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國殤一共多少篇,屈原的國殤是紀念誰的?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屈原國殤一共多少篇,以及屈原的國殤是紀念誰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求 《國殤》的全詩講解丶嘿嘿
《楚辭·九歌·國殤》屈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包』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遙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注釋]
1.國殤:為國戰死的將士。
2.屈原:戰國楚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等。
3.轂(gū):車輪貫軸之處。
4.凌:侵犯。
5.躐(liè):踐踏。
6.驂:在兩旁駕車的馬。
7.殪(yì):倒地而死。霾:同埋。
8.縶(zhí):絆住。
9.『包』(fū):股槌。
10.天時墜:比喻殺的天昏地暗。
11.懲:悔恨。鬼雄:鬼中雄杰。手拿著長戈啊,身穿著鎧甲,
參考譯文:
戰車輪轂交錯啊,短兵器相拼殺。
旌旗遮日啊,敵兵多如麻,
箭矢交互墜落啊,戰士沖向前。
敵侵我陣地啊,踐踏我隊形,
駕轅左馬死啊,右馬又受傷。
戰車兩輪陷啊,戰馬被羈絆,
戰士舉鼓槌啊,擊鼓聲震天。
老天也怨恨啊,眾神皆憤怒,
戰士被殺盡啊,尸體棄荒原。
英雄們此去啊,不再回還,
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搖遠。
佩帶著長劍啊,夾持著秦弓,
身首已分離啊,忠心永不變。
戰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
剛強徹始終啊,士氣不可侵。
將士身雖死啊,精神永世存,
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稱英雄。 [評析]
九歌:《楚辭》篇名。“九歌”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國殤》一篇,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死的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傷。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當時屈原“懷憂若苦,愁思沸郁”,故通過制作祭神樂歌,以寄托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于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作者介紹]
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名平,字原。楚懷王時任左徒、三閭大夫。對內主張舉賢授能,修明政治。對外主張聯齊抗秦。被讒,遭放逐。楚襄王時再遭讒毀,遷于江南多年,后見楚國政治腐敗,無力挽救,懷著深沉的憂憤,自沉于汨羅江。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作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抒情長詩《離騷》,另有《九歌》、《九章》、《天問》等,在我國文學史上,有深遠影響。
《九歌·國殤》的譯文是什么?
《九歌·國殤》的譯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九歌·國殤由先秦的屈原創作。《九歌》是一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的再創作。《九歌·國殤》取民間“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難的愛國將士,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求屈原《九歌 國殤》全文
原詩及注釋原詩: 操吳戈兮被犀甲(1),車錯轂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敵若云(3),矢交墜兮士爭先(4)。 凌余陣兮躐余行(5),左驂殪兮右刃傷(6)。 霾兩輪兮縶四馬(7),援玉枹兮擊鳴鼓(8)。 天時墜兮威靈怒(9),嚴殺盡兮棄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遠(12)。 帶長劍兮挾秦弓(13),首身離兮心不懲(14)。 誠既勇兮又以武(15),終剛強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靈(17),魂魄毅兮為鬼雄(18)!(最后一句也有子魂魄兮為鬼雄。) 注釋: (1)操;拿著。吳戈;戰國時吳國制造的一種特別鋒利戈。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2)車錯轂;指兩國雙方激烈交戰,兵率來往交錯。轂是車輪中心插軸的地方。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3)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陽,敵兵好像云一樣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裝飾的旗子。 (4)矢交墜兮士爭先;是說雙方激戰,流箭交錯,紛紛墜落,戰士卻奮勇爭先殺敵。矢:箭。(5)凌:侵犯。躐(艙列):踐踏。行:行列。 (6)左驂(can):古代戰車用四匹馬拉,中間的兩匹馬叫“服”,左右兩邊的肼“驂”。殪(yi義):緇地而死。右:指右驂。刃傷;為兵刃所傷。(7)霾兩輪兮縶四馬:意思是把(戰車)兩輪埋在土中,馬頭上的韁繩也不解開,要同敵人血戰到底。霾(埋)。通埋。縶(直);絆往。 (8)援玉枹(fú)兮擊鳴鼓:主帥鳴擊戰鼓以振作士氣。援:拿著。枹;鼓槌。 (9)天時:天意。墜:通懟(對),恨。威靈怒:神曼震怒。 (10)嚴殺:酣戰痛殺。棄原野;指骸骨棄在戰場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說戰士抱著義無反顧的必死決心。 (12)忽:指原野寬廣無際。超:通“迢”。 (13)挾 (鞋);攜,拿。秦弓:戰國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較遠而著名)。(14)首身離:頭和身子分離,指戰死。懲:恐懼,悔恨。(15) 誠:果然是,誠然。 (16)終:始終。 (17)神以靈: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為鬼雄",子:指殤者。鬼雄:鬼中雄杰。 譯文手拿吳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 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國殤注音版原文
國殤注音版原文如下:
cāo wú gē xī?pī?xī jiǎ , chē cuò gǔ xī duǎn bīng jiē 。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jīng bì rì xī dí ruò yún , shǐ jiāo zhuì xī shì zhēng xiān 。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líng yú zhèn xī liè yú?háng?, zuǒ cān yì xī yòu rèn shāng 。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mái liǎng lún xī zhí sì mǎ , yuán yù?fú?xī jī míng gǔ 。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tiān shí duì xī wēi líng nù , yán shā jìn xī qì yuán yě 。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chū bù rù xī wǎng bù fǎn , píng yuán hū xī lù chāo yuǎn 。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dài cháng jiàn xī xié qín gōng , shǒu shēn lí xī xīn bù chéng 。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chéng jì yǒng xī yòu yǐ wǔ , zhōng gāng qiáng xī bù kě líng 。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shēn jì sǐ xī shén yǐ líng , hún pò yì xī wéi guǐ xióng 。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作品簡介與賞析
《九歌》是一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的再創作。《九歌·國殤》取民間“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難的愛國將士,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此篇在藝術表現上與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區別,乃至與《九歌》中其他樂歌也不盡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辭采瑰麗的華章,然其“通篇直賦其事”(戴震《屈原賦注》),挾深摯熾烈的情感,以促迫的節奏、開張揚厲的抒寫,傳達出了與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凜然亢直之美,一種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讀罷實在讓人有氣壯神旺之感。
屈原《國殤》全文?
九歌·國殤-屈原-先秦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翻譯: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
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佩帶長劍啊挾著強弓弩,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擴展資料:
這是追悼楚國陣亡士卒的挽詩。
此詩分為兩節,第一節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第二節頌悼楚國將士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全詩生動地描寫了戰況的激烈和將士們奮勇爭先的氣概,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詩篇情感真摯熾烈,節奏鮮明急促,抒寫開張揚厲,傳達出一種凜然悲壯、亢直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九歌·國殤
國殤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結合全詩簡要欣賞?
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而且
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
《九歌》從《東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靈,獨最后這一篇《國殤》
是祭奠人間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許多學者認為,這和戰國時期秦楚戰爭有關,楚懷王時楚國多次和秦國
交戰,幾乎每次都遭到慘重的失敗。楚國人民為了保衛國家,抗擊強秦,英勇殺敵,前赴后繼。屈原寫
文篇作品就是為了歌頌楚國將士為保衛國家不惜犧牲、 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豪邁精神。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