蘇軾的詩共有3459首,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江城子·密州出獵》、《題西林壁》、《記承天寺夜游》、等一系列佳作。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赤壁懷古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的詩詞有哪些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宋·蘇軾《念如嬌·赤壁懷古》
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
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該句出自宋代詩詞人蘇軾的《題西林壁》,原詩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2、該句出自宋代詩詞人蘇軾的《念如嬌·赤壁懷古》,原詞如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該作品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人生如夢”,抑郁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
“一樽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詞余音裊裊的尾聲。
3、該句出自宋代詩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原詞如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大醉,可謂佳作。
4、該句出自宋代詩詞人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詩如下: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
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達了作者喜愛西湖。
5、該句出自宋代詩詞人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原詞如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體現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地表達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蘇軾有哪些古詩
蘇軾的古詩如下: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蘇軾一生,推崇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
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借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調知密州,雖說出于自愿,實質上仍是處于被外放冷遇的地位。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