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是律詩嗎 贈從弟是詠物詩嗎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贈從弟是律詩嗎,以及贈從弟是詠物詩嗎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贈從弟為什么不是律詩
贈從弟為什么不是律詩,原因是律詩屬于近體詩,唐以后盛行。
贈從弟其二是什么題材的詩?
是五言律詩
贈從弟(其二)
——[漢]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譯文
山上高聳挺拔的松柏樹,在山谷中吹來的瑟瑟風中挺立。風刮得是多么強大,松枝是多么的勁挺!當冰霜一片悲慘凄涼景象之時,而松柏卻依然終年端正挺拔。難道松柏不怕嚴寒嗎?那是松柏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
賞析
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采用的比興手法。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要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開篇描寫出松柏樹的整體形象:高聳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風,不向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俊雄偉,傲骨錚錚。
三、四兩句“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意思是說風聲是多么的兇猛,松枝在風中又是多么的剛勁。是對風聲與松樹都予以展開描寫,描寫松柏與寒風在對立中所展現的情狀,突出了松柏樹的可貴品格。
五、六兩句“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意思是正當嚴冰寒霜帶來一片悲慘凄涼景象之時,松柏樹卻總是那么挺拔美好。通過冰霜的殘酷再一次反襯松樹的不畏嚴寒與高潔傲骨。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兩句的意思是難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嗎?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直接寫松柏的品格,點明主題。
如果說前面四句主要寫松樹的外在形象,那么后面四句則主要寫松樹的內在品格。它雄偉挺拔,不懼怕任何惡劣嚴酷的環(huán)境。這樣,松樹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現。
全詩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松柏樹剛正堅貞、不屈不撓的鮮明形象和不向嚴寒低頭,不向殘暴彎腰的高貴氣節(jié),詩作融入了對松樹贊頌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興手法象征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同時也是為了勉勵他的從弟。
贈從弟其二是五言律詩嗎?
不是。劉楨的《贈從弟》是一首古體五言詩,不是近體詩。
贈從弟(其二)
[魏晉] 劉楨譯文對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注釋
(1)亭亭:高聳的樣子。
(2)瑟瑟:形容寒風的聲音。
(3)何:多么。
(4)慘凄:凜冽、嚴酷。
(5)罹(lí)凝寒:遭受嚴寒。罹,遭受。
(6)”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說,難道松柏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這是它的本性決定的。
(7)本文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魏詩》卷三。劉楨(?--217),東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的修辭手法。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8)從弟:堂弟。
作者介紹
查看百科
劉楨(186―217),字公干,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泗店鎮(zhèn)古城村)人,東漢名士。其祖父劉梁,官至尚書令,其人博學有才,警悟辯捷,以文學見貴。建安年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